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教育工作中,全面发展是重中之重,尤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把教材内容与“数学现实”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质疑中学习、进步,数学教学才能焕发生命活力。
一、紧跟教材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
比如在“时钟认识”教学中,先布置家庭作业,今天你晚上几时吃饭、几时几分开始写作业、几时几分睡觉?第二天上课时提问。在学习“米、千米”的教学中,我领着学生去操场上数步伐,估计长度等,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和设问答题的基本应试能力。
二、鼓励质疑,以“问”引思
“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质疑是关键。
1. 看图质疑。对于刚上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提问题确实有些困难,我首先教学生关如何利用教材插图来提问题。如:教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信息窗一时,我出示课本上的“来到花果山”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都有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们经过观察、思考,提出了:“一共有多少只猴?”“一共有多少个桃子?”“天上共有多少只鸟?”“天上有多少朵云?”“共有多少个小朋友?”……甚至有的学生还提出了:“有多少棵树?”“共有多少块岩石?”虽然学生提的问题有的还很肤浅幼稚,但也不时地闪烁出创新的火花。
2. 困惑质疑。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勇于提出困惑的问题,由老师和学生协同解决。
如:在学完上册第六单元图形与位置后,一个学生对这个判断题心存疑虑:一堆梨的5/6一定比另一堆梨的1/6多。这个问题提出后,我没有给出答案,全体学生都沉浸在思考之中。不一会,成绩较好的学生王超给大家讲解:两个分数进行比较,5/6一定大于1/6,但此题中并不单纯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而是比较两堆梨的5/6和1/6所代表的具体数量。假设两堆梨个数相同,如每堆梨都是6个,平均每份是1个,5份是5个,那么第一堆梨的5/6一定比另一堆梨的1/6多。假设两堆梨不一样多,第一堆还是6个,5份就是5个;而第二堆梨是60个,平均分成6份,1份是10个两者比较,第一堆梨的5/6反而比另一堆梨的1/6少,由此题中说法是错误的。我进一步说明:在单位“1”的具体数量不确定时,不能比较出两个单位“1”的几份的数量的多少。这时,同学们才恍然大悟。
三、让学生在进行判断和分析数量关系的训练中进步
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实际上是四则运算的算理与结构。我发现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常因个别词或巧合数字的干扰而做错题。所以从应用题教学的一开始就要着重抓好分析数量关系这一环。
例如在教学“明明吃了6颗糖,还剩11块,明明原来有多少块?”个别学生抓住了“还剩”这个词,就用减法解答。在得出错误的结论后,我让学生们从自我质疑中反思计算过程并用不断质疑的教学手法加以分析,这对提升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大有帮助。
四、培养学生在质疑中探寻解题思路
解题思路是指解答应用题的思考线索,只要切实掌握解题思路才能做到思维有方向、解题有依据,使小学生的思维逐步能够借助表象和概念进行,能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一些较复杂的判断,例如:
1、甲、乙两地相距27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又从乙地返回甲地,去时每小时行45千米,返回是每小时行54千米,求这辆汽车往返的平均速度?
2、六(2)班有女生20人,比男生人数少20%,女生比男生少多少?
