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半拍,蜗牛成长不烦恼

来源 :莫愁·家教与成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co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儿子是剖腹产,生下来3斤8两,妈妈又没有奶水喂,以致于孩子从小就体弱多病,粘液质的性格又让他做什么都动作缓慢,爷爷奶奶甚至都担心我们能不能养活他。就是这样一个“慢儿子”,在我们的爱心陪伴下,不断进步,给我们意外的惊喜,2009年以全班第二名的成绩考上了重点大学,去年又考取了研究生。
  耐心和毅力,坚持总能胜利
  我们从小对孩子唯一的要求就是健健康康的,将来能自食其力,做个菜贩子也很好。我们经常喊孩子“小菜贩子”,并告诉他,只要凭劳动挣钱,都是光荣的。
  我们最为庆幸的是,儿子的童年生活安静而又快乐。安静而快乐中,儿子养成了很多良好的习惯,比如说分享——儿子吃东西的时候,总是把最好的东西留在最后吃,等着和爸爸妈妈分享。
  还有坚持和耐心——再困难的事情,孩子不论付出多大代价,总是坚持到最后,从不半途而废。
  孩子经常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搭积木。搭积木很考验孩子的耐心,一不小心,小房子就倒了,其他小朋友玩一会儿就纷纷离开了,而儿子却越来越有兴趣,虽然他很慢,但他可以搭半天,最后总会成功搭一个漂亮的房子给我们看。每到这个时候,我们总会放下手中的活,和孩子一起欣赏。我们夸奖孩子搭得好,尤其夸奖他的耐心和毅力,孩子总会不好意思地说:“我没有你们说的好,是爸爸鼓励我的。”
  或许因为孩子从小养成这些良好习惯的原因吧,他在学习上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虽然在小学、初中阶段成绩并不让人十分满意,但孩子一直坚持着,在学习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方法,并且通过努力实现了自己设定的目标。
  进步一点点,表扬一点点
  有的父母总是研究如何让孩子考100分,而我们总是在研究80分比100分有哪些优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我们使用最多的是安慰和鼓励。当孩子有一点点进步的时候,我们总会如获至宝。不论在哪里,只要听到老师、同学、邻居夸儿子,我们都会很高兴地告诉他。每到这时,儿子总会很矜持地说:“人家是随便说说的,你们不要当真哈。”
  孩子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数学成绩总是不好,我和他妈妈虽然非常着急,但是没有办法,我们想可能是孩子的智力和同龄孩子相比有些偏弱吧。我们从不责骂孩子,读不了书,将来还是有办法生活的。
  孩子在我们的耐心等待中,给予了我们极大的惊喜。
  我清晰地记得那是一年级下学期。有一次我在菜市场遇到孩子的数学老师,张老师告诉我说,你家的孩子最近数学有了进步,这次测试考了80分,试卷已经批好了。我高兴得菜都顾不得买,马上随张老师一起到学校拿了试卷,回家路上又专门买了孩子爱吃的蛋糕。晚上,我们一家人就像过节似的给孩子庆祝。儿子红着小脸说,“爸爸,我上课好像有点能听懂了。”听到这句话,我们心里甜极了。
  儿子小升初时,在200个考生中考了82名,我们也给他开了庆祝会;孩子中考超过高中录取分数线7分,尽管孩子不满意,我们还是逢人便夸孩子凭自己的能力考上高中了。
  不知道我们的表扬能给孩子带来多少动力,但至少,我们时刻传递给孩子一份信任,孩子带着这份信任前行,会更有自信心、成就感。
  慢半拍,其实也是一种优势
  儿子从小干什么事情,总是比别人慢半拍。几个同学在一起做作业,其他的同学都完成,开始做游戏了,儿子还没有完成。但儿子从不受外界干扰,一直坚持完成作业才去参加他们的游戏。
  每次考试的时候,其他的同学都交卷了,儿子还在那里慢慢地做着。他有时候也很纠结:“爸爸,为什么我总是比别人慢呢?”
  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我带着孩子出去玩。在田野里,我们找到了一只蜗牛,我让儿子观察蜗牛的爬行,儿子说,“这个家伙比我都慢!”然后我们给这只蜗牛做了记号。一个小时后我们再来找这只蜗牛,结果这只蜗牛爬行了几十米,孩子惊叹不已。
  我问儿子为什么会这样?孩子说:“因为它始终不停坚持爬。”我告诉儿子:“儿子,虽然你比别人慢半拍,但你的耐力很强,总是坚持做到最后,所以,你一定不会比他们差的!”
