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电工基础是一门理论性强、分析方法灵活的基础性理论课程,在电子、机电、机械、计算机等专业中都有学习。如何让学生喜欢上并能学好电工基础,这是教学中必须一直关注的问题,作者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想法。
关键词:电工基础;课堂教学;实验分析
中图分类号:TM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20X(2016)26-0077-01 收稿日期:2016-07-08
由于中职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理解分析能力欠缺,生生之间、师生之间难以在课堂上实现有效互动。如何改变电工基础课堂教学的现状,我认为要在“慢”字上下功夫,注重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讲授要“慢”
部分中职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容易“走神发呆”。若教师在讲授时节奏太快,没有顾及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状态,久而久之,他们跟不上进度就会慢慢放弃这门课程,而且这种效能的衰减会在班级中产生“涟漪效应”,甚至导致整个班级的学习热情大大减弱。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在课堂教学中便故意放慢了速度。例如:在讲解“戴维南定理”的内容时,先让学生齐声朗读定理内容,然后逐句逐字地分析。先抓住定理内容的主要内容,即一个二端网络可以等效为一个电压源。但并不是所用的二端网络在任何时候都可以等效为一个电压源,它是有前提条件的。条件是什么呢?调动学生在定理内容里寻找答案:①对外电路;②二端网络必须是含源的;③二端网络不仅含源而且要线性。学生弄清楚等效的前提条件后,紧接着追问:“等效电源的电动势怎么计算,电源的内阻又如何求得?”学生的热情一旦被调动起来,回答问题就会跃跃欲试,从而寻找到答案:电源电动势等于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其内阻就等于二端网络的输入电阻。教师再举例讲解二端网络含电压源和电流源两种情况下输入电阻的求法。这样教学可能花费的时间比较长,课堂容量也不是那么大。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发现,这样不仅防止了学生上课走神,还使学生即学即理解,学习效率非常高。
二、训练要“等”
电工基础对学生分析电路能力和计算能力的要求较高,而中职学生的这两项能力又相对薄弱,如何解决这一矛盾?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上课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分析计算能力,耐心等待学生的训练,逐步提高他们的计算分析能力。例如,电工基础中复杂直流电路和交流电的学习,计算量大,电路分析也比较灵活。有些教师怕学生不会分析,再加上计算较慢而耽误教学的进度,往往“越俎代庖”,干脆自己分析并代替学生计算。如此一来,学生课堂上能听懂而课后不会做题,即使会做,速度慢且准确率低。在处理这一部分的教学时,我从不代替学生去计算,而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即时训练。刚开始时,学生计算得非常慢,甚至不知道等式两边的分子和分子、分母和分母可以约分,两位数的加减法还要用笔计算,一堂课下来有时仅仅能做两道题目。即使这样,教师也要坚持让学生在课堂上亲自动手计算,要学会等待,等待学生的训练,容忍他们的“慢计算”。因为在计算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提高了计算能力,而且对内容的理解也有深刻的印象和新的感悟。
三、实验分析要“透”
要想使学生喜欢电工基础这门课,不仅要讲解“慢”,训练到位,在理论教学中穿插实验和透彻地分析实验也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在学习自感现象时,磁看不见摸不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因此许多学生不理解什么是自感现象。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实验,观察通电自感和断电自感时灯泡的亮度变化,引导学生思考:通电自感时,为什么和电阻相连的灯泡能立即变亮,而与线圈相连的灯泡却是逐渐变亮?断电自感时,灯泡反而没有立即熄灭而是突然发出很强的光,然后再熄灭?学生在百思不得其解时,老师借助多媒体动画,一步步展示线圈内磁通的变化情况,将“谜底”揭开。实验的主要问题解决了,并不意味着实验就此结束了。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若改变滑动变阻器,灯泡会有什么变化?就这样通过逐渐深入探索实验,不断发现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将知识学透并实现内化。
总之,电工基础是一门理论性强、分析方法灵活的基础性理论课程,它需要冷静的思考、清晰的思维、熟练的技巧。教师要在“慢”字上下功夫,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和训练时间。同时必须把知识的内在联系讲透彻,只有让学生掌握来龙去脉,才能点燃他们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究的热情,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周绍敏.电工基础(第2版).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周绍敏.电工基础教学参考书.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关键词:电工基础;课堂教学;实验分析
