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生活在课堂,学生成长在课堂,课堂是教师和学生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位教师不懈的追求。
【关键词】课堂教学 效率 提高兴趣
一、问题的提出
(一)本课题目前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组织好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可以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新一轮的课堂改革更关注人文教育与创新教育,并提出了更多新的问题、新的理念。各地实验区也开展了很多相关的研究。广大教师对新课程由模糊的初浅认识到逐渐清晰的了解,再到深刻地理解。但在深入推进课改的今天,我们的教师是否全面了解各方面的理论体系?是否自觉地运用课改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选取的教学手段是否与我校的实际情况相吻合等。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必将影响素质教育的实现,难以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对推动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对完善我们的课堂教学艺术有着重大的理论价值。
(二)本课题主要概念的阐释和界定。学习是学生自觉、积极、主动的心理认知活动,学生只有分析、理解并掌握了学科的结构与规律之后,才能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才能激发思维与智力的发展,加速学习进程,提高学习效率。教学手段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教学效率是指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增幅三者之和所达到的效果。影响和制约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是教师、学生和教学方法。
(三)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1.本课题研究的目标:(1)扎根课堂,认真观察、研究和改进常态课堂教学下师生课堂教学行为,真正解决课堂教学效率问题。(2)探索不同学科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全体教师对新课程、新教材的内容有进一步深入的理解,将新课程的理念逐步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3)通过课题研究,积累一批适合课堂教学实际的课件及教学案例。(4)从整体上提高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教师明确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教学理念,在组织课堂教学过程中,构建有效教学的课堂模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潜能和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充分体现主体性、质疑性、发展性和创造性原则。
2.研究内容:(1)以“有效教学”为核心,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学习目标是探究式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要提高探究性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让学生首先明确探究式学习的目标,然后依据探究目標设计探究式学习方案,进而有效开展探究式学习活动,使探究式学习紧紧围绕探究目标有效展开,从而避免盲目探究和随意探究、低效探究。探究式学习的有效开展需要教师提供足够的支持条件,如充足的时间和足够的空间,这也是由探究式学习的特点所决定的。在开展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如果缺少了时间和空间的支撑,探究式学习无疑就会是形式探究、虚假探究和低效探究,甚至是无效探究。探究式学习离不开高质量的互动,高质量的互动离不开高程度的开放。在探究式学习中,只有开放教学问题、开放教学活动、开放教学交流与评价,才能真正实现教学互动,提高探究式学习的有效性。:(2)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调控教学有效性,提高教学效率的研究。课堂教学即时评价是一种师生沟通的艺术,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宽松的氛围、愉悦的心境、和谐的交流,能让孩子处于一种积极亢奋的状态,这个时候的他们所释放出的热情和潜能是无法估量的,才会积极思考,勇于探究,大胆发问,畅所欲言,才会感到成功的快乐.
