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朗读训练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强调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要坚持进行有效地朗读训练,以及作为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朗读指导,另外还探讨了教师在课堂上开展朗读教学可以采取的几种方式及其作用。
【关键词】朗读 必要性 有效朗读
在教学不断呈现个性化、多样化的今天,在中学语文教学的课堂上,各种新的教学手段、教学理念百花齐放,但是有一种既传统又有效的教学方式却正在远离教学的前沿阵地,那就是朗读教学。
笔者最近几年也听过不少各级各类的公开课,在各显神通的课堂展示中,朗读所占的分量越来越少,有的也只是象征性的读一通,没有使朗读教学在课堂实践上达到应有的效果。
笔者通过平时的教学实践活动一直在反思——朗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乃至整个基础教育中应处于怎样的位置?在日常的教学中,笔者一直在努力尝试,希望能恰到好处的发挥朗读教学的最大作用,下面是笔者关于朗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重视朗读教学的必要性
(1)重视朗读有利于学生读准普通话
说话听话是人们进行思想交流最常见最简便的途径。而要学好说话和听话,在学校教育中主要靠语文课来完成,而朗读训练更是完成这任务的主要途径。因为语言是借助声音传递的,我们要学语言就非开口读书说话不可。我们现在的时代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人口的流动正在不断加大,在人际交往中正确使用普通话对于交流合作非常重要,推广普通话又必须以语音规范化为主要的内容,因此重视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语音表达能力是语文课一项重要的使命。
(2)重视朗读有利于提高阅读速度
在如今这个提倡高效率的社会中,速度有时是制胜的关键。作为学生要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成绩,阅读的速度也是至关重要,这不仅关系到平时的学习,可以使学习时间有效的缩短,还关系到考试的效果。阅读的速度快,思考的时间就会更加充裕,答题的准确率就会更高。
同样,对职场上努力拼搏的人来讲,较快的阅读文件、材料的速度,也是提高工作效率的一个重要的基本素质。因此,拥有既快又准的阅读本领,有利于人的长足发展。而怎样才能提高阅读的速度,首先要有正确的阅读习惯,并且要坚持多读、多看,经常反复进行的阅读训练会使阅读的速度和准确率均有所提高。
(3)重视朗读有利于培养学生流畅的表达
朗读可以训练良好的语言思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自信自强的良好心理素质。
出色的口语表达能力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这一能力的形成既植根于切实的口语交际训练,更重要的是得力于朗读训练。许多学生长时间的喜欢默读,拒绝朗读,容易造成口头表达的僵硬和紧张,说话时吐字不清或发音不准、语速缓慢。不少人在公开场合不敢开口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说话时由于紧张而结巴。即使开口也只是把声音卡在喉咙口,像“蚊子叫”,更谈不上表情达意了。这就是所谓“茶壶里面煮饺子,有货倒不出”,这样更容易造成较重的心理负担,造成恶性循环。而朗读既是一种语言训练也是一种思维训练,它调动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训练语言及思维的协调性和条理性,使语言表达有条不紊。文字通过眼睛摄入,输入大脑,然后通过大脑的分析、鉴赏,感悟出这段文字的内容、所表达的情感、应该运用的语音语调等,然后通过中枢神经把这些信息传输给口腔,让口腔运用恰当的形式把这些表达出来,这需要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多种感官的配合,语言表达和思维的和谐、语言及思维的条理性是非常重要的,是语言交际中所必需的。如学生善于利用语音、语调、语速、语气的变化,并在适当的时候恰如其分地运用慷慨激昂的手势、丰富的面部表情,就能增加语言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在语言交际的过程中培养出自信自强的良好的心理素质。
(4)重视朗读有利于学生熟悉字词和课文内容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一线上工作,常常碰到很多这样的学生,他们一篇课文教完了,却还不知道课文内容是什么,课文里的好多字词不认识,读上两段却疙疙瘩瘩的。遇到这样的情况,加强朗读的训练是很有效的方法,通过多次朗读可以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内容,还可以及时的纠正读错的字词,多读上几遍还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以促成学生对文本的相关问题主动的思考,对课文的学习起到了很有效的推进作用。
