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我结合教学对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 构建良好的课堂心理教育环境
我感到,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学科渗透的关键。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构建和谐良好的课堂心理教育环境显得非常重要。教师应放下架子,和谐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把他们看成是自己的朋友,使学生真正从心理上接受你,教师才有资格做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诱导者。还要允许学生有不同意见,允许学生对老师提出批评。在情感相容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无拘无束,平等交流的心理氛围。同时,还要特别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对这些学生不能仅从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方面下工夫,而应着重分析造成学习困难的心理原因并加以辅导。
总之,教师应努力营造活跃的学习气氛,注意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那种积极的、融洽的情感交流。在这种情感交流中,学生表现出对教师充满期望和信任感,学生就较容易把这种潜在的情感意识转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内容上,从而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情绪,产生一种自觉进取的健康心态,个性品质也会得到很好的发展。
二、积极、充分地挖掘语文教材潜在心理教育因素,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充分的挖掘教材中有利于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是每一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任务,也是切实推行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只要真正树立了在语文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就会发现语文课本处处暗藏心理健康教育的良机。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大多是既有审美价值,又有认识价值和教育意义的文质兼美的名篇,每一篇文章都蕴含着作者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体现了作者的人格魅力,有的作品中,作者在人物身上注入自己理想的境界,体现了人性中最完美的性格。这既是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的极好教材,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教师应该充分依托文本,引导学生把这些人物形象作为榜样,树立在心中,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心灵得到了净化,情操得到了陶冶,心灵逐渐完善,形成健全的人格。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细致地钻研、认真地挖掘,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体会、感悟,并内化为自身品质。如教学《倔强的小红军》一文,善于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渗透,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理解第四自然段中“满不在乎”的意思,画出具体描写小红军外貌的重点词句,通过自读,小组讨论,加深理解
课文内容:草鞋穿破了,双脚冻得又青又红,小红军毫不在乎;黄黄的小脸说明小红军吃不饱,身体非常虚弱,可是他毫不在乎;他十一二岁,年纪多么小,可是在茫茫的大草地掉队了,他仍然满不在乎;太阳偏西了,说明天就要黑了,小红军面对饥饿、寒冷、孤独,他还是一点儿也在乎。让学生从中体会小红军面对困难毫不屈服的坚强意志。
学生通过阅读可以认识世界、认识生活、了解人生,这些课文不仅可以用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渗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其他内容。当然这种教育并非直接体现出来的,需要任课老师进行深入的挖掘,并有机地渗透到自己的讲授过程中去。
三、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1、进行合作式学习,让学生学会协作,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目前在校的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因为不正确的家庭教育和不健康的社会因素影响,许多学生养成自私,我行我素,唯我独尊的不良性格,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组成学习小组,采取合作式学习,鼓励学生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合作,不仅能促进知识技能的学习,还有利于目标分享,信任与责任感等方面的社会学习,形成竞争与合作并存的人际关系。
2、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自信是一种可贵的心理品质,它能将人的一切潜能充分调动起来,可以激发较高的水平,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并达到最佳状态。在教学中应给学生多一点理解和尊重,多一点关爱和信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使他们觉得“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行,”让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在教学中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鼓励学生会说“我能行,我能克服困难,”并创造机会,适当降低难度,使他们也能享受成功的喜悦。有一次学习小组在汇报成果时,小组中其中一名学生成绩较差,平时很少发言,在其他成员都作了精彩发言,轮到他发言时,由于紧
张由于对自己没有信心,觉得说错了,同学们会笑他,不敢说。这时,教师发动小组其他成员对他说鼓励的话,“别害怕,你一定行”,“别紧张,你在想一想”,“我支持你”。可这个学生还是一言不发,教师又让全体学生鼓掌鼓励他,“我们全体同学相信你一定能行”。教师又适时降低要求,让他先读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在他读了后,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使他受到了极大的鼓舞。教师又鼓励他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个句子,在教师和同学的信任和鼓励的目光中,慢慢地讲起来。在他讲完后,教师又带领同学们再次热烈鼓掌。这样即使他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起信心,也使更多的学生在分享成功喜悦的同时受到感化。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很多,值得
每个语文教师去探索创新。但在教学中,积极、主动的开发出孩子们的思想潜能,要注意不能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给学生,或代替学生去做判断和选择,而是协助学生认识自我,肯定自我,尽量发挥他们自己的潜力,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使心理素质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
