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化教育阶段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与社会的联系日趋密切,高等教育也日益国际化、信息化,高等教育应该更好地服务社会的呼声日渐高涨。因此,如何在保持学术自由、学术自治、学术中立的情况下,又能及时、高效、负责地对社会问题作出反应是现在高等学府面临的一个难题。
关键词:社会责任;学术研究;招生政策;大学德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8-0193-02
高等学府与社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过去,高等学府被称位“象牙塔”,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大学开始主动走向社会、服务社会,引导社会前行,成为社会的启航灯。但是大学在走向社会的同时,有些大学迷失了方向,不知道如何在保持学术自由、中立与反应、解决社会问题之间寻找平衡。大学应该只是根据社会要求作出反应,还是应该更主动地把握社会需求?
一、从学术研究看大学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现代大学与社会关系日益密切,承担着培养人才、学术研究、服务社会的责任。之前大学一度被称为“象牙塔”,几乎与社会隔绝,但是作为现代的大学,走出象牙塔是一种必然趋势,大学不能回避和抗拒。大学一方面要在学术研究中承担社会责任,另一方面还要维护其基本的学术自由,这正是大学的尴尬所在,我国大学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随着大学与社会联系交往日益密切,政府和社会委托给大学的学术研究课题越来越多,课题经费在大学的研究经费中的比例越来越大,其对学术自由的限制也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巨大的商业利益和发现未知知识领域秘密的本能冲动,也使得一些科学家的研究有可能危害人类社会发展及其与自然界的和谐与平衡。那到底大学应该在学术研究中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呢?正如博克所说,即使现在研究人员意识到了自己的研究责任、政府机构也开始在管理研究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即便这样大学仍然不能置身事外。大学必须尽力保证政府规定的严格执行,必须制定审计程序,确保政府研究经费支出与相应的拨款条件或合同相符合;如果研究人员的研究方法会侵犯他人的隐私,或使公众生命安全受到威胁、造成伤害,甚至是触犯有关法律法规,那么大学也应该予以制止,这是不违背学术自由的,因为这些研究超出了学术自由的范畴;大学应该关心基本的学术价值问题,大学应该对篡改数据资料和操纵研究结果的研究者实施处罚等。
二、从我国招生中的少数民族优惠政策看大学所承担的社会责任
大学为何制定招生政策?第一,选拔优秀的学生,为国家、社会培养人才。第二,帮助国家解决受教育不平等的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我国于1977年恢复高考之后,大学采取统一高考、分省录取的招生选拔模式,政策中又包含了少数民族加分优惠政策,这种政策不仅在高考中适用,甚至已经延伸至研究生录取。少数民族地区的整体教育水平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为了缩小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差距,实行少数民族优惠真个看似十分合理、必要。但是随着现代公民日益重视自身权利的维护和对社会公平的追求,强烈要求建立公平竞争的机制,此政策一直存在不少争论。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大学开始招收大量少数民族学生,并且采用了定额制,但是这种做法褒贬不一,产生了支持派和反对派。支持者认为,虽然导致暂时的不公正现象,但同时是为了实现更长远利益、更大的机会均等应付出的代价;可以增加校园的多样性,增进不同种族之间的理解和宽容;求学者以前的分数和考试成绩高低不能说明其今后贡献能力的大小。反对者却认为这有悖于教育公平,优惠录取少数民族学生意味着剥夺了其他本应该接受优秀教育的学生的机会;是对少数民族的偏见和歧视;会削弱优惠学生的竞争意识,最终会影响整个教育的质量和效率。在我国,少数民族优惠政策也存在很多的问题,由于优惠政策受益人群不明晰,相应审查标准的缺失,使得部分人钻了政策的“空子”。比如从1883年至1990年的几年间,从汉族主动改为其他民族的逾五千多万人,令人震惊;有的学生甚至在高考前一个月都有可能更改自己的族别而获得政策上所给予的优待;很多高校教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要求比汉族学生低得多,容易产生失落感和自卑感,这降低了少数民族毕业学生的质量,民族素质差距进一步扩大,不符合民族的长远利益。但是纵观全局,实施少数民族考生优惠政策利大于弊,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教育公平,有利于教育和社会的长远发展。大学作为实施优惠政策的主体,必须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这需要大学谨慎公正,明确受益人群标准,根据自身的办学目标和培养目标,挑选能促进其他学生、促进大学、促进社会发展,又有自身特点、优点的学生。政府要做的是改善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环境和发展环境,让他们和汉族学生站在同样的起跑线。
