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经济时代的不断发展,企业如何能够有效运用人力资源成为了企业竞争的核心因素,怎样吸引人才、如何发展人才成为企业需要考虑的现实问题,企业开始广泛运用股权激励计划。股权激励作为有效的长期激励制度,有效的提高企业高管层与员工的积极性。20世纪50年代股权激励应用于美国的高科技企业取得良好效果后,推广至其他类型企业,并被其他各国采纳应用。在我国,由于股权制度的改革完善,企业开始广泛应用股权激励计划以达到提高企业业绩的目的。許多学者开始对股权激励以不同角度进行研究,多数集中于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相关性关系上。通过整理国内外学者对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之间相关性的不同观点对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进行综述,希望为之后研究提高借鉴。
关键词:股权激励 企业绩效 相关性
一、股权激励实施效应研究
1.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正相关。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呈正相关关系。最早进行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相关性方面研究的是 Berle 和 Means,其著有的《现代公司和私有资产》一书中指出当企业出现经营权与所有权相互分离时,没有股权的公司管理层在获得收益时会承担一定的风险,管理层不得不采取积极的措施来提高企业业绩,从而减少与股东间的利益冲突。2000年Anderson等学者也在研究中发现股票期权激励和同期股票回报率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在对管理层进行股权激励产生的效果方面,Angie(2009)指出对高级经理人进行股权薪酬激励有助于将管理层风险行为与股东利益联系在一起,从而有效提高企业绩效。David Aboody等(2010)通过调查企业业绩水平在管理人员与普通员工股票期权价格重置之后产生的变化,发现对于企业业绩产生的激励效果对经理人来说更具有影响力。而在我国,由于资本市场发展时间尚晚,股权激励机制稍显稚嫩等因素,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仍不明确。我国学者主要采用了实证研究的方法探讨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借助因子分析法,将企业绩效和股权激励相关性进行整体回归研究,从而发现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性。以股权激励动机为出发点,经过探讨认为对高管进行股权激励对提高公司业绩具有积极影响。姚国烜、吴琼(2014)则选取了2009年至2011年度我国金融保险行业中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其结果表明高管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2.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负相关。有少数学者研究认为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负相关,1983年Fame等通过研究发现高管持股使得企业流动性的股票数量减少,导致企业在资本市场的流动性降低,同时由于投资者承担了更大的投资风险,为了补偿其承担的投资风险,投资者所要求的报酬率也会相应更高,企业的资本成本随之增大,由此企业绩效的降低,整体上股权激励使企业绩效有所降低。Juho Kanniainen(2013)在研究中同样发现股权激励机制可能会降低股东利益。国内学者以俞鸿琳和李冬梅、陶萍为代表,俞鸿琳(2006)通过研究2001年至2003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财务数据,指出经理人持股水平与企业价值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李冬梅和陶萍(2011)则选取2007至2009年上交所上市的房地产企业为样本,对三年间高管层持股比例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高管持股比例以及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都呈负相关。
3.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无关。有一部分学者认为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并无相关关系,他们认为在企业发展中内外部因素复杂多样,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对企业绩效的变化可能并不存在显著影响。1990年Jensen M.&K.Murphy认为经理人的薪酬与公司业绩 之间并不存在相关关系,虽然其优于现金薪酬,但对企业业绩并不能产生影响。Cheung和Wei(2006)将调整成本的概念引入对高层持股和企业业绩关系研究模型中,发现当不规范调整成本时,管理层持股比例与企业绩效存在相关性,若考虑调整成本时这种关系就不存在了。他们认为没有证据表明管理层持股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张曦和许琦(2013)利用2007至2008年部分上市公司的薪酬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在研究中发现高管持股比例对公司绩效并不能产生较大影响,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也并未达到预期效果。
4.股权激励与绩效绩效非线性关系。近几年,许多学者通过研究发现股权激励方案的实施虽然对公司绩效产生影响,但不具有规律性。如:王锐,龙子午在2011年通过对2006至2008年A股市场股权激励实施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股权激励机制对企业价值产生正向影响,但整体上呈现正U形的区间激励效果。Christopher S. Armstrong和Rahul Vashishtha于2013年提出股权激励对公司绩可能会在不同区域出现或正或负的效应。同年范合君等学者则提出高管持股比例对公司每股收益率存在着显著的倒U型影响。2015年宋佳宁和张莲苓以所有者的角度为出发点界定“股权激励制度”概念,研究指出股权激励制度与公司的绩效存在非线性关系。
二、结语