课堂教学即时评价是一种瞬时评价,因此时机的把握显得十分重要,如果把握不好,会影响评价的结果,甚至于适得其反。当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结果等方面取得的点滴进步时,应抓住时机,及时进行激励性评价。当学生理解得不够准确,表达不够完整时,教师不要急于做出否定性评价,采用延时评价,应根据学生错误所在,补充设问,点拨学生引发思考,使学生经历一个自悟自得的创新过程,真正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学生的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如对某项学习任务,有的学生经过努力只能勉强达到要求,而有的学生可以轻而易举地完成任务。对此,不能以整齐划一的标准要求学生,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让优秀的学生有更高的要求和目标,让暂时落后的学生看到希望,树立信心,促使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相应的发展,显示“自我”的存在价值。因此,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用宽容的心去看待学生,把爱的阳光撒向学习的每一个主体,是实现评价激励性的基本要求。
3.主要观点:(1)三个基本主张:一是让教师更会教,二是让学生更爱学,三是让课堂更具创新与实践。(2)两个基本理念:一是让知识有更多的教育价值,二是让课堂更加自主开放。
4.创新之处:(1)由于本课题研究的是课堂教学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同时又回到教学第一线,服务于课堂教学。因此,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2)在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指引下,有效探索课堂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所以,它具有很强的先进性。(3)作业方式的变革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有机结合,着眼于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积极性和学习效果的最直接的因素。教学中,单纯的知识教学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把教材编成生动形象的故事、童话,创设富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感觉到学习是一件有意思的事,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研究基本方法
本课题研究以实验研究为主,积极探索调控课堂教学过程的原则、策略,寻求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方式方法。同时在研究中还辅之以文献资料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案例研究法等,确保课题得以高效的实施。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
本课题研究分三个步骤实施
1、准备阶段(2016年5月—6月),认真学习各科课程标准、课题申报指南,完成课题设计方案,争取申报立项成功。进行调查,采用资料研究法,及时收集、整理、分析资料,充实课题的理论基础,促进研究的深入。
2、实施阶段(2016年7月—2017年5月),根据课题方案,按计划展开实证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进行实证性研究,并记录实施过程和效果,根据实施的情况和反馈的结果,调整计划,采取相应措施,不断观察、反思,逐步推进研究过程。
3、总结阶段(2017年6月--2017年9月),收集材料,进行课题研究的总结和反思,完成研究报告,汇报成果。运用经验总结法,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反思,提炼研究成果,及时撰写总结、论文、案例,在一定范围内交流。
四、研究成果推广的范围和取得效益
课题研究实践中,开放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习新知提供了基础,恰当的探究活动让学生有了更多的操作和体验,大量的实践活动为运用新知解决问题提供了舞台,多元的评价扭转了一张试卷定成绩的现状,这些策略的关注与运用,让教师更放手的教,学生更自主的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和质量,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五、课题研究成员
组长:马芬兰
组员:祁国钰 马燕燕 祁国栋
六、参考文献
[1]杨惠.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2]张大均.教与学的策略[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徐建成.课堂教学新视野[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肖成全.有效教学[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关键词】课堂教学 效率 提高兴趣
一、问题的提出
(一)本课题目前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组织好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可以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新一轮的课堂改革更关注人文教育与创新教育,并提出了更多新的问题、新的理念。各地实验区也开展了很多相关的研究。广大教师对新课程由模糊的初浅认识到逐渐清晰的了解,再到深刻地理解。但在深入推进课改的今天,我们的教师是否全面了解各方面的理论体系?是否自觉地运用课改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选取的教学手段是否与我校的实际情况相吻合等。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必将影响素质教育的实现,难以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对推动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对完善我们的课堂教学艺术有着重大的理论价值。
(二)本课题主要概念的阐释和界定。学习是学生自觉、积极、主动的心理认知活动,学生只有分析、理解并掌握了学科的结构与规律之后,才能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才能激发思维与智力的发展,加速学习进程,提高学习效率。教学手段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教学效率是指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增幅三者之和所达到的效果。影响和制约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是教师、学生和教学方法。
(三)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1.本课题研究的目标:(1)扎根课堂,认真观察、研究和改进常态课堂教学下师生课堂教学行为,真正解决课堂教学效率问题。(2)探索不同学科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全体教师对新课程、新教材的内容有进一步深入的理解,将新课程的理念逐步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3)通过课题研究,积累一批适合课堂教学实际的课件及教学案例。(4)从整体上提高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教师明确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教学理念,在组织课堂教学过程中,构建有效教学的课堂模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潜能和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充分体现主体性、质疑性、发展性和创造性原则。
2.研究内容:(1)以“有效教学”为核心,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学习目标是探究式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要提高探究性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让学生首先明确探究式学习的目标,然后依据探究目標设计探究式学习方案,进而有效开展探究式学习活动,使探究式学习紧紧围绕探究目标有效展开,从而避免盲目探究和随意探究、低效探究。探究式学习的有效开展需要教师提供足够的支持条件,如充足的时间和足够的空间,这也是由探究式学习的特点所决定的。在开展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如果缺少了时间和空间的支撑,探究式学习无疑就会是形式探究、虚假探究和低效探究,甚至是无效探究。探究式学习离不开高质量的互动,高质量的互动离不开高程度的开放。在探究式学习中,只有开放教学问题、开放教学活动、开放教学交流与评价,才能真正实现教学互动,提高探究式学习的有效性。:(2)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调控教学有效性,提高教学效率的研究。课堂教学即时评价是一种师生沟通的艺术,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宽松的氛围、愉悦的心境、和谐的交流,能让孩子处于一种积极亢奋的状态,这个时候的他们所释放出的热情和潜能是无法估量的,才会积极思考,勇于探究,大胆发问,畅所欲言,才会感到成功的快乐.