  孩子蜗牛一般的慢性情,经常被我和他妈妈表扬,久而久之他在心中形成了这样一种理念:我慢,但我坚持。就是这种坚持,让孩子在高中阶段的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同学很佩服他,有位同学回家告诉妈妈:“他总是按部就班,他总是不慌不忙,别人都在拼命,都紧张得要命,这些好像和他都没有关系似的。他的成绩好像蜗牛爬行一样,慢慢地一点一滴的进步,大家都非常害怕这样的竞争对手。”
  如果我们用手指搭一个“入”字,在别人的眼里就是一个“人”字。对待一件事情,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往往会有不同的效果。孩子“慢”,在常人的眼里,是个缺点,但正是因为孩子的“慢”,才形成了孩子“坚持”的性格;也正是这个性格,才成就了孩子的人生理想。
  因此,作为家长,一定要善待孩子身上的缺点,换一个角度,让孩子的缺点变成一种优势。
  很多以爱的名义对孩子拔苗助长的家长,不妨看看农民伯伯种庄稼、栽树的过程——给植物适宜的土壤,恰当的肥料,不让它们干着、淹着,然后就不要太多关注它们,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一粒种子每一颗树苗都会茁壮成长的。其实我们教养孩子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其他文献
名人小档案:  罗家伦(1897-1969),字志希,笔名毅。“五四运动”的命名者,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社会活动家。早年求学于复旦公学和北京大学,曾任中央大学、清华大学校长之职。代表作有《新人生观》《新民族观》《文化教育与青年》等。  读书是一件惬意的事,家中伴幼子读书,不仅温馨惬意,而且教育意义深远。  罗家伦之所以成为一代教育大师,是因为,从3岁起,颇具文采的母亲,每天都会把他抱在膝
期刊
朱永新教授在《给您一只金手指》的序言中说“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可见,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程度。一个人品德和能力的养成有三个来源,家庭的熏陶培养、学校的知识灌输和社会实践的磨炼。这三个来源是有序排列的,家庭是第一环,人一落地,是一张白纸,先由家庭教育来定底色。家庭的“爱”是无条件的,有两大特点:绝对的负责和无微不至的关怀。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该使用两种“眼睛”——“牛
期刊
千万不要介意孩子提出这样的问题,因为他一定是觉得这个家的成员都很好,他爱每一个家人,才会提出这样的疑问。但我们大人都知道,这是一个未知的答案,孩子这样问,我们该怎样回答呢?  不恰当的回答  不是啦,各散东西,谁都不认得谁了。  这是对生命最残酷的解释,还颇有点曲终人散的味道。本来孩子提出这样的问题时,心中已经充满了焦虑,但父母粗心的回答,更是徒增了他焦虑的心情。噢,死亡多么的可怕,那时我将失去爸
期刊
女儿和和今年3岁半,她有一个非常要好的小闺蜜姜琬宁。琬宁是我们在北京时的邻居,因为我们出国,两个孩子已经8个多月未见,但依然彼此牵挂。趁着我们这次回国,琬宁妈妈带着琬宁千里迢迢从北京来到扬州看望我们,让两个孩子同吃同住同玩了3天。  在琬宁和妈妈到来的那天早晨,和和在窗口看到了琬宁,她立刻光着脚飞奔出来,尖叫着:“姜琬宁!姜琬宁!”她们拉着手又叫又跳,兴奋不已。  强迫分享是会呼吸的痛  琬宁在扬
期刊
白天,我用镜头记录了一个个小记者生龙活虎的身影;傍晚,我将一张张图片上传到莫愁网,让家长们看到自家孩子精彩的生活;深夜,我回到宿舍,看到4个小男生憨憨的睡相,不禁想起一位家长给本刊的来信,他满怀忧虑地描述了自己的无奈——儿子就读的学校将青奥会的宣传流于形式,让孩子画画、写宣传口号,但下课却不让孩子到操场上活动,没有将提升体育运动意识这一重要目标落实到孩子身上。这种现象并不止在这一所学校发生,有些小
期刊
1  有次和几位爸爸妈妈聊天,当一位妈妈说到自己打孩子的事时,我去饮水机倒水了,我注意到,随后陆续有人去倒水了,感觉上大家都是用脚在投票,听到打人这样的事情,大家会下意识地做出反应来。  不管怎么样,打人是不对的,更别提父母打孩子了。  但是,在中国的传统里,好像打孩子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甚至是被提倡的,比如最有名的那一句——棍棒底下出孝子。  那天,在电视上看到一个调解节目,当事人是一对母女,
期刊
童年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是人生的开始,回忆的源头,它甚至潜伏下来,影响到青年、中年和老年的很多事情。  童年会匆匆地就远去,让我们再也找不到它,为我们留下一生的遗憾与伤感。  作为父母,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当孩子尚在你怀抱里的时候,你想给他一个怎样的童年?幼小的孩子还没有自主能力,他把小手伸到你的大手里,你会把他领向何方?  童年就像一块还没有开垦的土地,你要带着孩子在上面播撒幸福的种子,并且让
期刊
暑假,孩子们去哪儿?  2014年“莫愁小记者夏令营”的号角吹响了,75名孩子入驻军事训练基地,成为绿色基地小小兵。  3天的军旅生活,“小小兵”们蜕变成长,在军事磨炼中体验责任,在拓展训练中充实梦想——  “请问今年的小记者夏令营什么时间开始报名啊?有多少名额?活动安排和往年一样吗?”早在今年5月,就有“莫愁小记者”催促家长,向杂志社来电咨询暑期夏令营的消息。  一学期满满的课程和作业,加上辅导
期刊
曾去一位朋友家做客,正赶着他家乔迁新居。他将家里所有有棱角的方形桌子、茶几、柜子等都换成了光滑的圆边形,说是为了将要出生的小宝贝更换的,棱角太尖了怕孩子磕着碰着。我当时觉得他们真有点操心过度,小题大做。  后来,当自己有了孩子,当孩子慢慢长到快有写字台那么高时,只要我一看到写字台上那块方形的有棱有角的玻璃板,就难免紧张,生怕孩子跑过去撞到玻璃角上,也便彻底理解了朋友换家具的用心。  于是,我也想方
期刊
最近,有一本名叫《家有小事儿》的漫画书受到了读者的欢迎,该书不仅得到著名主持人“大王”“小王”的倾力推荐,还受到央视董浩叔叔和月亮姐姐的肯定。该书作者“事儿妈”博琳出于对生活、对儿子的爱,用漫画的形式讲述初为人母的她和宝宝小事儿斗智斗勇的故事。  最近,笔者采访了博琳,博琳说,现实生活中,他们一家三口每天都有满满当当的爱,生活比漫画更加精彩。  家有小魔头,事儿妈来改造  2012年11月9日,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