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雕琢玉石,要根据璞玉不同的形状来进行设计和雕琢,每个老玉匠都明白箇中道理。或为蜻蜓,或为蝴蝶,或为腾龙,或为奔马,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老玉匠的心血,你能说哪一个更漂亮、更有价值吗?一块顽玉,只有在惜玉、懂玉、会琢玉的老玉匠手里,倾其心方能为其注入玉魂,令其精彩。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最难的就是“教书育人”。教书育人与雕琢璞玉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教育学生应因材施教,不拘一格。教育“特殊生”要找对方法,更要掌握教育转化技巧。
【关键词】特殊生;教育转化;典型;排斥;孤立
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不亦悦乎?在教育工作中难免会碰到一些“特殊生”。我认为,“特殊生”有别于学困生,应把他们视为主客观条件特殊、需要加以特殊照顾和帮助的对象。“特殊生”并不笨,是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其某方面或某些方面暂时性地停滞或者倒退。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特殊生”犹如顽玉,被一层厚厚的“石皮”所包裹,如果老师能够发现其成因,耐心地用爱心去关心他、细心呵护他,就有可能陪他走出迷茫并将他从低迷的情绪中带出来。“特殊生”的教育转化工作与老玉匠雕琢璞玉有着相通之处,除了要善于发现、发掘,还要细心、耐心,更重要的是要用我們爱心去呵护,根据他们自身的特点为他创设条件,不要伤害到他,成功转化后可能会大放异彩,甚至出类拔萃。
2016年9月,我到梅州市丰顺县汤坑镇支教,我被安排在明新小学担任英语科教学工作。在我任教的班级中,学生素质良莠不齐,当中不乏个别“特殊生”,其中比较典型的当属小冯同学——一位十分调皮捣蛋的男生。
刚开学不久,有一次我授课,课程进行到一半,我突然发现坐在第八组最后一排的小冯同学不见了。我仔细地扫视着教室的每个角落,发现他正蹲在自己的课桌下面玩玻璃珠,这引起了我对小冯同学的注意。课后我特地向教过小冯的老师了解到以前他的学习情况:课堂纪律极差,总是不认真听讲,要么摆弄玩具,要么离开座位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作业也不完成;下课总是欺负同学,全班同学都非常讨厌甚至排斥他,学生家长也经常向班主任投诉该学生严重影响了其他孩子学习,老师也拿他没办法。
为了更全面了解小冯,我特别留心观察他:上课期间,其他同学专心听老师讲课时,他却时常钻到课桌下面玩,或在桌面上乱画,或做各种小动作。当其他同学在做课堂作业时,他却趁着我在给其他同学指导时,在教室里溜达,捣乱同学,或拿剪刀剪纸玩,就是不做作业,哪怕老师盯着他也不写,反而盯着老师看,除非老师帮他摊开作业本让他写,他才磨磨蹭蹭地写。有时为求得老师的表扬,还拿其他同学的文具送到老师面前,说是在地上捡的。课间操时,时而拽女孩子的头发,时而站在那捏着自己的手。课间喜欢乱扔教室里的扫把、随意撕碎本子,弄得满地都是纸屑,还时常把痰吐到自己手里,抹在同学的课桌上、书本上甚至是衣服上。有时,趁同学不注意就打一下同学,甚至曾拿剪刀冲着同学比划,有一次还伤到了同学。若是碰上同学还手,他就像受了天大委屈似的嚎啕大哭。因此班里的学生经常告他的状,排斥他、孤立他,谁都不愿意跟他一起玩。
小冯的心理、行为分析:
1.家庭方面:由于父母在外经商,经常与父母分离,空间距离割断了与父母的感情纽带,在小冯的内心深处中总有一种被家人遗弃,被他人忽略的感觉。另外,他父母接到老师反映小冯在学校表现差的话,经常采取打骂教育,造成小冯产生逆反、恐惧心理。若不及时改变教育方式,孩子只会产生更加强烈的自卑感和逆反心理。
2.学校方面:小冯在学校不遵守纪律,上课不专心,性格孤僻,思想偏激,成绩差,个别教师教育他时有时说话不注意,语言过激,加上他存在行为习惯偏差(随地吐痰等),同学歧视他、排斥他甚至孤立他,给他心灵带来创伤。久而久之,他成了学校教育的牺牲品。
所以,要解决小冯的问题,必须取得家庭的积极配合和老师的正确教育,家庭、学校齐抓共管。为此,我制定了一个转化小冯的方案,具体如下:
一、指导家长改变教育方式
1.要以理说服孩子,不要轻易打骂孩子。