三、从大学德育看大学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处于大变革、大发展的阶段,全球化、信息化引发人们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的转变,由于缺乏系统的道德训练和缺乏道德推理能力,道德问题时有发生。如果说药家鑫事件是一种偶然,那么小悦悦、复旦大学投毒等一系列事件的发生给我们大学德育敲响了警钟,大学德育刻不容缓。大学对于整个社会道德大环境的维护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只有大学担负起应该承担的德育责任,才能令社会少一些痛心的事件。现阶段我国大学德育还存在不少问题:书本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脱离、重智轻德的现实、缺乏训练有素的教师等,这些使得我国道德滑坡现象严重。那大学怎么才能在我国道德滑坡现象中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呢?首先,改变不合理的课程设置,改变重智轻德的观念。重新选择书本,应选择与学生生活贴近的教材。改变大学的德育授课模式,不能让学生只带着耳朵去听,要用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在具体的事件中亲自感受,培养学生道德问题的推理能力。其次,培养能胜任道德教育的、训练有素的教师。“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作为一名教师不仅应该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所建树,还应该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道德知识,能够提出处理反复出现的道德问题的最有启发性的理论和观点。再次,借鉴外国先进经验,注重“渗透性教育”。比如法国许多教育家认为,德育不是任何一门专门教学可以完成的,必须融于不同学科的教学之中,因而他们在法語教学中除要求学生掌握语言的基本知识外,还引导学生热爱自己优美、严谨的民族语言。生物课则结合知识的传授,强调尊重生命,帮助弱者,为社会服务尽责。
现在我国高等教育不断推进,改革不断深化,在拆除了大学的围墙之后,大学承担的社会责任越来越大,大学既需要清醒坚定的保持一贯的学术自由,又要积极顺应时代要求,主动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引领社会前行。
参考文献:
[1]德里克·博克著,徐小洲,陈军译.走出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2]刘春华.学术原则与社会责任的平衡—德里克·博克《走出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解读[J].高效管理,2009,(6).
[3]吴方,杜学元.重塑象牙塔理念—读《走出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4).
作者简介:李秀娟(1988-),女,山东淄博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关键词:社会责任;学术研究;招生政策;大学德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8-0193-02
高等学府与社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过去,高等学府被称位“象牙塔”,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大学开始主动走向社会、服务社会,引导社会前行,成为社会的启航灯。但是大学在走向社会的同时,有些大学迷失了方向,不知道如何在保持学术自由、中立与反应、解决社会问题之间寻找平衡。大学应该只是根据社会要求作出反应,还是应该更主动地把握社会需求?
一、从学术研究看大学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现代大学与社会关系日益密切,承担着培养人才、学术研究、服务社会的责任。之前大学一度被称为“象牙塔”,几乎与社会隔绝,但是作为现代的大学,走出象牙塔是一种必然趋势,大学不能回避和抗拒。大学一方面要在学术研究中承担社会责任,另一方面还要维护其基本的学术自由,这正是大学的尴尬所在,我国大学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随着大学与社会联系交往日益密切,政府和社会委托给大学的学术研究课题越来越多,课题经费在大学的研究经费中的比例越来越大,其对学术自由的限制也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巨大的商业利益和发现未知知识领域秘密的本能冲动,也使得一些科学家的研究有可能危害人类社会发展及其与自然界的和谐与平衡。那到底大学应该在学术研究中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呢?正如博克所说,即使现在研究人员意识到了自己的研究责任、政府机构也开始在管理研究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即便这样大学仍然不能置身事外。大学必须尽力保证政府规定的严格执行,必须制定审计程序,确保政府研究经费支出与相应的拨款条件或合同相符合;如果研究人员的研究方法会侵犯他人的隐私,或使公众生命安全受到威胁、造成伤害,甚至是触犯有关法律法规,那么大学也应该予以制止,这是不违背学术自由的,因为这些研究超出了学术自由的范畴;大学应该关心基本的学术价值问题,大学应该对篡改数据资料和操纵研究结果的研究者实施处罚等。
二、从我国招生中的少数民族优惠政策看大学所承担的社会责任
