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教学是实现教育教学的主渠道,提高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就是优化课堂教学。要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就不能只注意课堂教学,而应紧紧抓住教学规律的几个环节,还应该在课堂教学中优化教学方法,使最简单的教学方法达到最大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体育课;优化;教学
一、活动方法简易化
新课程下的常态活动设计应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地灵活、机动地改造、设计、优化。要求通过简化规则、降低难度等,使课堂体育活动简单易行、生动活泼、饶有兴趣。在进行分组学、练、赛时应合理搭配,力量均等,保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上场的机会。教师应积极参与到势力弱、技术差的组中去,调动全部学生一起活动、比赛,享受比赛带来的乐趣。
案例1:组织学生进行10分钟的男女混合分组28米障碍运球往返接力。要求女生运一球,男生抱一球、运一球绕过跑道中的五个饮料瓶到折返点再运球返回。游戏中学生们为同伴加油,呐喊助威的声音此起彼伏,活动不断出现高潮,学生们也在激烈的活动中享受着运动的乐趣。
反思:体育活动是师生共娱的舞台,教师必须和学生打成一片,经常和他们一起参加活动,学生才会理解教师,信赖教师。教师应该经常换位思考,要认真对待和设法满足他们的每一个正当要求,使学生在平等、民主、宽松的气氛中,轻松、愉快地学习。
二、活动手段多样化
多样化的活动手段才能真正满足学生需要,新课程下的常态体育课堂活动应充分发挥师生的聪明才智,集思广益,通过对常态体育课堂活动手段的借鉴、引用,开发出新的练习手段来吸引学生。
案例2:在第1案例后,组织学生进行5分钟圆圈运球挑战赛,要求学生们在六个圆圈内分组进行一对一的运球夺球挑战赛。胜者继续接受其他同学的挑战,负者淘汰。游戏中既有为自己失误的叹息声,也有为同伴的加油声;既有为同学高超的运球、护球技术的鼓掌声,更为有同学间势均力敌激烈比赛的喝彩声;最后决出的男女总冠军,更是受到同学们众星捧月般的热烈鼓掌。
反思:参与运动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新课程对完成教学目标所必需的内容和方法只是提出了一个大体范围,师生都有相当大的选择余地,新课程下的常态体育课堂教学应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第一选择,以学生的需要为中心来选择和设计教材、教学内容,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三、活动形式灵活化
新课程下的常态体育教学中学生如果没有选择性,主体性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参与是课堂最具生命的地方,同时也可能是最缺少活力的地方,只有充分地“参与”才意味着有活力、有创造,才会充满生机。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参与活动的机会、时间、空间,结合榜样的力量,带动学生积极、主动、全身心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案例3:为了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在案例2后,我们设计了15分钟的特长活动时间。组织较高水平的男生进行高级别的对抗赛,篮球尖子们如鱼得水地尽情运动去了;其他同学继续进行前面所进行过的游戏活动或与朋友组队参加到自己感兴趣的羽毛球、乒乓球、跳绳、踢踺等活动中去了。
反思:学生在掌握一项技能后,教师应积极创设让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通过边练边展示边评价,让学生看到进步,体验到成功,并通过班内个人挑战赛、小组比赛等,不断激发并保持学生参与学练的兴趣与热情。篮球对抗赛、特长活动等让全体学生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大运动量的活动中来,在紧张、刺激、剧烈身体运动中得到更充分、更尽情的享受,既要保证大多数学生的运动量,让他们“吃得香”,又要注重让体育尖子学生“吃得饱”, 让他们能尽兴而乐,更要让少数差生、惰性学生“吃得消”。教师要亲历亲为,督促他们尽量参与集体性活动,逐渐从被动运动向主动运动发展,在充分、尽情运动中有效减轻压力。
四、过程趣味化
学习和发展是每一个学生的权利,常态体育课堂要真正实现新课程的目标就应关注个体差异,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为第一原则,追求人人有进步、个个有发展的教学理念。要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单元教学的教材特点,精心设计出趣味化、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趣化活动进程,把单调枯燥的教材通过不同的改造、创新,变为有血有肉“鲜活”材料。
案例4:案例3后,进行10分钟的(50米运球跑 组字)接力赛,要求学生运球跑到指定地点用10个饮料瓶拼出一个字。最先拼完、总笔画多的组获胜(每一笔画只能用两个瓶子,本队的每个同学拼的字不能相同)。比赛前给各组1分钟的时间进行策划。各组的学生七嘴八舌进行讨论,反复交流,操场上不时传来同学们激烈的争论声,不时传来学生们的“OK”的赞同声。当教师最后宣布成绩时,取得优胜的学生们高兴得手舞足蹈地庆祝着胜利。
反思:集体性游戏让学生在团队交往、交流中有效地促进了情感的沟通与融合,不断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感情相融、心灵相通,在交流与流通中又缓解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排解学习、生活的压力,有效地使学生紧绷的神经慢慢地放松下来,有效地缓解了压力。教师对活动中学生的表现应适时地进行评价,注重通过公正、公平、合理地评定比赛结果,引导学生们不能只看名次的好坏,要淡化比赛名次。既要肯定成绩,表扬各队发挥集体力量和遵守规则,在技术、战术的运用和发挥上的优点,又要指出不足,还要积极鼓励游戏的失败者,教育、引导学生淡化胜负,享受快乐过程。
