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赏读品德课教材文本:可爱的画面,精美的生活图片,生动的故事,朗朗上口的童谣、儿歌……这些鲜活的文本资源,需要我们教师去品味、去探究、去科学使用。
聚焦常态品德课堂,种种不和谐的现象时有发生:看图说图,就图说图,曲解图例的功能;把教材中呈现的一个个生活事件当做必须实施的全部内容,忽视了资源提示的作用;按部就班,没有根据学校、班级中每个孩子的生活实际作出大胆合理的板块调整等。
种种现象的出现,实际上就是我们品德教师新旧观念矛盾冲突的表现。作为教师要把手中的这本教材“激活”,让它成为一种 “活性因子”,赋文本以生命,也就是说激活教材让它成为学生的发展资源。这个激活的过程需要教师摈弃“教教材”的思路,确立自己作为教材开发主体的意识,能够在具体教学情境下,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和创造。
一、激活文本图例,提升课堂效益
作为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些花花绿绿的图例,绝不是“图解道理”,也不是“看图说话”,而是教学中的“活性因子”。怎样激活图例,使用好图例呢?
1.读懂图例,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
编入教材的图例,都是经过精心重构的,隐含着老师对孩子的指导,教师应充分理解图例的作用,读懂图例,了解教材的隐形思路,在此基础上引导孩子与文本对话。例如《假期安全真重要》一课,书上出示了几幅图,这几幅图是要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安全知识。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孩子观察图画,思考:他们遇到了什么事?再进一步引导孩子观察:他们是怎样做的呢?然后组织孩子们讨论:如果我也遇到了,我该怎么做?这样充分利用图例,引导孩子与文本对话,教学效果就比较好。
2.了解图例,引导孩子开展活动
图例应该是活动的指引与提示,这样的图例在教材中出现的也最多,我们绝不能忽略或走过场,应指导孩子去参与活动,获得体验,并且内化为道德行为。例如《让我自己来吧》一课,首先让学生读懂图例,了解系鞋带的方法:重叠、交叉、穿过、抽筋、打结,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活动:先自由练习系鞋带,再同桌、小组内、全班展示系鞋带,最后作为品德作业,与家长联系,让孩子自己系鞋带。持之以恒,让孩子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系鞋带的习惯!就这样,把图例的活动引导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3.赏析图例,再现孩子的生活情境
教材中的图例很多是从学生生活中来的。透过图例,教材中的儿童与教室里的儿童形成的对话关系,是孩子行为的一种范例,这些图例可以帮助孩子解决遇到的问题与困惑,也可以和教材中的儿童共同享受成长的快乐。例如《欢天喜地过新年》一课,图例展示的是过新年的一些普通习俗:贴春联,放鞭炮等。而在课堂实践中,我的做法就是:在充分读懂教材图例后,大量展示我们南方人过春节的一些习俗、用品、趣事。大年三十的谢年、守岁、还福、包粽子、包糯米团、做年糕……这样根据图例再现学生的生活情境,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 挖掘文本留白,提升课堂效益
教材在图文并茂时留有大量的留白,其目的是给学生提供自由想象、自主思考的空间,力求在启动学生思维的基础上,在鼓励他们尝试探索的过程中,体现新教材的开放性、诱导性和引领性。
1.留白,是孩子创造的空间
教材中的留白是孩子创造的空间,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的天地。展示型留白就是给他们自我展示的平台,让他们敞开自己的内心世界,用文字或图画等方式表现出来,让每张留白都带有他们自己独特的标签。例如《可爱的你,可爱的我》一课中,教材的第二板块安排了一个游戏场“找找我,认认你 ”,留了一个灵动的空白:我的脸型……我的眼睛……我的鼻子……我的嘴巴……孩子在游戏前,可以画,可以写汉语拼音,还可以贴大头贴,然后进行快乐地找朋友游戏。这样的留白挖掘既培养了孩子动手动脑的能力,又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个性特点,展示了自我,让每个孩子都阳光灿烂。
2.留白,是孩子开展活动的主题
教材中的大量留白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个可以让孩子讨论、思考的主题。当然,这种活动的范围比较广,有情感体验活动、思考讨论活动、实践操作活动等等。例如《秋天的保健》就可以让孩子做一日的家庭保健医生。《我就是我》一课中,可以让孩子制作自己的小档案。通过一处处精彩的留白,吸引孩子参与到各种活动中来,而这种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又是丰富多彩的。
3.留白,是家校联系的纽带
在我们的课堂上,有很多指导学生的行为,如果只是课堂上苍白的表白,没有实际行动,就失去了教育的本来意义。要使这些教育变成实际行动,需要家庭的配合。家庭中的品德教育作为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也是必不可少的。如何更好地家校联合呢?教材中的留白就是一个很好的纽带。如在《学校里的一天》一课中,要求学生和父母一起完成课程表,课程表上的字不会写可以用画水果、注拼音等来代替。课程表的形式不但富有生趣,和父母之间的合作也使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在学校里的学习安排。
