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合唱作品带有极强的民族性与时代特点,同时也有着极为广泛的群众基础,所以钢琴伴奏在其中便具有多重功能。基于此,本文就将重点对其艺术表现力与风格变化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国合唱作品;钢琴伴奏;艺术表现力;风格]
在国际上,我们国家特色的合唱作品受到的欢迎极为广泛,钢琴伴奏也有了更多的机会可以和中国合唱作品相互配合。在合唱艺术之中,钢琴伴奏一直以来都有着极高的地位,它不仅是合唱队员的重要队友,还是指挥者工作的主要依据。但是,钢琴作为一种西洋乐器,怎样将中国音乐的风格表现出来,其中的演奏技艺已然成为了一个新课题。
一、艺术表现力
(一)提示作用
第一,提示调性与色彩。大多数的合唱队员都需要依照钢琴伴奏的前奏来确定整体歌曲的调性与高音,只有确定调性之后才可以确保后续的演唱是围绕这一中性点进行,从而保证演唱效果。
第二,提示速度、节拍与情绪。速度可以最直观地反映出来音乐情绪,对于钢琴伴奏与合唱队而言,速度是双方合作最基本最有效的依据之一,所以准确的速度与情绪提示不管是对于合唱队还是伴奏都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优秀的合唱钢琴伴奏亦是如此。
第三,提示风格与音色。该功能的实现一般对于伴奏者的艺术功底具有极高的要求,需要准确判断和了解音乐作品风格。比如《祖国,慈祥的母亲》,该作品风格极为内敛深沉,前奏的部分如吟诵诗词一般极富激情,所以在演奏的时候就需要确保八度和弦触键饱满、深沉,音色接近于弦乐队。
(二)补充与衬托作用
第一,衬托背景、律动以及音乐形象。合唱整体音乐表现力更加富有戏剧性,类似于交响乐。这类钢琴伴奏前奏以及间奏的篇幅都相对比较长,尤其是一些气势恢宏的作品。比如,《娄山关》的前奏和弦就主要表现集结号吹响,下行半音阶则表现战场景象,演奏的时候要注意对管乐器的模仿,要具有一定的金属感。
第二,衬托律动与音乐形象。其中衬托律动主要表现在紧拉慢唱的演奏形式之中,就比如《娄山关》通过紧锣密鼓的钢琴伴奏和歌唱者的歌声旋律相互呼应,在将各自存在的短处避开的同时,还可以将浩瀚苍茫的情绪渲染出来。
(三)强化与引导变化处作用
钢琴伴奏可以引导速度与情绪变化,比如在《龙的传人》之中,其前一段是慢板,讲述中国的悠久渊源,而后一段是“Piumosso”,主要表现国土遭受侵略民众心中的愤慨,这中断间奏作者直接运用了钢琴八度奏出八分附点节奏,快速转换了情绪,整体干净利落。另外钢琴伴奏还可以强化力度变化位置,比如在《多情的土地》高潮乐句处,作曲家为了可以将渐强的幅度表现出来,不仅增加了合唱队的声部厚度,还将钢琴伴做出了一定变化,一个是将中声部的律动节奏变奏进行了加密,另一個是给低声部加了附点节奏以及级进旋律,整体音响效果得以进一步增强。
二、风格变迁
(一)学堂乐歌时期
在上世纪初直到20年代末期的时候,受到宗教传播的影响,出现了唱诗班,所以兴起了学堂乐歌,其合唱也都基本以齐唱为主,伴奏应用的乐器也都是钢琴。这一时期最典型的两部作品就是《海韵》与《春游》。其中钢琴伴奏都是按照西方的作曲手段,其钢琴风格极为浓郁,在实际演奏的时候要重点将钢琴本身清晰悦耳的音色表现出来,不过分悲苦,也不过分张扬。其伴奏都是严格按照乐谱写法进行的,不会随意更改。
(二)抗日战争时期
在上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末期期间,伴随着上海市成立了国立音乐学院等专业院校,涌现出来了一大批有代表性的作曲家,比如马思聪、吴伯安等等,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就是《春晓》《垦春泥》等等,在这之中黄自的《长恨歌》成为了中国第一部大型合唱声乐套曲。发生抗日战争之后使得合唱发展常为了理论与实际相互结合的方式,其中以冼星海为代表的创作者应运而生,代表作品包含有《在太行山上》和《黄河大合唱》等抗日题材的。伴随着抗日热情的不断高涨,合唱作品变得更加平民化,其旋律上中国风格越来越浓郁。这个时期,钢琴已经不再是只追求绅士般的美感艺术,更多的是将抗日情怀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出来。后来,由于钢琴的普及程度越来越不够,手风琴渐渐开始代替钢琴,所以现在演奏这种作品的时候也可以根据手风琴的风格特点进行,整体节奏需要具有一定的煽动性,可以带领大家一起进行演唱。