在日常的教学中笔者就非常的重视朗读,笔者把课前预习的“三遍朗读法”(笔者自己取的名称)作为学生最重要的作业之一,具体步骤如下:
1.朗读一遍课文,把不会读的生字词和不理解的词语摘录在预习本上,并通过查字典解决;
2.再读第二遍课文,摘录你认为重要的句子或欣赏的词句,做出点评;
3.第三遍读课文,找出不懂的词句,同时提出疑问。
等课文教完,能够自己解答的疑问就自己回答在本子上,不能回答的打问号,可以当面询问解答,也可以空着,在批改时,笔者会给出解答。
笔者觉得这个预习方法有几点明显的效果:
1.通过朗读学生对文本的印象加深了,学生上课时的反应强烈了,因为预习充分,学生和老师的互动效果更好;
2.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有些学生一开始不动脑筋,提不出问题,但是看到其他同学经常会提问题和老师一起讨论,也很羡慕,慢慢的就也会提一些问题,而问题的形成还是得益于反复朗读文本及相关的思考。
3.语感好了。因为经常读课文,口头的表达和朗读的能力加强了,作文用语的语感也好了,不通的句子少了、不和谐的搭配也少了,学生对课本的内容也更加熟悉了。
二、朗读训练要讲求有效性
朗读训练是眼、口、脑、耳、心并用的全方位的训练,并不是只要听见声音就可以了,不能“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朗读训练是一项综合训练,包括了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反应能力、语感、认知等多个方面,因此有效的朗读训练必须各个方面都到位,不允许有“开小差”的,需要各个“部门”的相互配合——眼的专注、口的流畅、脑的快速反应、耳的认真倾听和反馈、心的综合思考。
这样的朗读才能读出水平,才能读出感觉,才能读出自己的领悟,就起到了朗读训练应有的效果。
有效的朗读训练,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注重课堂氛围的设置,让学生走进教师设置的情境投入的朗读。设置情境朗读法笔者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方式:1.配音朗读法——教师寻找适合文本的音乐,用音乐带领读者走进文本;2.教师的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把握朗读的重点,处理好朗读的节奏、停顿、轻重等;3.自由朗读揣摩法——由学生大声自由朗读,通过预习自己揣摩并确定处理的方案;4.小组研讨法——学生通过小组的讨论来制定朗读的方案,并集体演绎朗读的效果。
三、学生朗读训练的效果有赖于教师有效的课堂指导
(1)正音指导
学生在进行课堂朗读时,教师一定要和学生一起朗读,至少也要跟着一起默读,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学生读错的字音并及时纠正。有的老师经常在学生朗读的时候写黑板、看备课笔记或者做其他的事,认为朗读是学生自己的事,朗读很简单不需要关注,这是不对的,关注学生的朗读可以了解学生对生词、对课文的掌握程度,了解学生预习和听课的情况,是师生间进行教学状态沟通的好机会,教师要抓紧这一机会掌握教学的第一手信息,对学生进行最及时的指导。
(2)停顿指导
停顿是朗读训练中很重要的环节,正确的朗读停顿可以使文章在朗读时有节奏感,充满音韵美,更能激发学生朗读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朗读停顿的正确性直接体现了学生对语言的把握,对文本的理解。对语言的把握是学生的一项基本素质,包含语法、语感等诸多方面,教师在指导时一定要明确要领,指导到位。对文本的理解则在文言文的朗读中尤为突出,正确的朗读必须建立在对文言语法、语言内涵等准确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完成,否则就会读破句,教师在这些方面一定要耐心细致的进行讲解和分析。因此,教师关注学生的朗读状况,可以从中听出学生的许多“秘密”。
(3)重视流畅的朗读
教师在进行朗读训练时,不仅要让学生读对,更要让学生流畅的朗读。在中国传统的教育中,朗读就是教学的主角,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的过程是学生不断接触文本,走进文本,理解文本,揣摩文本的过程,只要是认真的进行朗读训练的学生,一定会从中有所得,因此反复流畅的朗读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文本的一个有效手段。
(4)强调有感情的朗读
朗读训练的一个较高的境界就是要有感情的朗读文本。对文本进行充满感情的演绎是朗读中的一个难点,这不仅需要学生有较好的朗读基本功,而且也要求学生对文本要有准确、深入的把握。在教学时,教师要强调对学生朗读的要求就是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这项综合测试如果过关,那么学生对文本的把握也就过关了。
比如,在教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时,笔者就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演绎课文,让学生充分的理解体会这一份深沉的父爱,在教师的示范朗读下,学生也渐入情境,随着朗读的不断进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更加的深入,同时每个学生在各自不同的演绎中也表达了自己个性化的理解,教学的效果非常好。
