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点滴论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chf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良好习惯,奠基美丽人生。幼儿时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同时也是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在这一时期,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熏陶,会对幼儿一生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伟大的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培养的好,以后只顾顺着他继长增高的培养上去,自然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倘若培养的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同样强调了培养良好习惯应从幼儿抓起。
  我国古代有"孟母三迁,择邻而居"的故事。近代,陶行知先生在总结前人经验和自身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指出,儿童期是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我园非常重视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我在借鉴别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本班幼儿的特点进行了实践,初步总结出一些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
  一、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要严格教育,对待幼儿在原则上的事情要严格要求,比如幼儿排队分水果时,领取其他物品时,有的幼儿想挑大的,有的幼儿插队、哄抢,当然,这个是幼儿的天性,每个幼儿都想第一个去挑选。这个时候,作为教师就必须严格控制,对幼儿有理有据的讲道理,摆事实,让幼儿换位思考,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这个时候的教师一定要公平、公正。从而在幼儿的心目当中,即形成一种印象,分东西要公平的,插队时不对的,慢慢的就会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并且这种良好的习惯是终身受用的。
  一个好习惯的形成肯定离不开家庭的教育。我利用家长会和家长接送幼儿的时候,向家长介绍良好习惯的利与弊、以及良好习惯对幼儿的帮助、让家长知道习惯培养的重要性。使家长明白,良好习惯对幼儿今后的学习、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平时我会根据幼儿的个别情况和家长做交流,告诉家长们在家首先要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让家长了解家庭教育对人的习惯的影响最早、最持久。
  另外,由于孩子的可塑性、模仿性强,父母的言行举止,对他们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家长要充分重视耳濡目染的作用,采用恰当的教育方法,忌一味地批评指责。在对幼儿提出要求时,要注意循序渐进。如孩子学穿衣服扣错了纽扣,学拿筷子吃飯把米粒掉到了地上,家长不能因噎废食而中止他们去干,要用赞赏的目光去肯定他们活动中的积极因素。慢慢地等孩子有一些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后,再对他们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如吃饭不要把饭粒撒一地等。可以对孩子说:"如果吃饭不讲话,我会更喜欢你""你真能干"等来激励孩子,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不仅要告诉孩子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还必须告诉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何才能做的更好。
  二、教师积极的指导促进幼儿好习惯的养成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要严格教育,对待幼儿在原则上的事情要严格要求,比如幼儿排队分水果时,领取其他物品时,有的幼儿想挑大的,有的幼儿插队、哄抢,当然,这个是幼儿的天性,每个幼儿都想第一个去挑选。这个时候,作为教师就必须严格控制,对幼儿有理有据的讲道理,摆事实,让幼儿换位思考,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这个时候的教师一定要公平、公正。教师可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引导幼儿养成良好习惯。如:幼儿喜爱的故事《小红花找朋友》、《孔融让梨》、《三只蝴蝶》、《谢谢小猴子》等,让故事里爱护桌椅的姑娘,关心爱护别人的孔融,团结友爱的三只蝴蝶,活泼可爱的小猴子等鲜明的形象和生动的故事情景深深地刻在孩子们的心上,并在大脑中留下我也要象小姑娘、蝴蝶、小猴子、孔融那样关心别人、帮助别人、友爱谦让的印记,从而使其在自觉不自觉中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受到教育。并知道在集体活动中养成讲文明、懂礼貌,与同伴友好相处的良好行为习惯。以情境表演"娃娃家",让幼儿感受玩具凌乱的场面,然后让幼儿将玩具收拾好,体验环境整洁的好处,从而使幼儿懂得整理玩具的重要性。还可以用值日生的形式,指导幼儿每天坚持收拾整理玩具。
  如进餐时,针对个别幼儿不爱惜粮食,不吃疏菜和挑食等现象,可选用故事《大公鸡和漏嘴巴》、儿歌《下巴上的洞洞》、古诗《锄禾》等培养幼儿不讲享受,热爱劳动,尊重别人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在各种活动中慢慢地接受和掌握正确的方法,并形成一定的规
  三、同伴的相互交往中发展幼儿的良好行为
  幼儿与同伴交往对幼儿心理发展起着成人无法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须充分利用幼儿园这个大集体,让孩子在老师的表扬声中知道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并激发他们乐意向同伴学习的愿望,让他们感受到"我行"、"我能做到"、"我是最棒的",同时,为孩子们开展"找好朋友"等互帮互助的小组游戏活动,让他们能逐步地找朋友一起玩,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发展交往能力,共同提高。
  总之,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责无旁贷,培养幼儿良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幼儿教师始终如一,坚持不懈。
  
其他文献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杨振宁博士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并在其中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也是人才成长的起点。在实践中,兴趣对人的活动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浓厚的兴趣将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
我是一名普通的小学语文教师。在我短暂的十几教学生涯中,充满艰辛,也不乏欢乐。回顾走过的教学路,总结从实践中摸索出来的经验,获得这样一个值得肯定的公式:成功=热爱+探索+奉献。  一、热爱是事业的基石  我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是始终不渝的。自从我选择这个职业以来,始终乐意从事这个职业。  孩提时代,我就憧憬当一名光荣的教师,立志献身教育事业。毕业后,我分配到了一所农村小学任教。终于实现了我的夙愿,在学校
目的观察瘦素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大鼠模型的心肌影响,探讨瘦素在MIRI中的作用,阐明瘦素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病理生理意义,并指导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疾病的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加强学生的阅读实践,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然而在农村小学生中,由于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的影响,小学生的阅读水平不高、课外阅读量少,导致口语交际能力、作文能力较低,极大的影响了教学效果。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影响了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  一是阅读兴趣不高。由于农村学生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影响,没
[摘 要]读书贵在自悟自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然而我们教师就是不敢充分相信孩子,认为与其让学生自己读,不如教师多讲些。于是,没有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教师就对文章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大加分析,由于学生自主读课文的时间太少,学生对课文的认识并不真切,思考并不深刻,感受并不强烈。此时的学生只是一个听者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读者,他们体会到的“情”、感悟到的“理”无非是老师个人的读书
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配合能显著促进棉株地上部、地下部干物质的累积,但根冠比有所降低;NPK,NP,NK 配合有利于单株成铃率的提高,且成铃空间分布均匀;而棉铃性状表现为铃重、衣分、衣指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有效地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因此,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实施新课标的需要!  小组合作学习既是实际操作问题,也是理论问题,需要我们不断的探讨、去
作为一名教师担负着培养未来人才的重任。所以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有实效地利用它提高和增强学习效果,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那么,如何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历史课堂中进行辅助性教学,提高课堂效果呢?  一、围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进行设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新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体现素质教育中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多媒体手段以其提高课堂效率的优势在这方面起着良好的辅助教学的
导读:数学教育活动材料适合儿童的需要是活动材料提供研究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幼儿的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在同一数学教育活动中,我们不难发现,有的孩子对新活动能很快理解,做出反应,并积极参与操作活动;有的孩子则感到困惑不解,无从下手。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目标是指某一具体教育活动的目标,它具有表述具体,操作性较强的特点,所期望的教育成果基本上可以观察到或测量到的;它大多数是从学前儿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变革旧的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策略,努力为学生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学生想象力,引导学生从小就学会创造性地学习。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下“预习+教学”的教学模式。  一、“预习+教学”教学模式的提出  在新世纪《教育发展纲要》中提出,教师不仅要教学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会用所学的知识去获得知识并创新知识。目前我们的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