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应重视学生的个性与能力的差异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p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章以改进教学方法作为切入点展开论述,从引发学生知识层次不同的因素上着手展开,提出几种较切合实际的预防措施。并将改进教学方法作为重点,以最新的教学教育理论为指导展开阐述,从实际教学工作中总结出:制定多层标准;彰显学生个性;训练形式多样;恰当点拨指导;讲究批改方法;评优劣重褒扬等方法,从而系统、有计划、有步骤地训练学生的习作能力,尽可能地实现异步训练,同步达标,让因材施教真正落到实处。
  关键词: 作文教学 学生能力差异 教学方法
  一个班级的学生都接受相同的课程和人文教育。但是,由于学生个体存在个性特征的差异,自然有不同的个性特征、知识层次和习作能力。
  一、学生知识程度、作文能力存在差异的原因
  就智力因素考量,科学地说,每个学生的大脑发育、各种感官的发育程度存在较大的差距,加上先天资质,决定他们对于同一个认知事物或知识有不同的反应和认知水平。
  青少年时期的心理特征存在不稳定性。学生心理特征的不同,智力发展的不平衡,造成对知识的认知水平不同,以至于学生基础知识水平不同,基础知识的水平深刻地影响学生的习作能力。
  社会因素的影响极大地影响学生个性特征的发展,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些因素都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以上种种因素,决定学生的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在习作练习中表现尤为突出。因此,在作文训练中,不注重学生的能力差异,要求知识水平、能力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同一作文要求,必然是不科学、不现实的。
  二、应对学生能力差异的方法
  要指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调动各种感官细致地观察,深入地观察,并不断提高观察质量。如观察一个人,要设法接近他,观察人物的肖像、衣着、举止、言谈及内心活动等,并由人物的外表、活动体现人物的精神世界。观察时,可就地取材,不仅要留心观察,还要善于观察,让学生懂得,只有仔细观察,才能熟悉事物,只有熟悉事物,才能积累素材,写好作文,丰富作文内容及词汇。还要带着一定的情感观察。在生活中,人总是带着一定的情感的。学生在观察时,也有情感体验,要达到古人所说的“搜求于象,心入于境,神会于物,因心而得”的境界。
  学会了观察,还要注意积累。积累的方法和途径多种多样,可以是亲身经历的事,也可以是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还可以是从报纸杂志上获得的素材。
  有了丰富的生活素材,就解决了学生无话可说、无物可写的“入门难”问题。
  1.制定多层标准
  在学生有了习作兴趣之后,还要针对学生的实际能力,提出不同层面的作文要求,适应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和习作能力。否则,将再次进入要求高,低能力的学生厌写、怕写;要求低,高能力的学生懒写的怪圈中,挫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使学生兴趣消失殆尽。
  我们在习作训练中,应该制定一题多标准、多题多标准及自拟题目,自定要求的方法满足不同知识层面学生的需要。其一,每次作文时,出示多题多标准的题目若干个,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对题目要求的难易程度的感受,选题而作。其二,一题多标准,体现习作的难易程度。要求水平高的学生,立意要高远,情节要曲折,叙述要通顺,语句要优美。其三,可以让学生自拟题目,自定要求,自选题材,较有条理地围绕中心叙述事情。留给学生张扬个性、自由挥洒的写作空间,真正落实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的重要指导思想。
  2.彰显学生个性
  一篇习作就是学生彰显个性的一面镜子,是学生内心精神世界的体现。习作中应当让学生的个性充分张扬,而不应当压制个性的流露,甚至泯灭学生的个性,从中发掘创造的智慧和创造的潜能。要让学生的个性在习作中彰显:一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志趣、思想、情感、性格特征,教师不应横加干涉,让学生独立思维,组合加工。教师因势、因人、因文、因情而利导,使学生的习作个性化。二要尊重学生的习作原创性。学生的习作是学生对生活的理解与感悟的直接表达,充满童真、童趣。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感悟与理解,如果横加指责,则必然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从而抑制学生的个性发展,影响能力的提高。三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不论知识层面高与低,创造机会让不同知识层面的学生都获得成功,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勇于进取的良好心态。对学生在习作中表现出来的观点、思想、行为、心理等方面的情况要以诚相待。
  3.恰当点拨指导
  学生的习作训练,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而且要让学生“我笔写我心”。但是,过于放任学生自我表达,是不恰当的。当前习作训练中,要么放开手脚,让学生大肆挥洒,自由驰骋,要么给定模式、因循守旧,束缚学生手脚,缺乏中肯的、有效的习作指导。习作指导在学生习作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对纠正学生的思想倾向、写作思路,改进学生的写作方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习作的指导要因人、因文而异。根据学生的习作实际,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指导,才能使学生明确自己习作的优劣点。对于语文基础较扎实的学生,侧重于思想、立意、布局的指导。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则侧重于基本功的训练,结合读写例话开启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4.讲究批改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批改作文要讲求实效,要看到学生的进步,加以鼓励,适当指点,并逐步指导学生学习修改自己的作文。”
  课程标准要求讲究批改方法。批改是学生获知教师对自己的作文有何看法的主渠道,也是教师把作文思想、作文方法反馈给学生的途径之一。批改的原则是:以褒为本,少弃多留,精批略改。“精批”并不意味着“多改”,而是尽可能地找出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和问题,给予奖赏、指导、点拨,批而不改、引而不发。把“改”的工作尽可能地交给学生做,使他们愿意去改,能够改。特别是对成绩优秀、基础知识较扎实的学生,更应该放手让其自改。
