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发性气胸发病主要是指由于各种肺部病变造成肺组织及脏层胸膜发生破裂,或靠近肺表面的细微气肿泡发生破裂造成肺及支气管中的空气进入胸膜腔所致。本病患者主要以年轻男性,有其他肺病史患者为主。一般患者多表现为呼吸困难,胸部感到尖锐性疼痛或刀割样痛、剧烈咳嗽等。本病属呼吸科危急重症之一,有一定死亡率。目前临床一般采用闭式胸腔引流进行治疗以达到减轻积气对肺及纵隔压迫,促进肺膨胀的目的。由于本病治疗后有一定复发率,因此患者预后的好坏与医生的技术及医护人员的护理质量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本实验为研究护理服务对自发性气胸患者需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患者的影响与意义,特选取20例本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将实验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科收治的20例青少年自发性气胸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包括男18例,女2例;年龄17-23岁,平均(20.2±3.1)岁。经胸部X线片及CT检查均为单侧气胸,肺部压缩为25%-85%而确诊。初次发生气胸18例,反复发生气胸2次以上2例;18例经胸腔闭式引流治愈,2例行肺大疱缝扎术治愈。
2 护理
2.1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如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神志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采取相应措施。
2.2 吸氧 吸氧有利于肺复张,鼻导管或面罩吸入40%的氧即可达到较好的效果。多数青少年病人都不懂得吸氧的重要性,认为自己不感到胸闷、气促,就无需吸氧。此时应向其耐心解释,说明吸氧在加速肺复张、缩短病程中的重要性,让病人逐渐接受吸氧治疗[2]。吸氧时要加强巡视病房,防止家属随意调节氧气流量而发生意外。
2.3 排气的护理 对于单纯性气胸,肺萎陷在20%以下者,胸膜腔内气体通过吸氧,卧床休息一般会逐渐吸收,无需特殊治疗。胸膜腔内气体较多者,如不愿接受胸腔闭式引流,可每日或隔日胸穿抽气1次。第一次抽气不超过800ml,抽气后观察24-48h,若抽气后病情未见好转或胸腔内气体明显增多,应立即施行胸腔闭式引流术。
2.4 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2.4.1 插管时应严格无菌操作,引流瓶内需注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液面应低于引流管腔出口平面60-100cm,以防液体倒流入胸膜腔;引流瓶的长玻璃管以浸入水面下3-4cm为宜,以防气体进入。
2.4.2 严格检查整个装置是否密封。引流管各衔接处,包括皮肤接口处,均要求密封,以免漏气及滑脱。仔细观察引流情况,留意是否存在引流管堵塞,液平面是否随呼吸上下波动情况,保持引流管通畅。
2.4.3 保持引流通畅:(1)嘱患者取半坐卧位并将床头向上抬起约30至45度。鼓励患者进行有效咳嗽,配合雾化吸入可促进支气管内分泌物及时排出。对治疗后引发肺部感染有预防作用,可促进肺部腹张。(2)指导患者学习腹式呼吸、腹式咳嗽及吹气球法等。吹气球过程中的呼气末正压环境可促进肺组织复张,恢复胸腔内负压。(3)防止引流管道受压、折曲、阻塞。如水封瓶内的水柱随呼吸动作上下波动,说明引流通畅。(4)更换引流瓶时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流程,避免引发感染。装置完成后确定玻璃管是否在水面下方并开放引流瓶。
2.4.4 观察与记录: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水柱波动范围,并做好记录。
2.4.5 拔管的护理:引流管内若无气体排出,经X线胸透证实,肺膨胀良好,可先夹管24h,观察病人全身情况,若病人不感胸闷、气促,听诊呼吸音恢复正常,可考虑拔除引流管。拔管时先对周围组织及皮肤进行消毒,之后将引流管缓慢拔出。观察患者是否有胸闷、呼吸困难、皮下气肿等。拔除引流管时,嘱病人深吸气、屏气,然后迅速拔除引流管,随即用凡士林无菌纱布覆盖引流切口,并用胶布固定以免气体进入胸腔。拔管后,嘱病人取健侧卧位;继续观察病人有无胸闷、呼吸困难等不适及局部有无渗血、漏气、皮下气肿等。若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2.5 饮食护理 治疗期间鼓励病人多食高蛋白及营养较高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及含粗纤维的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加重气胸,以促进机体恢复。
