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在组织地理有效课堂中的主导作用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综合(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rbestcz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新教材在编写方面与旧教材相比在诸多方面的不同,同时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学习积极性差的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却在增多。面对这种状况,就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即从指导学生预习、课堂导入、问题设计等环节入手,通过教师的导,让学生进入角色,从而打造有效课堂。
  信息技术地理教师教学环节有效课堂主导作用作为教师,如果能在课堂上熟练地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掌握新教材内容,那么这样的课堂无疑是有效的课堂。下面就以湘教版必修III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西北地区)为例(以下简称“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谈谈自己在运用信息技术组织地理有效课堂的重要环节中所发挥的主导作用。
  一、课堂前奏:诱导预习
  为了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在课前可以利用多媒体设计出赏心悦目的预习提纲交给学生。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这节课,可以在比较美观的版面上设计以下问题:(1)阅读本节所有内容,了解本节都有哪些知识点;(2)整理本节的知识体系;(3)搞清楚“荒漠化”、“土地退化”的含义;(4)结合地图查看我国荒漠化的主要分布区,并思考其成因、危害以及防止措施;(5)思考本节“活动”处所设计的问题的答案。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时效性。
  二、课堂引子:巧妙导入
  为了能让学生在课堂开始的瞬间,很快地转为有意注意,可以对新学习内容进行一个科学地导入。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这节课,可采用多媒体导入:(1)把我国境内主要荒漠地区制成图片(西北地区制成动画);(2)用多媒体把上述荒漠地区逐个进行呈现,并配以不同音乐;(3)到呈现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景观时,锁定并持续一段时间(可稍长一些)。这样使教学过程“能动能静,形象鲜明”,从而使学生才有可能跟住老师的思路,把课堂要学习的内容学完学好。
  三、课堂内容:精彩呈现
  为了让学生心情愉悦地学好每节课的重、难点、易错点等内容。可以借助多媒体来完成。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这节课,可在屏幕上用不同的美术字呈现:(1)荒漠化的含义: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导致的土地退化;可在屏幕上用不同的“添加强调效果”呈现;(2)荒漠化的成因:①自然原因:日照少、大风多、降水少、植被差;②人为原因(主因):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当;可用醒目背景的文字呈现;(3)荒漠化的防治:发展多种经营、退耕还林还草、定期轮牧、保护草场。这样可以“减少教师的板书时间,确保与学生的知识交流”,还可以加深学生对课的内容的识记和理解。
  四、课堂设问:动态递进
  为了让课堂教学所涉及的重、难点问题易于被学生接受,可以借助多媒体依次地展现这些问题。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这节课中,关于“荒漠化的成因”,可设计为: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分别是什么?→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在此基础上,可设计出另一个问题链:什么是“红色荒漠”?→它的成因与新疆荒漠化的成因有何异同?然后,对学生进行分层次的教学。让基础差的学生回答较简单的问题,让能力较强的学生回答较复杂的问题。这样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提高。避免了填鸭式,真正地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堂教学。
  五、课堂拓展:注意链接
  为了能让学生把与本节所学有重要关联的知识联系起来,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将一些新颖的内容进行及时链接,“变抽象为形象”。如为了突出人类活动是形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可链接两个动画;一个是古代不受人类活动影响而始终不变的塔里木河中的某个绿洲的动画;另一个是古代不受人类活动影响而现代受人类活动影响所出现的塔里木河流域中的某个绿洲面积不断减小而其周围沙漠面积不断扩大的动画。通过这些相关动画的链接,可以提高学生对本节知识的关注度,使一些抽象的知识直观化,从而有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六、课堂检测:典型点评
  为了能针对学生易错的某个重点问题重拳出击,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较强烈的显示。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这节课中,在学生做好有关基础知识方面的练习的基础上,对荒漠化的主要成因的分析;石漠化和荒漠化的比较的练习等,可用多媒体展台上的“缩放”按钮,逐渐扩大塔里木盆地图、南方低山丘陵表土流失而岩石裸露图,在引起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再借助亚洲冬、夏季季风动画和相关知识对学生进行讲解。这样的课堂检测,显然能突出重点,有利于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对学生练习的有效指导。
  七、课堂总结:画龙点睛
  为了能使课堂总结能说明课堂所讲的重难点、易错点,还包括对一些学习方法的阐述,甚至精华部分的再现。可以在课堂接近尾声时,用多媒体有所侧重地构建相关知识体系,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这节课,在课堂总结时,要先从“什么是荒漠化”入手,注意同“红色荒漠”等加以对比,显示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是本节的重点,“荒漠化的主要成因”是难点。通过这样一个总结,清晰明了地再现了本节的主要内容,并且学生们也才有可能对本节课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总之,在地理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能较好地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并积极地参与到不同形式的合作探究等环节中去,当好演员的角色。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好,教师才能有效地完成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褚绍唐,孙大文.地理教学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146.
  [2]张锡萍.浅谈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06.
