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简照南,名耀登,字肇章,号照南,广东南海人。他和弟弟简玉阶共同创办了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成为我国近代最为著名的民族烟草企业,兄弟二人也被并誉为“烟草大王”。美国康奈尔大学历史系教授、著名的企业史专家高家龙(sherman Cochran)赞誉简照南“是熊彼特所描绘的企业家典范。”
创新型企业家
在近代中国工业的中外竞争之中,外国公司在资金、技术、人才及管理方面都占有绝对优势,而且享有种种政治、外交及经济特权,“帝国主义”是列强在华企业获得发展的主要动力;但不少外国学者却认为,中国公司享有民族主义及本土优势,“倡导国货”是中国公司发展的重要动力。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确处于中外竞争的夹缝之中,也是国货香烟的代表者。但国货就是南洋发展的唯一动力吗?简照南到底是如何走上创业之路并将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带向成功的呢?
借抵制洋货运动扬威国货
简氏兄弟少年家贫,简照南13岁时失去了父亲,生活无着。好在叔父简铭石是南洋有名的杂货商,便投奔而去,后跟叔父去香港巨隆磁器店学做生意。他勤奋机敏,善于钻研,几年后就熟知商务。叔父于是把在日本的账务收取事务全权委托他办理。在日本,他深受崇商崇战之风的震动,决心“自树一帜,与各国争高下”。在叔父的资助下,他与弟弟简玉阶在神户设“东盛泰”商号,经营磁器兼搞布匹批发,业务很快拓展到日本、香港及东南亚一带,积累了大量资本。他又创设“顺泰”轮船公司,购买商船经营航运。不料商船失事沉没,给他沉重一击。
初次挫折并未动摇简照南创业的意志和决心。他见当时中国市场洋烟充斥,日本的云龙香烟、英美烟公司的产品风行全国,却没有华人自己的香烟品牌。1903年前后,国内抵制美货的浪潮日益高涨,简照南意识到这是创办民族品牌的良机。
1905年,简氏兄弟联合越南华侨曾星湖等在香港创设了广东南洋烟草公司。由于缺乏经验,卷烟配料不当,销路不畅。居于垄断地位的英美烟公司诬称南洋包装纸与英美出品相同,借香港巡理府之力焚毁了大量南洋香烟,使南洋业务一蹶不振。1908年5月,不得不清理拍卖。
出师未捷心难平,简照南决心重整旗鼓。1909年,简氏兄弟重新成立广东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简照南、简玉阶分任正副经理。辛亥革命后,海外华人的爱国热情日益高涨。仅在爪哇一处,南洋香烟一个月内就销到5000万枝,首次出现盈余。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简照南认为正式进入国内市场的时机已经成熟。1915年,简照南在广州创建分公司。同年,中国抗议日本“二十一条”的民族运动爆发了,抵制外货成为民众爱国主义的直接诉求。南洋作为华人公司,积极参加到抵货运动之中,适时提出“中国人应抽中国烟”的口号,并获得了香港华商总会、广州华商总会、广州总商会和广州报界公会的支持。南洋号召国人只抽自己的香烟,“不吸香烟最可敬,要吸香烟请用国货”,给南洋品牌打上了鲜明的国货色彩。在南洋与国货运动打成一片之后,它在广州的销售额急剧上升。“飞马”、“自金龙”,“喜鹊”等品牌供不应求。1915年10月,简照南在香港筹建了第二家工厂,次年又在上海设置分厂,并在南洋各地及汉口、上海、青岛等大城市设置了分销机构。结果,1915年的产量几乎是1912年的4倍,利润也达到百万以上。
面对南洋的迅猛上升势头,英美烟公司一面通过垄断市场、控制原料、广告竞销、杀价竞争等手段来实施高压,另一方面企图以高价吞并南洋。1914年,英美烟公司妄想以100万元收购南洋,虽然当时南洋资产仅50万元,但简氏兄弟不为所动。1917年,英美烟公司又以入资扶持的诱惑试图干预南洋,双方十余次谈判,南洋最终拒绝了英美烟公司的注资要求,维护了南洋的独立发展道路。
挖买办人才进行管理创新
打国货品牌是南洋初期发展的主要动力,也是南洋长期的市场策略。但是,仅仅以国货为号召,就能够长盛不衰吗?近代几次大规模的抵货运动在打击外国商品的同时,也扩大了民族工商业的市场空间,给民族企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契机,但是抵货运动并不是维系市场占有率的最有力武器,也不能直接提升企业在技术进步及管理制度方面的核心竞争力。
南洋公司在技术及设备方面较为依赖日本,简照南本人也曾一度加入日本籍。在五四运动之中,英美烟公司为搞垮南洋烟草公司,向北洋政府控告简照南加入日籍,其烟即为日货。北洋政府竟吊销其执照,勒令南洋烟草公司停业。在简照南脱离日本籍并恢复中国籍后,南洋公司重新注册。