(三)新中国成立时期
在上世纪50年到70年代末期,合唱艺术得到了更多的重视与发展,并涌现出来了一大批爱国题材的作品,比如《我的祖国》《祖国颂》以及《让我们荡起双降》等等。从六十年开始一直到“文革”之前,合唱艺术发展出现了转折,诞生了《英雄的诗篇》《东方红》等作品。在“文革”期间,由于音乐教育受到了极大的迫害,合唱艺术由此沦为了政治工具,出现了样板戏等主题的作品,比如《智取威虎山》等等。所以能够发现这些题材已经与西方合唱完全是两个方面的审美。所以这时候钢琴演奏需要担负起交响乐的职责,触键不在追求绅士优雅,而是重点模仿民乐戏剧所展露出来的音乐表达特征,更注重戏剧张力。
(四)改革开放时期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艺术领域百废待兴,同时期的《祖国,慈祥的母亲》《满江红》《去一个魅力的地方》等代表作品不胜枚举,整体合唱风格趋向多元化。钢琴伴奏也开始被普遍采用,并重新回到了钢琴本位,对于其演奏技巧要求越来越高,除了需要快速有力的手指之外,还需要有丰富多变的音乐层次与乐感。
三、结束语
总之,中国合唱作品因为受到自身发展背景的影响,整体的风格往往带有极强的民族性与历史性,这就导致钢琴伴奏通常也错综复杂,但同时加上民族音乐的融合,使得钢琴伴奏本身的艺术表现力变得更强。
参考文献
[1]刘彬娜.合唱中钢琴伴奏艺术分析[J].北方音乐,2016,36(6):184-184.
[2]陆茵.合唱作品“Amazing Grace”钢琴伴奏中爵士乐的节奏特点和演奏技法[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4,4(1):52-56.
[3]万雨薇.合唱艺术中钢琴伴奏的作用与思考[J].传播与版权,2017(8):139-141.
[4]赵霞.浅谈钢琴伴奏对合唱艺术的正面作用及其培养[J].戏友,2017(02):84-86.
关键词:中国合唱作品;钢琴伴奏;艺术表现力;风格]
在国际上,我们国家特色的合唱作品受到的欢迎极为广泛,钢琴伴奏也有了更多的机会可以和中国合唱作品相互配合。在合唱艺术之中,钢琴伴奏一直以来都有着极高的地位,它不仅是合唱队员的重要队友,还是指挥者工作的主要依据。但是,钢琴作为一种西洋乐器,怎样将中国音乐的风格表现出来,其中的演奏技艺已然成为了一个新课题。
一、艺术表现力
(一)提示作用
第一,提示调性与色彩。大多数的合唱队员都需要依照钢琴伴奏的前奏来确定整体歌曲的调性与高音,只有确定调性之后才可以确保后续的演唱是围绕这一中性点进行,从而保证演唱效果。
第二,提示速度、节拍与情绪。速度可以最直观地反映出来音乐情绪,对于钢琴伴奏与合唱队而言,速度是双方合作最基本最有效的依据之一,所以准确的速度与情绪提示不管是对于合唱队还是伴奏都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优秀的合唱钢琴伴奏亦是如此。
第三,提示风格与音色。该功能的实现一般对于伴奏者的艺术功底具有极高的要求,需要准确判断和了解音乐作品风格。比如《祖国,慈祥的母亲》,该作品风格极为内敛深沉,前奏的部分如吟诵诗词一般极富激情,所以在演奏的时候就需要确保八度和弦触键饱满、深沉,音色接近于弦乐队。
(二)补充与衬托作用
第一,衬托背景、律动以及音乐形象。合唱整体音乐表现力更加富有戏剧性,类似于交响乐。这类钢琴伴奏前奏以及间奏的篇幅都相对比较长,尤其是一些气势恢宏的作品。比如,《娄山关》的前奏和弦就主要表现集结号吹响,下行半音阶则表现战场景象,演奏的时候要注意对管乐器的模仿,要具有一定的金属感。
第二,衬托律动与音乐形象。其中衬托律动主要表现在紧拉慢唱的演奏形式之中,就比如《娄山关》通过紧锣密鼓的钢琴伴奏和歌唱者的歌声旋律相互呼应,在将各自存在的短处避开的同时,还可以将浩瀚苍茫的情绪渲染出来。
(三)强化与引导变化处作用
