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自由

来源 :读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yoyo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财务自由,作为一个词语,一直被我周围的人谈论,似乎它是另一个更模糊词语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个更模糊的词语叫“安全感”。
  检点四十岁前,我似乎很少盘算我挣了多少钱、净资产是多少、达到财务自由还需要多少钱。四十岁前,我还带着我学医时的理念:我是一个手艺人,把手艺修到顶尖,自然会有口饭吃。当被年轻人逼问职场经验时,我反复强调的也是,三十五岁甚至四十岁之前,找工作第一看跟着谁能学到什么,一定不要看薪酬,薪酬能随行就市、基本符合市场常规就好。
  站在生命的中点看生命的终点,财务自由到底是什么?
  先摸底线:一个人要想基本像个人样儿地活着,需要多少钱?我的结论是:真不需要太多。有了财务自由,没必要再为稻粱谋了——如果自己乐意,干点让自己爽的事儿,这个事儿应该还能给你点收入;如果自己不乐意,那就待着,你就会有大把的时间。我要是有了大把的时间,基本像个人样儿地活着,就真不用花太多钱。反正只要不出席活动或者开商业会议,衣柜里的旧衣服应该够穿两百年。我爱吃煎饼,楼下有个煎饼摊儿,各种奢华煎饼配料、加料组合几十种,加蛋加肠加辣条的最高级煎饼十五块一套,这样,吃完全部煎饼套餐组合,一个月就过去了。另外,还可以不吃饭或者少吃饭,听说断食和轻断食都是上流社会永远的时尚。我从来不买股票,很早就买了房子。我问过一个建筑师朋友,一个人到底需要多少平方米的空间就能像个人样儿地生活?他说,十二平方米。没了那些必须准时到、准時开始的会议,也就没必要配专车、配司机了,五公里内快走,十公里内骑共享单车,二十公里内打车或者乘地铁,二十公里之外考虑一下是否真的一定要去。有了时间之后,各种极致享受都可以负担了,比如找个没霾没风的天气去护城河边跑十公里,比如不计时间长短地看闲书,比如不上闹钟午睡……


  再探上线:一个人可着劲儿地花,需要多少钱?我的结论是:没数,但是真没必要。欲戴皇冠,必承其重,绝大多数人的脖子没那个负重能力。比如只穿迪奥定制,比如用曜变天目盏喝茶,比如用北宋的汝窑梅瓶插花,比如天天焚奇楠香,比如红酒只喝罗曼尼·康帝或者比自己年纪大的拉菲和拉图,比如天天吃鄂然捏的寿司和雪崴炸的天妇罗,比如每天醒来在床前看到一幅不一样的常玉或者赵无极的画,比如常年住在一个有五百多年历史的古堡,比如开一辆全球只有十辆的限量版跑车,比如第一批(如果不是第一个)去月球、去火星旅行。人类的基因编码很奇怪,有相当的自限和自毁设置。除非是古往今来屈指可数的混蛋,如果一个人真的这样生活,很有可能内心慌乱,自己都忍不住怀疑,凭什么配得上这种生活?自己都忍不住幻想,这么过下去,劈自己的雷已经在来的路上了。何况,用价值上千万的建盏喝茶的人很可能说不出建盏的美,天天喝康帝的人很可能分不清罗曼尼·康帝的真假或者不理解顶级红酒真正的妙处,天天吃鄂然或者雪崴很可能比天天吃各式煎饼套餐更容易让人厌倦,一个人住古堡的一个房间却要操心整个古堡的供暖和安保,跑车从启动到时速一百公里只用了不到两秒却吓倒了好几辆北京街头的电动单车(尽管他们无照逆行,你撞到他们,你还是要负全责),在从月球或者火星回地球的途中,你乘坐的第一代飞船很不幸地出了第一代飞行器常出现的引擎故障。
  这样想来,财务自由在极大程度上其实和财务无关,还是和一个人的心智洞明不可避免地纠缠在一起。
  我现在有财务自由了吗?我摸了摸脑子、摸了摸心,还是不能确定,就像我不确定我是否有了其他自由一样。
  (清荷夕梦摘自微信公众号“冯唐”,辛 刚图)
其他文献
1992年秋天,英国姑娘扶霞·邓洛普在一家港式餐馆里,与两瓣笼罩着硫黄色光晕的皮蛋相遇。  碍于禮貌,她夹了一块放在嘴里,随之三观俱裂——对她来说,这一坨脏兮兮、黑黢黢、绿幽幽、黏糊糊的东西,“如同闯入噩梦的魔鬼之眼,幽深黑暗,闪着威胁的光”。  从小就见识过土耳其、苏丹、伊朗、日本等各种“全球化”味道与绿色炒鸡蛋、紫色土豆泥等“超现实主义”菜肴,扶霞绝不是那种看见桌上端来蜗牛和腰子就吓昏过去的女
