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然而90后高中生孝道意识淡漠情况严重,本文从以家庭教育为基点,培养学生孝道意识与品质;以学校教育为支点,强化学生孝道意识与品质;以社会教育为准绳,保证学生孝道意识与品质的落实三个方面,阐述拯救对策。
【关键词】90后 孝道意识 淡漠 对策
传统孝道是中华传统伦理的核心,《孝经》有云:“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足见孝道乃百德之首,是教化之根本。同时,传统孝道非常注重子女对父母孝顺问题,强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指出:“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然而,在二十一世纪的当今社会,有不少青少年,特别是90后高中生不关心、孝敬、尊重父母现象异常严重,传统孝道意识也淡漠出高中生的视野中,致使“礼仪之邦”遭遇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在对日本、美国和中国的高中生调查“你最尊敬的人物是谁?”时发现[1],中国的高中生最尊敬的人里面头十位竟没有自己的父母。这着实令人心寒。因此,加强90后高中生传统孝道的教育已是刻不容缓且十分必要。本文拟从三个方面着手,浅析拯救对策,这不仅对丰富问题青少年教育矫正管理方面的理论研究意义重大,而且对能将“孝道”美德传承下来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对策一:以家庭教育为基点,培养学生孝道意识与品质
首先,家长要改变以往错误的观点,只注重智力的发展,而忽视孩子道德素养的培养。特别是忽视对孝道基本意识地培养。要从平日的点滴小事入手,树立孩子正确的孝道认识,养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例如,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为父母分担忧虑;平时出入家庭要和父母打招呼,听从父母的谆谆教诲;记住父母的生日,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等。家长也要注重孝道品质地培养,让孩子在做一些力所能及家务的过程中,以感恩之心,明白父母生活的艰辛和艰难,知道父母挣钱的辛苦和不易,体会父母的爱的奉献和无私等。同时,要给孩子设定规矩。古人云:“无规矩不成方圆。”要让孩子知道什么应该做,什么不能做,不盲目攀比,不顶撞父母,自觉刻苦学习,从而造就其具有优良的道德品质。
其次,父母要在孝道方面以身作则,做好表率与榜样作用。父母的思想、作风及生活细节都熏陶感染着子女,对子女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家长对年老父母要给予物质上、生活上和精神上地照料,经常联系和关心老人,与老人同欢乐,做孝敬长辈的楷模,从而使子女耳濡目染地形成“孝道”。
2.对策二:以学校教育为支点,强化学生孝道意识与品质
学校是对青少年实施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而孝道教育应该从感恩教育入手,从细节入手,从小事入手。长江大学教育系甘雄教授指出[2],教育工作者应当着眼于培养与发展学生自身固有的积极力量,对他们进行识恩、知恩、感恩的教育,使大学生知恩于心,报恩于行,并在感恩中不断发展与形成帮助自己获得应有幸福的积极人格。教师在教育过程要使学生明白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对父母的养育之恩要存感激之情。通过办宣传报,组织学生观看有关于孝道的电影,开展“让孝道进入我心”,朗诵关于孝道的经典名篇等方式来要引导学生逐渐养成感恩的心态和习惯,培养高中生的感恩意识,进而培养起其的孝道意识。只有从内心深处感恩于父母,才能孝敬父母。
同时,学校要给予制度上的绝对保证。例如制定加强孝道教育的指导思想,大力支持孝道教育活动并为之提供财力保证,建立有效的监督以及年度考核各种奖惩机制,切实保证孝道教育的开展。从而,有利地保障了高中生孝道意识和品质的强化。
3.对策三:以社会教育为准绳,保证学生孝道意识与品质的落实
高中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加强其孝道意识,势在必行。马克思也同样认为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基础、根本动力,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有时甚至还会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因此,加强高中生孝道意识与品质的培养,不仅需要家庭与学校教育的协调配合,更加需要通过社会这一准绳来衡量。为此,全社会良好的氛围地形成,需要大众媒体(特别是网络)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学生孝道观念,发挥其孝道的正面宣传作用,让学生从感人事迹中受到鼓舞,以此提高学生的孝敬父母的自觉性。然而,对于少部分人而言,仅仅依靠道德的力量是不够的,还要必须有法律作保证。加强对孝敬父母相关法律的宣传。如《宪法》中规定:“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抚养父母的义务。”以提高高中生法制孝道的观念。
综上所述,高中生孝道意识和品质地缺乏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拯救过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有机结合,才能将孝道发扬光大;才能培育出合格的“四有”新人。
参考文献
[1] 甘仲国.加强孝的教育的必要性[J].思想道德教育.2002,(5).
