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凉山彝族绝大多数生活在高海拔地区,生存环境恶劣,形成了独特的生活习俗。其中不乏成规陋习,如何在科学课上利用科学知识改变这些呢?我让彝族孩子担当传播科学知识的“小天使”。
【关键词】新农村;彝族孩子;科学教育;传播
Let children play in spreading scientific knowledge Yi "little angel"
Hu Yiping
【Abstract】Yi majority living at high altitude, harsh living conditions, the formation of a unique lifestyle. Many of them bad habits of etiquette, how to use science in science class knowledge to change this? I let children play in spreading scientific knowledge Yi "little angel".
【Key words】New countryside; Yi children; Science education; Communication
现在全国各地正在开展“新农村运动”,我所在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也在大力推广“新农村、新生活”运动。凉山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地,大部分彝族较为分散地居住在大、小凉山的崇山峻岭中;凉山州共有十七个县市,十一个省级贫困县,九个国家级贫困县,上百万贫困人口,绝大部分居住在农村,由于长期以来彝族同胞大都生活在边远的高海拔地区,生存环境恶劣,形成了独特的生活习俗。比如:生活中没有板凳。没有洗脸刷牙的习惯。有的是从小喝酒吸烟,彝族人吸烟普遍主要原因有三个:①前一辈人爱吸烟,在这种环境下,下一代人也跟着学会了吸烟;②小孩子肚子里爱长蛔虫、他们自认为吸烟可以熏死蛔虫;③在彝族人传统思想观念中吸烟有一层深刻的寓意——继承香火。因此,很多彝族家长都没有制止孩子吸烟。由于吸烟,很多人染上了吸毒。他们也把牲畜圈养,但是圈往往与人的居室混在一起,还常常把猪、鸡放在院坝里喂,弄得牲畜粪便满院子都是。客人来了必须杀猪、杀羊甚至杀牛招待,往往使本来就十分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这些不好的习惯,的确害得彝族群众很难有健康的生活环境,很难致富。这些生活习俗不符合当今社会所提倡的文明生活模式,甚至他们的一些生活习惯严重影响了凉山现代文明的步伐,直接影响了新农村创建工作。如何改变他们的一些成规陋习呢?传播科学知识是改变现状的唯一途径。而学生就是科学知识的传播者。九年义务教育使百分之九十五的少数民族孩子可以到各级各类学校读书,接受教育。据我了解目前凉山有近十万少数民族学生在各个中小学就读。我校有在校就读“民族班”的少数民族学生200多人,这些学生全部来自凉山州各县最偏远的山区。除此之外,还有普通班在校少数民族学生1000多人,这些孩子中有近一半同样来自农村。据调查,所有的少数民族学生都有农村的亲人。他们都有在农村生活的经历或者亲眼目睹过农村生活的落后现状。我想让他们在学校学习到实用的科学知识,养成文明生活方式并通过他们把健康文明知识播撒到山乡的每一个角落。“小手拉大手”推动新农村建设。让当代彝族孩子担当起传播科学知识的小天使。我的具体做法。
1.利用教材、拓展教材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那些习俗是陋习必须根除
如:指导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口腔细菌;观察香烟烟雾以及酒精对小白鼠生活、生命的影响的实验;证明在农村存在的不洗脸、不刷牙、吸烟喝酒等就是生活陋习,必须要加以改变的。又如:在五年级科学教学中关于“房屋的结构”的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自己搭建房屋活动,充分认识了大多数彝族房屋在抗震、空间利用、人蓄合居等方面的欠缺和危害。让学生利用假期在自己居住地进行宣传,把科学课上学到的知识回家或者是到亲戚朋友家时有针对性的给大人进行讲解,让他们把自己在学校学习后懂得安全、健康的生活模式传授给家长或者亲戚朋友。我又对学生进行“远离烟草,珍爱生命”、“让家乡更美好”、“让我们一起改变”、“我们不吸毒”等等科普知识教育。还自己制作多媒体课件和“DV”用生动的实例来说明各种工生活陋习对人们的具体危害,用科学的推理方法证明吸烟可以杀虫和继承香火的谬论,启迪孩子们要相信科学,杜绝生活陋习,珍爱健康。
2.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促进科学知识的传播
