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康州的雪特别的多。我所住的小镇有378年的历史,是康州最古老的小镇,到处可见此起彼伏、堆的小山一樣高的雪堆,仿佛被银白色“丘陵”环绕中的童话王国。
某个周日的午后,在小镇博物馆内,有暖暖的阳光从玻璃天窗斜照下,整个大厅笼罩在一层金光中。此时,手捧一杯清茶,品着小甜点,倚靠在华丽的落地玻璃前,安静的听着作者朗诵诗歌,诗歌的间歇,长笛独奏者送出悠长的乐音。这便是康州小镇的诗歌会,它充分体现了美国生活的闲适与悠扬,艺术不再是专属于少数人的价格不菲的阳春白雪,而是融入普通百姓日常生活。
诗歌会是由poetry group举办的,每月一次,或免费向大众开放,或象征性地收点费,地点设在小镇的博物馆。来自小镇的那些热爱诗歌的市民们会聚集在这里,消磨一个半小时。听众是普通的百姓,或为银发的老妪,或为稚气的学生,或为时髦的职业女性,或为全职的家庭主妇,或举家来听,或独自前往,总之,诗歌不再遥不可及,它成为大家生活中的一个精神舒展的渠道。
作者也是来自附近城市的当地市民,穿着打扮普普通通,平日有自己聊以谋生的职业,诗歌是其爱好与精神寄托,写下来,与喜爱诗歌的人分享。朗诵的诗歌中,有其已出版的,也有刚刚拟就的,作者会在朗诵每一首诗前,简单介绍一下当时的写作背景,之后便开始朗诵。因无炫技之念,故而用语都是朴实的词语,是大家能听懂的语言。诗歌于作者,无他,不过就是一段性绪的记录。
一位从事生物研究的年过60的女士,新书中收集了多年前与其母亲通话后所写下的诗歌,她在朗诵时,睹“诗”思人,因想起已然仙逝的母亲,不禁有泪音,之后,她不好意思地说,我有些情绪化,因我和我的母亲感情非常好。此时,台下有一黑人女士,亦声音哽咽,说我明白的,我也想起了我的母亲。作者与听众的心灵于此时碰撞,好的作品不就是要于平凡中抓住那份永恒,然后再传达出来,使得受众有于我心有戚戚焉的感受么?
再有一位在大学图书馆工作的中年男士,新诗中描述了早晨去学校上班时听到的各种声音,包括开会他在台上讲话时,前排手初铃声大作,最后却发现那是自己放在大衣口袋中忘了消音的手机的尖叫。诗歌中,不乏幽默与逗趣,而作者也用一种欢快的语调来轻快地朗读,非常有趣,听众中不时有会心的笑声与掌声,也有人赶紧低头看看自己的手机是否调到了静音。而此时,恰好门口有火车经过(博物馆紧邻火车道),因此现场又混入了汽笛的长鸣声,可谓“声声入耳”,大家不禁轰然大笑,作者也在台上搞笑地耸耸肩,一副看这汽笛声多切题的表情。
间歇时,有一位身型高挑的女孩,手持一把长笛,吹奏出悠扬的乐音。演奏之后听她娓娓道来,原来竟是孟姜女万里寻夫,哭倒长城的故事。乐曲中有淡淡的忧伤。
一个美妙的冬日午后时光便在音乐与诗歌中飞逝,意犹未尽的人们还会留下来三三两两的聊聊天,对刚才诗歌的看法,对音乐的感受,认识不认识的,由于有着共同的爱好与话题,都聊得热络,其乐融融。
诗歌与音乐舒展了人们的心灵,架起了彼此间沟通的桥梁,真正是艺术源自生活,回归于大众,或许这才是艺术应有的存在方式?
某个周日的午后,在小镇博物馆内,有暖暖的阳光从玻璃天窗斜照下,整个大厅笼罩在一层金光中。此时,手捧一杯清茶,品着小甜点,倚靠在华丽的落地玻璃前,安静的听着作者朗诵诗歌,诗歌的间歇,长笛独奏者送出悠长的乐音。这便是康州小镇的诗歌会,它充分体现了美国生活的闲适与悠扬,艺术不再是专属于少数人的价格不菲的阳春白雪,而是融入普通百姓日常生活。
诗歌会是由poetry group举办的,每月一次,或免费向大众开放,或象征性地收点费,地点设在小镇的博物馆。来自小镇的那些热爱诗歌的市民们会聚集在这里,消磨一个半小时。听众是普通的百姓,或为银发的老妪,或为稚气的学生,或为时髦的职业女性,或为全职的家庭主妇,或举家来听,或独自前往,总之,诗歌不再遥不可及,它成为大家生活中的一个精神舒展的渠道。
作者也是来自附近城市的当地市民,穿着打扮普普通通,平日有自己聊以谋生的职业,诗歌是其爱好与精神寄托,写下来,与喜爱诗歌的人分享。朗诵的诗歌中,有其已出版的,也有刚刚拟就的,作者会在朗诵每一首诗前,简单介绍一下当时的写作背景,之后便开始朗诵。因无炫技之念,故而用语都是朴实的词语,是大家能听懂的语言。诗歌于作者,无他,不过就是一段性绪的记录。
一位从事生物研究的年过60的女士,新书中收集了多年前与其母亲通话后所写下的诗歌,她在朗诵时,睹“诗”思人,因想起已然仙逝的母亲,不禁有泪音,之后,她不好意思地说,我有些情绪化,因我和我的母亲感情非常好。此时,台下有一黑人女士,亦声音哽咽,说我明白的,我也想起了我的母亲。作者与听众的心灵于此时碰撞,好的作品不就是要于平凡中抓住那份永恒,然后再传达出来,使得受众有于我心有戚戚焉的感受么?
再有一位在大学图书馆工作的中年男士,新诗中描述了早晨去学校上班时听到的各种声音,包括开会他在台上讲话时,前排手初铃声大作,最后却发现那是自己放在大衣口袋中忘了消音的手机的尖叫。诗歌中,不乏幽默与逗趣,而作者也用一种欢快的语调来轻快地朗读,非常有趣,听众中不时有会心的笑声与掌声,也有人赶紧低头看看自己的手机是否调到了静音。而此时,恰好门口有火车经过(博物馆紧邻火车道),因此现场又混入了汽笛的长鸣声,可谓“声声入耳”,大家不禁轰然大笑,作者也在台上搞笑地耸耸肩,一副看这汽笛声多切题的表情。
间歇时,有一位身型高挑的女孩,手持一把长笛,吹奏出悠扬的乐音。演奏之后听她娓娓道来,原来竟是孟姜女万里寻夫,哭倒长城的故事。乐曲中有淡淡的忧伤。
一个美妙的冬日午后时光便在音乐与诗歌中飞逝,意犹未尽的人们还会留下来三三两两的聊聊天,对刚才诗歌的看法,对音乐的感受,认识不认识的,由于有着共同的爱好与话题,都聊得热络,其乐融融。
诗歌与音乐舒展了人们的心灵,架起了彼此间沟通的桥梁,真正是艺术源自生活,回归于大众,或许这才是艺术应有的存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