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学生写作难,难在无话可说。如何突破,进行有系统的训练很重要。如果在教学训练中,引导学生学会细致观察,勤于动脑思考,抒发真情实感,对提高中学生作文写作水平将大有裨益。
关键词:观察;思考;真情实感
大千世界,五光十色,包罗万象;社会生活,千姿百态,丰富多彩;能触动我们的情思,引起我们遐想的事物,层出不穷,数不胜数。可是,每当让同学们讲述一点见闻,或发表一点见解时,有些同学却感到无话可说、无文可作。究其原因,这与许多同学对于身边的生活“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或“见而不思”“闻而不想”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写作时当然难以下笔。中学生要提高作文水平,必须把握三个关键环节,即会观察、勤思考、抒真情。
一、学会细致观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环节
1.观察要全面细致
观察不能走马观花、蜻蜒点水、粗枝大叶,我们常常有这样的体验,当你和一个生人办完事情匆匆分手的时候,有人问你“那个人长得什么样?”你回答起来会很困难,为什么?因为你还来不及仔细观察他的长相,就已经分手了。为什么有的同学描写人笑或者哭时,写几句就没词儿了,因为他平时很少观察各种各样的人的各种各样的表情,就拿笑来说吧,性格不同的人笑起来不一样,不仔细观察,写起作文来不是没词儿就是千人一面。
2.观察要抓住事物的特征
任何人或事物都有各自的特征,所谓特征,就是这一事物不同于相类事物的特殊之处。如果大家都没有特征,就成了一个人了,如果世界上的花没有特征,那就只有一个品种了。特征,是我们能够认识事物的关键点,也是能够区别事物的关键点。为什么有的同学写人的时候,个个而孔都是一样的,一点也不生动,就是没有抓住不同人的不同特征。就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条件下,表现也不同。
3.要掌握观察的顺序
观察是有意识的活动,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或由上到下,或由左到右,或由近及远,或由东到西,或由点到面,或由表及里……观察的顺序,方位不同,所观察到的情况也不相同。同是庐山,从“横”的方面看,看到的是起伏的山岭;从“侧”的方面看,看到的是雄伟的山峰,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自然“远近高低各不同”。因此,只有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才能在行文时一步一步地写来,从而使得文章层次井然。
二、勤于动脑思考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核心环节
1.观形而思神
属于“形”的东西,靠一般的感知即可获得,而属于“神”的东西,却只有用思考来把握,借助于思考,才能深入理解事物并有所发现。本来“只有一些野草”的百草园,鲁迅却发现了它的美,发现了它作为儿童“乐园”的特点,给读者描绘了一片令人神往的乐土。蜘蛛织网,人所习见,甚至有几分讨厌,而周建人却去“留心这八只脚的‘诸葛亮’怎样捉飞来将,并且发现它有各种各样捉拿的方法”,从而写出了趣味盎然的文章,传播了有益的知识。冰心从一盏小橘灯发现了小姑娘对光明的渴望,以及她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这些都是观“形”而思“神”的结果。
2.观物而思理
“物”是可感可观的,“理”只有靠思考才能获得。苏东坡观石钟山之景而得“事不目见耳闻”则不可“臆断其有无”之理;王安石观褒禅山之景而得做事必“尽吾志”,为学必“深思而慎取”之理;茅盾的《风景谈》,从塞外沙漠、黄土高原发现了六幅生动的画面,并能由物及理,指出“自然是伟大的,人类是伟大的,然而充满了崇高精神的人类活动,乃是伟大之中尤其伟大者!”正是这种“理”,成为文章的灵魂,增强了文章的认识价值。
三、表达真情实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环节
叶圣陶先生说:“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说老实话,绝不允许口是心非,弄虚作假。”遗憾的是,中学生作文普遍缺乏真情实感,动不动就回到古代,把古人“请”出来,屈原、司马迁、项羽、刘邦……几个老面孔常常在作文中严重“撞车”。不少学生写作文喜欢用手电筒“照”古人,写现实的微乎其微,写自己的风毛麟角。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抒发真情实感呢?
