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德育钥匙,培育幼苗成才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lly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行知曾说过:“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比如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发芽滋长。否则幼年受了损伤,即不夭折,也难成才。”幼儿期是人生的启蒙期,是一个人个性、品德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我们必须把握住这个有利时机,在孩子心灵中及早播下道德的种子,使幼儿终身受益。因此,我们在教育实践中要不断明确德育目标,改革实施方案,使幼儿德育工作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
  一、德育目标的设置
  幼儿期是人格陶冶的重要时期,在注重幼儿整体发展的目标下,德起着导向作用。而德育目标是开展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决定了德育的内容、途径和方法。有了明确的德育目标,才能保证德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幼儿德育教育的基本内涵就是道德品质教育,它由三个方面构成:1.道德情感教育;2.道德行为习惯教育;3.优良个性的培养。如果把幼儿德育工作比作一座高塔,那么,优良行为习惯的教育就处于地基和底层的位置,优良情感及个性的教育就处于中间和顶尖的位置。
  二、德育目标的实施
  美好心灵、良好习惯、高尚品质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一节课、一个活动能达到的,也不是教师抽象的说教、单向的灌输所能实现的,它需要有计划、有目的、有系列的教育活动来完成。在重视幼儿的童心、童真、童趣的前提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德育目标:
  1.以活动为载体,落实德育目标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思想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中。”的确,德育目标的实现,必须通过幼儿自身的活動,让他们在与周围的人、事、物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提高认识,特别是得到行为的强化。
  (1)常规活动
  我们利用生活常规对幼儿进行良好品德的养成教育,是落实德育目标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在日常活动中要善于捕捉幼儿某些行为和一些生活片段作为教育素材,从小处着眼,实施点滴教育,寓教于乐,以培养幼儿文明礼貌、勤俭节约、合作谦让、轮流分享的优良品质。幼儿在玩乐中、在轻松愉快的活动气氛中懂得道理、养成习惯,达到了教育过程的最优化。
  (2)节日活动
  在具有特定意义的节日里开展活动,是渗透德育的重要渠道。如“三八妇女节”、“母亲节”开展爱妈妈活动、“五一节”爱劳动教育、“教师节”爱教师活动、“重阳节”爱老人活动、“国庆节”爱祖国活动,无一不在幼儿的心中掀起了爱的波澜。只有从小埋下爱的种子,长大走向社会后才会关心他人。
  (3)兴趣活动
  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开展各种兴趣活动,也是实现德育目标的有效途径。幼儿大都爱好音乐和美术,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可陶冶幼儿的情操,培养其爱美情趣和活泼开朗的性格。直观的艺术形象,富有感染力,能唤起幼儿的善良本性,并内化为自觉的行动。如唱唱《让座》这首欢快的歌曲,使孩子懂得尊敬老人的道理。
  (4)主题活动
  我们可以结合各班的主题活动,开展感恩教育。如在小班“我爱我家”的主题活动中,让孩子了解自己的家人对自己的关心和帮助,产生对家人的感激之情。
  2.以课程为导向,渗透德育内容
  德育目标中的许多内容都渗透在各领域教学中。如根据幼儿好模仿的年龄特点,给幼儿讲讲《三只蝴蝶》、《雷锋的故事》等,渗透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品德;在科学领域,可以培养幼儿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思维的良好习惯,培养他们爱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总之,教师要结合各门课程的教学,认真挖掘活动中的德育内涵,找准“渗透点”,让思想教育“渗”入人心。
  3.注意隐形教育,优化德育环境
  陈鹤琴先生提出:“幼儿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就能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环境是幼儿良好品质的重要影响源,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它对幼儿的作用及影响也是巨大的。教师应非常重视优化环境,充分调动幼儿周围环境中隐含的教育资源。如优美的生活环境、丰富的主题墙设置、良好的教师形象、融洽的师生关系、团结的集体风貌等,都会形成强有力的德育合力。因此,打造一所温馨、和谐的幼儿园,对幼儿进行春风化雨般的引导,能放飞孩子的激情,张扬孩子的个性,塑造孩子美好的心灵。可见,德育教育无处不在,无处不有。
  4.加强家园联系,提高德育实效
  幼儿的德育教育,单靠幼儿园教育是不够的,还必须得到家庭的配合。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幼儿园和家庭要加强联系,可通过日常交谈、家访、家园联系窗、家长会、专题讲座等方式,改变家长的错误观念,端正家长的教育态度,改进家长的教育方法,使家庭与幼儿园的教育协调一致,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家长在做好榜样的同时也应赋予孩子一定的责任和义务,让他们承担力所能及的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给孩子留有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教他们逐渐学会生活、学会自理、学会做人,真正提高德育的实效。
其他文献
