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对几节公开课的反思结合常态课,提出公开课要有“凸现研究性,内容新颖性,课堂真实性”的特点。
关键词:公开课,常态课,凸现研究性,内容新颖性,课堂真实性
当前的课程改革正当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从常态课到公开课,教师们都在学校关心与课题工作的开展中努力地探索着,切合着新课程标准中学生各项能力发展的目标。我们的课堂是学生求知的主阵地,是教师成长的摇篮,而我们的公开课又是常规课的拓展和延伸,丰富与升华。一节公开课往往是一个教师团队集体的智慧与结晶,是师生共同进步与提高的媒介,公开课具有展示和研究的双重性质。然而一直以来我感觉我们的公开课存在着问题。
案例1:
在一次乡镇听课活动中连续听了三节英语课,内容是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 7 At Christmas (Period 1),结合学校课题“立足课堂,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性”研究,开展了青年教师“同课异构”活动。三位教师有着共同的特点,以当前最流行的“阅读课”课型研究为主,都采用语篇教学贯穿课堂,多媒体中的图片与内容有很多的雷同,而且前阶段刚刚也听过别的学校老师上过,有点象“拿来主义”的性质,因为有位老师个人的驾御能力和个性特征并不适合这一操作环节,“表演”很难到位。
一、抓住主题,凸显研究性
其实刚才几位教师在上公开课时,抓住了一点“英语教学要以学生兴趣为前提,设计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内容”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持续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紧扣主题“立足课堂,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性”,但是很明显有些东西拿来课堂效果很好,有些并不一定适合自己操作。我觉得教师公开课的设计要以学生原有的学习能力为前提,以自己平时的教学经验和能力为基础,不是感觉好的、花哨的内容拿来就适合自己,相反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我就听课听到一位乡镇老师的好课,她在公开课中什么花哨的形式也没有用,只是跟自己学生默契配合地使用了一些传统的教具和教学形式,多媒体都没有,感觉自然清新、真实朴素,学生学习的效果很好。
公开课的主要功能是探讨教学规律,研究教学方法,推广教学经验和提升教学质量。老师们过多地强调公开课的形式化、表演化和作秀的功能,就不能很好地凸显对课堂的研究和探索意识,并彰显个性。所以教师应树立“只有平时注重教学智慧和经验的积累,才能上出属于自己的好公开课”。
案例2:
一次我上公开课,内容是牛津小学英语4A Unit 8 Open Day,我刚开始自己独立备课,通过试上教研组老师听课帮我修改,又试上了一遍,感觉学生的理解与配合很到位。正巧的是别的学校老师也上这节课,我就去听课取经,回来“移花接木”,把很多本属于自己的观点忍痛割爱删除,。结果上下来感觉还没有自己备课内容来得熟练、精彩。我校一位老师正好也要上这节课,她也是匆匆把我的资源借去,重新包装。她上完这节公开课后告诉我她课的特点就是“萝卜开会”——一盘大杂烩,没有新意。
二、独辟蹊径,选择内容新颖性
当前公开课的授课内容和方式有模式化的趋势。创新往往意味着会失败。老师们喜欢开别人开过的课,采用相对成熟的教学模式,导致因循守旧,教学模式千篇一律,创新意识不强。那位授课老师的教学风格与我教案内容不相吻合,虽然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但是不能生搬硬套,“课堂不是筐,什么东西往里装”。在材料猛烈堆积过程中,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遭受“狂轰滥炸”,丧失了理应有的思考空间和时间。公开课的反思让我坚信只有找准新颖性的内容,才更有火花迸发。我记得一位老师公开课选择了无人问津的课文语法知识点作为重点内容。通常情况下,教师都会回避语言知识的教学。不好操作以及难以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很多人望而却步,但是这位老师大胆尝试,教学中采用语言知识化的教学方式,使听课老师耳目一新,启发很大。教研室领导多次提到这一课改的成功案例,激发了英语老师对课堂语言知识教学的积极思考和激烈辩论。这位老师独辟蹊径,教学内容选择有新意,教学设计有创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案例3:
一位老师执教牛津小学英语5A Unit 9 Shapes ,良好的个人素质,扎实的基本功,漂亮的多媒体课件,跌宕起伏的教学环节,滴水不漏,尽善尽美,但是这些看似花哨却不实用的“花拳绣腿”很难被移植到常态教学中去。其中一个环节是学生说饶口令,这内容我都没看清,更没有听清,好奇的我过后就问学生:“你们提前彩排过吗?”他们毫无掩饰地说练过了。我在想:跟我一样的后进生他们会怎样想,是不是不带我玩?也许是我多虑了,但是我也真得是想参与。这节公开课上一些需要机会的孩子没有更多地参与到。除了这点我们拷贝了这位老师的课件回家上课,每位老师都说环节多来不及上,学生被漂亮的课件分散了本应属于学习的注意力,一节课下来等于没学,下节课还要重新教学。究竟怎样的课算是一节好课呢?