三、重组文本事例,提升课堂效益
教材中一个个鲜活的生活场景、生活事例的选择都是立足于孩子普通的生活,但是各地的情况千差万别,各班的孩子多姿多彩。而作为资源的文本是静态的,不可能再“自我生长”。作为老师,我们要认识到这些生活事例、场景知识只是教学资源提示,而不是教学全部内容。我们要合理地取舍增删,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
1.合理增删,让教学更有效
蹲下身来,与学生平视,加上身边真事;亲近学生,学会心理换位,加上真情实感;也可以放眼社会,与时代同行,加上时事、要事;还可以立足本土,寻找家乡资源,加上浓浓乡情。但是无论怎样增删,都要为教学目标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例如《寻访大师的童年》一课,教材上例举的都是国内外的名家大家,如爱迪生、霍金、贝多芬、孔子等,这些名人对孩子来说比较遥远,让孩子无法亲近。我们的做法是:孩子在欣赏教材中的部分图例后,增加了许多本地资源,例举了我们宁海家喻户晓的画家——潘天寿,从潘天寿的故居到潘天寿画虾的故事,熟悉的一景一物一故事,让孩子与大师亲密接触。
又如《家乡的变化》一课,教材中展示的图例是繁华大都市的高楼大厦、纵横交错的立交桥、焕然一新的火车站、繁花似锦的公园,这些对于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孩子来说也实在有些遥远,我们就可以舍去部分内容,增加孩子身边看得见的一些变化,这绝对比几幅图、几段文字的效果好得多。
2.重组创新,让教学更有效
教材把教学的各种活动环节直接设计在教材里面,也就是教材蕴含了一定的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有很大的合理性,有借鉴启发作用,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在把握其方向的基础上,从教育实效出发,从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出发,对教材活动呈现顺序进行重组,大胆创新,设计独到的教学流程。
如《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一课中,有“五星红旗升起的那一刻” “小调查”活动。这种学习活动,对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可能是会去积极参与的,也可能是有效的,但对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却是一种压力。更何况教材中对小调查的内容举了个例子,是访问爷爷在中国申奥成功时的感受,爷爷激动地哭了。申奥成功时的激动,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可能是因为我们经历了一次失败,才觉得成功来得如此不易。可是,这对我们孩子来说那就比较远了。现在奥运会都结束了,再去讲申奥,学生一点兴趣都没有,更重要的2010年,我们国家发生了太多太多的事,有太多太多的地方升起了五星红旗。我们可以让孩子解读:冬奥会中的五星红旗、亚运会中的五星红旗、太空中的五星红旗、世博会中的五星红旗、舟曲泥石流中的五星红旗。学生看过冬奥会直播,也看过神八升空的那一瞬间,学生更知道玉树地震,更有的参加过上海世博会,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基于有这样的生活经历,我们就重新组合了这个板块,通过观看、交流、讨论,让学生明白:我们的祖国日益强大,全国人民团结在五星红旗下,齐心协力共渡难关,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我们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总之,我们手中的这本品德书不是不可更改的静态文本,它包含了多元性和差异性的教学空间。作为老师,我们要充分激活教材文本中的图例,挖掘留白,调整生活事例,合理取舍,让静止的资源活起来,封闭的资源开放起来,单一的资源丰厚起来,让我们的常态品德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精神与生命成长的摇篮。
聚焦常态品德课堂,种种不和谐的现象时有发生:看图说图,就图说图,曲解图例的功能;把教材中呈现的一个个生活事件当做必须实施的全部内容,忽视了资源提示的作用;按部就班,没有根据学校、班级中每个孩子的生活实际作出大胆合理的板块调整等。
种种现象的出现,实际上就是我们品德教师新旧观念矛盾冲突的表现。作为教师要把手中的这本教材“激活”,让它成为一种 “活性因子”,赋文本以生命,也就是说激活教材让它成为学生的发展资源。这个激活的过程需要教师摈弃“教教材”的思路,确立自己作为教材开发主体的意识,能够在具体教学情境下,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和创造。
一、激活文本图例,提升课堂效益
作为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些花花绿绿的图例,绝不是“图解道理”,也不是“看图说话”,而是教学中的“活性因子”。怎样激活图例,使用好图例呢?