我主动与小冯的家长谈心,让他的父母明白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只会产生危害。要用慈爱的心去引导和帮助孩子克服不良行为,不要轻易发脾气打骂孩子。打骂虽能暂时迫使孩子就范,但有很多负面效应,对孩子的成长十分有害。这样会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愈演愈烈,滋长了孩子的暴力倾向,使孩子在心理、性格上形成畸形发展,孩子容易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思想,不利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2.不要盯住孩子的缺点,要关注孩子,发现孩子的优点及时赞赏。
要留心观察孩子,要以发展的眼光去看事物,不要老盯住孩子的缺点不放,尽可能去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并及时赞赏。其实,在日常生活中,谁都希望自己的“闪光点”被别人发现并得到肯定和赞赏。如果家长这样做,孩子就会牢信父母是一直爱他而且在关注他,他的进取心和自信心就会建立起来。
3.与孩子多相处,多沟通。
我建议小冯家长,再忙也要抽取时间与孩子相处,多和孩子沟通,传递情感。用行动表达对孩子的爱,别把爱藏在心里,对孩子的关怀多点温柔细腻,这样不但可以培养亲子情感,还可以让家庭氛围更加融洽。
通过交流,小冯的爸爸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不足:一是在家庭教育缺失,因工作较忙,无暇顾及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二是缺乏沟通,很少与老师交流、与孩子交谈,不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和内心世界。经过多次交流,我们交换了意见,达成了“多鼓励、多帮助、多交流”的教育共识。
二、让同学们接纳小冯
同学之间的友善、热情、鼓励,能燃起友爱的火花。积极倡导同学之间友爱互助的行为,让“特殊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享受到同学相处的欢乐。我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他们明白:大家同处在一个班级,是一个集体,就好比一个大家庭,家中的每个人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互相关心。以前小冯做了很多错事,大家要原谅他、指正他、包容他。同学间要谦让、宽容,从小要学会关爱他人,长大后,才能爱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 三、逐步培养小冯的自信心
在学校,小冯的逆反心理主要是缺乏关注和关心以及成绩落后、自信心不足而造成的,所以关键还是要指导他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建立他的自信心。
1.老師关注,同学关心
我加大对小冯的关注,多和他交谈,看着他写作业。布置作业时,我为他制定特殊的标准,先要求写好、写对,不要求数量,但要质量,到一定程度才把标准提高。以前他做一件事时,持续性很差,时间一长,他就开小差或闹事。制定此标准后,他能按时完成作业了,书写越工整了。此外,我还注意及时表扬,调动他的积极性,使他感到“我能行”。找同学和他结伴,不再孤立,让他逐步融入集体。另一方面,我把小冯发生一些可喜的变化及时和其家长沟通,让家长感受到老师并没有因为孩子缺点很多就放弃,相反很关注孩子,正所谓“成人在家庭,成材在学校”。
2.注重方法的指导,建立自信心
我把小冯的位置做了调整,安排他坐在前排,并安排一位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与他同桌,结成“帮学对子”。课堂上,注重培养他的积极情绪。上课时我经常安排一些难度不大的问题让他回答,他答对后我就当着全班同学表扬他,并请全班同学为他鼓掌,致以“爱的鼓励”,让他尝到成功的喜悦,逐步建立他的自信心。
3.捕捉闪光点,因势利导
有一次在课堂上检查作业时,我发现小冯的字写得很漂亮,这是一个不错的闪光点。抓住这个切入点对其因势利导,必定能增强他的自信心。于是我通过投影仪把他的作业本展现给全班同学,夸奖他。同学们看了之后,异口同声发出“啧啧”的赞叹声,小冯脸上顿时绽放着笑容,心中充满着自豪感,向我投来感激的目光。刚下课,小冯匆匆地跑到我面前,手中拿着过去经常在课堂上玩的那颗玻璃珠子,激动地对我说:“黄老师,黄老师,这颗珠子交给您!”。还没等我缓过神来,他就把珠子塞到我手中。我问小冯:“为什么你要把珠子交给我呢?”他回答我:“我喜欢你的课。”虽然小冯的回答非常简单,但看得出这是他由衷之辞,要向我表明他一改前非的决心。这一刻来之不易,这是重要转折的一刻,我终于让他打开了心扉,我们师生间的距离无形中又拉近了。
