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3月份,宁波交警部门的“黑科技”违法抓拍系统刷屏了很多人的朋友圈:3月5日下午,宁波的李先生因为过斑马线闯红灯,收到了宁波第一张由“黑科技”违法抓拍系统产生的罚单;3月22日下午,宁波交警部门召开新闻通气会称,因为启用了高科技抓拍系统,在3月15日—21日短短7天之内,宁波各级交警部门累计采集录入驾车使用手机违法行为达上千起。
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和驾车使用手机,两者都属于交通管理中的“顽疾”,由于违法成本低、涉及人群广、交警警力有限等多方面因素,一直以来查处难度都比较大。类似的交通违法行为还包括斑马线不让行、夜间乱用远光灯、随意变更车道、电动自行车逆行走机动车道等。
尽管这些交通违法行为比较隐蔽,但随着宁波“智能交管”系统的应用,有这些“陋习”的市民要小心了。“由‘智能交管’系统支撑的一系列‘黑科技’违法抓拍系统可以解决隐性违法行为查处过程中警力不足、证据固定等难题,今后对这些违法行为的整治力度将大大加强。”宁波交警部门的相关负责人称。
那么,“智能交管”系统到底是一套怎样的酷炫智能系统?它所支撑的一系列“黑科技”抓拍系统又是如何运作的?未来交警部门执法的范围和力度如何?抓拍系统会不会侵犯个人隐私?針对这些大家都关注的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相关人员。
记者:据了解,今年3月份以来,宁波交警开展的整治行动主要针对的是以往查处较为困难的隐性违法行为,能否介绍一下警方此次集中整治行动的范围、措施和力度?
杜项权:宁波交警以争创全国大城市交通管理最优城市为目标,坚持科技创新,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大力构建智能化交管体系,在全市部署应用多套驾车使用手机,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不按规定鸣号,滥用远光灯等“黑科技”自动抓拍设备,不断推进交通违法打击精细化、智能化进程。自今年3月1日正式开始处罚以来,全市已累计抓拍录入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不按规定鸣号,滥用远光灯等隐性交通违法行为1200余起。3月15日开始,宁波交警在全市范围组织开展了驾车使用手机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将“黑科技”违法抓拍手段与民警路面查处相结合,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严管严治氛围。3月15日至4月初,全市已累计抓拍采集录入驾车使用手机违法行为8731起,民警现场查处1085起。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驾驶机动车时拨打接听手持电话的,将被处以50元罚款并记2分;驾驶机动车时以手持方式使用电话的,处以50元罚款;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的,处以20元罚款;驾驶机动车不按规定鸣号的,处以50元罚款;驾驶机动车时滥用远光灯的,处以50元罚款并记1分。
记者:目前整治的效果如何?
杜项权:通过一个月时间的“黑科技”抓拍,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已经安装“黑科技”抓拍设备的路口、路段,机动车、行人、非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明显减少,路口、路段的交通秩序也明显好转。特别是随着驾车使用手机整治行动的开展,多数交通参与者认识到了驾车使用手机对道路交通安全带来的严重危害,能够自觉主动地努力改变这一驾驶陋习。下一步,宁波交警将继续加大“黑科技”抓拍设备研发完善与推广应用力度,继续保持对驾车使用手机,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不按规定鸣号,滥用远光灯等不文明驾驶行为的高压严管态势,共同营造文明驾驶、安全出行良好氛围。
记者:对于隐性交通违法行为,由于违法成本低、涉及人群广、交警警力有限等多方面因素,一直以来查处的难度都比较大。而“黑科技”违法抓拍系统可以解决隐性违法行为查处过程中警力不足、证据固定等难题,能否介绍一下这是怎样的智能系统?
