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良好习惯,奠基美丽人生。幼儿时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同时也是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在这一时期,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熏陶,会对幼儿一生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伟大的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培养的好,以后只顾顺着他继长增高的培养上去,自然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倘若培养的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同样强调了培养良好习惯应从幼儿抓起。
我国古代有"孟母三迁,择邻而居"的故事。近代,陶行知先生在总结前人经验和自身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指出,儿童期是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我园非常重视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我在借鉴别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本班幼儿的特点进行了实践,初步总结出一些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
一、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要严格教育,对待幼儿在原则上的事情要严格要求,比如幼儿排队分水果时,领取其他物品时,有的幼儿想挑大的,有的幼儿插队、哄抢,当然,这个是幼儿的天性,每个幼儿都想第一个去挑选。这个时候,作为教师就必须严格控制,对幼儿有理有据的讲道理,摆事实,让幼儿换位思考,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这个时候的教师一定要公平、公正。从而在幼儿的心目当中,即形成一种印象,分东西要公平的,插队时不对的,慢慢的就会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并且这种良好的习惯是终身受用的。
一个好习惯的形成肯定离不开家庭的教育。我利用家长会和家长接送幼儿的时候,向家长介绍良好习惯的利与弊、以及良好习惯对幼儿的帮助、让家长知道习惯培养的重要性。使家长明白,良好习惯对幼儿今后的学习、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平时我会根据幼儿的个别情况和家长做交流,告诉家长们在家首先要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让家长了解家庭教育对人的习惯的影响最早、最持久。
另外,由于孩子的可塑性、模仿性强,父母的言行举止,对他们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家长要充分重视耳濡目染的作用,采用恰当的教育方法,忌一味地批评指责。在对幼儿提出要求时,要注意循序渐进。如孩子学穿衣服扣错了纽扣,学拿筷子吃飯把米粒掉到了地上,家长不能因噎废食而中止他们去干,要用赞赏的目光去肯定他们活动中的积极因素。慢慢地等孩子有一些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后,再对他们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如吃饭不要把饭粒撒一地等。可以对孩子说:"如果吃饭不讲话,我会更喜欢你""你真能干"等来激励孩子,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不仅要告诉孩子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还必须告诉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何才能做的更好。
二、教师积极的指导促进幼儿好习惯的养成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要严格教育,对待幼儿在原则上的事情要严格要求,比如幼儿排队分水果时,领取其他物品时,有的幼儿想挑大的,有的幼儿插队、哄抢,当然,这个是幼儿的天性,每个幼儿都想第一个去挑选。这个时候,作为教师就必须严格控制,对幼儿有理有据的讲道理,摆事实,让幼儿换位思考,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这个时候的教师一定要公平、公正。教师可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引导幼儿养成良好习惯。如:幼儿喜爱的故事《小红花找朋友》、《孔融让梨》、《三只蝴蝶》、《谢谢小猴子》等,让故事里爱护桌椅的姑娘,关心爱护别人的孔融,团结友爱的三只蝴蝶,活泼可爱的小猴子等鲜明的形象和生动的故事情景深深地刻在孩子们的心上,并在大脑中留下我也要象小姑娘、蝴蝶、小猴子、孔融那样关心别人、帮助别人、友爱谦让的印记,从而使其在自觉不自觉中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受到教育。并知道在集体活动中养成讲文明、懂礼貌,与同伴友好相处的良好行为习惯。以情境表演"娃娃家",让幼儿感受玩具凌乱的场面,然后让幼儿将玩具收拾好,体验环境整洁的好处,从而使幼儿懂得整理玩具的重要性。还可以用值日生的形式,指导幼儿每天坚持收拾整理玩具。
如进餐时,针对个别幼儿不爱惜粮食,不吃疏菜和挑食等现象,可选用故事《大公鸡和漏嘴巴》、儿歌《下巴上的洞洞》、古诗《锄禾》等培养幼儿不讲享受,热爱劳动,尊重别人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在各种活动中慢慢地接受和掌握正确的方法,并形成一定的规
三、同伴的相互交往中发展幼儿的良好行为
幼儿与同伴交往对幼儿心理发展起着成人无法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须充分利用幼儿园这个大集体,让孩子在老师的表扬声中知道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并激发他们乐意向同伴学习的愿望,让他们感受到"我行"、"我能做到"、"我是最棒的",同时,为孩子们开展"找好朋友"等互帮互助的小组游戏活动,让他们能逐步地找朋友一起玩,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发展交往能力,共同提高。