经过一学期来的工作,冯小冯的家长非常认同我。他们鼓励、尊重孩子,促使孩子奋发向上,营造和谐幸福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充分感受家的温馨,家庭关系得到明显的改善。在我的教导下,同学们逐渐接纳小冯同学。同学间互相谦让,互相帮助、关心冯小冯的同学多了。小冯课堂上认真听讲,遵守课堂纪律,朗读时能大声地读,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提升,以前考试总是考40分左右,这次期末考试他考了73分。
在此,我要提醒每一位学生家长,不要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人与人之间重在沟通,没有沟通很难成事。教育孩子也是这样,只有时常与孩子心与心沟通,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与需求,再加上一些合理的教育方法,孩子的缺点才能改正过来。“打”是一种粗暴无能的表现,是最不可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而且体罚孩子还会触犯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是违法行为。我呼吁所有父母,用我们的爱、我们的语言和行动去感化孩子吧!
总之,教育“特殊生”要讲究方法,要有爱心和智慧,用宽容、平等和耐心来感化他们,倾玉匠心,注顽玉魂,切忌置之不理甚至唾弃。至于家庭教育,不可能要求每位家长都是教育家,但作为父母应该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根据其年龄特征,了解其成长发育中的规律,要看到孩子的不足之处,更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所具有的优点,进而因势利导。
我们这些做父母、老师的,要当好“向导”、做好“引路人”,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生活上关心他们,精神上鼓励他们,赏识他们的优点,肯定他们的成绩,尊重他们的人格,就能做好“特殊生”的教育转化工作。
【参考文献】
[1]李国瑞.教育学[M].同心出版社出版.
[2]李国瑞.心理学[M].同心出版社出版.
[3]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最难的就是“教书育人”。教书育人与雕琢璞玉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教育学生应因材施教,不拘一格。教育“特殊生”要找对方法,更要掌握教育转化技巧。
【关键词】特殊生;教育转化;典型;排斥;孤立
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不亦悦乎?在教育工作中难免会碰到一些“特殊生”。我认为,“特殊生”有别于学困生,应把他们视为主客观条件特殊、需要加以特殊照顾和帮助的对象。“特殊生”并不笨,是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其某方面或某些方面暂时性地停滞或者倒退。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特殊生”犹如顽玉,被一层厚厚的“石皮”所包裹,如果老师能够发现其成因,耐心地用爱心去关心他、细心呵护他,就有可能陪他走出迷茫并将他从低迷的情绪中带出来。“特殊生”的教育转化工作与老玉匠雕琢璞玉有着相通之处,除了要善于发现、发掘,还要细心、耐心,更重要的是要用我們爱心去呵护,根据他们自身的特点为他创设条件,不要伤害到他,成功转化后可能会大放异彩,甚至出类拔萃。
2016年9月,我到梅州市丰顺县汤坑镇支教,我被安排在明新小学担任英语科教学工作。在我任教的班级中,学生素质良莠不齐,当中不乏个别“特殊生”,其中比较典型的当属小冯同学——一位十分调皮捣蛋的男生。
刚开学不久,有一次我授课,课程进行到一半,我突然发现坐在第八组最后一排的小冯同学不见了。我仔细地扫视着教室的每个角落,发现他正蹲在自己的课桌下面玩玻璃珠,这引起了我对小冯同学的注意。课后我特地向教过小冯的老师了解到以前他的学习情况:课堂纪律极差,总是不认真听讲,要么摆弄玩具,要么离开座位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作业也不完成;下课总是欺负同学,全班同学都非常讨厌甚至排斥他,学生家长也经常向班主任投诉该学生严重影响了其他孩子学习,老师也拿他没办法。