谢康:目前大家在朋友圈看到的由“智能交管”系统支撑的“黑科技”违法抓拍系统主要是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抓拍系统,开车不系安全带、开车打电话违法抓拍系统和斑马线不礼让行人违法抓拍系统。
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抓拍系统在行人或非机动车闯红灯时,会自动检测其越线行为,同时还可以通过路口的喇叭给予警示,提醒行人“你已闯红灯,请退回等待区”,以减少违法行为。如果行人、非机动车依旧闯了过去,系统会自动抓拍全景图像,并将三张闯红灯过程图片和一张违法人员“大头照”进行自动合成,形成完整的行人闯红灯画面信息,实时投影在路口的全彩LED显示屏进行曝光,并在图片下方同步显示违法人员的姓名等相关信息。
而开车不系安全带、驾车打电话违法抓拍系统依托的是中山路沿线多个新型高清700万摄像机。利用视频分析技术,系统可实现自动对前排驾驶人接打电话状态、安全带状态进行检测,自动抓拍并生成证据图片。系统处理速度极快,图片也非常高清,可以百分百还原驾驶员违法时上半部分的身体状态,甚至连闭眼睛、摸脸的小动作都拍得一清二楚。在抓拍的同时,后台同步显示车辆号牌、车辆类型、违法行为等信息。
斑马线不礼让行人违法抓拍系统采用高清智能一体化交通摄像机,内置行人跟踪监测模块与车辆跟踪监测模块,对通过监测路口的机动车和行人进行实时的检测,自动捕获存在不避让行人违法行为的车辆,实现对机动车人行横道前不避让行人违法行为的治理。
记者:2017年,宁波市交通事故伤亡人数同比降超10%,高峰时拥堵延时指数从2015年、2016年的全国第36位、第44位,下降到去年的第60位,越来越多的文明出行习惯正在养成,这跟宁波交警这几年平安交通工作成果密不可分,而其中高科技起到了很大的助力作用。能否介绍一下宁波交警这几年的“智能交管”建设情况?
谢康:近年来,宁波交警面对新的交通管理难题和压力,始终把科技强警和信息化作为发展方向之一。通过新技术的引入、改造和创新,宁波交警在主城区建成了以交通指挥中心为核心,由十大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为主构成的智慧交通管理体系。其中,智能交通卡口系统、智能交通诱导系统、智能高清视频综合信息采集系统、智慧交通大数据平台跟市民文明出行关系比较密切。
从2010年底开始,交警部门与相关公司合作开发了新一代智能高清视频综合信息采集系统,该系统仅负责全天候的路端视频采集。上述提到的“黑科技”抓拍系统就属于这套智能高清视频综合信息采集系统的一部分。该系统属于全国首创,2012年被列入公安部科技成果推广项目。通过该系统,交警部门可以进行不礼让行人抓拍、违反信号灯指示行驶、路口“加塞”行驶、网格线禁停抓拍等多种交通违法行为抓拍。 智能交通诱导系统可能很多车主用过,我们在一些关键的路段一共设立了150块交通诱导屏,可以将相关路口信息实时推送到诱导屏上,帮助车主避开拥堵路段,选择合适的路线出行。
智能交通卡扣系统平台共接入设备11500套,每天可处理通行记录5000万条。卡口系统可对车辆的相关特征进行识别,通过科技手段锁定车辆不安全驾驶行为,保障交通安全。
此外,从澳大利亚引进的SCATS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和智能交通监控系统在缓解城市拥堵程度、引导市民文明出行方面,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智慧交通大数据平台相当于各种智能交通科技设施的“数据大脑”,通过对采集的基础数据进行汇总、融合、比对、分析,系统实现了全市流量的监控、交通拥堵自动识别预警、全市警员的调度等,并为交通管理者提供实时交通运行指数、交通信号配时优化方案和管理决策建议。
记者:“智能交管”建设给我们的出行带来了哪些改变?
傅曉云:这几年我个人感觉在宁波的出行体验越来越好。以我个人为例,我住在城东,工作在城西,中山路是上下班的常规路线。以前早晚高峰,常遇到堵车。路口一堵,行人、电瓶车闯红灯的不在少数,加塞现象也时有发生。但这一两年,我感觉跟原来比,中山路畅通了许多,堵车特别严重的情况很少了。当然不堵车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比如互联网的应用、城市交通的发展、交警的努力,但我觉得市民文明意识的提高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正因为不堵车了,出行体验好了,遇到行人过马路,大家也都愿意等一等。
陈聪:前两天我经过河清路和中山东路的交叉口时,看到路口的LED显示屏上正在实时滚动播放抓拍的行人闯红灯图像,下面还有被曝光行人的个人信息。我举双手赞成曝光,因为文明出行习惯的养成需要鼓励,也需要约束和警示。不过对于被曝光的行人,因为“大头照”上墙他们并不知晓,而且这也不是件十分光彩的事情,我担心是否会侵犯到个人隐私,毕竟抓拍系统针对的是不特定个体,而且闯红灯并不是严重的违法行为。
文思力:闯红灯被刷脸曝光是否侵犯隐私在新闻刚爆出来时曾经引发过坊间热议,各地争议的关键点在于曝光是否有法律依据。但这个问题在宁波答案是肯定的,去年7月1日施行的《宁波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中明确规定,“行人不得违反道路交通信号指示横穿道路,不得违反道路通行规定在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上行走或者跨越交通护栏”,“情节严重,社会影响恶劣的,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将违法行为事实证据采取适当方式在适当范围和时限内予以曝光”。我也观察过路边的LED曝光屏,宁波交警的曝光是很克制的,对被曝光的行人的姓名隐去了名,保留了姓,对身份信息也作了部分“马赛克”处理。按照执法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结合现在交通违法行为的特定环境,这样范围及程度的曝光符合法治精神。
