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育教学也对新时代教育提出了更高地要求,大力贯彻以生为本教育理念,以文化课为知识载体,深度挖掘学科内容的育人职能也成为当前教育的主旋律。其要求相关教育者应当明确自身教育职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自身的主导职能,有效规避学科的工具化、功利化,使其真正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加油赋能。本文借助以生为本理念为切入视角,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构建高效数学课堂提出几点浅薄的意见,以供各位同仁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以生为本;高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践行以生为本理念,其要求教师能够革新教学观念,走出固有的教学讨论,从不同角度去解析数学教学内容,以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以及内在需求为风向标,及时调整和改善教学策略,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习惯、数学方法以及数学情感为最终目标,努力帮助学生实现学习内容的内化吸收,最终提升整体数学教学质量。
一、立足学生的认知规律,强化学生的认知
小学生年龄较小,认知思维发育并不完善,在日常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更多的依靠脑海中固有的意识形态去感性认知相应的数学知识和理念。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一天,妈妈去超市给小明买了一盒巧克力,一共50颗。来到学校之后,他将巧克力分别分给了不同的同学,分出去18颗,随后自己又吃了4颗,这时小明心里就会想:我还剩下28颗,我必须省着吃。其实,小明这种行为意识的由来,本质源于“50-18-4=28”,但是,在没有学过这些混合运算时,并不会在他的脑海中抽象出这些算式。所以,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教师可以通过改变传统“说教式”教学策略,以更生动、形象,更符合学生内在认知规律的方式去进行相应知识点的教授,从而达到解放学生思维,提升教学效率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引入“1捆=10根”这一概念,来有效改变学生的思维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将一些火柴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先用火柴分别摆出3、5、8、10等数,随后,再让学生摆出20这个数,大部分学生只会按照固有思维模式,一根一根的摆出火柴,结果在课桌摆了一大堆火柴,相当混乱。这时,笔者将自己摆的火柴呈现出来,两捆火柴,每捆十根,學生们恍然大悟。
通过实物演练的方式,让学生生动感知一捆火柴即是10根火柴的意义,简洁而生动,形象而具体,强化了学生的理解,自然也就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解放学生的天性,构建游戏化教学课堂
小学生天真活泼,思维跳脱,喜欢玩闹、喜欢做游戏。日常教学过程中,经常可以看到学生以“玩”的心态去参与各种活动。这也生动揭示了:学生的思维活跃,在动手的同时,大脑也处于极度兴奋的状态。这是一项好的教学信号,也是教师可以着重关注和利用的教学切入点。教师可以尝试在教学活动中,结合实际教育内容,适当的给其披上娱乐的外衣,打造全体学生都心仪的游戏环境,营造轻松娱乐的教学氛围,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带着积极乐观的心态参与到实际教学活动当中来。
例如,在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时,为了强化学生对数对符号(?,?)的认知和理解,笔者就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1.利用班费到周边的超市购买一些新文具,如铅笔盒、橡皮、铅笔等等;
2.将这些文具充当“宝藏”藏在指定的学生课桌内,并且制作“藏宝图”(?,?)分发给学生,特别标注藏有“宝藏”的数对符号;
3.规定十分钟,让学生依次走进“藏宝地”,利用自己的“藏宝图”,快速找到属于自己的“宝藏”
……
以一种游戏娱乐的方式,组织班级上的学生开展对新知识的探索,学生在玩闹之中,不知不觉也完成了相应的学习任务,这也达到了教学另一境界——寓教于乐。
三、引入小组合作,打造自主探究空间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拥有独立的人格和自我意识。多年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当老师在课堂提问时,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一直是那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而那些学习成绩一般、成绩较差的学生,更多的充当一个看客的角色,很难带着主观意愿去参与相应的教学活动。相反,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则很容易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基于此,笔者认为,适当的以小组的形式去组织学生开展自主探究,给学生搭建一个自由自主的学习空间,以“兵带兵”的方式去开展相应的教学互动,往往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完《统计与概率》一课后,笔者就给学生布置了一个课下任务,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合理的分工,自主完成“学生最喜欢运动”的调查问卷。首先,笔者结合学生近期的学习成绩以及课堂表现,将学生按照4-6人为一组,分成若干个小组,并且给每个小组配置一个有责任心的组长;随后,在实际调查过程中,通过组长组织组员,自主完成数据整理、数据填充、图表绘制以及成果检测等内容,最后,再通过小组交流,总结出学校占比最高运动项目受欢迎的原因以及占比最少运动项目不被青睐的原因。
通过给学生布置具有实践意义的活动,为其打造一个绝对自主的学习探究空间,让学生通过小组合理分工、各司其职,最终完成整个调查问卷,并且能通过数据的分析、信息采集,自主总结出数据背后所隐藏的信息,这也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合作探究、科学分析能力。