简照南清醒地认识到,南洋在技术及产品质量方面与英美烟公司存在差距,如果片面拘守于国货的角色,只会自陷困境。于是在保持品牌民族性的同时,他大胆改革,使南洋的获利空前提升。
简照南力排众议,放弃了家族管理的方式,任命非家庭成员的专业管理人员担任高级职位。陈炳谦曾担任英美烟公司买办,对于英美烟公司的经营策略十分熟悉。1919年,简照南将他延聘到南洋董事会之中,并任命他为负责财务的副总经理。在陈炳谦的帮助下,南洋又创办了银行及保险公司为企业融资服务。另一位英美烟公司买办邬挺生也被南洋挖过来,负责组建南洋的市场营销网络。陈炳谦的侄子、曾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习企业管理的陈其均也在南洋受到重用,简照南支持他将西方式的企业管理制度运用到南洋之中,使南洋的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他重视市场调研,建立了地方办事处与代理人制度,将南洋香烟销售到各地。南洋的每个分公司都有大量的市场调查人员、销售人员。调查员随时将竞争对手的情况反映给公司,以便及时作出回应;销售人员则在各地张贴发放广告,与零售商建立长期联系。南洋给予中小代理商以优惠和奖励,使南洋产品渗及偏远城乡。
为提高产品质量,简照南采取了三条措施。其一是进口新式机器,改进生产工艺,使南洋的生产及质量控制更为规范。其二是重金招聘国内外技术人员,并将技术骨干送至国外培训,使南洋的技术力量得到提升。其三是建立原料基地,在国内的山东、河南建立烟叶基地,向农民发放良种、借予肥料、预订收购并进行技术指导;还远赴美国,与美商合资组建了中美烟叶公司,在美国开辟了新的原料供应渠道。这在近代民族企业中是不多见的,不仅表现了简照南的创新精神,也表明了他具有一个杰出企业家的世界视野。
在简照南的带领下,南洋烟草公司顶住了英美烟公司的进攻,业绩蒸蒸日上。不仅在上海、香港设厂,同时开办宝兴锡纸厂,还在河南许昌、安徽凤阳、山东潍坊等地设烤烟收购处和复烤厂,投资康元制罐公司、民丰造纸公司、东亚银行。
1923年10月,简照南困积劳成疾,在上海病逝。他死后,其弟简玉阶继任南洋烟草公司总经理。
高家龙评论说,简照南向英美烟公司的垄断地位提出挑战,将南洋发展成为一个大企业,“南洋之所以能步入战后的黄金时代,主要是因为它们在上世纪20年代初期与英美烟公司竞争时,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多地采用了西方企业的方式。”
创新型企业家
在近代中国工业的中外竞争之中,外国公司在资金、技术、人才及管理方面都占有绝对优势,而且享有种种政治、外交及经济特权,“帝国主义”是列强在华企业获得发展的主要动力;但不少外国学者却认为,中国公司享有民族主义及本土优势,“倡导国货”是中国公司发展的重要动力。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确处于中外竞争的夹缝之中,也是国货香烟的代表者。但国货就是南洋发展的唯一动力吗?简照南到底是如何走上创业之路并将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带向成功的呢?
借抵制洋货运动扬威国货
简氏兄弟少年家贫,简照南13岁时失去了父亲,生活无着。好在叔父简铭石是南洋有名的杂货商,便投奔而去,后跟叔父去香港巨隆磁器店学做生意。他勤奋机敏,善于钻研,几年后就熟知商务。叔父于是把在日本的账务收取事务全权委托他办理。在日本,他深受崇商崇战之风的震动,决心“自树一帜,与各国争高下”。在叔父的资助下,他与弟弟简玉阶在神户设“东盛泰”商号,经营磁器兼搞布匹批发,业务很快拓展到日本、香港及东南亚一带,积累了大量资本。他又创设“顺泰”轮船公司,购买商船经营航运。不料商船失事沉没,给他沉重一击。
初次挫折并未动摇简照南创业的意志和决心。他见当时中国市场洋烟充斥,日本的云龙香烟、英美烟公司的产品风行全国,却没有华人自己的香烟品牌。1903年前后,国内抵制美货的浪潮日益高涨,简照南意识到这是创办民族品牌的良机。
1905年,简氏兄弟联合越南华侨曾星湖等在香港创设了广东南洋烟草公司。由于缺乏经验,卷烟配料不当,销路不畅。居于垄断地位的英美烟公司诬称南洋包装纸与英美出品相同,借香港巡理府之力焚毁了大量南洋香烟,使南洋业务一蹶不振。1908年5月,不得不清理拍卖。