记者:在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现象曾是宁波城市文明的“痛点”。这几年宁波在提升市民素质,引导市民养成文明交通行为习惯,构建文明出行、畅通和谐的道路交通环境,提升城市整体文明形象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
邓晓东:“文明出行”是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内容,是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具体体现。从2016年5月起,宁波市十部门联手陆续推出了“文明出行”八大活动,以“礼让斑马线”和“文明过马路”为重点,宣传教育和执法整治双管齐下,引导广大市民弘扬“文明出行”良好风尚,推进全域化高水平文明城市建设。
通过新闻报道、评论言论、公益广告、监督曝光等方式,全面普及“礼让斑马线”和“文明过马路”的要求规范,播撒“人人讲文明、方便人人行”的社会文明理念,在全社会形成“文明出行”的良好风尚。
通过打造“礼让斑马线示范路段(路口)”和“文明礼让斑马线中心示范区”,并向全市各路段推广延伸,营造文明、有序、畅通、安全的道路交通环境,使“礼让斑马线”成为城市一道亮丽的文明风景线。
通过公共客运交通从业人员专题培训、培树典型以及行业重点整治,推动出租车、公交车礼让斑马线常态化,打造公共交通文明新秩序。
通过开展“文明出行干部带头”活动,把礼让斑马线作为机关干部一项应尽的责任,建立干部自备车车牌号档案,落实到车,明确到人。对公务车建立了不礼让斑马线行为抄告通报制度,加大对违规公务车的曝光力度。
通过出台相关规定,强化对工程车的全过程监管,加强工程车封闭运输管理,杜绝滴漏撒。
通过征集“地铁文明公约”、“文明使者”公益快闪、曝光不文明乘车行为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市民文明乘车,共同维护轨道交通城市文明窗口形象。
针对商业街区、景区、学校及其周边等人员密集道路以及主要交通路口等重点,发动广大志愿者加强对市民“文明过马路”的宣传劝导,同时加大对乱闯红灯、不按规定车道行驶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针对上下班高峰时段和无交警值勤路口违法过马路现象较多的问题,交管部门加大对这些时段和路口的管理查处力度,逐步实现管控的全时段、全覆盖。
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和驾车使用手机,两者都属于交通管理中的“顽疾”,由于违法成本低、涉及人群广、交警警力有限等多方面因素,一直以来查处难度都比较大。类似的交通违法行为还包括斑马线不让行、夜间乱用远光灯、随意变更车道、电动自行车逆行走机动车道等。
尽管这些交通违法行为比较隐蔽,但随着宁波“智能交管”系统的应用,有这些“陋习”的市民要小心了。“由‘智能交管’系统支撑的一系列‘黑科技’违法抓拍系统可以解决隐性违法行为查处过程中警力不足、证据固定等难题,今后对这些违法行为的整治力度将大大加强。”宁波交警部门的相关负责人称。
那么,“智能交管”系统到底是一套怎样的酷炫智能系统?它所支撑的一系列“黑科技”抓拍系统又是如何运作的?未来交警部门执法的范围和力度如何?抓拍系统会不会侵犯个人隐私?針对这些大家都关注的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相关人员。
记者:据了解,今年3月份以来,宁波交警开展的整治行动主要针对的是以往查处较为困难的隐性违法行为,能否介绍一下警方此次集中整治行动的范围、措施和力度?
杜项权:宁波交警以争创全国大城市交通管理最优城市为目标,坚持科技创新,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大力构建智能化交管体系,在全市部署应用多套驾车使用手机,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不按规定鸣号,滥用远光灯等“黑科技”自动抓拍设备,不断推进交通违法打击精细化、智能化进程。自今年3月1日正式开始处罚以来,全市已累计抓拍录入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不按规定鸣号,滥用远光灯等隐性交通违法行为1200余起。3月15日开始,宁波交警在全市范围组织开展了驾车使用手机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将“黑科技”违法抓拍手段与民警路面查处相结合,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严管严治氛围。3月15日至4月初,全市已累计抓拍采集录入驾车使用手机违法行为8731起,民警现场查处1085起。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驾驶机动车时拨打接听手持电话的,将被处以50元罚款并记2分;驾驶机动车时以手持方式使用电话的,处以50元罚款;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的,处以20元罚款;驾驶机动车不按规定鸣号的,处以50元罚款;驾驶机动车时滥用远光灯的,处以50元罚款并记1分。
记者:目前整治的效果如何?