  [3]吴兆钧.中学地理教师教学基本功讲座[M].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1.109.
  [4]刘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中学生课业任务不断增大,他们面对着巨大的压力。对于中学生而言不仅要学习课本的知识同时还要塑造他们的思想品德。针对中学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心理误区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中学生 思想品德 心理误区  目前中学思想品德教学来说,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教师和学生的心理状态有非常直接的关系,如果师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那么有利于思想品德课程的顺利开展。相反,如果师生有不良的心理状态,那么思想品德
期刊
摘要: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体育教学就是教学生竞技技能,但是这种教学观念违背了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必须改变,否则学生学生们将一直处于被动状态。将结合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从培养小学生的兴趣入手来谈谈小学体育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体育 教学途径 教与玩  现在多数学校的小学体育教学都是靠教师传授,学生被动练习来完成的,殊不知,这样的教学策略完全违背了教学理念。小学生活跃好动,这
期刊
摘要:小学音乐课是奠定学生音乐素养的基础和保障,上好每一堂课,利用短暂的40分钟,让学生在音乐中发现美,感受美,是每位音乐教师的责任。如何让小学音乐课堂变得鲜活有效,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音乐 课堂教学 灵活多样  小学音乐课是奠定学生音乐素养的基础和保障,上好每一堂课,利用短暂的40分钟,让学生在音乐中发现美,感受美是每位音乐教师的责任。如何让我们的课堂变得鲜活有效,笔者进行了一系列尝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行,人们对教学质量也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对小学语文这种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教学方式单一,内容枯燥乏味,教师在上面讲的津津有味,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课堂气氛不活跃,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久而久之,学生便会丧失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育教学 创新策略  小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必须及时转变教学观念
期刊
摘要:体育游戏的目的在于通过游戏锻炼幼儿身体素质,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然而在实际体育游戏活动中,周而复始的游戏容易使幼儿产生厌倦心理而失去兴趣,体育游戏效果不佳。从自身的教育教学经验出发,以“钻孔”游戏为例,从创设情境,角色扮演,积极奖励评价等方面谈如何培养幼儿对体育游戏的兴趣,优化幼儿体育游戏,提高活动的参与度。  关键词:幼儿园 体育游戏 “钻孔”游戏 活动兴趣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一
期刊
摘要:福州市丞相坊幼儿园围绕如何实施幼儿园生态教育进行了实践和探索,尤其是在生态教育背景下如何进行幼儿园环境创设方面总结出可借鉴的经验,有效地促进了幼儿和教师保护自然和保护环境意识的培养和行为的养成。  关键词:幼儿园 生态教育 环境  新世纪人类面临着生态环境的严峻挑战,如何在幼儿园实施生态文明教育,是摆在所有学前教育工作者面前一道新的课题。幼儿时期是生态文明意识启蒙的关键期,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
期刊
调查新疆某高校大学生睡眠质量,分析影响大学生睡眠质量的主要因素,为提高大学生睡眠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大学生睡眠障碍影响因素睡眠障碍(sleep disorder),是睡眠量不正常以及睡眠中出现异常行为的表现,也是睡眠和觉醒正常节律性交替紊乱的表现。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常与躯体疾病有关。睡眠障碍包括睡眠失调和异态睡眠。睡眠失调包括:睡眠量不足;想睡但是无法入睡,直到凌晨两点才能入睡,睡眠质量差;尽管
期刊
摘要:第一次读《田园诗情》这篇文章,我不禁被文章描绘的优美画面深深吸引,一切都那样悠闲、安详,也曾经憧憬着在那片辽阔、静谧的土地上流连,荡涤身心的浮躁,拥抱自然的和谐。文章很美,执教的林老师更是把这优美的意境带入了学生的心田。林老师用优美的语言,亲切的语态,通过语言的描述,音乐的渲染,图片的展示,让学生感受荷兰的田园诗情。在课堂上,学生的想象在驰骋;情感在激荡;思维在飞跃,受到了美的熏陶,整堂语文
期刊
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新思潮的涌进,越来越多的人受到新思想的影响,使一些传统的道德准则受到了冲击,因此在这个时期,做好学生的德育教育就显得相当关键,而弘扬孝文化,以传统的国学魅力来引导学生,使学生能够找准道德准则,不仅是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负责,也是为构建和谐主义社会而服务。  孝国学文化学生良好习惯孝文化是我国的传统国学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古语有言“百善孝为先”,由此可见孝文化在我国具有着久远的历史
期刊
教育向来是社会各界所关心的热点话题,一个时代教育质量的好坏与教科书的出版息息相关。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转折点,处于近代化向现代化的转变时代,教育也随着社会变革和发展而变革和发展。且基于民国时期特殊的时代背景,教科书出版也有着自身独特之处,对当今的教科书出版有着一定的启迪作用,这也值得作为新时代出版人的深思。主要以1919年至1937年《申报》所刊载的与教科书有关的报到为基础,对该时期教科书出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