三、求真务实,体现教学本色
公开课的设计与平时的教学差距太大,超出了所有学生常态下接受知识的宽度。公开课要有值得“公开”的内容,教师不能是演绎现成的“教案剧本”。我们说要多么训练有素的学生才有这样的学习密度,而老师每天要是这样备课、上课该有多累。公开课中的学生是不是每人都象热闹的课堂表现一样,学得到位、扎实。相比常态课,是不是真得优势明显呢?公开课要有值得“公开”的内容,现在的公开课不够公开,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真实的课应该更多地还原课堂的本色。预设学生的学习活动与真实操作相结合,真实的课是应该有缺憾的,课堂教学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没有问题。唯有真实,课堂教学才能得出科学、可信的结论。
参考文献:
1、陈琳等的《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2、《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
3、《中小学外语教学》2011.第7期
关键词:公开课,常态课,凸现研究性,内容新颖性,课堂真实性
当前的课程改革正当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从常态课到公开课,教师们都在学校关心与课题工作的开展中努力地探索着,切合着新课程标准中学生各项能力发展的目标。我们的课堂是学生求知的主阵地,是教师成长的摇篮,而我们的公开课又是常规课的拓展和延伸,丰富与升华。一节公开课往往是一个教师团队集体的智慧与结晶,是师生共同进步与提高的媒介,公开课具有展示和研究的双重性质。然而一直以来我感觉我们的公开课存在着问题。
案例1:
在一次乡镇听课活动中连续听了三节英语课,内容是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 7 At Christmas (Period 1),结合学校课题“立足课堂,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性”研究,开展了青年教师“同课异构”活动。三位教师有着共同的特点,以当前最流行的“阅读课”课型研究为主,都采用语篇教学贯穿课堂,多媒体中的图片与内容有很多的雷同,而且前阶段刚刚也听过别的学校老师上过,有点象“拿来主义”的性质,因为有位老师个人的驾御能力和个性特征并不适合这一操作环节,“表演”很难到位。
一、抓住主题,凸显研究性
其实刚才几位教师在上公开课时,抓住了一点“英语教学要以学生兴趣为前提,设计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内容”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持续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紧扣主题“立足课堂,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性”,但是很明显有些东西拿来课堂效果很好,有些并不一定适合自己操作。我觉得教师公开课的设计要以学生原有的学习能力为前提,以自己平时的教学经验和能力为基础,不是感觉好的、花哨的内容拿来就适合自己,相反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我就听课听到一位乡镇老师的好课,她在公开课中什么花哨的形式也没有用,只是跟自己学生默契配合地使用了一些传统的教具和教学形式,多媒体都没有,感觉自然清新、真实朴素,学生学习的效果很好。
公开课的主要功能是探讨教学规律,研究教学方法,推广教学经验和提升教学质量。老师们过多地强调公开课的形式化、表演化和作秀的功能,就不能很好地凸显对课堂的研究和探索意识,并彰显个性。所以教师应树立“只有平时注重教学智慧和经验的积累,才能上出属于自己的好公开课”。
案例2:
一次我上公开课,内容是牛津小学英语4A Unit 8 Open Day,我刚开始自己独立备课,通过试上教研组老师听课帮我修改,又试上了一遍,感觉学生的理解与配合很到位。正巧的是别的学校老师也上这节课,我就去听课取经,回来“移花接木”,把很多本属于自己的观点忍痛割爱删除,。结果上下来感觉还没有自己备课内容来得熟练、精彩。我校一位老师正好也要上这节课,她也是匆匆把我的资源借去,重新包装。她上完这节公开课后告诉我她课的特点就是“萝卜开会”——一盘大杂烩,没有新意。
二、独辟蹊径,选择内容新颖性
当前公开课的授课内容和方式有模式化的趋势。创新往往意味着会失败。老师们喜欢开别人开过的课,采用相对成熟的教学模式,导致因循守旧,教学模式千篇一律,创新意识不强。那位授课老师的教学风格与我教案内容不相吻合,虽然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但是不能生搬硬套,“课堂不是筐,什么东西往里装”。在材料猛烈堆积过程中,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遭受“狂轰滥炸”,丧失了理应有的思考空间和时间。公开课的反思让我坚信只有找准新颖性的内容,才更有火花迸发。我记得一位老师公开课选择了无人问津的课文语法知识点作为重点内容。通常情况下,教师都会回避语言知识的教学。不好操作以及难以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很多人望而却步,但是这位老师大胆尝试,教学中采用语言知识化的教学方式,使听课老师耳目一新,启发很大。教研室领导多次提到这一课改的成功案例,激发了英语老师对课堂语言知识教学的积极思考和激烈辩论。这位老师独辟蹊径,教学内容选择有新意,教学设计有创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案例3:
一位老师执教牛津小学英语5A Unit 9 Shapes ,良好的个人素质,扎实的基本功,漂亮的多媒体课件,跌宕起伏的教学环节,滴水不漏,尽善尽美,但是这些看似花哨却不实用的“花拳绣腿”很难被移植到常态教学中去。其中一个环节是学生说饶口令,这内容我都没看清,更没有听清,好奇的我过后就问学生:“你们提前彩排过吗?”他们毫无掩饰地说练过了。我在想:跟我一样的后进生他们会怎样想,是不是不带我玩?也许是我多虑了,但是我也真得是想参与。这节公开课上一些需要机会的孩子没有更多地参与到。除了这点我们拷贝了这位老师的课件回家上课,每位老师都说环节多来不及上,学生被漂亮的课件分散了本应属于学习的注意力,一节课下来等于没学,下节课还要重新教学。究竟怎样的课算是一节好课呢?
三、求真务实,体现教学本色
公开课的设计与平时的教学差距太大,超出了所有学生常态下接受知识的宽度。公开课要有值得“公开”的内容,教师不能是演绎现成的“教案剧本”。我们说要多么训练有素的学生才有这样的学习密度,而老师每天要是这样备课、上课该有多累。公开课中的学生是不是每人都象热闹的课堂表现一样,学得到位、扎实。相比常态课,是不是真得优势明显呢?公开课要有值得“公开”的内容,现在的公开课不够公开,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真实的课应该更多地还原课堂的本色。预设学生的学习活动与真实操作相结合,真实的课是应该有缺憾的,课堂教学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没有问题。唯有真实,课堂教学才能得出科学、可信的结论。
参考文献:
1、陈琳等的《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2、《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
3、《中小学外语教学》2011.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