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听、说、读、写是掌握语言的四种基本技能。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听、说、读能力的培养在英语教学中受到了高度重视,而很多教师对排在最后的“写”重视不够,他们大多抱有侥幸心理,错误地认为写作只需在考前突击一下就可以了,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不予重视,导致学生写作能力较差,具体表现在考试书面表达中词不达意、词汇单调贫乏、段落之间缺乏衔接、语意混乱、逻辑不通,更谈不上运用高级的词汇或句型来凸显文章的亮点。
而写作本身是一种交流手段,是语言输出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质量,帮助学生获得学习成就感,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与兴趣的重要教学手段。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必须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并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
一、注重阅读,做好知识积累
学生知识的积累来源于大量的有效阅读,只有通过大量的、有效的、积极的阅读,培养一定的语感,写的时候才会言之有物。同时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对一些重点单词、短语、多义词、近义词和重点句型等也要注意积累并能灵活运用。对一些好的阅读材料,不仅要理解其内容,而且要学习其语言现象、布局特点与遣词造句的手法等。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经常引导学生以记笔记的形式列出所读文章的要点或关键词。同时,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根据要点复述文章大意,这样对以后的写作将大有帮助。
二、巧妙利用单句,提高表达能力
学生积累了一定的语言材料后,可利用“单句表达”进行规范训练。单句表达因其短小精悍、重点突出,有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从高考学生的作文中不难发现,结构失衡、时态语态错误、词不达意等方面的问题较多,影响了意思的表达。因此,在写作训练的初始阶段,教师应通过多种手段让学生熟练地掌握简单句的五种基本结构,即主谓、主谓宾、主表、主谓宾补、主谓双宾。通过单句翻译,让学生关注语言表达的细节,如主谓一致、时态、语态等;通过单句改错,让学生识别常见错误,明白错误原因,在书面表达中避免类似错误。另外,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应训练学生进行一句多译,主动语态、被动语态的相互转换,并在写作时灵活运用,因为句子结构丰富多彩也会大大增加文章的可读性。经过这些层层深入地练习,学生逐渐掌握遣词造句的规则,写作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三、注重长句训练,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学生掌握了简单句的基本结构后,教师可结合阅读教学帮助学生分析文章中的某些长句,然后要求学生将长句拆分为短句或将短句合并成长句。通过分析操练,让学生认识到长句都是由短句合并而来的,长句和短句各有所长,长句信息量大,但结构复杂,短句简单明了,但信息量小。教师要鼓励学生写结构较复杂的长句,因为一篇全是短句的文章缺乏可读性,只有长、短句错落有致,文章的语言表现力才会增强。
四、加强段落写作,培养行文逻辑
一篇文章不是毫不相干的句子的简单堆积,而是一些意义相关的句子为达到一定的交流目的并通过一定的连接手段而实现的有机结合。也就是说,组段谋篇时,要运用语篇的衔接手段,使句子与句子之间的排列符合逻辑,上下文的意思连贯。语篇的衔接主要通过词汇手段(如替代)、语法手段(如时间关联、地点关联、省略等)和逻辑联系语(上下文关联词)来完成。在组段谋篇时,还要注意恰到好处地使用逻辑关系词汇,即过渡词,使文章过渡自然、顺畅。
五、加强改错训练,提高写作能力
“三分写七分改”。一篇好的书面表达,修改所占份额是显而易见的,传统写作教学模式是教师精心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其弊端是学生是被动的,主体性作用不能发挥出来,学生只管“写”,不管“改”,认为“改”是老师的事。结果教师埋怨:书面表达太难改了,文不对题,病句连篇,词不达意,错词太多……久而久之,学生厌写,教师厌阅,学生整体水平上不去,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教师应该把作文的修改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我习作和反复修改中悟出写作的规律。首先,教师应给学生讲清修改的意义。其次,教师应教给学生修改的方法,让学生检查审题是否细心,要点是否遗漏,人称、时态、语态有没有用错,大小写、标点符号、单词拼写、词数是否符合要求,在表达复杂的句式时,有没有出现语法错误等。让学生用所学知识,凭语感进行判断,遇到不顺口的、不明确的、不准确的,进行自我修改,并反复推敲,直到准确、鲜明、生动为止。最后,教师应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修改习惯,如学生对每次的书面表达都能自觉修改,能力就会越来越高,到考试时就能得心应手,从容作答。