一、 构建良好的课堂心理教育环境
我感到,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学科渗透的关键。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构建和谐良好的课堂心理教育环境显得非常重要。教师应放下架子,和谐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把他们看成是自己的朋友,使学生真正从心理上接受你,教师才有资格做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诱导者。还要允许学生有不同意见,允许学生对老师提出批评。在情感相容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无拘无束,平等交流的心理氛围。同时,还要特别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对这些学生不能仅从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方面下工夫,而应着重分析造成学习困难的心理原因并加以辅导。
总之,教师应努力营造活跃的学习气氛,注意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那种积极的、融洽的情感交流。在这种情感交流中,学生表现出对教师充满期望和信任感,学生就较容易把这种潜在的情感意识转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内容上,从而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情绪,产生一种自觉进取的健康心态,个性品质也会得到很好的发展。
二、积极、充分地挖掘语文教材潜在心理教育因素,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充分的挖掘教材中有利于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是每一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任务,也是切实推行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只要真正树立了在语文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就会发现语文课本处处暗藏心理健康教育的良机。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大多是既有审美价值,又有认识价值和教育意义的文质兼美的名篇,每一篇文章都蕴含着作者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体现了作者的人格魅力,有的作品中,作者在人物身上注入自己理想的境界,体现了人性中最完美的性格。这既是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的极好教材,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教师应该充分依托文本,引导学生把这些人物形象作为榜样,树立在心中,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心灵得到了净化,情操得到了陶冶,心灵逐渐完善,形成健全的人格。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细致地钻研、认真地挖掘,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体会、感悟,并内化为自身品质。如教学《倔强的小红军》一文,善于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渗透,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理解第四自然段中“满不在乎”的意思,画出具体描写小红军外貌的重点词句,通过自读,小组讨论,加深理解
课文内容:草鞋穿破了,双脚冻得又青又红,小红军毫不在乎;黄黄的小脸说明小红军吃不饱,身体非常虚弱,可是他毫不在乎;他十一二岁,年纪多么小,可是在茫茫的大草地掉队了,他仍然满不在乎;太阳偏西了,说明天就要黑了,小红军面对饥饿、寒冷、孤独,他还是一点儿也在乎。让学生从中体会小红军面对困难毫不屈服的坚强意志。
学生通过阅读可以认识世界、认识生活、了解人生,这些课文不仅可以用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渗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其他内容。当然这种教育并非直接体现出来的,需要任课老师进行深入的挖掘,并有机地渗透到自己的讲授过程中去。
三、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1、进行合作式学习,让学生学会协作,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目前在校的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因为不正确的家庭教育和不健康的社会因素影响,许多学生养成自私,我行我素,唯我独尊的不良性格,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组成学习小组,采取合作式学习,鼓励学生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合作,不仅能促进知识技能的学习,还有利于目标分享,信任与责任感等方面的社会学习,形成竞争与合作并存的人际关系。
2、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自信是一种可贵的心理品质,它能将人的一切潜能充分调动起来,可以激发较高的水平,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并达到最佳状态。在教学中应给学生多一点理解和尊重,多一点关爱和信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使他们觉得“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行,”让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在教学中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鼓励学生会说“我能行,我能克服困难,”并创造机会,适当降低难度,使他们也能享受成功的喜悦。有一次学习小组在汇报成果时,小组中其中一名学生成绩较差,平时很少发言,在其他成员都作了精彩发言,轮到他发言时,由于紧
张由于对自己没有信心,觉得说错了,同学们会笑他,不敢说。这时,教师发动小组其他成员对他说鼓励的话,“别害怕,你一定行”,“别紧张,你在想一想”,“我支持你”。可这个学生还是一言不发,教师又让全体学生鼓掌鼓励他,“我们全体同学相信你一定能行”。教师又适时降低要求,让他先读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在他读了后,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使他受到了极大的鼓舞。教师又鼓励他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个句子,在教师和同学的信任和鼓励的目光中,慢慢地讲起来。在他讲完后,教师又带领同学们再次热烈鼓掌。这样即使他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起信心,也使更多的学生在分享成功喜悦的同时受到感化。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很多,值得
每个语文教师去探索创新。但在教学中,积极、主动的开发出孩子们的思想潜能,要注意不能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给学生,或代替学生去做判断和选择,而是协助学生认识自我,肯定自我,尽量发挥他们自己的潜力,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使心理素质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