  精当的评优析劣是使学生作文能力能够持续发展的一个新起点。因为学习受反馈推进的原则是心理学界公认的一个教学原则。只有多而精地评讲,才会尽可能地使学生接受反馈,对作文及时“扬长救失”。为此,评讲时,一要不吝褒扬,越是基础差、能力低的学生,教师的褒扬越要真心诚意。二要当面师生共评,指出优劣及修改方向及措施。三要生生互评,取长补短,融会贯通,借鉴活用。
  中学作文训练应当重视学生个性、能力的差异,只有针对学生个性、能力的差异,提出不同的习作标准,适应于学生的知识层面及能力水平,才能使学生愉快地进行训练并逐步提高习作水平及能力。
  参考文献:
  [1]徐家良.小学语文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1.
  [2]金振邦.阅读与写作.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8.6.
  [3]郑惠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方法的指导.福建教育,2008.4(624).
  [4]林宗德.学习与发展.北京教育出版社,2008.4.
  [5]张云鹰.培养兴趣,训练观察,引导积累,启发想象.语文教学资源网,2011.4.
  [6]叶立新.改革小学作文评语,提高作文效率.语文教学资源网,2012.9.
其他文献
摘 要: 若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出现脱节问题,就会直接影响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挫伤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影响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显然,如何解决脱节问题是中学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作者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初步形成了有关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思路和策略。  关键词: 中小学语文 教学衔接 教学策略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主导者,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会对学生学习语文产生很
语法与文学情趣是初中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两个部分,它们对语文学习的影响是深远的,如果初中语文教学对语法教学与文学情趣的培养给予足够的重视,那在往后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都会感觉很轻松。但现在的教学实践往往淡化语法教学,忽视学生文学情趣的培养,课堂上蜻蜓点水式地讲解语法,机械地分段、概括课文内容等,导致知识掌握得表面化、简单化和僵硬化,出现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不良现象。  一、淡化语法教学与忽视文学情
纵观近年来的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工作,各种新经验、新模式层出不穷,有效促进了教学成效的提升。在这些教学经验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能动性是较为重要的因素,学习小组成了许多教学改革模式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语文教学成效的提升有积极作用,本文主要针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学习小组科学设置作用发挥等进行论述。  一、科学设置语文学习小组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习小组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因为初中生具备较
摘 要: 新课程改革注重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参与等能力。本文讨论了农村学校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做法。  关键词: 农村中学 语文教学 实践活动  从现行的中考语文试卷可知,基础部分的最后一道题是考查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这表明综合实践活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标准提出:新课程改革注重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参与等能力。但是,从目前广大农村中学语文活动看却只是走过场而已,由
摘 要: 字、词学习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前提和基础。字、词学习对学生的自身发展、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对人类文明进步都有重要作用。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试对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学好字、词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字 词  一、初中语文课中字、词学习的重要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1]可见,语文课程是研究语言文字的
口语交际是集训练聆听、表达、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等于一体的语文综合性训练。从社会的需求看,口头语言是最基本、最快捷的交际工具,是每个人适应现代社会最基本的能力需求。苏教版教材在每个练习中都安排了口语交际,既符合学生年龄的特点,又贴近学生生活,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与他人交流沟通的欲望。但从目前高年级口语交际的教学情况来看,仍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平时的教学研讨口语交际课成了被遗忘的角落,老师不敢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等理念随着《课程标准》的颁布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但是与如火如荼进行的课堂教学改革不同的是,作业改革的步子不大,至今学生的作业囿于书本、拘于读写、限于室内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为了所谓的“巩固知识”、“强化技能”,作业陷入了机械重复、单调封闭的误区。学生在长期的笔与纸的机械摩擦中,逐渐消钝了学习的热情,限制了思维的发展,遏制了创造力的产生,能力的培养自然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