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的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着一些弊端,教师通常以教材为中心,以考试评价为价值导向组织教学,指导学生完成必要的实验.由于教学内容、教材编排或教学方式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发展空间,教学实践中常会再现这样的情况:一个班级的学生在同一时间用相同的仪器、同样的方法做同一个实验,得出同一个结论.学生的个性在物理实验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发展,这种“千人一面”的教学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甚至扼杀了学生的个性.
个性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在社会实践中主体表现出来的思想和行为的总体特征.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学习者,每一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这种学生个体的不同,个性的差异是一种现实,不应该成为问题,而是一种资源.能够充分体现学生主体特征和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并取得最佳学习效果的物理实验教学,称之为“基于学生个性化的物理实验教学”.新课程理念倡导以生为本,面向全体,那么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个性化的物理实验教学是否存在着必然性?个性化物理实验教学具有哪些策略?笔者尝试从“个性化”的视角对物理实验教学进行了初步探讨.
1个性化物理实验教学的必然性与迫切性
课程改革要求教学体现建构性、生成性和多元性.多元性总是客观的存在而又常常被忽略的一个问题.传统的教育常常会用“一把高标准尺子”去衡量和评价所有的学生.受“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制约,我们的教学过分要求学生达到同等标准,从而导致过高的统一要求,忽视学生的差异.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人的智慧是多元的,不是单一的.由于学生的遗传、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不同,每一位学生个体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独特品质.正是这种差异性和独特性,构成了每个学生的个性,使学生与学生区别开来.从多元智能来看,差异不是“差”,差异是一种现实,是一种资源,是教学的财富.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生个性,尊重人的差异性、多样性,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主体性、潜能的挖掘,及时满足学生合理的需求.
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这是一个共性的问题,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同样存在.学生的物理实验教学也存在着单一和僵化.从物理实验的角度来看,学生也存在着不同的经历、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社会阅历、不同的智能特长,因此学生在实验过程也会产生个性化的设计、操作、结论等等.所以,“基于学生个性化的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着必然性和紧迫性.
2个性化物理实验的教学策略
2.1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与时间
学习的自主性,即学生在一定条件下,必须能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权力与能力.在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家玛丽亚·蒙台梭利的 《蒙台梭利教育法》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如果有人说自由的原则已经存在于今天的教育当中了,那么我们就会嘲笑他,觉得他就像一个站在那个装着蝴蝶标本的盒子面前,坚持说蝴蝶还活着、还能飞翔的小孩子.在教育中一直存在着奴役的原则,在学校里也同样存在.”今天的教育,虽然强调以生以为本,但是教师“目中无人”、“目中无生”的现象仍然存在.“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往往做为课堂上的一种时尚点缀.那一点点的时间和狭小的空间已经成为新课标的外显标志,而实质上他们的思维往往被教师所束缚、所牵引,整个教学活动过程很难见到学生的个性化的内容.
目前全国各地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其意义之一在于从空间和时间上一定程度解放了学生.将学生课内的活动、展示和交流延伸到课外,学生从禁锢走向解放.这种解放,其意义决不仅仅是课堂模式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它给了学生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展示其个性,这才是根本性的改变.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做为一个活生生的人而存在于课堂,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活动.这种解放带来的不仅仅存在着空间的意义,必然也给学生带来了时间上的解放,从较为单一的接收信息到向外发射信息.空间和时间的解放,使学生相应地获得了课堂的话语权.这种时空观、话语权是以往的课堂不曾有过的;这种时空观、话语权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所以,基于学生个性化的物理实验教学,首先要给学生创设出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
2.2实验内容的个性化
2.2.1在实验教学内容的开放性中体现学生的个性
对于未知的物理概念或规律,学生可以通过探究活动去学习,从中发展探究能力.开放性的探究易于生成,在生成中关注学生个体,促进个性发展.
案例一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光学“小孔成像”实验,教师给每组学生分发了两张白纸、一支蜡烛,一盒火柴,要求探究小孔成像及成像规律.学生通过充分的活动,不但做了小孔成像实验,而且还探讨了成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并最终总结出了三情况:(1)蜡烛、小孔位置不变,通过移动光屏来改变像的大小;(2)蜡烛、光屏位置不变,通过移动小孔来改变像的大小;(3)小孔、光屏位置不变,通过改变蜡烛来改变像的大小.另外学生在实验中还有创新:即突破了两张白纸的思维束缚,在火柴盒的抽屉一侧用圆规钻一小孔,抽屉略为抽开,抽屉的另一侧为光屏.