如果要想把這二道题全做对,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要鼓励学生:
1.深入分析,产生质疑。把题中的重点词、句用文字、符号(箭头、圆圈、三角、横直线、曲线等)着重点划出来,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每个数量的意义和数量间内在的关系。
2.绘图理解,解决质疑。就是用线段图、几何图等,把题中所讲的各个数量极其相互关系来表示出来,直观形象地反映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3.说理分析,阐述道理。在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用清晰、简洁、准确的语言,说出自已分析解题的思路及道理。通过练习使学生学会分析数量关系消除疑虑。
总之,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和潜移默化的。教师必须在实际教学中进一步深入钻研教材,结合具体内容有意识地设计具体目标,提供有助于培养学生数感的情景,把培养质疑和答疑解惑的教育工作落实到教学实处。随着学生的解题能力的塑造、形成和成熟,我相信学生的成绩必将有卓越的发展。
一、紧跟教材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
比如在“时钟认识”教学中,先布置家庭作业,今天你晚上几时吃饭、几时几分开始写作业、几时几分睡觉?第二天上课时提问。在学习“米、千米”的教学中,我领着学生去操场上数步伐,估计长度等,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和设问答题的基本应试能力。
二、鼓励质疑,以“问”引思
“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质疑是关键。
1. 看图质疑。对于刚上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提问题确实有些困难,我首先教学生关如何利用教材插图来提问题。如:教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信息窗一时,我出示课本上的“来到花果山”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都有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们经过观察、思考,提出了:“一共有多少只猴?”“一共有多少个桃子?”“天上共有多少只鸟?”“天上有多少朵云?”“共有多少个小朋友?”……甚至有的学生还提出了:“有多少棵树?”“共有多少块岩石?”虽然学生提的问题有的还很肤浅幼稚,但也不时地闪烁出创新的火花。
2. 困惑质疑。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勇于提出困惑的问题,由老师和学生协同解决。
如:在学完上册第六单元图形与位置后,一个学生对这个判断题心存疑虑:一堆梨的5/6一定比另一堆梨的1/6多。这个问题提出后,我没有给出答案,全体学生都沉浸在思考之中。不一会,成绩较好的学生王超给大家讲解:两个分数进行比较,5/6一定大于1/6,但此题中并不单纯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而是比较两堆梨的5/6和1/6所代表的具体数量。假设两堆梨个数相同,如每堆梨都是6个,平均每份是1个,5份是5个,那么第一堆梨的5/6一定比另一堆梨的1/6多。假设两堆梨不一样多,第一堆还是6个,5份就是5个;而第二堆梨是60个,平均分成6份,1份是10个两者比较,第一堆梨的5/6反而比另一堆梨的1/6少,由此题中说法是错误的。我进一步说明:在单位“1”的具体数量不确定时,不能比较出两个单位“1”的几份的数量的多少。这时,同学们才恍然大悟。
三、让学生在进行判断和分析数量关系的训练中进步
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实际上是四则运算的算理与结构。我发现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常因个别词或巧合数字的干扰而做错题。所以从应用题教学的一开始就要着重抓好分析数量关系这一环。
例如在教学“明明吃了6颗糖,还剩11块,明明原来有多少块?”个别学生抓住了“还剩”这个词,就用减法解答。在得出错误的结论后,我让学生们从自我质疑中反思计算过程并用不断质疑的教学手法加以分析,这对提升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大有帮助。
四、培养学生在质疑中探寻解题思路
解题思路是指解答应用题的思考线索,只要切实掌握解题思路才能做到思维有方向、解题有依据,使小学生的思维逐步能够借助表象和概念进行,能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一些较复杂的判断,例如:
1、甲、乙两地相距27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又从乙地返回甲地,去时每小时行45千米,返回是每小时行54千米,求这辆汽车往返的平均速度?
2、六(2)班有女生20人,比男生人数少20%,女生比男生少多少?
如果要想把這二道题全做对,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要鼓励学生:
1.深入分析,产生质疑。把题中的重点词、句用文字、符号(箭头、圆圈、三角、横直线、曲线等)着重点划出来,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每个数量的意义和数量间内在的关系。
2.绘图理解,解决质疑。就是用线段图、几何图等,把题中所讲的各个数量极其相互关系来表示出来,直观形象地反映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3.说理分析,阐述道理。在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用清晰、简洁、准确的语言,说出自已分析解题的思路及道理。通过练习使学生学会分析数量关系消除疑虑。
总之,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和潜移默化的。教师必须在实际教学中进一步深入钻研教材,结合具体内容有意识地设计具体目标,提供有助于培养学生数感的情景,把培养质疑和答疑解惑的教育工作落实到教学实处。随着学生的解题能力的塑造、形成和成熟,我相信学生的成绩必将有卓越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