2.6 疼痛护理 部分青少年病人放置引流管后,常感疼痛加重或不适,影响咳嗽、咳痰,不利于恢复。这时护理人员应做好解释工作,密切观察疼痛程度,及时与医生沟通,必要时给予镇痛药物。通过多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安抚其紧张焦虑的不良情绪以便更好的缓解疼痛。指导患者通过看书、读报、听音乐等方式放松情绪,转移对疼痛的注意力。
2.7 心理护理 青少年患者发生自发性气胸后,即可出现咳嗽、胸闷、胸痛、呼吸困难,部分病人甚至出现面色苍白、心率增快等症状。这时病人极易产生紧张焦虑、烦躁不安、恐惧、消沉等心理反应。因此,护士在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的同时,应做好病人的心理安慰。告知其积极配合治疗可有效缓解疼痛并促进疾病恢复,使其意识到积极配合治疗的重要性。同时,与患者家属进行交流,嘱家属多通过语言对其进行鼓励与安抚,使其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与关怀,树立积极面对疾病的信心与勇气。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为患者及家属讲述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治疗方法,使其全面正确的认识疾病并了解治疗过程中需注意的事项,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并增加对医生的信任感。
3 出院指导
定期进行电话回访,与病人及家属进行沟通,合理安排学习,制定活动计划。出院后需注意保暖并对患者房间保持通风。保持每日充足的睡眠与休息时间,1个月内避免抬举重物、剧烈用力和屏气,3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预防诱发气胸[3]。恢复过程中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既可更好的促进患者恢复还能够增强其身体素质,避免疾病再次复发或感受其他疾病侵袭。
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不仅可对对患者治疗即恢复进行相关指导促进肺部扩张,恢复肺腔內负压;更能够在其恢复期间对饮食及生活方面进行调整,促进患者恢复及预后。对加快患者恢复速度,提高治疗效率并减少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朱元钰,陈文彬.呼吸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297-1312.
[2]曾德芳.62例青年自发性气胸病人的护理.全科护理:2010年31期.
[3]何姿.21例青少年自发性气胸的护理.医学信息:上旬刊-2012年7期.
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科收治的20例青少年自发性气胸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包括男18例,女2例;年龄17-23岁,平均(20.2±3.1)岁。经胸部X线片及CT检查均为单侧气胸,肺部压缩为25%-85%而确诊。初次发生气胸18例,反复发生气胸2次以上2例;18例经胸腔闭式引流治愈,2例行肺大疱缝扎术治愈。
2 护理
2.1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如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神志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采取相应措施。
2.2 吸氧 吸氧有利于肺复张,鼻导管或面罩吸入40%的氧即可达到较好的效果。多数青少年病人都不懂得吸氧的重要性,认为自己不感到胸闷、气促,就无需吸氧。此时应向其耐心解释,说明吸氧在加速肺复张、缩短病程中的重要性,让病人逐渐接受吸氧治疗[2]。吸氧时要加强巡视病房,防止家属随意调节氧气流量而发生意外。
2.3 排气的护理 对于单纯性气胸,肺萎陷在20%以下者,胸膜腔内气体通过吸氧,卧床休息一般会逐渐吸收,无需特殊治疗。胸膜腔内气体较多者,如不愿接受胸腔闭式引流,可每日或隔日胸穿抽气1次。第一次抽气不超过800ml,抽气后观察24-48h,若抽气后病情未见好转或胸腔内气体明显增多,应立即施行胸腔闭式引流术。
2.4 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2.4.1 插管时应严格无菌操作,引流瓶内需注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液面应低于引流管腔出口平面60-100cm,以防液体倒流入胸膜腔;引流瓶的长玻璃管以浸入水面下3-4cm为宜,以防气体进入。
