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天籁”,悟万物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dawei8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天籁》来源于《庄子.齐物论》,王崧舟执教这篇课文时,注重方法指导,善于把握精髓,并且为学生留有疑惑,构建开放课堂,进而给学生和任课老师以启发,不仅对课文内容进行有效讲解,还展现了任课老师的魅力,受到同行和学生的喜爱。本文结合王崧舟执教《天籁》的实际情况,探讨了笔者的几点感悟和认识。
  【关键词】
  《天籁》 方法指导 文化 开放课堂
  王崧舟老师执教的是一段文言文《天籁》,来源于《庄子·齐物论》。光听这名字,足以吓倒一大片,任课老师和学生对其中的内容不了解,难以准确把握要点,深刻领悟文章的内涵和中心主题。一般而言,初步打开课文和屏幕一看,很多人看不懂,也读不通,难以准确把握《天籁》的含义和文章的主题思想。这么艰涩难懂的文言文,怎样来开展教学,又如何让学生在短短四十分钟里有所得呢?这是每个任课老师应该重视和关注的问题,值得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但笔者有幸的是,能够听特级教师王崧舟执教《天籁》,听完大师的精彩课例,若有所悟,若有所感。本文将结合《天籁》的内容和王崧舟执教的基本情况,探讨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一、方法指导,“读”占鳌头
  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让教学内容更好的传达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帮助学生有效理解课文内容,任课老师首先就应该采取正确的方法。通过灵活和巧妙应用教学方法,能够将学生更好带入课堂教学,让任课老师充分发挥潜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实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王老师说:如何让孩子亲近文言文,那就只有一个方法:就是读。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教的。上课伊始就多次齐读,课中多种方式的展示读,有范读、跟读、男女生对读……
  一节课上别出心裁地读,似乎课堂时间都花在读课文上了,但细细推敲,却不难发现其中之奥妙——王老师的朗读指导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同时,灵活采取有效的方式,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仔细阅读,有利于逐渐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印象,帮助学生解决困难,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字里行间的含义。
  比如,王老师先示范读,学生跟读,学生读到“夫”字时,王老师进行正音,并讲解理由,而后再反复读这一句。 从整篇读、到逐词逐句推敲读。从读正确、读流利,到读出节奏、读出味道,再到读出理解、读出疑惑。王老师扎实的朗读功底带着孩子们走近了经典,真可谓大道至简啊!
  二、把握精髓,感受文化
  《天籁》这一段文字,不谈背后的含义,不讲庄子深邃的思想、道理,光是里面的生僻字,就足以牵扯教者的很多精力。王老师在教学时,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并没有花太多的时间来解释生字,来讲解句义,而是抓住天籁、地籁、人籁的不同来大致把握课文。
  他站在宏观的角度,带领孩子们去感受文言文中蕴涵的文化,借助作业纸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通过反复研读课文,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认知来理解什么是天籁、地籁和人籁。而后,再选择其中一段全班朗读,王老师抓住带“似”字的词语,“者”字的词语,带着学生读准,读出节奏,读出句式……在这个环节中,老师与孩子不是在读文,而是在“玩”,一段文字,你读读,我评评,他练练,便读出了趣味,读出了深意,使课堂生机盎然了。
  生活即语文,生活即文化,我们现在的世界,与几千年前庄子生活的世界有所不同,但又有所相同。相同即相通。《天籁》这短短的一段文字,在王老师的课上,不就是一座沟通古今、走进自然的桥梁吗?
  三、留有疑惑,开放课堂
  清之学者陈宪章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天籁》一课中,王老师抛给学生一个最大的问题:三种声音,天籁、地籁、人籁,庄子究竟最推崇哪一种呢?学生各抒己见,都有自己的道理。王老师并没有判断孰是孰非,而是让学生自己去读,读出味道,正如他提问一个孩子:“你在读的时候,似乎能够悄悄地感受到什么?你想让大家听到什么?”孩子们读、听,潜移默化中,各自明白了天籁、地籁、人籁尽皆有之。语文本就博大精深,不求唯一,王老师可谓精妙!
  这时,王老师意味深长地说:这个问题很难回答,我到今天也没弄明白,你们也许不久就会明白,也许要用一辈子去思考。课堂在一段大自然的声音中戛然而止,孩子们个个满脸狐疑走下课堂。《天籁》对于这些孩子们来说没有结束,而是新的开始。这样开放的收尾,让人不禁意犹未尽!