中图分类号:TM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20X(2016)26-0077-01 收稿日期:2016-07-08
由于中职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理解分析能力欠缺,生生之间、师生之间难以在课堂上实现有效互动。如何改变电工基础课堂教学的现状,我认为要在“慢”字上下功夫,注重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讲授要“慢”
部分中职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容易“走神发呆”。若教师在讲授时节奏太快,没有顾及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状态,久而久之,他们跟不上进度就会慢慢放弃这门课程,而且这种效能的衰减会在班级中产生“涟漪效应”,甚至导致整个班级的学习热情大大减弱。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在课堂教学中便故意放慢了速度。例如:在讲解“戴维南定理”的内容时,先让学生齐声朗读定理内容,然后逐句逐字地分析。先抓住定理内容的主要内容,即一个二端网络可以等效为一个电压源。但并不是所用的二端网络在任何时候都可以等效为一个电压源,它是有前提条件的。条件是什么呢?调动学生在定理内容里寻找答案:①对外电路;②二端网络必须是含源的;③二端网络不仅含源而且要线性。学生弄清楚等效的前提条件后,紧接着追问:“等效电源的电动势怎么计算,电源的内阻又如何求得?”学生的热情一旦被调动起来,回答问题就会跃跃欲试,从而寻找到答案:电源电动势等于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其内阻就等于二端网络的输入电阻。教师再举例讲解二端网络含电压源和电流源两种情况下输入电阻的求法。这样教学可能花费的时间比较长,课堂容量也不是那么大。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发现,这样不仅防止了学生上课走神,还使学生即学即理解,学习效率非常高。
二、训练要“等”
电工基础对学生分析电路能力和计算能力的要求较高,而中职学生的这两项能力又相对薄弱,如何解决这一矛盾?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上课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分析计算能力,耐心等待学生的训练,逐步提高他们的计算分析能力。例如,电工基础中复杂直流电路和交流电的学习,计算量大,电路分析也比较灵活。有些教师怕学生不会分析,再加上计算较慢而耽误教学的进度,往往“越俎代庖”,干脆自己分析并代替学生计算。如此一来,学生课堂上能听懂而课后不会做题,即使会做,速度慢且准确率低。在处理这一部分的教学时,我从不代替学生去计算,而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即时训练。刚开始时,学生计算得非常慢,甚至不知道等式两边的分子和分子、分母和分母可以约分,两位数的加减法还要用笔计算,一堂课下来有时仅仅能做两道题目。即使这样,教师也要坚持让学生在课堂上亲自动手计算,要学会等待,等待学生的训练,容忍他们的“慢计算”。因为在计算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提高了计算能力,而且对内容的理解也有深刻的印象和新的感悟。
三、实验分析要“透”
要想使学生喜欢电工基础这门课,不仅要讲解“慢”,训练到位,在理论教学中穿插实验和透彻地分析实验也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在学习自感现象时,磁看不见摸不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因此许多学生不理解什么是自感现象。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实验,观察通电自感和断电自感时灯泡的亮度变化,引导学生思考:通电自感时,为什么和电阻相连的灯泡能立即变亮,而与线圈相连的灯泡却是逐渐变亮?断电自感时,灯泡反而没有立即熄灭而是突然发出很强的光,然后再熄灭?学生在百思不得其解时,老师借助多媒体动画,一步步展示线圈内磁通的变化情况,将“谜底”揭开。实验的主要问题解决了,并不意味着实验就此结束了。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若改变滑动变阻器,灯泡会有什么变化?就这样通过逐渐深入探索实验,不断发现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将知识学透并实现内化。
总之,电工基础是一门理论性强、分析方法灵活的基础性理论课程,它需要冷静的思考、清晰的思维、熟练的技巧。教师要在“慢”字上下功夫,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和训练时间。同时必须把知识的内在联系讲透彻,只有让学生掌握来龙去脉,才能点燃他们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究的热情,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周绍敏.电工基础(第2版).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周绍敏.电工基础教学参考书.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