钢琴伴奏可以引导速度与情绪变化,比如在《龙的传人》之中,其前一段是慢板,讲述中国的悠久渊源,而后一段是“Piumosso”,主要表现国土遭受侵略民众心中的愤慨,这中断间奏作者直接运用了钢琴八度奏出八分附点节奏,快速转换了情绪,整体干净利落。另外钢琴伴奏还可以强化力度变化位置,比如在《多情的土地》高潮乐句处,作曲家为了可以将渐强的幅度表现出来,不仅增加了合唱队的声部厚度,还将钢琴伴做出了一定变化,一个是将中声部的律动节奏变奏进行了加密,另一個是给低声部加了附点节奏以及级进旋律,整体音响效果得以进一步增强。
二、风格变迁
(一)学堂乐歌时期
在上世纪初直到20年代末期的时候,受到宗教传播的影响,出现了唱诗班,所以兴起了学堂乐歌,其合唱也都基本以齐唱为主,伴奏应用的乐器也都是钢琴。这一时期最典型的两部作品就是《海韵》与《春游》。其中钢琴伴奏都是按照西方的作曲手段,其钢琴风格极为浓郁,在实际演奏的时候要重点将钢琴本身清晰悦耳的音色表现出来,不过分悲苦,也不过分张扬。其伴奏都是严格按照乐谱写法进行的,不会随意更改。
(二)抗日战争时期
在上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末期期间,伴随着上海市成立了国立音乐学院等专业院校,涌现出来了一大批有代表性的作曲家,比如马思聪、吴伯安等等,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就是《春晓》《垦春泥》等等,在这之中黄自的《长恨歌》成为了中国第一部大型合唱声乐套曲。发生抗日战争之后使得合唱发展常为了理论与实际相互结合的方式,其中以冼星海为代表的创作者应运而生,代表作品包含有《在太行山上》和《黄河大合唱》等抗日题材的。伴随着抗日热情的不断高涨,合唱作品变得更加平民化,其旋律上中国风格越来越浓郁。这个时期,钢琴已经不再是只追求绅士般的美感艺术,更多的是将抗日情怀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出来。后来,由于钢琴的普及程度越来越不够,手风琴渐渐开始代替钢琴,所以现在演奏这种作品的时候也可以根据手风琴的风格特点进行,整体节奏需要具有一定的煽动性,可以带领大家一起进行演唱。
(三)新中国成立时期
在上世纪50年到70年代末期,合唱艺术得到了更多的重视与发展,并涌现出来了一大批爱国题材的作品,比如《我的祖国》《祖国颂》以及《让我们荡起双降》等等。从六十年开始一直到“文革”之前,合唱艺术发展出现了转折,诞生了《英雄的诗篇》《东方红》等作品。在“文革”期间,由于音乐教育受到了极大的迫害,合唱艺术由此沦为了政治工具,出现了样板戏等主题的作品,比如《智取威虎山》等等。所以能够发现这些题材已经与西方合唱完全是两个方面的审美。所以这时候钢琴演奏需要担负起交响乐的职责,触键不在追求绅士优雅,而是重点模仿民乐戏剧所展露出来的音乐表达特征,更注重戏剧张力。
(四)改革开放时期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艺术领域百废待兴,同时期的《祖国,慈祥的母亲》《满江红》《去一个魅力的地方》等代表作品不胜枚举,整体合唱风格趋向多元化。钢琴伴奏也开始被普遍采用,并重新回到了钢琴本位,对于其演奏技巧要求越来越高,除了需要快速有力的手指之外,还需要有丰富多变的音乐层次与乐感。
三、结束语
总之,中国合唱作品因为受到自身发展背景的影响,整体的风格往往带有极强的民族性与历史性,这就导致钢琴伴奏通常也错综复杂,但同时加上民族音乐的融合,使得钢琴伴奏本身的艺术表现力变得更强。
参考文献
[1]刘彬娜.合唱中钢琴伴奏艺术分析[J].北方音乐,2016,36(6):184-184.
[2]陆茵.合唱作品“Amazing Grace”钢琴伴奏中爵士乐的节奏特点和演奏技法[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4,4(1):52-56.
[3]万雨薇.合唱艺术中钢琴伴奏的作用与思考[J].传播与版权,2017(8):139-141.
[4]赵霞.浅谈钢琴伴奏对合唱艺术的正面作用及其培养[J].戏友,2017(02):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