通过这样的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并在实验中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个性.
2.2.2在实验内容的时效性中发展学生的个性
精心设计一些有意义的实验活动,大幅度地增加学生的动手时间,关注物理实验中学生实验细节,捕捉个性化的案例,即兴提炼问题,体现时效性.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亲身经历实验探究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案例二苏科版八年级(下)《从粒子到宇宙》第二节“静电现象”中,活动7.4摩擦起电,即用干燥的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或用干燥的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能吸引纸屑.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如下两个问题:(1)你有哪些不同的设计或发现?(2)在众多的实验方案以及现象中,尝试对其归类总结.
学生纷纷按学习小组展开了活动,设计了一些方案并进行了相关操作.如塑料尺与头发摩擦吸引纸屑,塑料尺与皮衣服摩擦、与纸摩擦,用钢笔杆与纸片、头发摩擦.在现象交流中,用摩擦过的塑料尺吸引纸屑,也有的不能吸引,有的吸引到物体后又弹开,还有的轻小物体如小猴捞月般地串成一串.在分类总结中,学生归纳如下:(1)同一物体与不同物体摩擦后吸引同一轻小物体;(2)不同物体与同一物体摩擦后也吸引同一轻小物体;(3)同一物体的不同部位与不同物体摩擦后吸引同一轻小物体;(4)两物体相互摩擦后分别吸引轻小物体;(5)摩擦时间长短不同,被摩擦长度不同,现象不同. 案例1,发散学生思维;案例2,收敛学生的思维.两个问题,同样呈现不同的个性化的方案或归纳总结.两个问题的设计,思维上的“放”和“收”,丰富了教学内容,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了学生个性发展.
2.2.3在实验内容的延伸性中体现学生的个性化
学生作为科学探究的主体,在面对纷繁的科学世界时,会产生兴奋和好奇,课堂中的物理实验并不能够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教师不能把下课铃声当作教学活动的终结,它应是一个阶段时间的结束,但又是一个新的课后探究项目的开始.课堂中无法进行的实验可以延伸到课外,在实验内容的延伸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自制弦乐器”、“自制手提冰箱”、“树荫下的光斑”等延伸性的物理实验活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了大量个性化的方案和作品.
2.3实验教学方式的个性化
2.3.1实验器材的多样化
实验设计的不同,决定了学生选择实验器材的不同.就同一个物理规律的探究而言,可以有不一样的设计思路,器材的选择当然可以不同.教师在为学生提供器材时,应注意所提供的器材的多样性,使学生有可选择的余地.
2.3.2开放实验器材的管理,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
如在初三的电学教学中,笔者给每个班级随着教学进度逐步配备一套电学器材,这些实验器材包括干电池一组,两个灯泡,两个电压表,两个电流表,三个电阻,一个滑动变阻器,三个开关,导线若干,并且这些器材一直保留在教室内.这些器材基本上可以完成电学实验的探究.通过课前器材创意组合实验或课后延伸探究,学生对于电路的认识、连接、故障和规律等增加了许多感性素材,对于电路的理解更加深刻.
教学的宗旨是:给学生时间,给学生空间,给学生留有未知,给每一个学生动手的机会,给每一个学生创设平等的外部环境.
2.3.3增加实践性实验教学活动
物理教学不应仅是局限于课堂教学和书本知识的学习,而应该是通过多种形式与课内外、校内外的活动紧密结合,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和生活,形成学生自主参与、开放、灵活的教学方式.实践活动课将课堂教学、活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创新精神.课题组开展的家庭物理实验活动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产生了许多新颖的家庭物理实验案例.
2.3.4实验创新中的个性化
创造性是个性的核心品质之一,帮助学生学会创造性地学习,是最可贵的,也是最困难的.这需要教师在学生的学习中加强“趋异”、“求新”、“冒险”、“进取”等品质的训练和培养,引导学生敢于认识和研究自己所不知道的问题,将新的学习内容灵活变通地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从而改变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识发展水平,实现对自身的超越.学校每学期定期组织 “趣味小实验”、“创意小实验”和“奇思妙想”等主题活动丰富了校本物理实验课程内容,促进了学生个性发展.