期刊
封面
期刊
最近我们一直在忙面试。有一天,我们面试了一个金融专家。我们问他:“你觉得一个好的生意模式,它最根本的特征是啥?”  他说:“是让用户回不去了。”这是我创业以来,听到的关于这个问题最精彩的回答。  对啊,所有的好产品,不都会让人无法想象没有它的生活吗?就像我们今天没有办法想象没有手机和手机里面没有微信的生活一样。  过去我们讨论商业问题,放在第一位的问题好像是竞争,也就是我的东西要比竞争对手的好。 
期刊
随着岁月的逝去,我的内心越来越富足  和青年时候不同,我再也不用像从前那样  同每个新认识的朋友,都一见如故  或者一定要用語言把思想塑成具体形状  他们来也好,去也好,在我看来是一回事  只要我能保有自我和坚强的意愿  只要我有力量在夏日夜晚爬上山去  看星星成群涌过来,在山的那一边  让他们去相信我爱他们,爱得比实际还要多  让他们去相信我非常在乎,虽然我一个人走  假如能让他们得意,对我又有
期刊
1  俄罗斯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个曾孙女,现在在莫斯科的托尔斯泰博物馆工作。我曾采访她,如何看待自己的曾祖父,她的回答让人印象深刻。  她说,她还在学校读书的时候,与所有人一样,是带着崇拜的目光来看托尔斯泰的。直到她开始研究博物馆收藏的五十万张托尔斯泰手稿,看到他在这些手稿上做了大量修改。她仔细研究这一层层思维的痕迹,“慢慢发现,他是一个和我一样的人,只不过很有才华”。她阅读他最初的草稿,写得并
期刊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而她16岁时还不会削苹果,经过艰苦的努力才学会补袜子。许多人尝试过教她织绒线,可是没有一个人能够成功。在一间房里住了两年,问她电话机在哪儿,她仍一脸茫然。她天天乘黄包车去医院打针,接连去了3个月,仍然不认识那条路。她说:“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从小被视为天才,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生存的目标。然而,当童年的狂想逐渐褪色的时候,我发现我除了天才的梦外一无所有——所有的只是天才的
期刊
前不久,美国西南航空公司的一架波音737客机发生重大事故。飞机起飞不久,左侧发动机就爆炸了。机长很好地操控飞机,用一个发动机继续飞了40多分钟后迫降,结果只有一名乘客死亡、7人受伤。事后乘客纷纷对机长表示感谢,说她有“钢铁般的神经”。  我想说的是这件事的一个细节。机长塔米·舒尔茨是一位56岁的女性。舒爾茨曾经在空军服役多年,驾驶的是F/A-18战斗机,而在参军之前,她大学本科学的是生物学和综合农
期刊
李商隐说,一寸相思一寸灰。这句诗的英文版也很漂亮,one inch of love is an inch of ashes。什么意思呢?让伊迪丝·华顿来解释。  伊迪丝·华顿的《纯真年代》跟屠格涅夫的《贵族之家》有一个类似的感情故事,而且纽兰的故事和拉夫烈茨基的故事一样,都只是小说中的一条线索。出身纽约上流社会的纽兰·阿彻尔和俄罗斯的拉夫烈茨基一样,在婚姻之外找到了真爱,喜欢的人还都是自己的亲戚,
期刊
如果你每天使用微信,是不是也遇到过这种情况:一个平时联系很少,甚至根本不联系的人,突然从朋友圈跳出来发私信给你,要你给他帮个忙。  除此之外,令人心烦的,还有朋友圈里没有节制的代购、毫无意义的刷屏、无缘无故的广告推送,以及莫名其妙的群发,等等……丝毫不顾及别人的感受。他们从未想过虽然被称为“朋友圈”,但实际上它并不是个人的私有领域,而是一个与他人共享的公共网络空间。每个人都在这个公共网络空间里扮演
期刊
哪里的男人最能喝酒?答案既不是所谓的“战斗民族”俄罗斯,也不是盛产大老爷们的我国东三省,而是罗马尼亚。罗马尼亚男人平均每人每天要喝82克的纯酒精,大致相当于4两白酒。请注意,这是所有人的平均值,该国肯定有人是不喝酒的,喝酒的也不一定每天都喝,所以罗马尼亚酒鬼们的真实酒量肯定要比这大得多。  哪里的女人最能喝呢?答案是乌克兰。乌克兰女性平均每人每天要喝42克纯酒精,大致相当于4杯红酒的量。  这两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