出师未捷心难平,简照南决心重整旗鼓。1909年,简氏兄弟重新成立广东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简照南、简玉阶分任正副经理。辛亥革命后,海外华人的爱国热情日益高涨。仅在爪哇一处,南洋香烟一个月内就销到5000万枝,首次出现盈余。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简照南认为正式进入国内市场的时机已经成熟。1915年,简照南在广州创建分公司。同年,中国抗议日本“二十一条”的民族运动爆发了,抵制外货成为民众爱国主义的直接诉求。南洋作为华人公司,积极参加到抵货运动之中,适时提出“中国人应抽中国烟”的口号,并获得了香港华商总会、广州华商总会、广州总商会和广州报界公会的支持。南洋号召国人只抽自己的香烟,“不吸香烟最可敬,要吸香烟请用国货”,给南洋品牌打上了鲜明的国货色彩。在南洋与国货运动打成一片之后,它在广州的销售额急剧上升。“飞马”、“自金龙”,“喜鹊”等品牌供不应求。1915年10月,简照南在香港筹建了第二家工厂,次年又在上海设置分厂,并在南洋各地及汉口、上海、青岛等大城市设置了分销机构。结果,1915年的产量几乎是1912年的4倍,利润也达到百万以上。
面对南洋的迅猛上升势头,英美烟公司一面通过垄断市场、控制原料、广告竞销、杀价竞争等手段来实施高压,另一方面企图以高价吞并南洋。1914年,英美烟公司妄想以100万元收购南洋,虽然当时南洋资产仅50万元,但简氏兄弟不为所动。1917年,英美烟公司又以入资扶持的诱惑试图干预南洋,双方十余次谈判,南洋最终拒绝了英美烟公司的注资要求,维护了南洋的独立发展道路。
挖买办人才进行管理创新
打国货品牌是南洋初期发展的主要动力,也是南洋长期的市场策略。但是,仅仅以国货为号召,就能够长盛不衰吗?近代几次大规模的抵货运动在打击外国商品的同时,也扩大了民族工商业的市场空间,给民族企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契机,但是抵货运动并不是维系市场占有率的最有力武器,也不能直接提升企业在技术进步及管理制度方面的核心竞争力。
南洋公司在技术及设备方面较为依赖日本,简照南本人也曾一度加入日本籍。在五四运动之中,英美烟公司为搞垮南洋烟草公司,向北洋政府控告简照南加入日籍,其烟即为日货。北洋政府竟吊销其执照,勒令南洋烟草公司停业。在简照南脱离日本籍并恢复中国籍后,南洋公司重新注册。
简照南清醒地认识到,南洋在技术及产品质量方面与英美烟公司存在差距,如果片面拘守于国货的角色,只会自陷困境。于是在保持品牌民族性的同时,他大胆改革,使南洋的获利空前提升。
简照南力排众议,放弃了家族管理的方式,任命非家庭成员的专业管理人员担任高级职位。陈炳谦曾担任英美烟公司买办,对于英美烟公司的经营策略十分熟悉。1919年,简照南将他延聘到南洋董事会之中,并任命他为负责财务的副总经理。在陈炳谦的帮助下,南洋又创办了银行及保险公司为企业融资服务。另一位英美烟公司买办邬挺生也被南洋挖过来,负责组建南洋的市场营销网络。陈炳谦的侄子、曾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习企业管理的陈其均也在南洋受到重用,简照南支持他将西方式的企业管理制度运用到南洋之中,使南洋的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他重视市场调研,建立了地方办事处与代理人制度,将南洋香烟销售到各地。南洋的每个分公司都有大量的市场调查人员、销售人员。调查员随时将竞争对手的情况反映给公司,以便及时作出回应;销售人员则在各地张贴发放广告,与零售商建立长期联系。南洋给予中小代理商以优惠和奖励,使南洋产品渗及偏远城乡。
为提高产品质量,简照南采取了三条措施。其一是进口新式机器,改进生产工艺,使南洋的生产及质量控制更为规范。其二是重金招聘国内外技术人员,并将技术骨干送至国外培训,使南洋的技术力量得到提升。其三是建立原料基地,在国内的山东、河南建立烟叶基地,向农民发放良种、借予肥料、预订收购并进行技术指导;还远赴美国,与美商合资组建了中美烟叶公司,在美国开辟了新的原料供应渠道。这在近代民族企业中是不多见的,不仅表现了简照南的创新精神,也表明了他具有一个杰出企业家的世界视野。
在简照南的带领下,南洋烟草公司顶住了英美烟公司的进攻,业绩蒸蒸日上。不仅在上海、香港设厂,同时开办宝兴锡纸厂,还在河南许昌、安徽凤阳、山东潍坊等地设烤烟收购处和复烤厂,投资康元制罐公司、民丰造纸公司、东亚银行。
1923年10月,简照南困积劳成疾,在上海病逝。他死后,其弟简玉阶继任南洋烟草公司总经理。
高家龙评论说,简照南向英美烟公司的垄断地位提出挑战,将南洋发展成为一个大企业,“南洋之所以能步入战后的黄金时代,主要是因为它们在上世纪20年代初期与英美烟公司竞争时,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多地采用了西方企业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