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期下,人才竞争日趋激烈,人才不仅要具备较强的能力、扎实的技术以及广博的知识,同时还要具有健康的心理、高尚的人格以及强健的体魄。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高尚品质以及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关键环节,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快乐和健康的成长,为其未来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因此,针对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主要针对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进行分析和阐述,希望给予我国教育行业以参考和借鉴。
一、认识明理
在思品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认知,帮助学生可以正确评价和认识生活中的假恶丑、真善美现象,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和人生观,进而起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想象、记忆以及感知,通过欣赏舞蹈、美术、音乐、电影、图片等方式,让学生认识明理。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激发学生内心情感,促使学生以特定的角色参与到教学中,进而强化学生思想以及道德认识。同时,教师还要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具体情境,通过短剧的方式,促使学生换位思考,在完成思品教学目标和任务的同时,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想象、思维、表演以及表达能力进行锻炼,突破教材局限,激发学生内心情感。
例如在学习《关心老人》这节课的时候,教师要先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并且设定特殊的生活情境,然后一组学生扮演老人,通过生活中的情境演绎,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品质。在情境演绎中,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更是获得了情感体会,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交流讨论
讨论是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以及和谐交流,教师要注重为学生创设安全、开放、接纳、包容、自由以及平等的讨论氛围,让每个学生都感觉到重要和被尊重。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真诚表达个人的想法,与教师和同学分享自己的观念,并且在交流中进行启发和反思。通过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平等交流,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深入,以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教师可以在思品课堂中,以配对交谈、脑力激荡、小组讨论以及全班辩论的形式开展交流讨论活动,而由于小学生的思维尚未成熟、心理素质相对脆弱,教师要注重交流气氛的和谐与安全,在良好的氛围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例如在学习《面对欺负和威胁》这一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全班讨论的形式,对这一问题进行交流。教师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在面对欺负和威胁时候的做法,并且通过讨论帮助学生形成不畏强权的思想,以讨论为切入点,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三、社会实践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需要教师的课堂引导,同时还需要学生在社会中通过实践而获得。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与社会接触不多,因此,教師要通过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以及社会活动对学生的素质品德进行磨炼和培养,促使学生成为一名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人。在小学阶段,学生心理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直率并且纯真,具有较大的可塑空间,是心理素质发展和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要注重在社会实践中对学生人格以及道德的开发,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心理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针对一些当前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现状,对学生开展针对性教育,然后组织带领学生在社会中进行实践,进而帮助学生掌握生活规则。
例如在学习《让危险从我们身边走开》这节课的时候,教师要针对学生日常生活中可能遇见的一些危险进行总结,然后组织学生到社会中进行实践:在过马路的时候,教师要告诫学生,只有看见绿灯才能通过,保证自己不受到伤害;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不能随便和陌生人说话,接受陌生人的食物或者玩具,更不能随便与陌生人走;在家庭中,不能随意触碰电源等。
四、改变行为
在小学阶段,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性,因此,教师要通过模仿学习等方式,改变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进而对学生素质进行锻炼。在课堂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角色扮演,在扮演中引起学生情绪变化,进而控制自身的行为。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在面对挫折和困难的时候,容易失去勇气和进取心,进而导致出现心理障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实例,对其进行分析、认识和理解,让学生正面自身出现的心理问题,对学生意志品质进行培养和教育。
例如在学习《我不胆小》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然后组织学生在情境中进行角色扮演,针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开展针对性辅导和教育,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培养面对生活困难的勇气和决心,为未来成长和生活奠定基础。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和生活具有关键作用,因此,教师要转变观念,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用诚信与爱心,获得学生的相信和尊重,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将思想品德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充分结合、相互渗透,完善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为社会输送人格健全、心理健康、道德高尚的现代化人才。
[作者单位:金坛华罗庚实验学校江苏]
一、认识明理
在思品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认知,帮助学生可以正确评价和认识生活中的假恶丑、真善美现象,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和人生观,进而起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想象、记忆以及感知,通过欣赏舞蹈、美术、音乐、电影、图片等方式,让学生认识明理。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激发学生内心情感,促使学生以特定的角色参与到教学中,进而强化学生思想以及道德认识。同时,教师还要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具体情境,通过短剧的方式,促使学生换位思考,在完成思品教学目标和任务的同时,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想象、思维、表演以及表达能力进行锻炼,突破教材局限,激发学生内心情感。
例如在学习《关心老人》这节课的时候,教师要先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并且设定特殊的生活情境,然后一组学生扮演老人,通过生活中的情境演绎,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品质。在情境演绎中,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更是获得了情感体会,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交流讨论
讨论是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以及和谐交流,教师要注重为学生创设安全、开放、接纳、包容、自由以及平等的讨论氛围,让每个学生都感觉到重要和被尊重。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真诚表达个人的想法,与教师和同学分享自己的观念,并且在交流中进行启发和反思。通过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平等交流,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深入,以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教师可以在思品课堂中,以配对交谈、脑力激荡、小组讨论以及全班辩论的形式开展交流讨论活动,而由于小学生的思维尚未成熟、心理素质相对脆弱,教师要注重交流气氛的和谐与安全,在良好的氛围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例如在学习《面对欺负和威胁》这一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全班讨论的形式,对这一问题进行交流。教师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在面对欺负和威胁时候的做法,并且通过讨论帮助学生形成不畏强权的思想,以讨论为切入点,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三、社会实践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需要教师的课堂引导,同时还需要学生在社会中通过实践而获得。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与社会接触不多,因此,教師要通过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以及社会活动对学生的素质品德进行磨炼和培养,促使学生成为一名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人。在小学阶段,学生心理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直率并且纯真,具有较大的可塑空间,是心理素质发展和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要注重在社会实践中对学生人格以及道德的开发,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心理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针对一些当前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现状,对学生开展针对性教育,然后组织带领学生在社会中进行实践,进而帮助学生掌握生活规则。
例如在学习《让危险从我们身边走开》这节课的时候,教师要针对学生日常生活中可能遇见的一些危险进行总结,然后组织学生到社会中进行实践:在过马路的时候,教师要告诫学生,只有看见绿灯才能通过,保证自己不受到伤害;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不能随便和陌生人说话,接受陌生人的食物或者玩具,更不能随便与陌生人走;在家庭中,不能随意触碰电源等。
四、改变行为
在小学阶段,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性,因此,教师要通过模仿学习等方式,改变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进而对学生素质进行锻炼。在课堂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角色扮演,在扮演中引起学生情绪变化,进而控制自身的行为。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在面对挫折和困难的时候,容易失去勇气和进取心,进而导致出现心理障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实例,对其进行分析、认识和理解,让学生正面自身出现的心理问题,对学生意志品质进行培养和教育。
例如在学习《我不胆小》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然后组织学生在情境中进行角色扮演,针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开展针对性辅导和教育,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培养面对生活困难的勇气和决心,为未来成长和生活奠定基础。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和生活具有关键作用,因此,教师要转变观念,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用诚信与爱心,获得学生的相信和尊重,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将思想品德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充分结合、相互渗透,完善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为社会输送人格健全、心理健康、道德高尚的现代化人才。
[作者单位:金坛华罗庚实验学校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