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学生发展本位的教学价值观,承认个体差异的教学过程观,着眼于学生成长的教学质量观。这说明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教学理念发生了根本变化,课堂教学重点产生了位移,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即提倡研究型课程教学,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研究型课程教学,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在内容方面的缺憾,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有重要的作用。改革课堂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课堂教学充满探究的美趣,是时代的必然趋势。
研究性课程,重实践、探究,在做中学,在讨论中学;重学习过程,对“研究”过程的体验;重学习多元化、多学科的综合型知识。因此,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尽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倡导师生、学生间的交流、合作、探究。比如《语文课程标准》重新明确了语文学习的五大目标: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这在学习任务上是有所发展的。另外,对学习方式也有了更清楚的阐述。比如,读书方法,有精读、略读和浏览;课堂读书,有朗读、默读、速读、跳读等,强调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就自然而然地明确了“关注人的发展,即学生的发展”这一教学目标。
因此,在课堂上要把“学生知识的掌握,智力及态度、情感和人体观的发展”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全面地加以关注。同时,注重学生潜力的发掘,发展学生的特长,扬长避短,从而在课堂上不同层次、不同程度地培养、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以语文课堂为例,具体说明如下。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状况,怎样让学生兴致勃勃地参加学习活动,而不是我要讲什么,我就教给他们什么。也就是说,语文课堂必须体现两个核心问题:学生怎么学和教师怎么教。
具体来说,一是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学生的紧张恐惧心理,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学习进程中,要不断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发问的兴趣和热情。有时,教师要有意营造宽松和谐的气氛,真正使学生感到与老师之间是“零距离”,这样课堂上师生之间才会配合默契,不会有陌生感、距离感。二是要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和活动空间,设计好讨论方案,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效地参与讨论。比如,老师一开始就设计好小组合作学习方案,把班内学生分成几组,团团围坐,并安排分工,每次讨论有人主持,有人汇总,有人记录,有人代表大家交流发言。三是要让学生认识一堂课的学习目标,自我定位,自我检查,教师指导督促实施。目标过多,会“贪多嚼不烂”。所以,要确定学习目标,确定必须重点解决的一两个问题,在上课结束前,小结完成情况,这比教师布置一大堆任务而完不成效果要好。四是要立足语文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细微之处注意积累。语文能力和素质不一定非要通过考试反映出来,还体现在平时写字、读书、回答问题和课堂交流的细节上。比如,学生读书读错了字,要及时纠正;上黑板写错了字,要明确指出;回答问题语句不通,或读白字,要及时提醒。优秀的语文教师往往在这些方面“较劲”,注重学生的本位发展,进而达到一定的知识能力和实践素质。五是要以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比如,可以结合时事例子,进行课堂教学。有一位打工青年在外国老板制造的罚跪事件中,宁愿被开除也绝不下跪。多数人赞扬这位青年有骨气,然而也有一些人说:“只要有钱,跪一次又有什么了不起!”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所以,教师在课堂中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高质高效的成功课堂离不开教师的精心备课和对教材的深刻理解,无论是“深文要浅教”,还是“浅文要深教”,都离不开教师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和把握。
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引领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飞向自由王国。首先营造民主、自由、宽松、平等的教学环境,才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但不能仅停留在这一步,课堂教学要向横向和纵向拓宽,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多媒体设备和校园文化等开拓学生的思维广度,引领学生向未知领域发展。
教师的评价反馈是“启迪课堂”生成的有效手段。课堂中,教师绝不仅仅是课堂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更应在恰当评价学生发言的同时,适时地点拨,促进新的亮点的生成。
教师个人魅力展示,如果有助于学生理解,则不妨偶尔为之。在新课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诚然不错,但我们要看到,实际学习活动中学生不会做主人,也做不像主人,这种课看着热闹,学生开心,老师轻松,但学习效果却不好。因此,“教师自身的功底和魅力的展示也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当然不是说老师都要满腹经纶,讲起课来滔滔不绝,完全是“传播器”,而学生只要记笔记听讲,完全没有思考的时间、理解的余地,就成为名副其实的“接收器”。教师不能“以教代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代替学生学习,这个度,教师应该把握好。
说到底,“研究型课程”提倡课堂教学活动,是必须由师生双方合作共同完成的一项创造性劳动,学生应该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质疑讨论。愉快而高效的学习旅程,来自于教师高超的设计和组织,而教师深厚的文化知识底蕴又能不断引领学生走进豁然开朗的新境界。