1.读懂图例,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
编入教材的图例,都是经过精心重构的,隐含着老师对孩子的指导,教师应充分理解图例的作用,读懂图例,了解教材的隐形思路,在此基础上引导孩子与文本对话。例如《假期安全真重要》一课,书上出示了几幅图,这几幅图是要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安全知识。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孩子观察图画,思考:他们遇到了什么事?再进一步引导孩子观察:他们是怎样做的呢?然后组织孩子们讨论:如果我也遇到了,我该怎么做?这样充分利用图例,引导孩子与文本对话,教学效果就比较好。
2.了解图例,引导孩子开展活动
图例应该是活动的指引与提示,这样的图例在教材中出现的也最多,我们绝不能忽略或走过场,应指导孩子去参与活动,获得体验,并且内化为道德行为。例如《让我自己来吧》一课,首先让学生读懂图例,了解系鞋带的方法:重叠、交叉、穿过、抽筋、打结,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活动:先自由练习系鞋带,再同桌、小组内、全班展示系鞋带,最后作为品德作业,与家长联系,让孩子自己系鞋带。持之以恒,让孩子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系鞋带的习惯!就这样,把图例的活动引导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3.赏析图例,再现孩子的生活情境
教材中的图例很多是从学生生活中来的。透过图例,教材中的儿童与教室里的儿童形成的对话关系,是孩子行为的一种范例,这些图例可以帮助孩子解决遇到的问题与困惑,也可以和教材中的儿童共同享受成长的快乐。例如《欢天喜地过新年》一课,图例展示的是过新年的一些普通习俗:贴春联,放鞭炮等。而在课堂实践中,我的做法就是:在充分读懂教材图例后,大量展示我们南方人过春节的一些习俗、用品、趣事。大年三十的谢年、守岁、还福、包粽子、包糯米团、做年糕……这样根据图例再现学生的生活情境,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 挖掘文本留白,提升课堂效益
教材在图文并茂时留有大量的留白,其目的是给学生提供自由想象、自主思考的空间,力求在启动学生思维的基础上,在鼓励他们尝试探索的过程中,体现新教材的开放性、诱导性和引领性。
1.留白,是孩子创造的空间
教材中的留白是孩子创造的空间,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的天地。展示型留白就是给他们自我展示的平台,让他们敞开自己的内心世界,用文字或图画等方式表现出来,让每张留白都带有他们自己独特的标签。例如《可爱的你,可爱的我》一课中,教材的第二板块安排了一个游戏场“找找我,认认你 ”,留了一个灵动的空白:我的脸型……我的眼睛……我的鼻子……我的嘴巴……孩子在游戏前,可以画,可以写汉语拼音,还可以贴大头贴,然后进行快乐地找朋友游戏。这样的留白挖掘既培养了孩子动手动脑的能力,又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个性特点,展示了自我,让每个孩子都阳光灿烂。
2.留白,是孩子开展活动的主题
教材中的大量留白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个可以让孩子讨论、思考的主题。当然,这种活动的范围比较广,有情感体验活动、思考讨论活动、实践操作活动等等。例如《秋天的保健》就可以让孩子做一日的家庭保健医生。《我就是我》一课中,可以让孩子制作自己的小档案。通过一处处精彩的留白,吸引孩子参与到各种活动中来,而这种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又是丰富多彩的。
3.留白,是家校联系的纽带
在我们的课堂上,有很多指导学生的行为,如果只是课堂上苍白的表白,没有实际行动,就失去了教育的本来意义。要使这些教育变成实际行动,需要家庭的配合。家庭中的品德教育作为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也是必不可少的。如何更好地家校联合呢?教材中的留白就是一个很好的纽带。如在《学校里的一天》一课中,要求学生和父母一起完成课程表,课程表上的字不会写可以用画水果、注拼音等来代替。课程表的形式不但富有生趣,和父母之间的合作也使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在学校里的学习安排。