[2] 甘雄.感恩教育对大学生形成积极人格机制的探索[J].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8(4).
【关键词】90后 孝道意识 淡漠 对策
传统孝道是中华传统伦理的核心,《孝经》有云:“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足见孝道乃百德之首,是教化之根本。同时,传统孝道非常注重子女对父母孝顺问题,强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指出:“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然而,在二十一世纪的当今社会,有不少青少年,特别是90后高中生不关心、孝敬、尊重父母现象异常严重,传统孝道意识也淡漠出高中生的视野中,致使“礼仪之邦”遭遇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在对日本、美国和中国的高中生调查“你最尊敬的人物是谁?”时发现[1],中国的高中生最尊敬的人里面头十位竟没有自己的父母。这着实令人心寒。因此,加强90后高中生传统孝道的教育已是刻不容缓且十分必要。本文拟从三个方面着手,浅析拯救对策,这不仅对丰富问题青少年教育矫正管理方面的理论研究意义重大,而且对能将“孝道”美德传承下来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对策一:以家庭教育为基点,培养学生孝道意识与品质
首先,家长要改变以往错误的观点,只注重智力的发展,而忽视孩子道德素养的培养。特别是忽视对孝道基本意识地培养。要从平日的点滴小事入手,树立孩子正确的孝道认识,养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例如,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为父母分担忧虑;平时出入家庭要和父母打招呼,听从父母的谆谆教诲;记住父母的生日,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等。家长也要注重孝道品质地培养,让孩子在做一些力所能及家务的过程中,以感恩之心,明白父母生活的艰辛和艰难,知道父母挣钱的辛苦和不易,体会父母的爱的奉献和无私等。同时,要给孩子设定规矩。古人云:“无规矩不成方圆。”要让孩子知道什么应该做,什么不能做,不盲目攀比,不顶撞父母,自觉刻苦学习,从而造就其具有优良的道德品质。
其次,父母要在孝道方面以身作则,做好表率与榜样作用。父母的思想、作风及生活细节都熏陶感染着子女,对子女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家长对年老父母要给予物质上、生活上和精神上地照料,经常联系和关心老人,与老人同欢乐,做孝敬长辈的楷模,从而使子女耳濡目染地形成“孝道”。
2.对策二:以学校教育为支点,强化学生孝道意识与品质
学校是对青少年实施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而孝道教育应该从感恩教育入手,从细节入手,从小事入手。长江大学教育系甘雄教授指出[2],教育工作者应当着眼于培养与发展学生自身固有的积极力量,对他们进行识恩、知恩、感恩的教育,使大学生知恩于心,报恩于行,并在感恩中不断发展与形成帮助自己获得应有幸福的积极人格。教师在教育过程要使学生明白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对父母的养育之恩要存感激之情。通过办宣传报,组织学生观看有关于孝道的电影,开展“让孝道进入我心”,朗诵关于孝道的经典名篇等方式来要引导学生逐渐养成感恩的心态和习惯,培养高中生的感恩意识,进而培养起其的孝道意识。只有从内心深处感恩于父母,才能孝敬父母。
同时,学校要给予制度上的绝对保证。例如制定加强孝道教育的指导思想,大力支持孝道教育活动并为之提供财力保证,建立有效的监督以及年度考核各种奖惩机制,切实保证孝道教育的开展。从而,有利地保障了高中生孝道意识和品质的强化。
3.对策三:以社会教育为准绳,保证学生孝道意识与品质的落实
高中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加强其孝道意识,势在必行。马克思也同样认为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基础、根本动力,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有时甚至还会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因此,加强高中生孝道意识与品质的培养,不仅需要家庭与学校教育的协调配合,更加需要通过社会这一准绳来衡量。为此,全社会良好的氛围地形成,需要大众媒体(特别是网络)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学生孝道观念,发挥其孝道的正面宣传作用,让学生从感人事迹中受到鼓舞,以此提高学生的孝敬父母的自觉性。然而,对于少部分人而言,仅仅依靠道德的力量是不够的,还要必须有法律作保证。加强对孝敬父母相关法律的宣传。如《宪法》中规定:“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抚养父母的义务。”以提高高中生法制孝道的观念。
综上所述,高中生孝道意识和品质地缺乏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拯救过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有机结合,才能将孝道发扬光大;才能培育出合格的“四有”新人。
参考文献
[1] 甘仲国.加强孝的教育的必要性[J].思想道德教育.2002,(5).
[2] 甘雄.感恩教育对大学生形成积极人格机制的探索[J].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