一言以蔽之,活跃的课堂气氛,高效的课堂质量,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
研究型课程教学,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在内容方面的缺憾,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有重要的作用。改革课堂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课堂教学充满探究的美趣,是时代的必然趋势。
研究性课程,重实践、探究,在做中学,在讨论中学;重学习过程,对“研究”过程的体验;重学习多元化、多学科的综合型知识。因此,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尽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倡导师生、学生间的交流、合作、探究。比如《语文课程标准》重新明确了语文学习的五大目标: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这在学习任务上是有所发展的。另外,对学习方式也有了更清楚的阐述。比如,读书方法,有精读、略读和浏览;课堂读书,有朗读、默读、速读、跳读等,强调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就自然而然地明确了“关注人的发展,即学生的发展”这一教学目标。
因此,在课堂上要把“学生知识的掌握,智力及态度、情感和人体观的发展”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全面地加以关注。同时,注重学生潜力的发掘,发展学生的特长,扬长避短,从而在课堂上不同层次、不同程度地培养、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以语文课堂为例,具体说明如下。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状况,怎样让学生兴致勃勃地参加学习活动,而不是我要讲什么,我就教给他们什么。也就是说,语文课堂必须体现两个核心问题:学生怎么学和教师怎么教。
具体来说,一是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学生的紧张恐惧心理,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学习进程中,要不断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发问的兴趣和热情。有时,教师要有意营造宽松和谐的气氛,真正使学生感到与老师之间是“零距离”,这样课堂上师生之间才会配合默契,不会有陌生感、距离感。二是要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和活动空间,设计好讨论方案,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效地参与讨论。比如,老师一开始就设计好小组合作学习方案,把班内学生分成几组,团团围坐,并安排分工,每次讨论有人主持,有人汇总,有人记录,有人代表大家交流发言。三是要让学生认识一堂课的学习目标,自我定位,自我检查,教师指导督促实施。目标过多,会“贪多嚼不烂”。所以,要确定学习目标,确定必须重点解决的一两个问题,在上课结束前,小结完成情况,这比教师布置一大堆任务而完不成效果要好。四是要立足语文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细微之处注意积累。语文能力和素质不一定非要通过考试反映出来,还体现在平时写字、读书、回答问题和课堂交流的细节上。比如,学生读书读错了字,要及时纠正;上黑板写错了字,要明确指出;回答问题语句不通,或读白字,要及时提醒。优秀的语文教师往往在这些方面“较劲”,注重学生的本位发展,进而达到一定的知识能力和实践素质。五是要以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比如,可以结合时事例子,进行课堂教学。有一位打工青年在外国老板制造的罚跪事件中,宁愿被开除也绝不下跪。多数人赞扬这位青年有骨气,然而也有一些人说:“只要有钱,跪一次又有什么了不起!”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所以,教师在课堂中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高质高效的成功课堂离不开教师的精心备课和对教材的深刻理解,无论是“深文要浅教”,还是“浅文要深教”,都离不开教师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和把握。
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引领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飞向自由王国。首先营造民主、自由、宽松、平等的教学环境,才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但不能仅停留在这一步,课堂教学要向横向和纵向拓宽,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多媒体设备和校园文化等开拓学生的思维广度,引领学生向未知领域发展。
教师的评价反馈是“启迪课堂”生成的有效手段。课堂中,教师绝不仅仅是课堂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更应在恰当评价学生发言的同时,适时地点拨,促进新的亮点的生成。
教师个人魅力展示,如果有助于学生理解,则不妨偶尔为之。在新课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诚然不错,但我们要看到,实际学习活动中学生不会做主人,也做不像主人,这种课看着热闹,学生开心,老师轻松,但学习效果却不好。因此,“教师自身的功底和魅力的展示也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当然不是说老师都要满腹经纶,讲起课来滔滔不绝,完全是“传播器”,而学生只要记笔记听讲,完全没有思考的时间、理解的余地,就成为名副其实的“接收器”。教师不能“以教代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代替学生学习,这个度,教师应该把握好。
说到底,“研究型课程”提倡课堂教学活动,是必须由师生双方合作共同完成的一项创造性劳动,学生应该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质疑讨论。愉快而高效的学习旅程,来自于教师高超的设计和组织,而教师深厚的文化知识底蕴又能不断引领学生走进豁然开朗的新境界。
一言以蔽之,活跃的课堂气氛,高效的课堂质量,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