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生活和工作方式的逐步改变,手机的普及以及娱乐节目、媒体的增加,媒体已经越来越走向小众化和个人化。
【关键词】传媒;大众;小众
一、媒体的大众化
何为大众?在我国,通常被解释为群众,民众,而大众化,就是指变得跟广大群众一致,适合广大群众需要,融入到广大群众当中,在大众化的同时,也必然失去个性。在我国,群众最容易受到大众传媒的引导,而群众也最相信大众传媒,这也是深受官本位思想的实际影响。
而在西方,大众是指包括一群移居到新发展城市、从事工厂生产活动、缺乏家族或社群联系、面目模糊,处于孤立无援状态的人,而这些脆弱又被动的人最容易受大众传媒的影响。
大众传播在影响受众的同时,还有非常重要的行政功能,为行政机关提供一个政治宣传的平台,强化现有的制度,并达到有效管治社会的目的。例如,在我国,宣传部门通过党报党刊的发行,发布各级党委政府的信息,向群众传播重要的信息,同时引导群众的日常行为,通过曝光一些反面典型,指引群众走向正确的方向,实现另一种社会治理。
大众传媒这一说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广泛使用,因为当时电台及电视广播已经兴起,而且被逐渐普及。早在1906年,美国科学家弗莱斯特发明能使电波产生放大作用的三极真空管,并能产生高频率无线电波,并在1910年成功的通过电波将歌声传出,世人尊称他为广播之父。1939年,英国已经大约有2万个家庭拥有电视机,美国无线电公司的电视也在纽约世博览会上首次露面,开始第一次固定的电视节目演播。二战期间,广播和电视起到了很大的动员作用,让人们变得更加团结一致。
二战以前,当然也有传播的媒介,但报纸杂志等媒体只能针对认识字的受众,传播的范围相对比较小众,电子传媒则避免了不识字的问题,将受众群体扩展到了所有年龄和性别。
二十世纪,主导大众媒体的主要包括电视、电影、电台和报纸杂志。大众社会及大众传播的兴起直接导致了大众文化的产生,大众文化与传统文化和上流社会的精英文化存在区别。
流行文化主要依赖大众传媒制造和传播,以工厂化的形式大量生产,以供消费者购买。内容相对琐碎、煽情,形式比较单一,而且意在吸引大众眼球,引起炒作和关注。
二、媒体炒作新闻走向小众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传播科技出现了突飞猛进和狂飙式的改变,数码电子科技蜂拥出现并且流行起来,影响大众传播的生产。互联网、移动电话等突破时空限制,更好地传播大众文化,改变了大众传播的角色。
大众传媒难以发挥早期的影响力,渗透率越来越低,娱乐模式在难大众化。因为电视频道的增加令观众注意力更加分散,不少媒体只针对少数观众的口味、兴趣及文化。
而在网络多媒体的年代,尤其是当今互联网兴起,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兴起,试用者主动选择吸引眼球的内容,令控制权由媒介机构转移到用户手上。
在国内,每个省,甚至县都有一个以上电视台,一家独大的央视更是频道众多,在频道多的同时,在不同时段,有不同的节目,光是同质的歌手选秀节目,就有好几家。
随着生活和工作方式的改变,数码相机、手机的普及,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的流行,媒体已经越来越小众化及个人化。提供资讯的渠道也越来越多,电商的流行甚至加速了这种个性化的发展。
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导致花在媒介的时间也越来越短,如今,随着媒体的百花齐放,凝聚一种主流文化也显得非常困难,人们变得越来越有个性。
在时间碎片化的时代,时间和注意力成为稀有的资源,为争取受众的注意力,大众媒体要花更多的时间和力气炒作有潜质的内容,一方面吸引大众眼球,赢得受众的青睐,一方面提高知名度,赢得广告商投放广告。
这种制造超级新闻的共识,主要目的是令漫不经心的社会大众,意识到有关社会议题的重要性,当然很多时候这也是某一个媒介炒作的一种手段,例如日前发生的“郭美美事件”,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就是国内一家独大的央视也利用近30分钟的时间来进行关注。在关注这些网络事件的同时,媒体本身也被关注和引起评论。