(5)精彩语句的背诵
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遇到精彩之处,我们要进行必要的摘录和记忆,以便可以学习和运用,因此,对精彩语句的熟读成诵,也是朗读的一个重要环节,这是一个从学习到“消化”再到运用的过程。
四、语文课堂朗读的实践
对于朗读的课堂实践,主要有两大类的方式:
(一)按目的分:
(1)泛读
泛读的主要作用是熟悉文章内容,读准字音和停顿,获取重要信息。
(2)精读
精读的主要作用是细致的研究文章的内容,对文本进行研读和思考,挖掘其内涵,领会其主旨,分析其情节、人物、环境、构思、语言等创作各方面的特色。
(3)熟读
熟读的目的就是成诵,以更好的体会、学习名家的精彩之处,达到能够借鉴、运用的目的,或深入地进行品味思考,从中获得感悟和启示。
(二)按方式分:
(1)齐读
齐读可以全班读,全组读,或分男女生读等许多种,在锻炼个体朗读能力的基础上,齐读还强调集体的配合与默契,所以,齐读整齐较容易,但是要能有感情的齐读就不是非常容易了,要平时的不断练习与尝试。
(2)散读
散读通常学生会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但散读必须建立在学生已经能够准确朗读的基础上,否则就没有意义。
(3)个别朗读
个别朗读可以是范读,也可以是指名朗读,重在学生个别的朗读表演,并通过个人来指导全体。
(4)分角色朗读
分角色朗读既是考察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人物的把握,又是给学生一个自我展示的舞台,让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断提升,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由于学生认识水平和心理特点的差异,各年级的训练要求不大相同,其侧重点也不同。但从训练手段上来说,不管哪个年级,都应当突出读的训练。其中朗读的指导与训练必不可少。有效的朗读指导,使学生从中受感染,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并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也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叶圣陶先生曾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并加强朗读训练,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叶圣陶《中学国文学习法》.
[2] 钟启泉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立达学校)
【关键词】朗读 必要性 有效朗读
在教学不断呈现个性化、多样化的今天,在中学语文教学的课堂上,各种新的教学手段、教学理念百花齐放,但是有一种既传统又有效的教学方式却正在远离教学的前沿阵地,那就是朗读教学。
笔者最近几年也听过不少各级各类的公开课,在各显神通的课堂展示中,朗读所占的分量越来越少,有的也只是象征性的读一通,没有使朗读教学在课堂实践上达到应有的效果。
笔者通过平时的教学实践活动一直在反思——朗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乃至整个基础教育中应处于怎样的位置?在日常的教学中,笔者一直在努力尝试,希望能恰到好处的发挥朗读教学的最大作用,下面是笔者关于朗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重视朗读教学的必要性
(1)重视朗读有利于学生读准普通话
说话听话是人们进行思想交流最常见最简便的途径。而要学好说话和听话,在学校教育中主要靠语文课来完成,而朗读训练更是完成这任务的主要途径。因为语言是借助声音传递的,我们要学语言就非开口读书说话不可。我们现在的时代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人口的流动正在不断加大,在人际交往中正确使用普通话对于交流合作非常重要,推广普通话又必须以语音规范化为主要的内容,因此重视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语音表达能力是语文课一项重要的使命。
(2)重视朗读有利于提高阅读速度
在如今这个提倡高效率的社会中,速度有时是制胜的关键。作为学生要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成绩,阅读的速度也是至关重要,这不仅关系到平时的学习,可以使学习时间有效的缩短,还关系到考试的效果。阅读的速度快,思考的时间就会更加充裕,答题的准确率就会更高。
同样,对职场上努力拼搏的人来讲,较快的阅读文件、材料的速度,也是提高工作效率的一个重要的基本素质。因此,拥有既快又准的阅读本领,有利于人的长足发展。而怎样才能提高阅读的速度,首先要有正确的阅读习惯,并且要坚持多读、多看,经常反复进行的阅读训练会使阅读的速度和准确率均有所提高。
(3)重视朗读有利于培养学生流畅的表达
朗读可以训练良好的语言思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自信自强的良好心理素质。
