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折扣似乎已经被当作一种行规确定下来。有些企业,即使不直接给折扣,也会以返利的方式,给渠道伙伴一定的扣点。
折扣被如此广泛地使用着,可有多少企业知道为什么要给折扣?很多企业常常是为了给而给。这种盲目的做法,其实就是把折扣当另一种价格使。许多产品窜货严重,客户利润低,货物库存大,中间商怨声载道,多是由厂家使用不恰当的折扣方式引起的。
更有一些企业,在出货时直接给客户低折扣,以很低的“裸价”供应产品,结果在交易完成后,无力维护市场,只能任产品自生自灭。
可见,滥用折扣,只会破坏产品的价格体系,浪费企业资源。若要恰如其分地运用好折扣,必须认识折扣的来龙去脉。
折扣的出现
商品短缺时代,是没有折扣一说的。那时候是纯粹的卖方市场,卖方具有优势地位,要什么价就是什么价,说不赊销就必须现款交易。弱势的买方,惟恐拿着钱买不到货,哪里还敢谈什么折扣。
随着物质供应逐渐充足,部分不再紧缺的商品开始出现竞争,折扣就悄然出现了。
起初的折扣方式相对简单,一般是在销售商品时直接折扣,其实就是变相降价。这种直接折扣也称为“折扣销售”,是典型的商业折扣,折扣的多少通常取决于进货量,一般量越大,折扣越高。
那时的销售渠道,是典型的倒货模式。只要信息灵通,能找到好的货源,吃货量够大,就能获得较好的折扣,倒个地方,就能赚取可观的差价。
买方市场初步形成
当卖方市场完全转为买方市场,赊销出现,渠道开始变革,折扣也随之而变。
买方市场,话语权掌握在买方手中,于是一些灵活的卖家不仅在交易时给客户折扣,而且开始赊销货物。赊销必然带来财务风险,为了减少风险,促使买家早日付款,卖家开始给予付款折扣,鼓励买家尽快付款。这就是“现金折扣”,俗称“返利”。
这一时期的渠道,主要由多层级的代理商(经销商)以批发模式覆盖市场,出现一、二、三级批发,通常有省、地市、县级批发几个级别,大的经销商可以同时拿到几个省的经销权。
在这种渠道模式下,供货价格出现差别,不同级别的经销商享受不同的价格,获得不同的利益,级别越高的经销商,拿到的价格越低。
随着市场的发展,尤其是物流的便利,地市级的经销商对这种差别供价开始不满,纷纷希望能直接与厂家合作,享受与上级代理商同样的价格。压力之下,厂家开始以相同的价格供应省、市级经销商。
这样一来,如何平衡不同级别经销商的利益?折扣又派上了大用场——不同级别的经销商享受不同的折扣和返利,地级代理商也无话可说了。
在差别折扣之下,折扣方式又出现了多种花样,比如现款进货折扣、月返、季返、年返等。
这种应渠道管理需要而设立的差别折扣,标志着折扣成为了一种渠道管理工具。
严重供过于求的时代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产品供过于求,众多企业相互比拼折扣,点数连年暴涨,花样不断翻新。这一阶段,折扣作为渠道管理工具,作用越发显著。
许多厂家视折扣为达成当期生意的快捷方法,预定销售目标一旦无法如期完成,有经验的销售经理就会充分运用手中资源,给予一定的进货折扣,刺激经销商进货,达成目标。
这种情况下,折扣对销售人员而言,是一种有效的谈判筹码,是达成销售目标的宝贵资源。在一些视目标达成为职业生命的公司,从高层到基层,无不采用这招快捷方式。
在抢占渠道资源方面,折扣也起着立竿见影的作用。一些主要走流通的产品,抢占经销商资金与仓库非常重要。产品销售季节来临之前,这类产品就会制定渠道政策,其中主要就是折扣。如果政策得当,经销商就会大量进货,而对手从经销商那里抢占的资金和库存变少,等于间接打击了对手。
而经销商的资金及仓库被大量占用后,一定会想方设法尽快出货,微利销售,甚至平价出货,或者同经营着立竿见影的作用。一些主要走流通的产品,抢占经销商资金与仓库非常重要。产品销售季节来临之前,这类产品就会制定渠道政策,其中主要就是折扣。如果政策得当,经销商就会大量进货,而对手从经销商那里抢占的资金和库存变少,等于间接打击了对手。