1.文献总结。通过以上相关性研究我们可以发现,研究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关系是股权激励计划中有待解决的重要环节,在涉及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关系中,学者间存在分歧与争论,主要集中于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呈现何种关系的不同解释,其中由于企业内外部不同因素影响,导致不同学者的研究结果出现差异。对于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多数学者是从高管层持股后与股东是否存在矛盾,能否解决代理问题的角度进行实证、回归等研究分析。认为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呈负相关的研究者,主要是从股权结构为出发点,讨论多种类型、不同特征的公司高管层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在实证研究方面,大多数学者的实证结果支持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具有积极的促进效应,呈正相关性关系。而我国实际国情较为特殊,资本市场的不成熟,股权激励机制及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并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建立和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存在不确定性,股权激励机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成为未知数。在研究成果上,针对正式实施股权激励后上市公司的业绩变化研究理论并不全面,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仍需要深入研究和探索。
2.研究展望。由于资本市场及法律法规环境不完善的等因素限制,目前对于股权激励机制的研究较为局限,更多的是从应用实施为角度分析。在国内外相关文献中也发现大部分学者以全部上市公司为对象,鲜少分类总结由于行业的特殊性而这些上市企业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所产生的差异。这将成为接下来研究的主要方向,影响股权激励的多个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以某一行业或特殊的上市公司所实施的股权激励计划切入研究,考虑行业存在的特殊性对股权激励方案实施的影响,并在度量方法上加以创新。其次,我国学者还需考虑到我国特殊国情及特殊的市场环境,充分了解我国企业所面临的状况,提出行之有效的股权激励计划,为企业建立并实施股权激励方案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孙清岩,关心桥.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A].中国证券业协会、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有限责任公司.创新与发展:中国证券业2012年论文集.
[2].中国证券业协会、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有限责任公司:,2012:8.
[3] 周嘉南,陈效东. 高管股权激励动机差异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J]. 财经理论与实践,2014,02:84-90.
[4] 俞鸿琳.国有上市公司管理者股权激励效应的实证检验[J].经济科学,2006,01:108-116.
关键词:股权激励 企业绩效 相关性
一、股权激励实施效应研究
1.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正相关。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呈正相关关系。最早进行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相关性方面研究的是 Berle 和 Means,其著有的《现代公司和私有资产》一书中指出当企业出现经营权与所有权相互分离时,没有股权的公司管理层在获得收益时会承担一定的风险,管理层不得不采取积极的措施来提高企业业绩,从而减少与股东间的利益冲突。2000年Anderson等学者也在研究中发现股票期权激励和同期股票回报率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在对管理层进行股权激励产生的效果方面,Angie(2009)指出对高级经理人进行股权薪酬激励有助于将管理层风险行为与股东利益联系在一起,从而有效提高企业绩效。David Aboody等(2010)通过调查企业业绩水平在管理人员与普通员工股票期权价格重置之后产生的变化,发现对于企业业绩产生的激励效果对经理人来说更具有影响力。而在我国,由于资本市场发展时间尚晚,股权激励机制稍显稚嫩等因素,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仍不明确。我国学者主要采用了实证研究的方法探讨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借助因子分析法,将企业绩效和股权激励相关性进行整体回归研究,从而发现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性。以股权激励动机为出发点,经过探讨认为对高管进行股权激励对提高公司业绩具有积极影响。姚国烜、吴琼(2014)则选取了2009年至2011年度我国金融保险行业中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其结果表明高管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2.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负相关。有少数学者研究认为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负相关,1983年Fame等通过研究发现高管持股使得企业流动性的股票数量减少,导致企业在资本市场的流动性降低,同时由于投资者承担了更大的投资风险,为了补偿其承担的投资风险,投资者所要求的报酬率也会相应更高,企业的资本成本随之增大,由此企业绩效的降低,整体上股权激励使企业绩效有所降低。Juho Kanniainen(2013)在研究中同样发现股权激励机制可能会降低股东利益。国内学者以俞鸿琳和李冬梅、陶萍为代表,俞鸿琳(2006)通过研究2001年至2003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财务数据,指出经理人持股水平与企业价值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李冬梅和陶萍(2011)则选取2007至2009年上交所上市的房地产企业为样本,对三年间高管层持股比例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高管持股比例以及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都呈负相关。