综上所述,从“个性化”的角度来看,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着一片广阔天地.基于个性化的物理实验是多层次、多维度的复合体,要通过物理实验载体,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空间与时间,开发校本教材,整合资源,改进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真正体现出学生个性并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个性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在社会实践中主体表现出来的思想和行为的总体特征.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学习者,每一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这种学生个体的不同,个性的差异是一种现实,不应该成为问题,而是一种资源.能够充分体现学生主体特征和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并取得最佳学习效果的物理实验教学,称之为“基于学生个性化的物理实验教学”.新课程理念倡导以生为本,面向全体,那么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个性化的物理实验教学是否存在着必然性?个性化物理实验教学具有哪些策略?笔者尝试从“个性化”的视角对物理实验教学进行了初步探讨.
1个性化物理实验教学的必然性与迫切性
课程改革要求教学体现建构性、生成性和多元性.多元性总是客观的存在而又常常被忽略的一个问题.传统的教育常常会用“一把高标准尺子”去衡量和评价所有的学生.受“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制约,我们的教学过分要求学生达到同等标准,从而导致过高的统一要求,忽视学生的差异.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人的智慧是多元的,不是单一的.由于学生的遗传、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不同,每一位学生个体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独特品质.正是这种差异性和独特性,构成了每个学生的个性,使学生与学生区别开来.从多元智能来看,差异不是“差”,差异是一种现实,是一种资源,是教学的财富.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生个性,尊重人的差异性、多样性,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主体性、潜能的挖掘,及时满足学生合理的需求.
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这是一个共性的问题,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同样存在.学生的物理实验教学也存在着单一和僵化.从物理实验的角度来看,学生也存在着不同的经历、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社会阅历、不同的智能特长,因此学生在实验过程也会产生个性化的设计、操作、结论等等.所以,“基于学生个性化的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着必然性和紧迫性.
2个性化物理实验的教学策略
2.1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与时间
学习的自主性,即学生在一定条件下,必须能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权力与能力.在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家玛丽亚·蒙台梭利的 《蒙台梭利教育法》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如果有人说自由的原则已经存在于今天的教育当中了,那么我们就会嘲笑他,觉得他就像一个站在那个装着蝴蝶标本的盒子面前,坚持说蝴蝶还活着、还能飞翔的小孩子.在教育中一直存在着奴役的原则,在学校里也同样存在.”今天的教育,虽然强调以生以为本,但是教师“目中无人”、“目中无生”的现象仍然存在.“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往往做为课堂上的一种时尚点缀.那一点点的时间和狭小的空间已经成为新课标的外显标志,而实质上他们的思维往往被教师所束缚、所牵引,整个教学活动过程很难见到学生的个性化的内容.
目前全国各地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其意义之一在于从空间和时间上一定程度解放了学生.将学生课内的活动、展示和交流延伸到课外,学生从禁锢走向解放.这种解放,其意义决不仅仅是课堂模式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它给了学生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展示其个性,这才是根本性的改变.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做为一个活生生的人而存在于课堂,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活动.这种解放带来的不仅仅存在着空间的意义,必然也给学生带来了时间上的解放,从较为单一的接收信息到向外发射信息.空间和时间的解放,使学生相应地获得了课堂的话语权.这种时空观、话语权是以往的课堂不曾有过的;这种时空观、话语权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所以,基于学生个性化的物理实验教学,首先要给学生创设出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
2.2实验内容的个性化
2.2.1在实验教学内容的开放性中体现学生的个性
对于未知的物理概念或规律,学生可以通过探究活动去学习,从中发展探究能力.开放性的探究易于生成,在生成中关注学生个体,促进个性发展.
案例一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光学“小孔成像”实验,教师给每组学生分发了两张白纸、一支蜡烛,一盒火柴,要求探究小孔成像及成像规律.学生通过充分的活动,不但做了小孔成像实验,而且还探讨了成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并最终总结出了三情况:(1)蜡烛、小孔位置不变,通过移动光屏来改变像的大小;(2)蜡烛、光屏位置不变,通过移动小孔来改变像的大小;(3)小孔、光屏位置不变,通过改变蜡烛来改变像的大小.另外学生在实验中还有创新:即突破了两张白纸的思维束缚,在火柴盒的抽屉一侧用圆规钻一小孔,抽屉略为抽开,抽屉的另一侧为光屏.
通过这样的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并在实验中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个性.