而经销商的资金及仓库被大量占用后,一定会想方设法尽快出货,微利销售,甚至平价出货,或者同经营其他品牌的同行换货,产品不愁销不好。
但经销商库存爆满后,因竞争的需要,经销商常常利用折扣优势,以强欺弱,以大吃小,窜货满天飞,斗价的结果是大经销商利润降低,小经销商无利可图。
疯狂之后,厂家突然发现,折扣是把双刃剑,过滥的折扣不仅严重降低了企业利润,而且造成了市场价格混乱,产品价格体系时刻面临崩盘,危及企业生命。
而经销商在一次次被折扣“引诱上当”的同时,也对厂家的折扣政策有了较强的免疫力。
折扣不怎么灵光了,有的企业索性取消了折扣。而有的企业则开始使用更为复杂的折扣方式,如暗扣、奖金等。所谓暗扣,就是不让经销商知道扣点是多少,厂家根据某种指标,综合评估经销商的生意表现后,再给予一定的折扣作为奖励。
至此,折扣作为一种渠道管理工具,不再像当初那么好用了。
折扣的未来
多年以来,厂家一直习惯于不投市场资源,直接给出“裸价”,将大量利润空间分给中间商,由它们来操作市场。
但在现代零售渠道主导市场的今天和未来,这种做法已经过时。当年靠这种方式创立品牌的“格兰仕”等企业早已转型,相信未来此类奇迹也会越来越少。
在现在的生意链条上,厂家持续投入市场资源,以品牌俘获消费者;中间商投入一定的周转资金、货物仓储及部分人力;零售商投入店铺的货架资源。都有投入,但只有厂家才真正对产品营销结果负责,它承担着大量的媒介投入、促销投入、人员投入、进场费用等。
因此,厂家必须要学会精细分配产品的利润空间,一般厂家投入资源大,产品畅销,那么分给中间商及零售商的利润就少;反之,给它们的利润就高。
市场资源投入大的企业,如宝洁、欧莱雅,给中间商和零售商的利润很低,靠的是达成一定的生意量之后获得折扣、返利等。这时,折扣就成了一种有效的利益调节手段。
总之,在完全品牌营销时代,折扣的最大作用就是调节利益分配。作为渠道管理工具,它只有与其他渠道管理工具配合,才能发挥更完美的作用。
折扣被如此广泛地使用着,可有多少企业知道为什么要给折扣?很多企业常常是为了给而给。这种盲目的做法,其实就是把折扣当另一种价格使。许多产品窜货严重,客户利润低,货物库存大,中间商怨声载道,多是由厂家使用不恰当的折扣方式引起的。
更有一些企业,在出货时直接给客户低折扣,以很低的“裸价”供应产品,结果在交易完成后,无力维护市场,只能任产品自生自灭。
可见,滥用折扣,只会破坏产品的价格体系,浪费企业资源。若要恰如其分地运用好折扣,必须认识折扣的来龙去脉。
折扣的出现
商品短缺时代,是没有折扣一说的。那时候是纯粹的卖方市场,卖方具有优势地位,要什么价就是什么价,说不赊销就必须现款交易。弱势的买方,惟恐拿着钱买不到货,哪里还敢谈什么折扣。
随着物质供应逐渐充足,部分不再紧缺的商品开始出现竞争,折扣就悄然出现了。
起初的折扣方式相对简单,一般是在销售商品时直接折扣,其实就是变相降价。这种直接折扣也称为“折扣销售”,是典型的商业折扣,折扣的多少通常取决于进货量,一般量越大,折扣越高。
那时的销售渠道,是典型的倒货模式。只要信息灵通,能找到好的货源,吃货量够大,就能获得较好的折扣,倒个地方,就能赚取可观的差价。
买方市场初步形成
当卖方市场完全转为买方市场,赊销出现,渠道开始变革,折扣也随之而变。
买方市场,话语权掌握在买方手中,于是一些灵活的卖家不仅在交易时给客户折扣,而且开始赊销货物。赊销必然带来财务风险,为了减少风险,促使买家早日付款,卖家开始给予付款折扣,鼓励买家尽快付款。这就是“现金折扣”,俗称“返利”。
这一时期的渠道,主要由多层级的代理商(经销商)以批发模式覆盖市场,出现一、二、三级批发,通常有省、地市、县级批发几个级别,大的经销商可以同时拿到几个省的经销权。
在这种渠道模式下,供货价格出现差别,不同级别的经销商享受不同的价格,获得不同的利益,级别越高的经销商,拿到的价格越低。