三、重组文本事例,提升课堂效益
教材中一个个鲜活的生活场景、生活事例的选择都是立足于孩子普通的生活,但是各地的情况千差万别,各班的孩子多姿多彩。而作为资源的文本是静态的,不可能再“自我生长”。作为老师,我们要认识到这些生活事例、场景知识只是教学资源提示,而不是教学全部内容。我们要合理地取舍增删,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
1.合理增删,让教学更有效
蹲下身来,与学生平视,加上身边真事;亲近学生,学会心理换位,加上真情实感;也可以放眼社会,与时代同行,加上时事、要事;还可以立足本土,寻找家乡资源,加上浓浓乡情。但是无论怎样增删,都要为教学目标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例如《寻访大师的童年》一课,教材上例举的都是国内外的名家大家,如爱迪生、霍金、贝多芬、孔子等,这些名人对孩子来说比较遥远,让孩子无法亲近。我们的做法是:孩子在欣赏教材中的部分图例后,增加了许多本地资源,例举了我们宁海家喻户晓的画家——潘天寿,从潘天寿的故居到潘天寿画虾的故事,熟悉的一景一物一故事,让孩子与大师亲密接触。
又如《家乡的变化》一课,教材中展示的图例是繁华大都市的高楼大厦、纵横交错的立交桥、焕然一新的火车站、繁花似锦的公园,这些对于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孩子来说也实在有些遥远,我们就可以舍去部分内容,增加孩子身边看得见的一些变化,这绝对比几幅图、几段文字的效果好得多。
2.重组创新,让教学更有效
教材把教学的各种活动环节直接设计在教材里面,也就是教材蕴含了一定的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有很大的合理性,有借鉴启发作用,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在把握其方向的基础上,从教育实效出发,从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出发,对教材活动呈现顺序进行重组,大胆创新,设计独到的教学流程。
如《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一课中,有“五星红旗升起的那一刻” “小调查”活动。这种学习活动,对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可能是会去积极参与的,也可能是有效的,但对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却是一种压力。更何况教材中对小调查的内容举了个例子,是访问爷爷在中国申奥成功时的感受,爷爷激动地哭了。申奥成功时的激动,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可能是因为我们经历了一次失败,才觉得成功来得如此不易。可是,这对我们孩子来说那就比较远了。现在奥运会都结束了,再去讲申奥,学生一点兴趣都没有,更重要的2010年,我们国家发生了太多太多的事,有太多太多的地方升起了五星红旗。我们可以让孩子解读:冬奥会中的五星红旗、亚运会中的五星红旗、太空中的五星红旗、世博会中的五星红旗、舟曲泥石流中的五星红旗。学生看过冬奥会直播,也看过神八升空的那一瞬间,学生更知道玉树地震,更有的参加过上海世博会,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基于有这样的生活经历,我们就重新组合了这个板块,通过观看、交流、讨论,让学生明白:我们的祖国日益强大,全国人民团结在五星红旗下,齐心协力共渡难关,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我们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总之,我们手中的这本品德书不是不可更改的静态文本,它包含了多元性和差异性的教学空间。作为老师,我们要充分激活教材文本中的图例,挖掘留白,调整生活事例,合理取舍,让静止的资源活起来,封闭的资源开放起来,单一的资源丰厚起来,让我们的常态品德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精神与生命成长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