1.以真教人,引导学生学做真人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写过一副对联:“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中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长思想的时期,他们既善于模仿,又会对外界事物作出自己的认知和判断,真诚的环境能陶冶出学生高尚的情操,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判断,而虚假的氛围会影响学生正确的认知。社会是一个万花筒,虚假和伪善常常冲击我们的生活,浮云往往会遮掩我们的双眼。教育如果误入歧途,必将对学生的身心造成极大的损害。作为一名老师,绝不能只“传道、授业、解惑”,而要在教学中突出一个“真”字,即“真情、真诚、真挚、真实、真性”,老师要与学生真诚相对,真心交流,平等对话。
2.以真说事,引导学生抓住细节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古人作文的优秀传统。大凡优秀作文,我们几乎能听到作者怦然的心跳,感受到作者与现实生活的息息相通,感受到作者对典型细节的准确把握。不少经典作品的魅力永存,被人时时吟咏,就是因为那些能打动读者内心世界的动人的细节:《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死前,当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让他亲吻基督的圣像时,“他却作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一下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这一细节就活画出了这个守财奴贪婪成性、至死不变的丑恶形象。
3.以真储备,引导学生积累素材
平常我会听到学生的叹息:我的生活很平常,极乏味,没东西可写。真的如此呢?当然不是!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有了一双慧跟,才能发现生活中有采撷不尽的素材。回视我们的学习和生活的经历,总有一些人物、一些故事,让你魂牵梦萦;展望我们的未来,总有一些梦想让你憧憬;看看我们的身边,总有一些人、一些事触动着我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所有这些,都值得用心去聆听、体会、思考,用心去捕捉、挖掘、积累。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随时随地地注意观察和思考,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的第一手材料进行储备,厚积薄发,那么许许多多来自生活的真实而生动的点点滴滴,就会成为作文时源源不断的活水。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唯有真挚的情感,才会使“快者掀髯,愤者扼腕,悲者掩泣,羡者神飞”。用那些曾打动过自己心灵的东西去震撼别人的心灵,这样,笔下的文字就会摇曳生姿,珠玑毕露。
参考文献:
[1]写作与说话。
[2]中学语文论文。
[3]语文.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使用教材。
关键词:观察;思考;真情实感
大千世界,五光十色,包罗万象;社会生活,千姿百态,丰富多彩;能触动我们的情思,引起我们遐想的事物,层出不穷,数不胜数。可是,每当让同学们讲述一点见闻,或发表一点见解时,有些同学却感到无话可说、无文可作。究其原因,这与许多同学对于身边的生活“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或“见而不思”“闻而不想”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写作时当然难以下笔。中学生要提高作文水平,必须把握三个关键环节,即会观察、勤思考、抒真情。
一、学会细致观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环节
1.观察要全面细致
观察不能走马观花、蜻蜒点水、粗枝大叶,我们常常有这样的体验,当你和一个生人办完事情匆匆分手的时候,有人问你“那个人长得什么样?”你回答起来会很困难,为什么?因为你还来不及仔细观察他的长相,就已经分手了。为什么有的同学描写人笑或者哭时,写几句就没词儿了,因为他平时很少观察各种各样的人的各种各样的表情,就拿笑来说吧,性格不同的人笑起来不一样,不仔细观察,写起作文来不是没词儿就是千人一面。
2.观察要抓住事物的特征
任何人或事物都有各自的特征,所谓特征,就是这一事物不同于相类事物的特殊之处。如果大家都没有特征,就成了一个人了,如果世界上的花没有特征,那就只有一个品种了。特征,是我们能够认识事物的关键点,也是能够区别事物的关键点。为什么有的同学写人的时候,个个而孔都是一样的,一点也不生动,就是没有抓住不同人的不同特征。就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条件下,表现也不同。
3.要掌握观察的顺序
观察是有意识的活动,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或由上到下,或由左到右,或由近及远,或由东到西,或由点到面,或由表及里……观察的顺序,方位不同,所观察到的情况也不相同。同是庐山,从“横”的方面看,看到的是起伏的山岭;从“侧”的方面看,看到的是雄伟的山峰,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自然“远近高低各不同”。因此,只有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才能在行文时一步一步地写来,从而使得文章层次井然。