3.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无关。有一部分学者认为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并无相关关系,他们认为在企业发展中内外部因素复杂多样,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对企业绩效的变化可能并不存在显著影响。1990年Jensen M.&K.Murphy认为经理人的薪酬与公司业绩 之间并不存在相关关系,虽然其优于现金薪酬,但对企业业绩并不能产生影响。Cheung和Wei(2006)将调整成本的概念引入对高层持股和企业业绩关系研究模型中,发现当不规范调整成本时,管理层持股比例与企业绩效存在相关性,若考虑调整成本时这种关系就不存在了。他们认为没有证据表明管理层持股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张曦和许琦(2013)利用2007至2008年部分上市公司的薪酬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在研究中发现高管持股比例对公司绩效并不能产生较大影响,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也并未达到预期效果。
4.股权激励与绩效绩效非线性关系。近几年,许多学者通过研究发现股权激励方案的实施虽然对公司绩效产生影响,但不具有规律性。如:王锐,龙子午在2011年通过对2006至2008年A股市场股权激励实施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股权激励机制对企业价值产生正向影响,但整体上呈现正U形的区间激励效果。Christopher S. Armstrong和Rahul Vashishtha于2013年提出股权激励对公司绩可能会在不同区域出现或正或负的效应。同年范合君等学者则提出高管持股比例对公司每股收益率存在着显著的倒U型影响。2015年宋佳宁和张莲苓以所有者的角度为出发点界定“股权激励制度”概念,研究指出股权激励制度与公司的绩效存在非线性关系。
二、结语
1.文献总结。通过以上相关性研究我们可以发现,研究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关系是股权激励计划中有待解决的重要环节,在涉及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关系中,学者间存在分歧与争论,主要集中于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呈现何种关系的不同解释,其中由于企业内外部不同因素影响,导致不同学者的研究结果出现差异。对于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多数学者是从高管层持股后与股东是否存在矛盾,能否解决代理问题的角度进行实证、回归等研究分析。认为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呈负相关的研究者,主要是从股权结构为出发点,讨论多种类型、不同特征的公司高管层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在实证研究方面,大多数学者的实证结果支持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具有积极的促进效应,呈正相关性关系。而我国实际国情较为特殊,资本市场的不成熟,股权激励机制及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并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建立和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存在不确定性,股权激励机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成为未知数。在研究成果上,针对正式实施股权激励后上市公司的业绩变化研究理论并不全面,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仍需要深入研究和探索。
2.研究展望。由于资本市场及法律法规环境不完善的等因素限制,目前对于股权激励机制的研究较为局限,更多的是从应用实施为角度分析。在国内外相关文献中也发现大部分学者以全部上市公司为对象,鲜少分类总结由于行业的特殊性而这些上市企业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所产生的差异。这将成为接下来研究的主要方向,影响股权激励的多个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以某一行业或特殊的上市公司所实施的股权激励计划切入研究,考虑行业存在的特殊性对股权激励方案实施的影响,并在度量方法上加以创新。其次,我国学者还需考虑到我国特殊国情及特殊的市场环境,充分了解我国企业所面临的状况,提出行之有效的股权激励计划,为企业建立并实施股权激励方案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孙清岩,关心桥.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A].中国证券业协会、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有限责任公司.创新与发展:中国证券业2012年论文集.
[2].中国证券业协会、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有限责任公司:,2012:8.
[3] 周嘉南,陈效东. 高管股权激励动机差异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J]. 财经理论与实践,2014,02:84-90.
[4] 俞鸿琳.国有上市公司管理者股权激励效应的实证检验[J].经济科学,2006,01:108-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