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凡是有人群的地方,都有自己的文化。“班级文化,是指班级成员在工作、学习、生活等各个领域中通过开展实践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的和精神的财富总和,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要素构成。”它是一个班级的行为准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对可塑性极大,正处于成长阶段的小学生来说,优秀的班级文化环境是他们健康成长的沃土和摇篮。
班级文化管理潜在力量一、美化班级环境,陶冶学生情操
哲学家亚斯贝尔斯认为,教育的本质是陶冶。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也是一个教育的过程,是一个创造新的文化和文明素养的过程。因此,在班级环境文化建设上,要组织同学们以“学习、团结、善良和诚挚”等主题精心设计和布置教室的每一块墙壁、每一个角落,为同学营造更好的成长与学习氛围。班级的布置是由班级宣传委员主导,主要在班级张贴名人名言、励志诗句、手抄报、信息栏,如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有志者事竟成;志不强者智不达;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言必信,行必果;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业精于勤,荒于嬉等一些名言警句。名人名言可以教给学生正确的生活态度,价值观念,引导学生确定良好的生活目标。设置“鲜花窗台”“图书角”,让花香、书香飘满教室,让学生时时有一种温馨家园的感觉。
教室卫生是班级的窗口,是文明的标志。要保持干净的教室环境,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制订严格的卫生制度,人人参与,加强检查和监督,保持教室的清洁和美观。由于美化了教室的环境,做到了教室环境的布置“特色+美化”,因此,既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审美观,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又倡导了健康向上的班风,班级物质文化也就以其独特的魅力对学生产生着润物无声的影响。通过这些活动,将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具体化、趣味化,容易被学生接受。每位学生都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学以致用,受到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
二、在行为和制度中推进班级文化升华
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的规章制度,可以约束学生的行为。要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全班学生学习规章制度,让学生清楚制订制度的目的与意义。小学生从一个懵懂无知的顽童,到一个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离不开班级这个环境。在现代化班集体建设中,我们要求整个班级必须树立“每个学生集体建设的主义”的观念,实行班级民主化管理,制定了“值日班长责任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劳动卫生制度、奖惩制度、学习公约等,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力争不让一个学生成为旁观者,使学生个个成为班集体的主人,在班集体这个舞台上锻炼自己的能力,增长才干,挖掘自己的潜能,发现新的自我。为使班级工作良性运转,班干部带头遵守班级各项规章制度“言必行,行必果”,做好以身作则的模范带头作用。如果一个学生违反了班规,就要让学生对照制度进行反思,分析错误的原因,检讨错误的行为,想出弥补的办法,避免同一错误再次发生。实行严格的奖惩考核制度,以此培养学生严格的组织性、纪律性以及良好的生活、学习、卫生习惯,每周一次评论活动,进行班级个人量化评比,大家对每名同学本周完成认领任务情况进行评价,好的在评比台上加星,不好的不加,并指出应该怎样改进。这样不仅促使学生关心班级的每一件事,以便有据可说,也有利于形成班级公平、公正竞争的良好班风,使得整个班级活动能有条不紊的开展。三、班级精神文化中的德育渗透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把教育意图隐蔽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这样一句话:“当老师教育学生时,如果学生知道你在教育他,你的教育就失败了。”一个良好的班级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其实就是无痕教育。例如,央视曾播放的一则广告,这则广告讲的是一位劳累了一天的妈妈给自己的母亲洗脚,并告诉老人这样对身体有好处。这一切被她的孩子看见了,正当她准备叫孩子洗脚时,却看见小孩子摇摇晃晃的端着洗脚水向她走来,边走边说:“妈妈,给您洗脚。”这里讲的就是孩子受了妈妈行为的教育,体现了榜样的教育是巨大的、有力的、是无声无痕的。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历史上有孟母三迁的故事,可见良好环境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班级文化建设影响甚至会改变学生的成长方向,只有形成正确舆论氛围,学生才能分辨是非。教师身体力行,以身作则,课内课外做学生行为的表率,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德育谈话,课堂上及时表扬好人好事,批评不良的思想行为,促使学生的好思想、好品德得以保持和发扬,不良的言行得以改正。开展班会以“诚信对我说”“寻找生活中的浪费现象”“安全在我心中”“社会行为面面观”“真诚、合作、团结、协作”为主题,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解决学生的具体问题,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使学生领悟了什么是“博爱”,什么是“诚信”,什么是“勤俭节约”、什么是“互帮互助”……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对个人来说,承担责任,就是守住了生命最高的价值。
现今小学生中有不少存在不爱劳动,怕苦怕累,挑吃挑穿,浪费严重,生活自理能力差等现象。因此,鼓励学生投身社会实践,先从学生的行为习惯抓起,从而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学生参与班级、学校建设、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志愿者活动、为灾区捐款捐物等。开展“践行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在日常小事中培养社会公德心。如乘坐公交车时,主动给老人、孕妇让座;早晨赶着去上学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遇到盲人过马路时上前搀扶;外出旅游时把果皮纸屑送进垃圾箱;在公共场合,自觉维护秩序,不大声喧哗;最后一个离开班级或宿舍时,随手关上了灯和窗户……通过这些几乎每天都可以遇到的小事强化学生德育教育。
优秀的班级文化是形成班集体凝聚力和良好班风的条件,各项工作由相关干部负责组织,班长和学习委员负责协调工作,做到有计划、有评比、有鼓励、有总结,为学生营造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让人人参与,人人有收获,让人人感到有事情做,人人感到班集体少不了自己。建设班级文化通过德、智、美、体活动启迪学生思想,升华学生人格,陶冶学生情操,弘扬学生道德,使文明守纪、勤奋读书、乐于助人蔚然成风。
参考文献:
[1]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创新学校德育工作.