首先我利用节假日带领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新农村建设调查“新房与旧房”,我要求学生用照相机拍摄改造前和改造后农村房屋的对比,找到“新房”与“房旧”的区别,走访少数民族群众,让在新农村建设中受益的群众淡他们的体会、感想。带着学生体会过去的生活:就是一个家庭住在一个房间,火塘在中间,进门便是牲畜圈,墙上挂满粮食、衣物、生活用品。没有床、没有凳子。席地而坐,合衣而眠。再体验新农村建设改造后的生活,宽敞明亮的房间,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尤其让学生看到传统用火塘生火煮饭、取暖改变为沼气技术的运用以后,厨房整洁,还节约了木材,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学生切实体会到科学带给农村巨大的变化。还带领学生深入到因父母吸毒而沦为孤儿的孩子家中以及他们就读的学校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在家与在学校的生活。并与这些孩子交流,让这些孩子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体会毒品的危害。我还让学生带去了自己收集到的有关于艾滋病预防和治疗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和这些孤儿们一起学习,加深孩子们对艾滋病的认识。拍摄了“DV”作品《“新房”与“旧房”》、《和他们在一起》参加首届全国青少年影像节。
其次在学校开展科技小发明活动竞赛,特别鼓励彝族同学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发明的灵感。比如:彝族用水无净化过程,导致了一些地方病的出现。组织学生开展“家庭净水装置设计”的竞赛活动,全校设计了几十个方案,其中一名彝族同学设计了结构简单、价廉实用的“净化水缸”,该作品获四川省21届青少年创新大赛的二等奖。还有我在带领学生考察彝族生活质量活动中,发现彝族剪羊毛的工具非常古老和特别,就指导学生对这一工具进行改进,一名彝族学生通过多次实践发明了“羊毛剪刀”,该发明获得第19届四川省青少年创新大赛的一等奖。学生们还发明了“小水轮发电机”、“风杯式小型风力发电机”等发明与科技制作。这些发明与科技制作在少数民族生活中正在发挥作用。在这些科技活动中具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这些科学知识教育,使孩子们知道什么是陋习,需要改变、需要清除。让学生知道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受益者和创造者,大家有责任、有决心积极行动起来,从身边点滴做起。做创建的播种机,把文明意识、科学意识、良好行为习惯,传播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以主人翁姿态投身创建活动,齐心协力,携手共进,为创建新农村添光彩是当代凉山孩子,尤其是彝族孩子共同的心愿。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工作者,尤其作为小学科学课的教师,深感在工作中责任重大,要改变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习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今后还要更加努力找到更有效的方法使彝族学生成为传播科学知识的真正小天使。
收稿日期:2010-09-09
【关键词】新农村;彝族孩子;科学教育;传播
Let children play in spreading scientific knowledge Yi "little angel"
Hu Yiping
【Abstract】Yi majority living at high altitude, harsh living conditions, the formation of a unique lifestyle. Many of them bad habits of etiquette, how to use science in science class knowledge to change this? I let children play in spreading scientific knowledge Yi "little angel".
【Key words】New countryside; Yi children; Science education; Communication
现在全国各地正在开展“新农村运动”,我所在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也在大力推广“新农村、新生活”运动。凉山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地,大部分彝族较为分散地居住在大、小凉山的崇山峻岭中;凉山州共有十七个县市,十一个省级贫困县,九个国家级贫困县,上百万贫困人口,绝大部分居住在农村,由于长期以来彝族同胞大都生活在边远的高海拔地区,生存环境恶劣,形成了独特的生活习俗。比如:生活中没有板凳。没有洗脸刷牙的习惯。有的是从小喝酒吸烟,彝族人吸烟普遍主要原因有三个:①前一辈人爱吸烟,在这种环境下,下一代人也跟着学会了吸烟;②小孩子肚子里爱长蛔虫、他们自认为吸烟可以熏死蛔虫;③在彝族人传统思想观念中吸烟有一层深刻的寓意——继承香火。因此,很多彝族家长都没有制止孩子吸烟。由于吸烟,很多人染上了吸毒。他们也把牲畜圈养,但是圈往往与人的居室混在一起,还常常把猪、鸡放在院坝里喂,弄得牲畜粪便满院子都是。客人来了必须杀猪、杀羊甚至杀牛招待,往往使本来就十分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这些不好的习惯,的确害得彝族群众很难有健康的生活环境,很难致富。这些生活习俗不符合当今社会所提倡的文明生活模式,甚至他们的一些生活习惯严重影响了凉山现代文明的步伐,直接影响了新农村创建工作。如何改变他们的一些成规陋习呢?传播科学知识是改变现状的唯一途径。而学生就是科学知识的传播者。九年义务教育使百分之九十五的少数民族孩子可以到各级各类学校读书,接受教育。据我了解目前凉山有近十万少数民族学生在各个中小学就读。我校有在校就读“民族班”的少数民族学生200多人,这些学生全部来自凉山州各县最偏远的山区。除此之外,还有普通班在校少数民族学生1000多人,这些孩子中有近一半同样来自农村。据调查,所有的少数民族学生都有农村的亲人。他们都有在农村生活的经历或者亲眼目睹过农村生活的落后现状。我想让他们在学校学习到实用的科学知识,养成文明生活方式并通过他们把健康文明知识播撒到山乡的每一个角落。“小手拉大手”推动新农村建设。让当代彝族孩子担当起传播科学知识的小天使。我的具体做法。