现代人的注意力越来越匮乏,换句话说,你越来越静不下心来,用大段大段的时间做一件事情,而你的时间总是变地越来越碎片化,由于使用者花在媒介的时间越来越少,当然,别看有些人一天到晚盯着手机,可是,他未必在静下心来读一篇文章,他只是左顾右盼,粗略浏览。
媒介必须要制造更多较为轰动的新闻或时间,加以包装,以吸引受众的注意。同时,我们也会发现,娱乐资讯越来越多,人们越来越关心明星的八卦和私生活。
增加受众的关注度,另外一个常用的手法就是增加性、色情、暴力的题材,这些纯官能刺激的内容令受众不需要思考就可以获得快感,因此被受众追捧。
三、媒体的日趋小众化
虽然手机的普及,让自媒体出现了高度发达,也让受众变得越来越挑剔,而且在传播的过程中,越来越多地注重受众的小众化,个性化需求,但是社会公共领域最终也不能走向娱乐化,因为这会影响社会的长远发展。
大众传媒走向分众化的另一个担忧,就是社会的主流意识变地难以触摸,随着新媒体的异军突起,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的兴起,传统媒介的主流社会地位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冲击。
我们常常说,现在已经是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时代,是自媒体高度发达的时代,当然,只要我们轻轻触碰手机,天下事皆知,我们以前所幻想的地球村已经出现了。
地球村的出现,让人们的信息量越来越大,接受信息的渠道也越来越多,社会变地越来越多元化,人们越来越有个性,这种个性除了表现在人的思想方面外,还表现在人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而今,我们已经很难找到一种大众化的东西,这当然是因为媒介的高度发达所赐,人们接受信息的个性化,也让传媒必须向小众化转型。提供更多个性化的定制,提供更多个性化的服务和选择,在所难免。
【关键词】传媒;大众;小众
一、媒体的大众化
何为大众?在我国,通常被解释为群众,民众,而大众化,就是指变得跟广大群众一致,适合广大群众需要,融入到广大群众当中,在大众化的同时,也必然失去个性。在我国,群众最容易受到大众传媒的引导,而群众也最相信大众传媒,这也是深受官本位思想的实际影响。
而在西方,大众是指包括一群移居到新发展城市、从事工厂生产活动、缺乏家族或社群联系、面目模糊,处于孤立无援状态的人,而这些脆弱又被动的人最容易受大众传媒的影响。
大众传播在影响受众的同时,还有非常重要的行政功能,为行政机关提供一个政治宣传的平台,强化现有的制度,并达到有效管治社会的目的。例如,在我国,宣传部门通过党报党刊的发行,发布各级党委政府的信息,向群众传播重要的信息,同时引导群众的日常行为,通过曝光一些反面典型,指引群众走向正确的方向,实现另一种社会治理。
大众传媒这一说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广泛使用,因为当时电台及电视广播已经兴起,而且被逐渐普及。早在1906年,美国科学家弗莱斯特发明能使电波产生放大作用的三极真空管,并能产生高频率无线电波,并在1910年成功的通过电波将歌声传出,世人尊称他为广播之父。1939年,英国已经大约有2万个家庭拥有电视机,美国无线电公司的电视也在纽约世博览会上首次露面,开始第一次固定的电视节目演播。二战期间,广播和电视起到了很大的动员作用,让人们变得更加团结一致。
二战以前,当然也有传播的媒介,但报纸杂志等媒体只能针对认识字的受众,传播的范围相对比较小众,电子传媒则避免了不识字的问题,将受众群体扩展到了所有年龄和性别。
二十世纪,主导大众媒体的主要包括电视、电影、电台和报纸杂志。大众社会及大众传播的兴起直接导致了大众文化的产生,大众文化与传统文化和上流社会的精英文化存在区别。
流行文化主要依赖大众传媒制造和传播,以工厂化的形式大量生产,以供消费者购买。内容相对琐碎、煽情,形式比较单一,而且意在吸引大众眼球,引起炒作和关注。