出色的口语表达能力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这一能力的形成既植根于切实的口语交际训练,更重要的是得力于朗读训练。许多学生长时间的喜欢默读,拒绝朗读,容易造成口头表达的僵硬和紧张,说话时吐字不清或发音不准、语速缓慢。不少人在公开场合不敢开口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说话时由于紧张而结巴。即使开口也只是把声音卡在喉咙口,像“蚊子叫”,更谈不上表情达意了。这就是所谓“茶壶里面煮饺子,有货倒不出”,这样更容易造成较重的心理负担,造成恶性循环。而朗读既是一种语言训练也是一种思维训练,它调动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训练语言及思维的协调性和条理性,使语言表达有条不紊。文字通过眼睛摄入,输入大脑,然后通过大脑的分析、鉴赏,感悟出这段文字的内容、所表达的情感、应该运用的语音语调等,然后通过中枢神经把这些信息传输给口腔,让口腔运用恰当的形式把这些表达出来,这需要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多种感官的配合,语言表达和思维的和谐、语言及思维的条理性是非常重要的,是语言交际中所必需的。如学生善于利用语音、语调、语速、语气的变化,并在适当的时候恰如其分地运用慷慨激昂的手势、丰富的面部表情,就能增加语言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在语言交际的过程中培养出自信自强的良好的心理素质。
(4)重视朗读有利于学生熟悉字词和课文内容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一线上工作,常常碰到很多这样的学生,他们一篇课文教完了,却还不知道课文内容是什么,课文里的好多字词不认识,读上两段却疙疙瘩瘩的。遇到这样的情况,加强朗读的训练是很有效的方法,通过多次朗读可以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内容,还可以及时的纠正读错的字词,多读上几遍还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以促成学生对文本的相关问题主动的思考,对课文的学习起到了很有效的推进作用。
在日常的教学中笔者就非常的重视朗读,笔者把课前预习的“三遍朗读法”(笔者自己取的名称)作为学生最重要的作业之一,具体步骤如下:
1.朗读一遍课文,把不会读的生字词和不理解的词语摘录在预习本上,并通过查字典解决;
2.再读第二遍课文,摘录你认为重要的句子或欣赏的词句,做出点评;
3.第三遍读课文,找出不懂的词句,同时提出疑问。
等课文教完,能够自己解答的疑问就自己回答在本子上,不能回答的打问号,可以当面询问解答,也可以空着,在批改时,笔者会给出解答。
笔者觉得这个预习方法有几点明显的效果:
1.通过朗读学生对文本的印象加深了,学生上课时的反应强烈了,因为预习充分,学生和老师的互动效果更好;
2.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有些学生一开始不动脑筋,提不出问题,但是看到其他同学经常会提问题和老师一起讨论,也很羡慕,慢慢的就也会提一些问题,而问题的形成还是得益于反复朗读文本及相关的思考。
3.语感好了。因为经常读课文,口头的表达和朗读的能力加强了,作文用语的语感也好了,不通的句子少了、不和谐的搭配也少了,学生对课本的内容也更加熟悉了。
二、朗读训练要讲求有效性
朗读训练是眼、口、脑、耳、心并用的全方位的训练,并不是只要听见声音就可以了,不能“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朗读训练是一项综合训练,包括了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反应能力、语感、认知等多个方面,因此有效的朗读训练必须各个方面都到位,不允许有“开小差”的,需要各个“部门”的相互配合——眼的专注、口的流畅、脑的快速反应、耳的认真倾听和反馈、心的综合思考。
这样的朗读才能读出水平,才能读出感觉,才能读出自己的领悟,就起到了朗读训练应有的效果。
有效的朗读训练,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注重课堂氛围的设置,让学生走进教师设置的情境投入的朗读。设置情境朗读法笔者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方式:1.配音朗读法——教师寻找适合文本的音乐,用音乐带领读者走进文本;2.教师的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把握朗读的重点,处理好朗读的节奏、停顿、轻重等;3.自由朗读揣摩法——由学生大声自由朗读,通过预习自己揣摩并确定处理的方案;4.小组研讨法——学生通过小组的讨论来制定朗读的方案,并集体演绎朗读的效果。
三、学生朗读训练的效果有赖于教师有效的课堂指导
(1)正音指导
学生在进行课堂朗读时,教师一定要和学生一起朗读,至少也要跟着一起默读,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学生读错的字音并及时纠正。有的老师经常在学生朗读的时候写黑板、看备课笔记或者做其他的事,认为朗读是学生自己的事,朗读很简单不需要关注,这是不对的,关注学生的朗读可以了解学生对生词、对课文的掌握程度,了解学生预习和听课的情况,是师生间进行教学状态沟通的好机会,教师要抓紧这一机会掌握教学的第一手信息,对学生进行最及时的指导。