[2]陈小辉.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德育教育.
班级文化管理潜在力量一、美化班级环境,陶冶学生情操
哲学家亚斯贝尔斯认为,教育的本质是陶冶。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也是一个教育的过程,是一个创造新的文化和文明素养的过程。因此,在班级环境文化建设上,要组织同学们以“学习、团结、善良和诚挚”等主题精心设计和布置教室的每一块墙壁、每一个角落,为同学营造更好的成长与学习氛围。班级的布置是由班级宣传委员主导,主要在班级张贴名人名言、励志诗句、手抄报、信息栏,如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有志者事竟成;志不强者智不达;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言必信,行必果;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业精于勤,荒于嬉等一些名言警句。名人名言可以教给学生正确的生活态度,价值观念,引导学生确定良好的生活目标。设置“鲜花窗台”“图书角”,让花香、书香飘满教室,让学生时时有一种温馨家园的感觉。
教室卫生是班级的窗口,是文明的标志。要保持干净的教室环境,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制订严格的卫生制度,人人参与,加强检查和监督,保持教室的清洁和美观。由于美化了教室的环境,做到了教室环境的布置“特色+美化”,因此,既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审美观,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又倡导了健康向上的班风,班级物质文化也就以其独特的魅力对学生产生着润物无声的影响。通过这些活动,将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具体化、趣味化,容易被学生接受。每位学生都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学以致用,受到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
二、在行为和制度中推进班级文化升华
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的规章制度,可以约束学生的行为。要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全班学生学习规章制度,让学生清楚制订制度的目的与意义。小学生从一个懵懂无知的顽童,到一个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离不开班级这个环境。在现代化班集体建设中,我们要求整个班级必须树立“每个学生集体建设的主义”的观念,实行班级民主化管理,制定了“值日班长责任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劳动卫生制度、奖惩制度、学习公约等,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力争不让一个学生成为旁观者,使学生个个成为班集体的主人,在班集体这个舞台上锻炼自己的能力,增长才干,挖掘自己的潜能,发现新的自我。为使班级工作良性运转,班干部带头遵守班级各项规章制度“言必行,行必果”,做好以身作则的模范带头作用。如果一个学生违反了班规,就要让学生对照制度进行反思,分析错误的原因,检讨错误的行为,想出弥补的办法,避免同一错误再次发生。实行严格的奖惩考核制度,以此培养学生严格的组织性、纪律性以及良好的生活、学习、卫生习惯,每周一次评论活动,进行班级个人量化评比,大家对每名同学本周完成认领任务情况进行评价,好的在评比台上加星,不好的不加,并指出应该怎样改进。这样不仅促使学生关心班级的每一件事,以便有据可说,也有利于形成班级公平、公正竞争的良好班风,使得整个班级活动能有条不紊的开展。三、班级精神文化中的德育渗透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把教育意图隐蔽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这样一句话:“当老师教育学生时,如果学生知道你在教育他,你的教育就失败了。”一个良好的班级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其实就是无痕教育。例如,央视曾播放的一则广告,这则广告讲的是一位劳累了一天的妈妈给自己的母亲洗脚,并告诉老人这样对身体有好处。这一切被她的孩子看见了,正当她准备叫孩子洗脚时,却看见小孩子摇摇晃晃的端着洗脚水向她走来,边走边说:“妈妈,给您洗脚。”这里讲的就是孩子受了妈妈行为的教育,体现了榜样的教育是巨大的、有力的、是无声无痕的。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历史上有孟母三迁的故事,可见良好环境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班级文化建设影响甚至会改变学生的成长方向,只有形成正确舆论氛围,学生才能分辨是非。教师身体力行,以身作则,课内课外做学生行为的表率,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德育谈话,课堂上及时表扬好人好事,批评不良的思想行为,促使学生的好思想、好品德得以保持和发扬,不良的言行得以改正。开展班会以“诚信对我说”“寻找生活中的浪费现象”“安全在我心中”“社会行为面面观”“真诚、合作、团结、协作”为主题,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解决学生的具体问题,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使学生领悟了什么是“博爱”,什么是“诚信”,什么是“勤俭节约”、什么是“互帮互助”……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对个人来说,承担责任,就是守住了生命最高的价值。
现今小学生中有不少存在不爱劳动,怕苦怕累,挑吃挑穿,浪费严重,生活自理能力差等现象。因此,鼓励学生投身社会实践,先从学生的行为习惯抓起,从而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学生参与班级、学校建设、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志愿者活动、为灾区捐款捐物等。开展“践行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在日常小事中培养社会公德心。如乘坐公交车时,主动给老人、孕妇让座;早晨赶着去上学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遇到盲人过马路时上前搀扶;外出旅游时把果皮纸屑送进垃圾箱;在公共场合,自觉维护秩序,不大声喧哗;最后一个离开班级或宿舍时,随手关上了灯和窗户……通过这些几乎每天都可以遇到的小事强化学生德育教育。
优秀的班级文化是形成班集体凝聚力和良好班风的条件,各项工作由相关干部负责组织,班长和学习委员负责协调工作,做到有计划、有评比、有鼓励、有总结,为学生营造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让人人参与,人人有收获,让人人感到有事情做,人人感到班集体少不了自己。建设班级文化通过德、智、美、体活动启迪学生思想,升华学生人格,陶冶学生情操,弘扬学生道德,使文明守纪、勤奋读书、乐于助人蔚然成风。
参考文献:
[1]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创新学校德育工作.
[2]陈小辉.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