随着市场的发展,尤其是物流的便利,地市级的经销商对这种差别供价开始不满,纷纷希望能直接与厂家合作,享受与上级代理商同样的价格。压力之下,厂家开始以相同的价格供应省、市级经销商。
这样一来,如何平衡不同级别经销商的利益?折扣又派上了大用场——不同级别的经销商享受不同的折扣和返利,地级代理商也无话可说了。
在差别折扣之下,折扣方式又出现了多种花样,比如现款进货折扣、月返、季返、年返等。
这种应渠道管理需要而设立的差别折扣,标志着折扣成为了一种渠道管理工具。
严重供过于求的时代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产品供过于求,众多企业相互比拼折扣,点数连年暴涨,花样不断翻新。这一阶段,折扣作为渠道管理工具,作用越发显著。
许多厂家视折扣为达成当期生意的快捷方法,预定销售目标一旦无法如期完成,有经验的销售经理就会充分运用手中资源,给予一定的进货折扣,刺激经销商进货,达成目标。
这种情况下,折扣对销售人员而言,是一种有效的谈判筹码,是达成销售目标的宝贵资源。在一些视目标达成为职业生命的公司,从高层到基层,无不采用这招快捷方式。
在抢占渠道资源方面,折扣也起着立竿见影的作用。一些主要走流通的产品,抢占经销商资金与仓库非常重要。产品销售季节来临之前,这类产品就会制定渠道政策,其中主要就是折扣。如果政策得当,经销商就会大量进货,而对手从经销商那里抢占的资金和库存变少,等于间接打击了对手。
而经销商的资金及仓库被大量占用后,一定会想方设法尽快出货,微利销售,甚至平价出货,或者同经营着立竿见影的作用。一些主要走流通的产品,抢占经销商资金与仓库非常重要。产品销售季节来临之前,这类产品就会制定渠道政策,其中主要就是折扣。如果政策得当,经销商就会大量进货,而对手从经销商那里抢占的资金和库存变少,等于间接打击了对手。
而经销商的资金及仓库被大量占用后,一定会想方设法尽快出货,微利销售,甚至平价出货,或者同经营其他品牌的同行换货,产品不愁销不好。
但经销商库存爆满后,因竞争的需要,经销商常常利用折扣优势,以强欺弱,以大吃小,窜货满天飞,斗价的结果是大经销商利润降低,小经销商无利可图。
疯狂之后,厂家突然发现,折扣是把双刃剑,过滥的折扣不仅严重降低了企业利润,而且造成了市场价格混乱,产品价格体系时刻面临崩盘,危及企业生命。
而经销商在一次次被折扣“引诱上当”的同时,也对厂家的折扣政策有了较强的免疫力。
折扣不怎么灵光了,有的企业索性取消了折扣。而有的企业则开始使用更为复杂的折扣方式,如暗扣、奖金等。所谓暗扣,就是不让经销商知道扣点是多少,厂家根据某种指标,综合评估经销商的生意表现后,再给予一定的折扣作为奖励。
至此,折扣作为一种渠道管理工具,不再像当初那么好用了。
折扣的未来
多年以来,厂家一直习惯于不投市场资源,直接给出“裸价”,将大量利润空间分给中间商,由它们来操作市场。
但在现代零售渠道主导市场的今天和未来,这种做法已经过时。当年靠这种方式创立品牌的“格兰仕”等企业早已转型,相信未来此类奇迹也会越来越少。
在现在的生意链条上,厂家持续投入市场资源,以品牌俘获消费者;中间商投入一定的周转资金、货物仓储及部分人力;零售商投入店铺的货架资源。都有投入,但只有厂家才真正对产品营销结果负责,它承担着大量的媒介投入、促销投入、人员投入、进场费用等。
因此,厂家必须要学会精细分配产品的利润空间,一般厂家投入资源大,产品畅销,那么分给中间商及零售商的利润就少;反之,给它们的利润就高。
市场资源投入大的企业,如宝洁、欧莱雅,给中间商和零售商的利润很低,靠的是达成一定的生意量之后获得折扣、返利等。这时,折扣就成了一种有效的利益调节手段。
总之,在完全品牌营销时代,折扣的最大作用就是调节利益分配。作为渠道管理工具,它只有与其他渠道管理工具配合,才能发挥更完美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