1.利用教材、拓展教材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那些习俗是陋习必须根除
如:指导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口腔细菌;观察香烟烟雾以及酒精对小白鼠生活、生命的影响的实验;证明在农村存在的不洗脸、不刷牙、吸烟喝酒等就是生活陋习,必须要加以改变的。又如:在五年级科学教学中关于“房屋的结构”的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自己搭建房屋活动,充分认识了大多数彝族房屋在抗震、空间利用、人蓄合居等方面的欠缺和危害。让学生利用假期在自己居住地进行宣传,把科学课上学到的知识回家或者是到亲戚朋友家时有针对性的给大人进行讲解,让他们把自己在学校学习后懂得安全、健康的生活模式传授给家长或者亲戚朋友。我又对学生进行“远离烟草,珍爱生命”、“让家乡更美好”、“让我们一起改变”、“我们不吸毒”等等科普知识教育。还自己制作多媒体课件和“DV”用生动的实例来说明各种工生活陋习对人们的具体危害,用科学的推理方法证明吸烟可以杀虫和继承香火的谬论,启迪孩子们要相信科学,杜绝生活陋习,珍爱健康。
2.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促进科学知识的传播
首先我利用节假日带领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新农村建设调查“新房与旧房”,我要求学生用照相机拍摄改造前和改造后农村房屋的对比,找到“新房”与“房旧”的区别,走访少数民族群众,让在新农村建设中受益的群众淡他们的体会、感想。带着学生体会过去的生活:就是一个家庭住在一个房间,火塘在中间,进门便是牲畜圈,墙上挂满粮食、衣物、生活用品。没有床、没有凳子。席地而坐,合衣而眠。再体验新农村建设改造后的生活,宽敞明亮的房间,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尤其让学生看到传统用火塘生火煮饭、取暖改变为沼气技术的运用以后,厨房整洁,还节约了木材,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学生切实体会到科学带给农村巨大的变化。还带领学生深入到因父母吸毒而沦为孤儿的孩子家中以及他们就读的学校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在家与在学校的生活。并与这些孩子交流,让这些孩子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体会毒品的危害。我还让学生带去了自己收集到的有关于艾滋病预防和治疗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和这些孤儿们一起学习,加深孩子们对艾滋病的认识。拍摄了“DV”作品《“新房”与“旧房”》、《和他们在一起》参加首届全国青少年影像节。
其次在学校开展科技小发明活动竞赛,特别鼓励彝族同学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发明的灵感。比如:彝族用水无净化过程,导致了一些地方病的出现。组织学生开展“家庭净水装置设计”的竞赛活动,全校设计了几十个方案,其中一名彝族同学设计了结构简单、价廉实用的“净化水缸”,该作品获四川省21届青少年创新大赛的二等奖。还有我在带领学生考察彝族生活质量活动中,发现彝族剪羊毛的工具非常古老和特别,就指导学生对这一工具进行改进,一名彝族学生通过多次实践发明了“羊毛剪刀”,该发明获得第19届四川省青少年创新大赛的一等奖。学生们还发明了“小水轮发电机”、“风杯式小型风力发电机”等发明与科技制作。这些发明与科技制作在少数民族生活中正在发挥作用。在这些科技活动中具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这些科学知识教育,使孩子们知道什么是陋习,需要改变、需要清除。让学生知道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受益者和创造者,大家有责任、有决心积极行动起来,从身边点滴做起。做创建的播种机,把文明意识、科学意识、良好行为习惯,传播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以主人翁姿态投身创建活动,齐心协力,携手共进,为创建新农村添光彩是当代凉山孩子,尤其是彝族孩子共同的心愿。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工作者,尤其作为小学科学课的教师,深感在工作中责任重大,要改变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习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今后还要更加努力找到更有效的方法使彝族学生成为传播科学知识的真正小天使。
收稿日期:201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