总之,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责无旁贷,培养幼儿良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幼儿教师始终如一,坚持不懈。
伟大的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培养的好,以后只顾顺着他继长增高的培养上去,自然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倘若培养的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同样强调了培养良好习惯应从幼儿抓起。
我国古代有"孟母三迁,择邻而居"的故事。近代,陶行知先生在总结前人经验和自身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指出,儿童期是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我园非常重视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我在借鉴别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本班幼儿的特点进行了实践,初步总结出一些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
一、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要严格教育,对待幼儿在原则上的事情要严格要求,比如幼儿排队分水果时,领取其他物品时,有的幼儿想挑大的,有的幼儿插队、哄抢,当然,这个是幼儿的天性,每个幼儿都想第一个去挑选。这个时候,作为教师就必须严格控制,对幼儿有理有据的讲道理,摆事实,让幼儿换位思考,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这个时候的教师一定要公平、公正。从而在幼儿的心目当中,即形成一种印象,分东西要公平的,插队时不对的,慢慢的就会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并且这种良好的习惯是终身受用的。
一个好习惯的形成肯定离不开家庭的教育。我利用家长会和家长接送幼儿的时候,向家长介绍良好习惯的利与弊、以及良好习惯对幼儿的帮助、让家长知道习惯培养的重要性。使家长明白,良好习惯对幼儿今后的学习、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平时我会根据幼儿的个别情况和家长做交流,告诉家长们在家首先要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让家长了解家庭教育对人的习惯的影响最早、最持久。
另外,由于孩子的可塑性、模仿性强,父母的言行举止,对他们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家长要充分重视耳濡目染的作用,采用恰当的教育方法,忌一味地批评指责。在对幼儿提出要求时,要注意循序渐进。如孩子学穿衣服扣错了纽扣,学拿筷子吃飯把米粒掉到了地上,家长不能因噎废食而中止他们去干,要用赞赏的目光去肯定他们活动中的积极因素。慢慢地等孩子有一些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后,再对他们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如吃饭不要把饭粒撒一地等。可以对孩子说:"如果吃饭不讲话,我会更喜欢你""你真能干"等来激励孩子,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不仅要告诉孩子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还必须告诉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何才能做的更好。
二、教师积极的指导促进幼儿好习惯的养成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要严格教育,对待幼儿在原则上的事情要严格要求,比如幼儿排队分水果时,领取其他物品时,有的幼儿想挑大的,有的幼儿插队、哄抢,当然,这个是幼儿的天性,每个幼儿都想第一个去挑选。这个时候,作为教师就必须严格控制,对幼儿有理有据的讲道理,摆事实,让幼儿换位思考,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这个时候的教师一定要公平、公正。教师可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引导幼儿养成良好习惯。如:幼儿喜爱的故事《小红花找朋友》、《孔融让梨》、《三只蝴蝶》、《谢谢小猴子》等,让故事里爱护桌椅的姑娘,关心爱护别人的孔融,团结友爱的三只蝴蝶,活泼可爱的小猴子等鲜明的形象和生动的故事情景深深地刻在孩子们的心上,并在大脑中留下我也要象小姑娘、蝴蝶、小猴子、孔融那样关心别人、帮助别人、友爱谦让的印记,从而使其在自觉不自觉中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受到教育。并知道在集体活动中养成讲文明、懂礼貌,与同伴友好相处的良好行为习惯。以情境表演"娃娃家",让幼儿感受玩具凌乱的场面,然后让幼儿将玩具收拾好,体验环境整洁的好处,从而使幼儿懂得整理玩具的重要性。还可以用值日生的形式,指导幼儿每天坚持收拾整理玩具。
如进餐时,针对个别幼儿不爱惜粮食,不吃疏菜和挑食等现象,可选用故事《大公鸡和漏嘴巴》、儿歌《下巴上的洞洞》、古诗《锄禾》等培养幼儿不讲享受,热爱劳动,尊重别人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在各种活动中慢慢地接受和掌握正确的方法,并形成一定的规
三、同伴的相互交往中发展幼儿的良好行为
幼儿与同伴交往对幼儿心理发展起着成人无法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须充分利用幼儿园这个大集体,让孩子在老师的表扬声中知道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并激发他们乐意向同伴学习的愿望,让他们感受到"我行"、"我能做到"、"我是最棒的",同时,为孩子们开展"找好朋友"等互帮互助的小组游戏活动,让他们能逐步地找朋友一起玩,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发展交往能力,共同提高。
总之,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责无旁贷,培养幼儿良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幼儿教师始终如一,坚持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