杜项权:通过一个月时间的“黑科技”抓拍,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已经安装“黑科技”抓拍设备的路口、路段,机动车、行人、非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明显减少,路口、路段的交通秩序也明显好转。特别是随着驾车使用手机整治行动的开展,多数交通参与者认识到了驾车使用手机对道路交通安全带来的严重危害,能够自觉主动地努力改变这一驾驶陋习。下一步,宁波交警将继续加大“黑科技”抓拍设备研发完善与推广应用力度,继续保持对驾车使用手机,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不按规定鸣号,滥用远光灯等不文明驾驶行为的高压严管态势,共同营造文明驾驶、安全出行良好氛围。
记者:对于隐性交通违法行为,由于违法成本低、涉及人群广、交警警力有限等多方面因素,一直以来查处的难度都比较大。而“黑科技”违法抓拍系统可以解决隐性违法行为查处过程中警力不足、证据固定等难题,能否介绍一下这是怎样的智能系统?
谢康:目前大家在朋友圈看到的由“智能交管”系统支撑的“黑科技”违法抓拍系统主要是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抓拍系统,开车不系安全带、开车打电话违法抓拍系统和斑马线不礼让行人违法抓拍系统。
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抓拍系统在行人或非机动车闯红灯时,会自动检测其越线行为,同时还可以通过路口的喇叭给予警示,提醒行人“你已闯红灯,请退回等待区”,以减少违法行为。如果行人、非机动车依旧闯了过去,系统会自动抓拍全景图像,并将三张闯红灯过程图片和一张违法人员“大头照”进行自动合成,形成完整的行人闯红灯画面信息,实时投影在路口的全彩LED显示屏进行曝光,并在图片下方同步显示违法人员的姓名等相关信息。
而开车不系安全带、驾车打电话违法抓拍系统依托的是中山路沿线多个新型高清700万摄像机。利用视频分析技术,系统可实现自动对前排驾驶人接打电话状态、安全带状态进行检测,自动抓拍并生成证据图片。系统处理速度极快,图片也非常高清,可以百分百还原驾驶员违法时上半部分的身体状态,甚至连闭眼睛、摸脸的小动作都拍得一清二楚。在抓拍的同时,后台同步显示车辆号牌、车辆类型、违法行为等信息。
斑马线不礼让行人违法抓拍系统采用高清智能一体化交通摄像机,内置行人跟踪监测模块与车辆跟踪监测模块,对通过监测路口的机动车和行人进行实时的检测,自动捕获存在不避让行人违法行为的车辆,实现对机动车人行横道前不避让行人违法行为的治理。
记者:2017年,宁波市交通事故伤亡人数同比降超10%,高峰时拥堵延时指数从2015年、2016年的全国第36位、第44位,下降到去年的第60位,越来越多的文明出行习惯正在养成,这跟宁波交警这几年平安交通工作成果密不可分,而其中高科技起到了很大的助力作用。能否介绍一下宁波交警这几年的“智能交管”建设情况?
谢康:近年来,宁波交警面对新的交通管理难题和压力,始终把科技强警和信息化作为发展方向之一。通过新技术的引入、改造和创新,宁波交警在主城区建成了以交通指挥中心为核心,由十大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为主构成的智慧交通管理体系。其中,智能交通卡口系统、智能交通诱导系统、智能高清视频综合信息采集系统、智慧交通大数据平台跟市民文明出行关系比较密切。
从2010年底开始,交警部门与相关公司合作开发了新一代智能高清视频综合信息采集系统,该系统仅负责全天候的路端视频采集。上述提到的“黑科技”抓拍系统就属于这套智能高清视频综合信息采集系统的一部分。该系统属于全国首创,2012年被列入公安部科技成果推广项目。通过该系统,交警部门可以进行不礼让行人抓拍、违反信号灯指示行驶、路口“加塞”行驶、网格线禁停抓拍等多种交通违法行为抓拍。 智能交通诱导系统可能很多车主用过,我们在一些关键的路段一共设立了150块交通诱导屏,可以将相关路口信息实时推送到诱导屏上,帮助车主避开拥堵路段,选择合适的路线出行。
智能交通卡扣系统平台共接入设备11500套,每天可处理通行记录5000万条。卡口系统可对车辆的相关特征进行识别,通过科技手段锁定车辆不安全驾驶行为,保障交通安全。
此外,从澳大利亚引进的SCATS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和智能交通监控系统在缓解城市拥堵程度、引导市民文明出行方面,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智慧交通大数据平台相当于各种智能交通科技设施的“数据大脑”,通过对采集的基础数据进行汇总、融合、比对、分析,系统实现了全市流量的监控、交通拥堵自动识别预警、全市警员的调度等,并为交通管理者提供实时交通运行指数、交通信号配时优化方案和管理决策建议。
记者:“智能交管”建设给我们的出行带来了哪些改变?
