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立足所在校,旨在解决三个问题:教师个性成长和全面发展需求的辩证关系;推进人尽其才;促进意愿教研与真实教研的转化。创造性提出P2P教科研社团模式,陈列出P2P教科研社团模式构架方式的策略,并以××校为例提出构建模式的五大要点:立足调查,对等服务,互助扎实,多方激励,以情补勤等来调动教师教研激情,确保模式构建的高效和顺利。
关键词:P2P;社团模式;个性
××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师资流动性大,特别是优秀教师流动性更大,留不住科研带头人,造成学校的教科研缺乏骨干力量。而聘请的导师难以达到一种长效的效果,缺乏面上的广度和日常的深度。如何利用校内有限的资源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促進教师的专业成长,寻找个性化的教科研模式,这些引起了笔者的研究与实践,随之创造性地提出P2P教科研社团模式,力求能够解决本校以下几个问题:
1.教师个性成长和全面发展需求的辩证关系。
2.利用“人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三人行,必有我师”。
3.促进意愿教研与真实教研的转化。
“P2P”研修模式笔者在××校进行了将近三年(2011.9—2013.12)的实践与研究,在摸索中提炼出创建社团四个方面的要点:
一、立足调查,满足教师的动态需求
“P2P”讲究的是对等,强化的是个性,允许教师个性化的需求来换取更多人的参与,参与的人越多集中的力量越大。互联网中体现的是对硬盘高强度读取的损伤,那在科研社团上,如果将人脑比作硬盘的话,那就是潜力的无限挖掘。“P2P”社团成员的招收是开放式的招收。
二、建立对等服务、民主自由的管理平台
1.工作决策中增强民主意识。领导的个人英雄主义只会扼杀参与者的创造力。既然是P2P团队,不同的成员就应该具备不同的能力,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组织者要善于“偷懒”,善于“授权”,充分发挥社团中每个人在团队中的引领能力、统筹能力、组织能力,让他们感受到被认可的快乐。
2.工作落实中增强服务意识。服务工作要做实做细,尤其要注重细节服务,让教师深切感受到组织的重视、尊重和关心,增强归属感,同时也增强责任感。在服务中为教师完成任务提供和创造必要和有利的条件,成为教师专业发展伙伴甚至是知己,帮助年轻教师走向成熟化,年长教师趋向个性化。每个阶段再将教师的需求进行统计分析,以配合教师的需要,提高服务的质量。
3.工作绩效中增强包容意识。组织的纪律需要制度的约束,但冰冷的制度下要有开放之心。避免“一刀切”,用欣赏的眼光对待教师,面对不同的差异,必须有包容之心,要研究教师的个性特点。要理解教师的“意愿”与“真实”的区别,意愿要写,它是成功的第一步,但如果最后没有完成任务要给予相应的理解。
三、互助扎实,解决教育教学的微观问题
1.理论学习上的“P2P”,即“怎么写”。例如,根据教师的个人意愿表,让一群有教学案例撰写意愿的教师先个人查阅资料,然后集中在一起,以真实撰写的教师为核心,互谈看法,发表观点,它体现的是互补型,对等体现了“三人行,必有我师”。
2.成果交流上的“P2P”,即“为什么你获奖了”。它对等体现的是以成果说话。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实践,相应出现了一些成果,如各项论文评比获奖了,学生参加竞赛获奖了,班级学生表现进步非常快等,要及时开展交流会,以巩固理论学习上的“P2P”。教师参与意愿的不同,每次参与的项目不同,每次成果得到肯定的人的不同,主角每次都在变化,每次的主讲人都会成为每次的聆听者。
3.经验交流小报化,即“你怎么做的”。经验共享适合大小团队,我们通常采用一个话题一张纸,教师撰写,再交流,但实践中效果差强人意,大、空、抄现象时有所见。于是,我们遵循经验交流问题细节化、言论自由化和结论公开化原则,开展经验交流活动。
四、多方激励,处处体现教师的价值
1.自我激励。形成共同的愿景。让大家为自己的共同目标去努力。
2.赏识的激励。教师团队的精神实质不是要教职工牺牲自我,而是要充分利用和发挥教职工的个体优势。有一位心理学家说过:“人类本质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赏识。”关注不同层次教师的需求,以促进教师立体化的发展。
3.物质激励体系。在考评形式上,学校要关注过程,形成利益共同体,建立科学有效的物质激励体系,要关注教师的最近发展。以加代扣,既能让全体教师心情舒畅,又能鼓励骨干教师加强历练,提高奋斗目标。
4.成长的激励。教科研成果的喜悦第一得益者在学生。教师的成长喜悦来自于上级的肯定和专家的认同,因而要鼓励教师参与各项评比,在大舞台上展示自己。
参考文献:
[1]欧慧芳.新时期教师团队建设策略研究[J].广东教育论坛,2009(12).