综上所述,新时代教育背景下,深度认知和贯彻以生为本教育理念已成为一种教育趋势。因此,一名合格的数学教育者应当革新教学理念,积极发挥自身的主导职能,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解放他们的主人翁天性,通过构建符合其年龄特点、认知规律以及内在需求的教学活动,从而充分释放学生的潜能,最终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巧妙分层方式探讨. 朱琼. 教师博览 . 2020
[2]关注个性化发展 满足个性化需求——论小学数学教学中个性化作业的设计. 刘永丽. 新课程 . 2020
关键词:小学数学;以生为本;高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践行以生为本理念,其要求教师能够革新教学观念,走出固有的教学讨论,从不同角度去解析数学教学内容,以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以及内在需求为风向标,及时调整和改善教学策略,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习惯、数学方法以及数学情感为最终目标,努力帮助学生实现学习内容的内化吸收,最终提升整体数学教学质量。
一、立足学生的认知规律,强化学生的认知
小学生年龄较小,认知思维发育并不完善,在日常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更多的依靠脑海中固有的意识形态去感性认知相应的数学知识和理念。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一天,妈妈去超市给小明买了一盒巧克力,一共50颗。来到学校之后,他将巧克力分别分给了不同的同学,分出去18颗,随后自己又吃了4颗,这时小明心里就会想:我还剩下28颗,我必须省着吃。其实,小明这种行为意识的由来,本质源于“50-18-4=28”,但是,在没有学过这些混合运算时,并不会在他的脑海中抽象出这些算式。所以,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教师可以通过改变传统“说教式”教学策略,以更生动、形象,更符合学生内在认知规律的方式去进行相应知识点的教授,从而达到解放学生思维,提升教学效率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引入“1捆=10根”这一概念,来有效改变学生的思维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将一些火柴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先用火柴分别摆出3、5、8、10等数,随后,再让学生摆出20这个数,大部分学生只会按照固有思维模式,一根一根的摆出火柴,结果在课桌摆了一大堆火柴,相当混乱。这时,笔者将自己摆的火柴呈现出来,两捆火柴,每捆十根,學生们恍然大悟。
通过实物演练的方式,让学生生动感知一捆火柴即是10根火柴的意义,简洁而生动,形象而具体,强化了学生的理解,自然也就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解放学生的天性,构建游戏化教学课堂
小学生天真活泼,思维跳脱,喜欢玩闹、喜欢做游戏。日常教学过程中,经常可以看到学生以“玩”的心态去参与各种活动。这也生动揭示了:学生的思维活跃,在动手的同时,大脑也处于极度兴奋的状态。这是一项好的教学信号,也是教师可以着重关注和利用的教学切入点。教师可以尝试在教学活动中,结合实际教育内容,适当的给其披上娱乐的外衣,打造全体学生都心仪的游戏环境,营造轻松娱乐的教学氛围,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带着积极乐观的心态参与到实际教学活动当中来。
例如,在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时,为了强化学生对数对符号(?,?)的认知和理解,笔者就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1.利用班费到周边的超市购买一些新文具,如铅笔盒、橡皮、铅笔等等;
2.将这些文具充当“宝藏”藏在指定的学生课桌内,并且制作“藏宝图”(?,?)分发给学生,特别标注藏有“宝藏”的数对符号;
3.规定十分钟,让学生依次走进“藏宝地”,利用自己的“藏宝图”,快速找到属于自己的“宝藏”
……
以一种游戏娱乐的方式,组织班级上的学生开展对新知识的探索,学生在玩闹之中,不知不觉也完成了相应的学习任务,这也达到了教学另一境界——寓教于乐。
三、引入小组合作,打造自主探究空间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拥有独立的人格和自我意识。多年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当老师在课堂提问时,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一直是那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而那些学习成绩一般、成绩较差的学生,更多的充当一个看客的角色,很难带着主观意愿去参与相应的教学活动。相反,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则很容易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基于此,笔者认为,适当的以小组的形式去组织学生开展自主探究,给学生搭建一个自由自主的学习空间,以“兵带兵”的方式去开展相应的教学互动,往往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完《统计与概率》一课后,笔者就给学生布置了一个课下任务,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合理的分工,自主完成“学生最喜欢运动”的调查问卷。首先,笔者结合学生近期的学习成绩以及课堂表现,将学生按照4-6人为一组,分成若干个小组,并且给每个小组配置一个有责任心的组长;随后,在实际调查过程中,通过组长组织组员,自主完成数据整理、数据填充、图表绘制以及成果检测等内容,最后,再通过小组交流,总结出学校占比最高运动项目受欢迎的原因以及占比最少运动项目不被青睐的原因。
通过给学生布置具有实践意义的活动,为其打造一个绝对自主的学习探究空间,让学生通过小组合理分工、各司其职,最终完成整个调查问卷,并且能通过数据的分析、信息采集,自主总结出数据背后所隐藏的信息,这也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合作探究、科学分析能力。
综上所述,新时代教育背景下,深度认知和贯彻以生为本教育理念已成为一种教育趋势。因此,一名合格的数学教育者应当革新教学理念,积极发挥自身的主导职能,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解放他们的主人翁天性,通过构建符合其年龄特点、认知规律以及内在需求的教学活动,从而充分释放学生的潜能,最终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巧妙分层方式探讨. 朱琼. 教师博览 . 2020
[2]关注个性化发展 满足个性化需求——论小学数学教学中个性化作业的设计. 刘永丽. 新课程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