傅曉云:这几年我个人感觉在宁波的出行体验越来越好。以我个人为例,我住在城东,工作在城西,中山路是上下班的常规路线。以前早晚高峰,常遇到堵车。路口一堵,行人、电瓶车闯红灯的不在少数,加塞现象也时有发生。但这一两年,我感觉跟原来比,中山路畅通了许多,堵车特别严重的情况很少了。当然不堵车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比如互联网的应用、城市交通的发展、交警的努力,但我觉得市民文明意识的提高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正因为不堵车了,出行体验好了,遇到行人过马路,大家也都愿意等一等。
陈聪:前两天我经过河清路和中山东路的交叉口时,看到路口的LED显示屏上正在实时滚动播放抓拍的行人闯红灯图像,下面还有被曝光行人的个人信息。我举双手赞成曝光,因为文明出行习惯的养成需要鼓励,也需要约束和警示。不过对于被曝光的行人,因为“大头照”上墙他们并不知晓,而且这也不是件十分光彩的事情,我担心是否会侵犯到个人隐私,毕竟抓拍系统针对的是不特定个体,而且闯红灯并不是严重的违法行为。
文思力:闯红灯被刷脸曝光是否侵犯隐私在新闻刚爆出来时曾经引发过坊间热议,各地争议的关键点在于曝光是否有法律依据。但这个问题在宁波答案是肯定的,去年7月1日施行的《宁波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中明确规定,“行人不得违反道路交通信号指示横穿道路,不得违反道路通行规定在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上行走或者跨越交通护栏”,“情节严重,社会影响恶劣的,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将违法行为事实证据采取适当方式在适当范围和时限内予以曝光”。我也观察过路边的LED曝光屏,宁波交警的曝光是很克制的,对被曝光的行人的姓名隐去了名,保留了姓,对身份信息也作了部分“马赛克”处理。按照执法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结合现在交通违法行为的特定环境,这样范围及程度的曝光符合法治精神。
记者:在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现象曾是宁波城市文明的“痛点”。这几年宁波在提升市民素质,引导市民养成文明交通行为习惯,构建文明出行、畅通和谐的道路交通环境,提升城市整体文明形象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
邓晓东:“文明出行”是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内容,是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具体体现。从2016年5月起,宁波市十部门联手陆续推出了“文明出行”八大活动,以“礼让斑马线”和“文明过马路”为重点,宣传教育和执法整治双管齐下,引导广大市民弘扬“文明出行”良好风尚,推进全域化高水平文明城市建设。
通过新闻报道、评论言论、公益广告、监督曝光等方式,全面普及“礼让斑马线”和“文明过马路”的要求规范,播撒“人人讲文明、方便人人行”的社会文明理念,在全社会形成“文明出行”的良好风尚。
通过打造“礼让斑马线示范路段(路口)”和“文明礼让斑马线中心示范区”,并向全市各路段推广延伸,营造文明、有序、畅通、安全的道路交通环境,使“礼让斑马线”成为城市一道亮丽的文明风景线。
通过公共客运交通从业人员专题培训、培树典型以及行业重点整治,推动出租车、公交车礼让斑马线常态化,打造公共交通文明新秩序。
通过开展“文明出行干部带头”活动,把礼让斑马线作为机关干部一项应尽的责任,建立干部自备车车牌号档案,落实到车,明确到人。对公务车建立了不礼让斑马线行为抄告通报制度,加大对违规公务车的曝光力度。
通过出台相关规定,强化对工程车的全过程监管,加强工程车封闭运输管理,杜绝滴漏撒。
通过征集“地铁文明公约”、“文明使者”公益快闪、曝光不文明乘车行为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市民文明乘车,共同维护轨道交通城市文明窗口形象。
针对商业街区、景区、学校及其周边等人员密集道路以及主要交通路口等重点,发动广大志愿者加强对市民“文明过马路”的宣传劝导,同时加大对乱闯红灯、不按规定车道行驶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针对上下班高峰时段和无交警值勤路口违法过马路现象较多的问题,交管部门加大对这些时段和路口的管理查处力度,逐步实现管控的全时段、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