为了更全面了解小冯,我特别留心观察他:上课期间,其他同学专心听老师讲课时,他却时常钻到课桌下面玩,或在桌面上乱画,或做各种小动作。当其他同学在做课堂作业时,他却趁着我在给其他同学指导时,在教室里溜达,捣乱同学,或拿剪刀剪纸玩,就是不做作业,哪怕老师盯着他也不写,反而盯着老师看,除非老师帮他摊开作业本让他写,他才磨磨蹭蹭地写。有时为求得老师的表扬,还拿其他同学的文具送到老师面前,说是在地上捡的。课间操时,时而拽女孩子的头发,时而站在那捏着自己的手。课间喜欢乱扔教室里的扫把、随意撕碎本子,弄得满地都是纸屑,还时常把痰吐到自己手里,抹在同学的课桌上、书本上甚至是衣服上。有时,趁同学不注意就打一下同学,甚至曾拿剪刀冲着同学比划,有一次还伤到了同学。若是碰上同学还手,他就像受了天大委屈似的嚎啕大哭。因此班里的学生经常告他的状,排斥他、孤立他,谁都不愿意跟他一起玩。
小冯的心理、行为分析:
1.家庭方面:由于父母在外经商,经常与父母分离,空间距离割断了与父母的感情纽带,在小冯的内心深处中总有一种被家人遗弃,被他人忽略的感觉。另外,他父母接到老师反映小冯在学校表现差的话,经常采取打骂教育,造成小冯产生逆反、恐惧心理。若不及时改变教育方式,孩子只会产生更加强烈的自卑感和逆反心理。
2.学校方面:小冯在学校不遵守纪律,上课不专心,性格孤僻,思想偏激,成绩差,个别教师教育他时有时说话不注意,语言过激,加上他存在行为习惯偏差(随地吐痰等),同学歧视他、排斥他甚至孤立他,给他心灵带来创伤。久而久之,他成了学校教育的牺牲品。
所以,要解决小冯的问题,必须取得家庭的积极配合和老师的正确教育,家庭、学校齐抓共管。为此,我制定了一个转化小冯的方案,具体如下:
一、指导家长改变教育方式
1.要以理说服孩子,不要轻易打骂孩子。
我主动与小冯的家长谈心,让他的父母明白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只会产生危害。要用慈爱的心去引导和帮助孩子克服不良行为,不要轻易发脾气打骂孩子。打骂虽能暂时迫使孩子就范,但有很多负面效应,对孩子的成长十分有害。这样会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愈演愈烈,滋长了孩子的暴力倾向,使孩子在心理、性格上形成畸形发展,孩子容易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思想,不利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2.不要盯住孩子的缺点,要关注孩子,发现孩子的优点及时赞赏。
要留心观察孩子,要以发展的眼光去看事物,不要老盯住孩子的缺点不放,尽可能去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并及时赞赏。其实,在日常生活中,谁都希望自己的“闪光点”被别人发现并得到肯定和赞赏。如果家长这样做,孩子就会牢信父母是一直爱他而且在关注他,他的进取心和自信心就会建立起来。
3.与孩子多相处,多沟通。
我建议小冯家长,再忙也要抽取时间与孩子相处,多和孩子沟通,传递情感。用行动表达对孩子的爱,别把爱藏在心里,对孩子的关怀多点温柔细腻,这样不但可以培养亲子情感,还可以让家庭氛围更加融洽。
通过交流,小冯的爸爸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不足:一是在家庭教育缺失,因工作较忙,无暇顾及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二是缺乏沟通,很少与老师交流、与孩子交谈,不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和内心世界。经过多次交流,我们交换了意见,达成了“多鼓励、多帮助、多交流”的教育共识。
二、让同学们接纳小冯
同学之间的友善、热情、鼓励,能燃起友爱的火花。积极倡导同学之间友爱互助的行为,让“特殊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享受到同学相处的欢乐。我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他们明白:大家同处在一个班级,是一个集体,就好比一个大家庭,家中的每个人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互相关心。以前小冯做了很多错事,大家要原谅他、指正他、包容他。同学间要谦让、宽容,从小要学会关爱他人,长大后,才能爱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 三、逐步培养小冯的自信心