总之,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和训练。同时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发挥学生的写作潜能。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而写作本身是一种交流手段,是语言输出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质量,帮助学生获得学习成就感,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与兴趣的重要教学手段。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必须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并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
一、注重阅读,做好知识积累
学生知识的积累来源于大量的有效阅读,只有通过大量的、有效的、积极的阅读,培养一定的语感,写的时候才会言之有物。同时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对一些重点单词、短语、多义词、近义词和重点句型等也要注意积累并能灵活运用。对一些好的阅读材料,不仅要理解其内容,而且要学习其语言现象、布局特点与遣词造句的手法等。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经常引导学生以记笔记的形式列出所读文章的要点或关键词。同时,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根据要点复述文章大意,这样对以后的写作将大有帮助。
二、巧妙利用单句,提高表达能力
学生积累了一定的语言材料后,可利用“单句表达”进行规范训练。单句表达因其短小精悍、重点突出,有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从高考学生的作文中不难发现,结构失衡、时态语态错误、词不达意等方面的问题较多,影响了意思的表达。因此,在写作训练的初始阶段,教师应通过多种手段让学生熟练地掌握简单句的五种基本结构,即主谓、主谓宾、主表、主谓宾补、主谓双宾。通过单句翻译,让学生关注语言表达的细节,如主谓一致、时态、语态等;通过单句改错,让学生识别常见错误,明白错误原因,在书面表达中避免类似错误。另外,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应训练学生进行一句多译,主动语态、被动语态的相互转换,并在写作时灵活运用,因为句子结构丰富多彩也会大大增加文章的可读性。经过这些层层深入地练习,学生逐渐掌握遣词造句的规则,写作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三、注重长句训练,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学生掌握了简单句的基本结构后,教师可结合阅读教学帮助学生分析文章中的某些长句,然后要求学生将长句拆分为短句或将短句合并成长句。通过分析操练,让学生认识到长句都是由短句合并而来的,长句和短句各有所长,长句信息量大,但结构复杂,短句简单明了,但信息量小。教师要鼓励学生写结构较复杂的长句,因为一篇全是短句的文章缺乏可读性,只有长、短句错落有致,文章的语言表现力才会增强。
四、加强段落写作,培养行文逻辑
一篇文章不是毫不相干的句子的简单堆积,而是一些意义相关的句子为达到一定的交流目的并通过一定的连接手段而实现的有机结合。也就是说,组段谋篇时,要运用语篇的衔接手段,使句子与句子之间的排列符合逻辑,上下文的意思连贯。语篇的衔接主要通过词汇手段(如替代)、语法手段(如时间关联、地点关联、省略等)和逻辑联系语(上下文关联词)来完成。在组段谋篇时,还要注意恰到好处地使用逻辑关系词汇,即过渡词,使文章过渡自然、顺畅。
五、加强改错训练,提高写作能力
“三分写七分改”。一篇好的书面表达,修改所占份额是显而易见的,传统写作教学模式是教师精心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其弊端是学生是被动的,主体性作用不能发挥出来,学生只管“写”,不管“改”,认为“改”是老师的事。结果教师埋怨:书面表达太难改了,文不对题,病句连篇,词不达意,错词太多……久而久之,学生厌写,教师厌阅,学生整体水平上不去,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教师应该把作文的修改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我习作和反复修改中悟出写作的规律。首先,教师应给学生讲清修改的意义。其次,教师应教给学生修改的方法,让学生检查审题是否细心,要点是否遗漏,人称、时态、语态有没有用错,大小写、标点符号、单词拼写、词数是否符合要求,在表达复杂的句式时,有没有出现语法错误等。让学生用所学知识,凭语感进行判断,遇到不顺口的、不明确的、不准确的,进行自我修改,并反复推敲,直到准确、鲜明、生动为止。最后,教师应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修改习惯,如学生对每次的书面表达都能自觉修改,能力就会越来越高,到考试时就能得心应手,从容作答。
总之,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和训练。同时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发挥学生的写作潜能。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