[2]王永和.教研组建设简论[M].华东師范大学出版社,2008.
编辑 任 壮
关键词:P2P;社团模式;个性
××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师资流动性大,特别是优秀教师流动性更大,留不住科研带头人,造成学校的教科研缺乏骨干力量。而聘请的导师难以达到一种长效的效果,缺乏面上的广度和日常的深度。如何利用校内有限的资源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促進教师的专业成长,寻找个性化的教科研模式,这些引起了笔者的研究与实践,随之创造性地提出P2P教科研社团模式,力求能够解决本校以下几个问题:
1.教师个性成长和全面发展需求的辩证关系。
2.利用“人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三人行,必有我师”。
3.促进意愿教研与真实教研的转化。
“P2P”研修模式笔者在××校进行了将近三年(2011.9—2013.12)的实践与研究,在摸索中提炼出创建社团四个方面的要点:
一、立足调查,满足教师的动态需求
“P2P”讲究的是对等,强化的是个性,允许教师个性化的需求来换取更多人的参与,参与的人越多集中的力量越大。互联网中体现的是对硬盘高强度读取的损伤,那在科研社团上,如果将人脑比作硬盘的话,那就是潜力的无限挖掘。“P2P”社团成员的招收是开放式的招收。
二、建立对等服务、民主自由的管理平台
1.工作决策中增强民主意识。领导的个人英雄主义只会扼杀参与者的创造力。既然是P2P团队,不同的成员就应该具备不同的能力,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组织者要善于“偷懒”,善于“授权”,充分发挥社团中每个人在团队中的引领能力、统筹能力、组织能力,让他们感受到被认可的快乐。
2.工作落实中增强服务意识。服务工作要做实做细,尤其要注重细节服务,让教师深切感受到组织的重视、尊重和关心,增强归属感,同时也增强责任感。在服务中为教师完成任务提供和创造必要和有利的条件,成为教师专业发展伙伴甚至是知己,帮助年轻教师走向成熟化,年长教师趋向个性化。每个阶段再将教师的需求进行统计分析,以配合教师的需要,提高服务的质量。
3.工作绩效中增强包容意识。组织的纪律需要制度的约束,但冰冷的制度下要有开放之心。避免“一刀切”,用欣赏的眼光对待教师,面对不同的差异,必须有包容之心,要研究教师的个性特点。要理解教师的“意愿”与“真实”的区别,意愿要写,它是成功的第一步,但如果最后没有完成任务要给予相应的理解。
三、互助扎实,解决教育教学的微观问题
1.理论学习上的“P2P”,即“怎么写”。例如,根据教师的个人意愿表,让一群有教学案例撰写意愿的教师先个人查阅资料,然后集中在一起,以真实撰写的教师为核心,互谈看法,发表观点,它体现的是互补型,对等体现了“三人行,必有我师”。
2.成果交流上的“P2P”,即“为什么你获奖了”。它对等体现的是以成果说话。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实践,相应出现了一些成果,如各项论文评比获奖了,学生参加竞赛获奖了,班级学生表现进步非常快等,要及时开展交流会,以巩固理论学习上的“P2P”。教师参与意愿的不同,每次参与的项目不同,每次成果得到肯定的人的不同,主角每次都在变化,每次的主讲人都会成为每次的聆听者。
3.经验交流小报化,即“你怎么做的”。经验共享适合大小团队,我们通常采用一个话题一张纸,教师撰写,再交流,但实践中效果差强人意,大、空、抄现象时有所见。于是,我们遵循经验交流问题细节化、言论自由化和结论公开化原则,开展经验交流活动。
四、多方激励,处处体现教师的价值
1.自我激励。形成共同的愿景。让大家为自己的共同目标去努力。
2.赏识的激励。教师团队的精神实质不是要教职工牺牲自我,而是要充分利用和发挥教职工的个体优势。有一位心理学家说过:“人类本质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赏识。”关注不同层次教师的需求,以促进教师立体化的发展。
3.物质激励体系。在考评形式上,学校要关注过程,形成利益共同体,建立科学有效的物质激励体系,要关注教师的最近发展。以加代扣,既能让全体教师心情舒畅,又能鼓励骨干教师加强历练,提高奋斗目标。
4.成长的激励。教科研成果的喜悦第一得益者在学生。教师的成长喜悦来自于上级的肯定和专家的认同,因而要鼓励教师参与各项评比,在大舞台上展示自己。
参考文献:
[1]欧慧芳.新时期教师团队建设策略研究[J].广东教育论坛,2009(12).
[2]王永和.教研组建设简论[M].华东師范大学出版社,2008.
编辑 任 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