(2)停顿指导
停顿是朗读训练中很重要的环节,正确的朗读停顿可以使文章在朗读时有节奏感,充满音韵美,更能激发学生朗读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朗读停顿的正确性直接体现了学生对语言的把握,对文本的理解。对语言的把握是学生的一项基本素质,包含语法、语感等诸多方面,教师在指导时一定要明确要领,指导到位。对文本的理解则在文言文的朗读中尤为突出,正确的朗读必须建立在对文言语法、语言内涵等准确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完成,否则就会读破句,教师在这些方面一定要耐心细致的进行讲解和分析。因此,教师关注学生的朗读状况,可以从中听出学生的许多“秘密”。
(3)重视流畅的朗读
教师在进行朗读训练时,不仅要让学生读对,更要让学生流畅的朗读。在中国传统的教育中,朗读就是教学的主角,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的过程是学生不断接触文本,走进文本,理解文本,揣摩文本的过程,只要是认真的进行朗读训练的学生,一定会从中有所得,因此反复流畅的朗读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文本的一个有效手段。
(4)强调有感情的朗读
朗读训练的一个较高的境界就是要有感情的朗读文本。对文本进行充满感情的演绎是朗读中的一个难点,这不仅需要学生有较好的朗读基本功,而且也要求学生对文本要有准确、深入的把握。在教学时,教师要强调对学生朗读的要求就是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这项综合测试如果过关,那么学生对文本的把握也就过关了。
比如,在教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时,笔者就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演绎课文,让学生充分的理解体会这一份深沉的父爱,在教师的示范朗读下,学生也渐入情境,随着朗读的不断进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更加的深入,同时每个学生在各自不同的演绎中也表达了自己个性化的理解,教学的效果非常好。
(5)精彩语句的背诵
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遇到精彩之处,我们要进行必要的摘录和记忆,以便可以学习和运用,因此,对精彩语句的熟读成诵,也是朗读的一个重要环节,这是一个从学习到“消化”再到运用的过程。
四、语文课堂朗读的实践
对于朗读的课堂实践,主要有两大类的方式:
(一)按目的分:
(1)泛读
泛读的主要作用是熟悉文章内容,读准字音和停顿,获取重要信息。
(2)精读
精读的主要作用是细致的研究文章的内容,对文本进行研读和思考,挖掘其内涵,领会其主旨,分析其情节、人物、环境、构思、语言等创作各方面的特色。
(3)熟读
熟读的目的就是成诵,以更好的体会、学习名家的精彩之处,达到能够借鉴、运用的目的,或深入地进行品味思考,从中获得感悟和启示。
(二)按方式分:
(1)齐读
齐读可以全班读,全组读,或分男女生读等许多种,在锻炼个体朗读能力的基础上,齐读还强调集体的配合与默契,所以,齐读整齐较容易,但是要能有感情的齐读就不是非常容易了,要平时的不断练习与尝试。
(2)散读
散读通常学生会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但散读必须建立在学生已经能够准确朗读的基础上,否则就没有意义。
(3)个别朗读
个别朗读可以是范读,也可以是指名朗读,重在学生个别的朗读表演,并通过个人来指导全体。
(4)分角色朗读
分角色朗读既是考察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人物的把握,又是给学生一个自我展示的舞台,让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断提升,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由于学生认识水平和心理特点的差异,各年级的训练要求不大相同,其侧重点也不同。但从训练手段上来说,不管哪个年级,都应当突出读的训练。其中朗读的指导与训练必不可少。有效的朗读指导,使学生从中受感染,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并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也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叶圣陶先生曾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并加强朗读训练,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叶圣陶《中学国文学习法》.
[2] 钟启泉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立达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