2.4.2 严格检查整个装置是否密封。引流管各衔接处,包括皮肤接口处,均要求密封,以免漏气及滑脱。仔细观察引流情况,留意是否存在引流管堵塞,液平面是否随呼吸上下波动情况,保持引流管通畅。
2.4.3 保持引流通畅:(1)嘱患者取半坐卧位并将床头向上抬起约30至45度。鼓励患者进行有效咳嗽,配合雾化吸入可促进支气管内分泌物及时排出。对治疗后引发肺部感染有预防作用,可促进肺部腹张。(2)指导患者学习腹式呼吸、腹式咳嗽及吹气球法等。吹气球过程中的呼气末正压环境可促进肺组织复张,恢复胸腔内负压。(3)防止引流管道受压、折曲、阻塞。如水封瓶内的水柱随呼吸动作上下波动,说明引流通畅。(4)更换引流瓶时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流程,避免引发感染。装置完成后确定玻璃管是否在水面下方并开放引流瓶。
2.4.4 观察与记录: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水柱波动范围,并做好记录。
2.4.5 拔管的护理:引流管内若无气体排出,经X线胸透证实,肺膨胀良好,可先夹管24h,观察病人全身情况,若病人不感胸闷、气促,听诊呼吸音恢复正常,可考虑拔除引流管。拔管时先对周围组织及皮肤进行消毒,之后将引流管缓慢拔出。观察患者是否有胸闷、呼吸困难、皮下气肿等。拔除引流管时,嘱病人深吸气、屏气,然后迅速拔除引流管,随即用凡士林无菌纱布覆盖引流切口,并用胶布固定以免气体进入胸腔。拔管后,嘱病人取健侧卧位;继续观察病人有无胸闷、呼吸困难等不适及局部有无渗血、漏气、皮下气肿等。若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2.5 饮食护理 治疗期间鼓励病人多食高蛋白及营养较高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及含粗纤维的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加重气胸,以促进机体恢复。
2.6 疼痛护理 部分青少年病人放置引流管后,常感疼痛加重或不适,影响咳嗽、咳痰,不利于恢复。这时护理人员应做好解释工作,密切观察疼痛程度,及时与医生沟通,必要时给予镇痛药物。通过多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安抚其紧张焦虑的不良情绪以便更好的缓解疼痛。指导患者通过看书、读报、听音乐等方式放松情绪,转移对疼痛的注意力。
2.7 心理护理 青少年患者发生自发性气胸后,即可出现咳嗽、胸闷、胸痛、呼吸困难,部分病人甚至出现面色苍白、心率增快等症状。这时病人极易产生紧张焦虑、烦躁不安、恐惧、消沉等心理反应。因此,护士在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的同时,应做好病人的心理安慰。告知其积极配合治疗可有效缓解疼痛并促进疾病恢复,使其意识到积极配合治疗的重要性。同时,与患者家属进行交流,嘱家属多通过语言对其进行鼓励与安抚,使其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与关怀,树立积极面对疾病的信心与勇气。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为患者及家属讲述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治疗方法,使其全面正确的认识疾病并了解治疗过程中需注意的事项,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并增加对医生的信任感。
3 出院指导
定期进行电话回访,与病人及家属进行沟通,合理安排学习,制定活动计划。出院后需注意保暖并对患者房间保持通风。保持每日充足的睡眠与休息时间,1个月内避免抬举重物、剧烈用力和屏气,3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预防诱发气胸[3]。恢复过程中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既可更好的促进患者恢复还能够增强其身体素质,避免疾病再次复发或感受其他疾病侵袭。
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不仅可对对患者治疗即恢复进行相关指导促进肺部扩张,恢复肺腔內负压;更能够在其恢复期间对饮食及生活方面进行调整,促进患者恢复及预后。对加快患者恢复速度,提高治疗效率并减少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朱元钰,陈文彬.呼吸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297-1312.
[2]曾德芳.62例青年自发性气胸病人的护理.全科护理:2010年31期.
[3]何姿.21例青少年自发性气胸的护理.医学信息:上旬刊-2012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