二、勤于动脑思考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核心环节
1.观形而思神
属于“形”的东西,靠一般的感知即可获得,而属于“神”的东西,却只有用思考来把握,借助于思考,才能深入理解事物并有所发现。本来“只有一些野草”的百草园,鲁迅却发现了它的美,发现了它作为儿童“乐园”的特点,给读者描绘了一片令人神往的乐土。蜘蛛织网,人所习见,甚至有几分讨厌,而周建人却去“留心这八只脚的‘诸葛亮’怎样捉飞来将,并且发现它有各种各样捉拿的方法”,从而写出了趣味盎然的文章,传播了有益的知识。冰心从一盏小橘灯发现了小姑娘对光明的渴望,以及她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这些都是观“形”而思“神”的结果。
2.观物而思理
“物”是可感可观的,“理”只有靠思考才能获得。苏东坡观石钟山之景而得“事不目见耳闻”则不可“臆断其有无”之理;王安石观褒禅山之景而得做事必“尽吾志”,为学必“深思而慎取”之理;茅盾的《风景谈》,从塞外沙漠、黄土高原发现了六幅生动的画面,并能由物及理,指出“自然是伟大的,人类是伟大的,然而充满了崇高精神的人类活动,乃是伟大之中尤其伟大者!”正是这种“理”,成为文章的灵魂,增强了文章的认识价值。
三、表达真情实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环节
叶圣陶先生说:“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说老实话,绝不允许口是心非,弄虚作假。”遗憾的是,中学生作文普遍缺乏真情实感,动不动就回到古代,把古人“请”出来,屈原、司马迁、项羽、刘邦……几个老面孔常常在作文中严重“撞车”。不少学生写作文喜欢用手电筒“照”古人,写现实的微乎其微,写自己的风毛麟角。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抒发真情实感呢?
1.以真教人,引导学生学做真人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写过一副对联:“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中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长思想的时期,他们既善于模仿,又会对外界事物作出自己的认知和判断,真诚的环境能陶冶出学生高尚的情操,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判断,而虚假的氛围会影响学生正确的认知。社会是一个万花筒,虚假和伪善常常冲击我们的生活,浮云往往会遮掩我们的双眼。教育如果误入歧途,必将对学生的身心造成极大的损害。作为一名老师,绝不能只“传道、授业、解惑”,而要在教学中突出一个“真”字,即“真情、真诚、真挚、真实、真性”,老师要与学生真诚相对,真心交流,平等对话。
2.以真说事,引导学生抓住细节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古人作文的优秀传统。大凡优秀作文,我们几乎能听到作者怦然的心跳,感受到作者与现实生活的息息相通,感受到作者对典型细节的准确把握。不少经典作品的魅力永存,被人时时吟咏,就是因为那些能打动读者内心世界的动人的细节:《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死前,当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让他亲吻基督的圣像时,“他却作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一下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这一细节就活画出了这个守财奴贪婪成性、至死不变的丑恶形象。
3.以真储备,引导学生积累素材
平常我会听到学生的叹息:我的生活很平常,极乏味,没东西可写。真的如此呢?当然不是!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有了一双慧跟,才能发现生活中有采撷不尽的素材。回视我们的学习和生活的经历,总有一些人物、一些故事,让你魂牵梦萦;展望我们的未来,总有一些梦想让你憧憬;看看我们的身边,总有一些人、一些事触动着我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所有这些,都值得用心去聆听、体会、思考,用心去捕捉、挖掘、积累。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随时随地地注意观察和思考,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的第一手材料进行储备,厚积薄发,那么许许多多来自生活的真实而生动的点点滴滴,就会成为作文时源源不断的活水。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唯有真挚的情感,才会使“快者掀髯,愤者扼腕,悲者掩泣,羡者神飞”。用那些曾打动过自己心灵的东西去震撼别人的心灵,这样,笔下的文字就会摇曳生姿,珠玑毕露。
参考文献:
[1]写作与说话。
[2]中学语文论文。
[3]语文.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使用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