  【结 语】
  几千年的时空距离,造成了学生与文言文的隔膜。这样一段古文,只是穿越了时空的一个历史碎片,但它承载着丰盈的民族文化基因。教学文言文,就是要引领学生穿越古今,去阅读、去思考、去汲取,认识我们的祖先,与他们对话,了解我们的历史,从而继承和发扬我们的文化。特级教师姜树华说得好:小学阶段文言文的教学担当着向小学生“引荐”文言文学习的任务,成为中学阶段,乃至更高学段学习文言文的“引桥”。王老师的《天籁》,正是这样一座“引桥”,入境诵读,避难就简,不求甚解,让学生产生混沌感悟,让学生带着疑惑离开课堂,读“天籁”,悟万物之情,在师生心中流淌……
  【参考文献】
  【1】钱浩.再论庄子的“天籁”【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4(2)
  【2】鄧梦军.庄子“天籁”思想研究【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4(6)
  【3】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4】张和平.“天籁”新解——兼论“天籁”与庄子哲学【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
其他文献
朱小蔓教授曾经指出:“在学校教育诸多关系的和谐中,追求师生关系的和谐运动最为基本和核心。”可见,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最活跃的关系,决定着教育的成败、学校班集体的面貌和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平等待人,信任学生  平等待人是师生关系和谐的基础。而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渴望得到正向的爱与关怀,尤其是平等的师爱。但在现实中,我们经常看到很多教师对学习成绩优秀、表现优良的学生能给到更多的关爱
期刊
【摘 要】  德育自治倡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自主历炼,自我提升自律、自觉、自信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学会班级自治、自主管理,有效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提升德育实效。  【关键词】  班级管理 岗位实践 提升实效  我国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他的自主成长教育思想中提出:“德育靠自治,智育靠自学,体育靠自强。”德育自治是一种自主德育理念,倡导以学生为德育主体,在各种活动中自主历炼,自我提升自律、自觉、自信
期刊
《窃读记》是近代作家林海音的短篇小说,记录了酷爱文学的贫穷少女,为了读书经历了各种酸甜苦辣。在该故事中,既展现了少女对书本的渴望与执着,又还原了社会的现实与残酷,但在此之上,其用令人意想不到的温暖结尾,诠释了人性中的善与美。在作者用“更是在爱里长大的!”的一句来点亮主旨之时,阅读者记住的不再是社会的冷漠,人性的漠然,在他们面前出现的,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慰藉,情感之间的彼此交融。因此,《窃读记》成为
期刊
比较法是很早就有的一种传统的读书方法。“比较阅读就是将两篇或两篇以上,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作品,加以对比分析,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深化理解的阅读方法。”本文拟提出用比较法开展阅读教学,以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比较法在阅读教学中的意义  比较法阅读是一种研究性阅读,这与当前新课标倡导的研究性学习的理念是一致的。比较法目前在学术研究中已经得到广泛的使用,而且已经显示了
期刊
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典籍中,唐诗宋词堪称奇葩,经过千年的淬炼,唐诗宋词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而且还是立足于世界文化之林的灵魂根本。因此,教育界对于学生的古诗教育相当重视,要求从小就背诵唐诗宋词来对学生产生影响。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已与教学本意脱轨,不仅没有提升文化素养,而且导致学生对于古诗有极大的抵触情感,不乐意学,针对这个问题,教育界应给予相当重视,并积极进行改进。  1.从背景
期刊
【摘 要】  美育也叫审美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它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欣赏美的能力,以此促进学生对人生情趣与理想的追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的熏陶感染,将美育内容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审美教育 培养策略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生动优美,丰富细腻。它的表情达意不仅十分准确,它的语法、修辞、韵律也都具有审美的
期刊
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长河中璀璨的明星,以其独特的魅力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作为当前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内容,教师应注重诗歌的分析与欣赏教学。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开始发觉孩子的培养应该是多方面的。教师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与分析能力是特别重要的。诗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语文诗歌的教学中,教师在教授学生诗歌知识的同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领悟诗歌的内涵,体会诗歌要表达
期刊
【摘 要】  习作作为小学语文中的重要教学论文,学生的习作水平不仅仅是他们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同时也是学生个性体现的窗口。而评改作为习作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改善学生的习作水平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而学生自我评改则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改善习作水平。在文中就如何帮助学生掌握自主评改方法进行探讨。  【關键词】  习作教学 自我评改 小学高年级  小学语文属于基础性学科,习作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难点,长久以
期刊
【摘 要】  老师的教,是一种引领,不单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法则,教方法,对此,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用“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加以总结,其深刻涵义和内在价值对于当前课堂教学,包括语文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小学语文课堂的多个实例,阐述了笔者对教与不教的哲学思考,同时,也阐述了较为实用的阅读教学经验。  【关键词】  阅读教学 教与不教 实效  教,是一种引领,其最高价值是指点方法,而不是单
期刊
【摘 要】  结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以《苏州园林》阅读教学为例,从激发阅读期待,整体把握文本;关注阅读反思,细致品味文本;对话作者心灵,体会文本情感三个方面就如何教会学生体会文本魅力作探讨,以促使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  阅读教学 阅读期待 阅读反思 对话作者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可见,要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