大学为何制定招生政策?第一,选拔优秀的学生,为国家、社会培养人才。第二,帮助国家解决受教育不平等的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我国于1977年恢复高考之后,大学采取统一高考、分省录取的招生选拔模式,政策中又包含了少数民族加分优惠政策,这种政策不仅在高考中适用,甚至已经延伸至研究生录取。少数民族地区的整体教育水平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为了缩小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差距,实行少数民族优惠真个看似十分合理、必要。但是随着现代公民日益重视自身权利的维护和对社会公平的追求,强烈要求建立公平竞争的机制,此政策一直存在不少争论。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大学开始招收大量少数民族学生,并且采用了定额制,但是这种做法褒贬不一,产生了支持派和反对派。支持者认为,虽然导致暂时的不公正现象,但同时是为了实现更长远利益、更大的机会均等应付出的代价;可以增加校园的多样性,增进不同种族之间的理解和宽容;求学者以前的分数和考试成绩高低不能说明其今后贡献能力的大小。反对者却认为这有悖于教育公平,优惠录取少数民族学生意味着剥夺了其他本应该接受优秀教育的学生的机会;是对少数民族的偏见和歧视;会削弱优惠学生的竞争意识,最终会影响整个教育的质量和效率。在我国,少数民族优惠政策也存在很多的问题,由于优惠政策受益人群不明晰,相应审查标准的缺失,使得部分人钻了政策的“空子”。比如从1883年至1990年的几年间,从汉族主动改为其他民族的逾五千多万人,令人震惊;有的学生甚至在高考前一个月都有可能更改自己的族别而获得政策上所给予的优待;很多高校教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要求比汉族学生低得多,容易产生失落感和自卑感,这降低了少数民族毕业学生的质量,民族素质差距进一步扩大,不符合民族的长远利益。但是纵观全局,实施少数民族考生优惠政策利大于弊,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教育公平,有利于教育和社会的长远发展。大学作为实施优惠政策的主体,必须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这需要大学谨慎公正,明确受益人群标准,根据自身的办学目标和培养目标,挑选能促进其他学生、促进大学、促进社会发展,又有自身特点、优点的学生。政府要做的是改善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环境和发展环境,让他们和汉族学生站在同样的起跑线。
三、从大学德育看大学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处于大变革、大发展的阶段,全球化、信息化引发人们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的转变,由于缺乏系统的道德训练和缺乏道德推理能力,道德问题时有发生。如果说药家鑫事件是一种偶然,那么小悦悦、复旦大学投毒等一系列事件的发生给我们大学德育敲响了警钟,大学德育刻不容缓。大学对于整个社会道德大环境的维护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只有大学担负起应该承担的德育责任,才能令社会少一些痛心的事件。现阶段我国大学德育还存在不少问题:书本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脱离、重智轻德的现实、缺乏训练有素的教师等,这些使得我国道德滑坡现象严重。那大学怎么才能在我国道德滑坡现象中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呢?首先,改变不合理的课程设置,改变重智轻德的观念。重新选择书本,应选择与学生生活贴近的教材。改变大学的德育授课模式,不能让学生只带着耳朵去听,要用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在具体的事件中亲自感受,培养学生道德问题的推理能力。其次,培养能胜任道德教育的、训练有素的教师。“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作为一名教师不仅应该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所建树,还应该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道德知识,能够提出处理反复出现的道德问题的最有启发性的理论和观点。再次,借鉴外国先进经验,注重“渗透性教育”。比如法国许多教育家认为,德育不是任何一门专门教学可以完成的,必须融于不同学科的教学之中,因而他们在法語教学中除要求学生掌握语言的基本知识外,还引导学生热爱自己优美、严谨的民族语言。生物课则结合知识的传授,强调尊重生命,帮助弱者,为社会服务尽责。
现在我国高等教育不断推进,改革不断深化,在拆除了大学的围墙之后,大学承担的社会责任越来越大,大学既需要清醒坚定的保持一贯的学术自由,又要积极顺应时代要求,主动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引领社会前行。
参考文献:
[1]德里克·博克著,徐小洲,陈军译.走出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2]刘春华.学术原则与社会责任的平衡—德里克·博克《走出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解读[J].高效管理,2009,(6).
[3]吴方,杜学元.重塑象牙塔理念—读《走出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4).
作者简介:李秀娟(1988-),女,山东淄博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