上好数学课,首先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积极探索灵活高效的教学方法,使数学课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功效。“高效课堂”的宗旨在于课堂教学的效率,基本思路是将课堂教学内容前置,让学生提前自学,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内容、学生能够自行解决的内容,让学生提前自学解决,实行自主学习,课堂上仅仅是解疑答难,从而避免了无用功,节省了时间,达到了高效。  数学教学,尤其是低年级数学教学,就是要把生活情境引入课堂,给孩子们一双“
期刊
摘 要:在新课程教材中,有几篇关于伟人的课文。很多老师在上这类课文时感到很头痛,不知该怎么上才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伟人、更好地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针对这一现实中的问题,本文旨在探索在语文学科特有的学习方式中,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情,并且不断积累语言、练就丰富的想象、养成高尚的审美情趣的有效教学途径与策略,让学生更好地去了解伟人,体会伟人的情感和精神,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关键词:伟人
期刊
摘 要:如火如荼的新课改一直在深入开展,新课改的理念也使很多老师在思考自己的教学理念是否与时俱进、是真正进入了课堂还是只停留在书面的教学计划中。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乱七八糟的生活,便是受乱七八糟的教育。”我认为:“理念即课堂,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有了正确的、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师才能进行有效的备课。构建课堂,教师是关键。  关键词:教学理
期刊
前段时间拜读了上海一位特级教师关于阅读教学的专著。他认为在语文教學中尤其是阅读教学中普遍滋生了一种“松绑”的心理,还含沙射影地对正在进行课改的某些省市的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异议:现行的课改理念在教学中可能驱除了奴性,却迎来了野性。这位老师的言辞固然有偏颇之处,但也不能说全无道理。  新课程标准区别于旧课程标准的最大特性,即它的核心理念: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前半个世纪,中国的语文教学偏向工具说,注重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新课标还对各年段学生的阅读量做了具体的规定。第一学段: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不少于100万字。可见阅读已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付诸儿童阅读行为的,尤其是要奠定起步阅读之“基”,夯实大量阅读之“路”,化解提高阅读能力之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对于数学学习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此可见,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主动参与与交流的探究学习活动之中。这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所认为的“知识是主体在与情境的交互作用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动地建构起来的”是一致的。那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深入开展,探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如何用最少的时间与精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预期教学目标,追求教学效益最大化的有效教学,成为新时期的课题和教师们共同的追求。  结合理论学习及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有效教学可从如下方面来努力:  一、科学确立教学目标  语文学科具有语文能力形成和人文精神鍛造的特性,因此,教师要针对特性来处理现实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促进新课程的推进。  1.抓语言学习。
期刊
摘 要:文章在分析新课标基本理念的基础上,提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科学把握新课标,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体阐述了目标达成、学生参与、自主建构、师生互动及学生发展的有效性的理念与策略。  关键词:数学课程标准 有效性 达成 参与 发展  教学的有效性是在实现效果、效率的基础上,追求有效益,这种追求是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实现学生道德品质、审美情趣、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
期刊
《我的信念》是初一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表现了居里夫人顽强的意志,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淡泊名利、甘于宁静和简单、不为世俗所诱惑的品格,以自由学者的身份在自由国家进行自由学术研究的渴望,对科学研究的极度兴趣和极大热情,以及取得的世所瞩目的巨大成就,从而说明作为一个人,要有坚忍不拔的精神,要有信心,要有事业心,要有奉献精神。  居里夫人这位著名科学家,作为初一学生,大多数同学早有耳闻,并不神奇
期刊
本文是我对人教版高中音乐鉴赏课《人民音乐家——聂耳》所做的教学设计。笔者以人物介绍为教学内容,以史学研究的原则对音乐家聂耳进行还原,按“作为音乐家的聂耳”和“作为革命者的聂耳”两条主线,客观再现了聂耳的成长道路,以此引导学生认识人民音乐家聂耳。  一、教学目标  1.聆听《金蛇狂舞》、《毕业歌》,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并在此基础上认识作品所表现的社会生活内容,进而了解其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  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