2.2.2在实验内容的时效性中发展学生的个性
精心设计一些有意义的实验活动,大幅度地增加学生的动手时间,关注物理实验中学生实验细节,捕捉个性化的案例,即兴提炼问题,体现时效性.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亲身经历实验探究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案例二苏科版八年级(下)《从粒子到宇宙》第二节“静电现象”中,活动7.4摩擦起电,即用干燥的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或用干燥的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能吸引纸屑.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如下两个问题:(1)你有哪些不同的设计或发现?(2)在众多的实验方案以及现象中,尝试对其归类总结.
学生纷纷按学习小组展开了活动,设计了一些方案并进行了相关操作.如塑料尺与头发摩擦吸引纸屑,塑料尺与皮衣服摩擦、与纸摩擦,用钢笔杆与纸片、头发摩擦.在现象交流中,用摩擦过的塑料尺吸引纸屑,也有的不能吸引,有的吸引到物体后又弹开,还有的轻小物体如小猴捞月般地串成一串.在分类总结中,学生归纳如下:(1)同一物体与不同物体摩擦后吸引同一轻小物体;(2)不同物体与同一物体摩擦后也吸引同一轻小物体;(3)同一物体的不同部位与不同物体摩擦后吸引同一轻小物体;(4)两物体相互摩擦后分别吸引轻小物体;(5)摩擦时间长短不同,被摩擦长度不同,现象不同. 案例1,发散学生思维;案例2,收敛学生的思维.两个问题,同样呈现不同的个性化的方案或归纳总结.两个问题的设计,思维上的“放”和“收”,丰富了教学内容,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了学生个性发展.
2.2.3在实验内容的延伸性中体现学生的个性化
学生作为科学探究的主体,在面对纷繁的科学世界时,会产生兴奋和好奇,课堂中的物理实验并不能够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教师不能把下课铃声当作教学活动的终结,它应是一个阶段时间的结束,但又是一个新的课后探究项目的开始.课堂中无法进行的实验可以延伸到课外,在实验内容的延伸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自制弦乐器”、“自制手提冰箱”、“树荫下的光斑”等延伸性的物理实验活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了大量个性化的方案和作品.
2.3实验教学方式的个性化
2.3.1实验器材的多样化
实验设计的不同,决定了学生选择实验器材的不同.就同一个物理规律的探究而言,可以有不一样的设计思路,器材的选择当然可以不同.教师在为学生提供器材时,应注意所提供的器材的多样性,使学生有可选择的余地.
2.3.2开放实验器材的管理,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
如在初三的电学教学中,笔者给每个班级随着教学进度逐步配备一套电学器材,这些实验器材包括干电池一组,两个灯泡,两个电压表,两个电流表,三个电阻,一个滑动变阻器,三个开关,导线若干,并且这些器材一直保留在教室内.这些器材基本上可以完成电学实验的探究.通过课前器材创意组合实验或课后延伸探究,学生对于电路的认识、连接、故障和规律等增加了许多感性素材,对于电路的理解更加深刻.
教学的宗旨是:给学生时间,给学生空间,给学生留有未知,给每一个学生动手的机会,给每一个学生创设平等的外部环境.
2.3.3增加实践性实验教学活动
物理教学不应仅是局限于课堂教学和书本知识的学习,而应该是通过多种形式与课内外、校内外的活动紧密结合,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和生活,形成学生自主参与、开放、灵活的教学方式.实践活动课将课堂教学、活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创新精神.课题组开展的家庭物理实验活动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产生了许多新颖的家庭物理实验案例.
2.3.4实验创新中的个性化
创造性是个性的核心品质之一,帮助学生学会创造性地学习,是最可贵的,也是最困难的.这需要教师在学生的学习中加强“趋异”、“求新”、“冒险”、“进取”等品质的训练和培养,引导学生敢于认识和研究自己所不知道的问题,将新的学习内容灵活变通地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从而改变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识发展水平,实现对自身的超越.学校每学期定期组织 “趣味小实验”、“创意小实验”和“奇思妙想”等主题活动丰富了校本物理实验课程内容,促进了学生个性发展.
综上所述,从“个性化”的角度来看,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着一片广阔天地.基于个性化的物理实验是多层次、多维度的复合体,要通过物理实验载体,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空间与时间,开发校本教材,整合资源,改进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真正体现出学生个性并促进学生个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