责任编辑 王凌燕
[关键词]体育课;优化;教学
一、活动方法简易化
新课程下的常态活动设计应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地灵活、机动地改造、设计、优化。要求通过简化规则、降低难度等,使课堂体育活动简单易行、生动活泼、饶有兴趣。在进行分组学、练、赛时应合理搭配,力量均等,保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上场的机会。教师应积极参与到势力弱、技术差的组中去,调动全部学生一起活动、比赛,享受比赛带来的乐趣。
案例1:组织学生进行10分钟的男女混合分组28米障碍运球往返接力。要求女生运一球,男生抱一球、运一球绕过跑道中的五个饮料瓶到折返点再运球返回。游戏中学生们为同伴加油,呐喊助威的声音此起彼伏,活动不断出现高潮,学生们也在激烈的活动中享受着运动的乐趣。
反思:体育活动是师生共娱的舞台,教师必须和学生打成一片,经常和他们一起参加活动,学生才会理解教师,信赖教师。教师应该经常换位思考,要认真对待和设法满足他们的每一个正当要求,使学生在平等、民主、宽松的气氛中,轻松、愉快地学习。
二、活动手段多样化
多样化的活动手段才能真正满足学生需要,新课程下的常态体育课堂活动应充分发挥师生的聪明才智,集思广益,通过对常态体育课堂活动手段的借鉴、引用,开发出新的练习手段来吸引学生。
案例2:在第1案例后,组织学生进行5分钟圆圈运球挑战赛,要求学生们在六个圆圈内分组进行一对一的运球夺球挑战赛。胜者继续接受其他同学的挑战,负者淘汰。游戏中既有为自己失误的叹息声,也有为同伴的加油声;既有为同学高超的运球、护球技术的鼓掌声,更为有同学间势均力敌激烈比赛的喝彩声;最后决出的男女总冠军,更是受到同学们众星捧月般的热烈鼓掌。
反思:参与运动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新课程对完成教学目标所必需的内容和方法只是提出了一个大体范围,师生都有相当大的选择余地,新课程下的常态体育课堂教学应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第一选择,以学生的需要为中心来选择和设计教材、教学内容,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三、活动形式灵活化
新课程下的常态体育教学中学生如果没有选择性,主体性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参与是课堂最具生命的地方,同时也可能是最缺少活力的地方,只有充分地“参与”才意味着有活力、有创造,才会充满生机。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参与活动的机会、时间、空间,结合榜样的力量,带动学生积极、主动、全身心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案例3:为了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在案例2后,我们设计了15分钟的特长活动时间。组织较高水平的男生进行高级别的对抗赛,篮球尖子们如鱼得水地尽情运动去了;其他同学继续进行前面所进行过的游戏活动或与朋友组队参加到自己感兴趣的羽毛球、乒乓球、跳绳、踢踺等活动中去了。
反思:学生在掌握一项技能后,教师应积极创设让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通过边练边展示边评价,让学生看到进步,体验到成功,并通过班内个人挑战赛、小组比赛等,不断激发并保持学生参与学练的兴趣与热情。篮球对抗赛、特长活动等让全体学生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大运动量的活动中来,在紧张、刺激、剧烈身体运动中得到更充分、更尽情的享受,既要保证大多数学生的运动量,让他们“吃得香”,又要注重让体育尖子学生“吃得饱”, 让他们能尽兴而乐,更要让少数差生、惰性学生“吃得消”。教师要亲历亲为,督促他们尽量参与集体性活动,逐渐从被动运动向主动运动发展,在充分、尽情运动中有效减轻压力。
四、过程趣味化
学习和发展是每一个学生的权利,常态体育课堂要真正实现新课程的目标就应关注个体差异,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为第一原则,追求人人有进步、个个有发展的教学理念。要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单元教学的教材特点,精心设计出趣味化、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趣化活动进程,把单调枯燥的教材通过不同的改造、创新,变为有血有肉“鲜活”材料。
案例4:案例3后,进行10分钟的(50米运球跑 组字)接力赛,要求学生运球跑到指定地点用10个饮料瓶拼出一个字。最先拼完、总笔画多的组获胜(每一笔画只能用两个瓶子,本队的每个同学拼的字不能相同)。比赛前给各组1分钟的时间进行策划。各组的学生七嘴八舌进行讨论,反复交流,操场上不时传来同学们激烈的争论声,不时传来学生们的“OK”的赞同声。当教师最后宣布成绩时,取得优胜的学生们高兴得手舞足蹈地庆祝着胜利。
反思:集体性游戏让学生在团队交往、交流中有效地促进了情感的沟通与融合,不断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感情相融、心灵相通,在交流与流通中又缓解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排解学习、生活的压力,有效地使学生紧绷的神经慢慢地放松下来,有效地缓解了压力。教师对活动中学生的表现应适时地进行评价,注重通过公正、公平、合理地评定比赛结果,引导学生们不能只看名次的好坏,要淡化比赛名次。既要肯定成绩,表扬各队发挥集体力量和遵守规则,在技术、战术的运用和发挥上的优点,又要指出不足,还要积极鼓励游戏的失败者,教育、引导学生淡化胜负,享受快乐过程。
责任编辑 王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