二、媒体炒作新闻走向小众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传播科技出现了突飞猛进和狂飙式的改变,数码电子科技蜂拥出现并且流行起来,影响大众传播的生产。互联网、移动电话等突破时空限制,更好地传播大众文化,改变了大众传播的角色。
大众传媒难以发挥早期的影响力,渗透率越来越低,娱乐模式在难大众化。因为电视频道的增加令观众注意力更加分散,不少媒体只针对少数观众的口味、兴趣及文化。
而在网络多媒体的年代,尤其是当今互联网兴起,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兴起,试用者主动选择吸引眼球的内容,令控制权由媒介机构转移到用户手上。
在国内,每个省,甚至县都有一个以上电视台,一家独大的央视更是频道众多,在频道多的同时,在不同时段,有不同的节目,光是同质的歌手选秀节目,就有好几家。
随着生活和工作方式的改变,数码相机、手机的普及,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的流行,媒体已经越来越小众化及个人化。提供资讯的渠道也越来越多,电商的流行甚至加速了这种个性化的发展。
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导致花在媒介的时间也越来越短,如今,随着媒体的百花齐放,凝聚一种主流文化也显得非常困难,人们变得越来越有个性。
在时间碎片化的时代,时间和注意力成为稀有的资源,为争取受众的注意力,大众媒体要花更多的时间和力气炒作有潜质的内容,一方面吸引大众眼球,赢得受众的青睐,一方面提高知名度,赢得广告商投放广告。
这种制造超级新闻的共识,主要目的是令漫不经心的社会大众,意识到有关社会议题的重要性,当然很多时候这也是某一个媒介炒作的一种手段,例如日前发生的“郭美美事件”,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就是国内一家独大的央视也利用近30分钟的时间来进行关注。在关注这些网络事件的同时,媒体本身也被关注和引起评论。
现代人的注意力越来越匮乏,换句话说,你越来越静不下心来,用大段大段的时间做一件事情,而你的时间总是变地越来越碎片化,由于使用者花在媒介的时间越来越少,当然,别看有些人一天到晚盯着手机,可是,他未必在静下心来读一篇文章,他只是左顾右盼,粗略浏览。
媒介必须要制造更多较为轰动的新闻或时间,加以包装,以吸引受众的注意。同时,我们也会发现,娱乐资讯越来越多,人们越来越关心明星的八卦和私生活。
增加受众的关注度,另外一个常用的手法就是增加性、色情、暴力的题材,这些纯官能刺激的内容令受众不需要思考就可以获得快感,因此被受众追捧。
三、媒体的日趋小众化
虽然手机的普及,让自媒体出现了高度发达,也让受众变得越来越挑剔,而且在传播的过程中,越来越多地注重受众的小众化,个性化需求,但是社会公共领域最终也不能走向娱乐化,因为这会影响社会的长远发展。
大众传媒走向分众化的另一个担忧,就是社会的主流意识变地难以触摸,随着新媒体的异军突起,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的兴起,传统媒介的主流社会地位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冲击。
我们常常说,现在已经是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时代,是自媒体高度发达的时代,当然,只要我们轻轻触碰手机,天下事皆知,我们以前所幻想的地球村已经出现了。
地球村的出现,让人们的信息量越来越大,接受信息的渠道也越来越多,社会变地越来越多元化,人们越来越有个性,这种个性除了表现在人的思想方面外,还表现在人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而今,我们已经很难找到一种大众化的东西,这当然是因为媒介的高度发达所赐,人们接受信息的个性化,也让传媒必须向小众化转型。提供更多个性化的定制,提供更多个性化的服务和选择,在所难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