在学校,小冯的逆反心理主要是缺乏关注和关心以及成绩落后、自信心不足而造成的,所以关键还是要指导他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建立他的自信心。
1.老師关注,同学关心
我加大对小冯的关注,多和他交谈,看着他写作业。布置作业时,我为他制定特殊的标准,先要求写好、写对,不要求数量,但要质量,到一定程度才把标准提高。以前他做一件事时,持续性很差,时间一长,他就开小差或闹事。制定此标准后,他能按时完成作业了,书写越工整了。此外,我还注意及时表扬,调动他的积极性,使他感到“我能行”。找同学和他结伴,不再孤立,让他逐步融入集体。另一方面,我把小冯发生一些可喜的变化及时和其家长沟通,让家长感受到老师并没有因为孩子缺点很多就放弃,相反很关注孩子,正所谓“成人在家庭,成材在学校”。
2.注重方法的指导,建立自信心
我把小冯的位置做了调整,安排他坐在前排,并安排一位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与他同桌,结成“帮学对子”。课堂上,注重培养他的积极情绪。上课时我经常安排一些难度不大的问题让他回答,他答对后我就当着全班同学表扬他,并请全班同学为他鼓掌,致以“爱的鼓励”,让他尝到成功的喜悦,逐步建立他的自信心。
3.捕捉闪光点,因势利导
有一次在课堂上检查作业时,我发现小冯的字写得很漂亮,这是一个不错的闪光点。抓住这个切入点对其因势利导,必定能增强他的自信心。于是我通过投影仪把他的作业本展现给全班同学,夸奖他。同学们看了之后,异口同声发出“啧啧”的赞叹声,小冯脸上顿时绽放着笑容,心中充满着自豪感,向我投来感激的目光。刚下课,小冯匆匆地跑到我面前,手中拿着过去经常在课堂上玩的那颗玻璃珠子,激动地对我说:“黄老师,黄老师,这颗珠子交给您!”。还没等我缓过神来,他就把珠子塞到我手中。我问小冯:“为什么你要把珠子交给我呢?”他回答我:“我喜欢你的课。”虽然小冯的回答非常简单,但看得出这是他由衷之辞,要向我表明他一改前非的决心。这一刻来之不易,这是重要转折的一刻,我终于让他打开了心扉,我们师生间的距离无形中又拉近了。
经过一学期来的工作,冯小冯的家长非常认同我。他们鼓励、尊重孩子,促使孩子奋发向上,营造和谐幸福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充分感受家的温馨,家庭关系得到明显的改善。在我的教导下,同学们逐渐接纳小冯同学。同学间互相谦让,互相帮助、关心冯小冯的同学多了。小冯课堂上认真听讲,遵守课堂纪律,朗读时能大声地读,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提升,以前考试总是考40分左右,这次期末考试他考了73分。
在此,我要提醒每一位学生家长,不要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人与人之间重在沟通,没有沟通很难成事。教育孩子也是这样,只有时常与孩子心与心沟通,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与需求,再加上一些合理的教育方法,孩子的缺点才能改正过来。“打”是一种粗暴无能的表现,是最不可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而且体罚孩子还会触犯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是违法行为。我呼吁所有父母,用我们的爱、我们的语言和行动去感化孩子吧!
总之,教育“特殊生”要讲究方法,要有爱心和智慧,用宽容、平等和耐心来感化他们,倾玉匠心,注顽玉魂,切忌置之不理甚至唾弃。至于家庭教育,不可能要求每位家长都是教育家,但作为父母应该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根据其年龄特征,了解其成长发育中的规律,要看到孩子的不足之处,更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所具有的优点,进而因势利导。
我们这些做父母、老师的,要当好“向导”、做好“引路人”,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生活上关心他们,精神上鼓励他们,赏识他们的优点,肯定他们的成绩,尊重他们的人格,就能做好“特殊生”的教育转化工作。
【参考文献】
[1]李国瑞.教育学[M].同心出版社出版.
[2]李国瑞.心理学[M].同心出版社出版.
[3]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