课堂教学即时评价是一种瞬时评价,因此时机的把握显得十分重要,如果把握不好,会影响评价的结果,甚至于适得其反。当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结果等方面取得的点滴进步时,应抓住时机,及时进行激励性评价。当学生理解得不够准确,表达不够完整时,教师不要急于做出否定性评价,采用延时评价,应根据学生错误所在,补充设问,点拨学生引发思考,使学生经历一个自悟自得的创新过程,真正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学生的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如对某项学习任务,有的学生经过努力只能勉强达到要求,而有的学生可以轻而易举地完成任务。对此,不能以整齐划一的标准要求学生,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让优秀的学生有更高的要求和目标,让暂时落后的学生看到希望,树立信心,促使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相应的发展,显示“自我”的存在价值。因此,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用宽容的心去看待学生,把爱的阳光撒向学习的每一个主体,是实现评价激励性的基本要求。
3.主要观点:(1)三个基本主张:一是让教师更会教,二是让学生更爱学,三是让课堂更具创新与实践。(2)两个基本理念:一是让知识有更多的教育价值,二是让课堂更加自主开放。
4.创新之处:(1)由于本课题研究的是课堂教学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同时又回到教学第一线,服务于课堂教学。因此,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2)在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指引下,有效探索课堂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所以,它具有很强的先进性。(3)作业方式的变革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有机结合,着眼于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积极性和学习效果的最直接的因素。教学中,单纯的知识教学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把教材编成生动形象的故事、童话,创设富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感觉到学习是一件有意思的事,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研究基本方法
本课题研究以实验研究为主,积极探索调控课堂教学过程的原则、策略,寻求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方式方法。同时在研究中还辅之以文献资料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案例研究法等,确保课题得以高效的实施。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
本课题研究分三个步骤实施
1、准备阶段(2016年5月—6月),认真学习各科课程标准、课题申报指南,完成课题设计方案,争取申报立项成功。进行调查,采用资料研究法,及时收集、整理、分析资料,充实课题的理论基础,促进研究的深入。
2、实施阶段(2016年7月—2017年5月),根据课题方案,按计划展开实证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进行实证性研究,并记录实施过程和效果,根据实施的情况和反馈的结果,调整计划,采取相应措施,不断观察、反思,逐步推进研究过程。
3、总结阶段(2017年6月--2017年9月),收集材料,进行课题研究的总结和反思,完成研究报告,汇报成果。运用经验总结法,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反思,提炼研究成果,及时撰写总结、论文、案例,在一定范围内交流。
四、研究成果推广的范围和取得效益
课题研究实践中,开放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习新知提供了基础,恰当的探究活动让学生有了更多的操作和体验,大量的实践活动为运用新知解决问题提供了舞台,多元的评价扭转了一张试卷定成绩的现状,这些策略的关注与运用,让教师更放手的教,学生更自主的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和质量,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五、课题研究成员
组长:马芬兰
组员:祁国钰 马燕燕 祁国栋
六、参考文献
[1]杨惠.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2]张大均.教与学的策略[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徐建成.课堂教学新视野[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肖成全.有效教学[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