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提琴艺术的发展是漫长的。大提琴流淌的音乐包含着很多艺术大师的情感世界。随着大师们的印记我们感受到了大提琴无尽的美和无穷的魅力。
关键词:大提琴 音乐 艺术大师
在音乐的发展史中,大提琴具有着独特的魅力和审美品格。从大提琴几百年的发展可以发现,许多艺术大师对大提琴有着特殊的喜好和情感,并为它创作了大量的传世之作。大提琴产生于16世纪,它的前身是低音膝琴,当时琴弦的数量并不固定,大多是根据乐曲的需要选择使用四根琴弦,五根琴弦或六根琴弦。直到17世纪大提琴的外形和定弦法才被最终确定并沿用至今。大提琴最初在交响乐队中使用是在1680年。大提琴的音色在乐队中十分突出,高音区音色圆润响亮,清澈明朗,低音区音色丰满厚实,富有野性。适合表现优美如歌的弦律,以及忧愁伤感的叙述性旋律。
虽然从1680年开始管弦乐队中就出现了大提琴的身影,但这时的大提琴在乐队中的重要地位并没有被显现出来。作曲家们在进行乐队配器时仍然用着传统的方法:将大提琴作为乐队音响的基础,使乐队的低声部更加的丰满浑厚。直到音乐巨人路德维希.凡.贝多芬的出现,这种传统才被打破。贝多芬被人们称为精神世界的巨人。他将一个时代的理想写进了自己的音乐艺术中,他是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连接的桥梁,在世界音乐史的画卷中独领风骚。1850年罗伯特.舒曼创作了5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6。舒曼是在贝多芬和舒伯特的音乐熏陶中成长的,他的创作思想和实践在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精神的同时又继承了古典主义时期的创作传统。5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6是一首采用了传统协奏曲创作方式的作品:有三个乐章组成,并运用了回旋曲式和奏鸣曲式等曲式形式。这首作品音乐优美典雅,旋律流畅抒情有美妙的幻想性格调,被誉为是真正的大提琴风格的协奏曲。
法国著名的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卡米耶.圣-桑是法国文化界声望很高的学者型的音乐家,他热衷于诗歌、戏剧、文学、动物学、植物学和天文学,还精通好几种语言、擅长水彩画。由于广博的知识、睿智的思想和对文化事业的贡献,他被誉为/19世纪的伏尔泰0。1886年圣-桑受朋友的委托为狂欢节活动写一部作品,很快音乐组曲5动物狂欢节6诞生了,音乐对动物的形态和性格描绘的惟妙惟肖。大提琴独奏曲5天鹅6就出自这部组曲。大提琴深沉温柔的音色将天鹅优美端庄的特性描绘得淋漓尽致,旋律质朴素雅,音乐宁静柔美。人们通过大提琴优美流畅的倾述感受到生命的圣洁与纯真。5天鹅6随着大提琴的流淌传遍了世界各地的每个角落,甚至人们会认为5天鹅6是大提琴的专利,只有大提琴才能将5天鹅6的意境完美地展现。而更妙的是,即使是很少接触音乐的人,当听到钢琴碧波粼粼的引子映衬着大提琴清澈典雅的旋律时,就会知道一只高贵优雅的天鹅已经登场。5天鹅6让人们永远的记住了大提琴,也记住了它的作曲者----圣-桑。19世纪资本主义民族革命运动在欧洲爆发,由于各国的发展不同、民族特点不同、进行的革命不彻底等因素影响革命均以失败告终。曲折复杂的社会关系最终导致欧洲文化艺术的发展更加坎坷。音乐上的民族乐派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其中尤以东欧的捷克民族和俄罗斯民族的民族乐派最为突出。捷克民族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虽然国家丧失了独立的地位,民族文化遭受摧残与压迫,但是民族精神、民族意识从未泯灭,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和发扬民族文化艺术的运动从未停止。捷克民族的音乐对世界音乐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与贡46献。安东尼.德沃夏克是捷克民族乐派的创始人,他的音乐使捷克的民族音乐获得了空前的发展。1895年,他创作了著名的5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6,这是德沃夏克被迫离开家乡客居美国时创作的。乐曲通过大提琴交响性的表现力,深刻的表达了德沃夏克对祖国的热爱,对故乡亲人的怀念,以及对动荡不安的社会的不满。大提琴细腻准确地描绘了捷克民族充满诗情画意的斯拉夫风情,音乐时而欢乐、时而忧伤、时而沉思倾吐着德沃夏克对捷克的无限怀念之情。人们从大提琴的音乐中不仅感受到浓郁的捷克的乡土气息,还体会到了欧洲音乐高雅浪漫的艺术格调。透过大提琴人们了解了德沃夏克纯真质朴的人格。现在有很多旅居他乡的人们凭借着这首大提琴的5b小调协奏曲6寄托着悠悠的怀乡之情。有很多的艺术大师们像德沃夏克一样,在发扬了本民族的音乐同时还将大提琴的艺术推向了新的阶段。我们不能忘记俄罗斯的作曲家、世界音乐发展史中的重要人物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1876年,柴科夫斯基创作了一首大提琴与乐队5洛可可主题与变奏6。这首作品采用的/洛可可0形式,这种形式是巴洛克音乐时期最为流行的艺术创作手法,它的特点是充满新奇的、大胆的、怪异的、快速而喧闹的音乐,在17世纪这种艺术风格主要是用在建筑领域。这首作品有一个清新温和的主题和由这个主题演变而成的七个变奏乐章组成,音乐不仅借用了洛可可风格新奇大胆的特点,还吸收了巴洛克时期音乐高贵典雅的气质,这些与众不同的特质被大提琴演绎的完美至极,并为柴科夫斯基赢得了“旋律大师”的美誉。生活在19世纪末的柴科夫斯基对17世纪初的音乐创作风格情有独钟。最终,柴科夫斯基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虽然他的最后一首作品并不是这首大提琴的协奏曲,然而,我在他新奇大胆的音乐里听到了无奈与挣扎,呻吟与呐喊!大提琴跌宕起伏的音乐描绘了柴科夫斯基悲剧的人生。
如果说大提琴代表了贝多芬、圣-桑、德沃夏克、柴科夫斯基等艺术家们人生的一个方面或一个阶段的话,那么对于帕勃罗.卡萨尔斯而言,大提琴就是他的全部生命。在大提琴的演奏艺术史上,卡萨尔斯对大提琴艺术进行了根本性的革新,为大提琴艺术开辟了新的纪元。他被人们称为大提琴的宗师。
参考文献:
[1]宗柏编著.大提琴演奏与教学文集[M].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赵鑫珊.贝多芬之魂[M].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
[3]张洪岛主编.欧洲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关键词:大提琴 音乐 艺术大师
在音乐的发展史中,大提琴具有着独特的魅力和审美品格。从大提琴几百年的发展可以发现,许多艺术大师对大提琴有着特殊的喜好和情感,并为它创作了大量的传世之作。大提琴产生于16世纪,它的前身是低音膝琴,当时琴弦的数量并不固定,大多是根据乐曲的需要选择使用四根琴弦,五根琴弦或六根琴弦。直到17世纪大提琴的外形和定弦法才被最终确定并沿用至今。大提琴最初在交响乐队中使用是在1680年。大提琴的音色在乐队中十分突出,高音区音色圆润响亮,清澈明朗,低音区音色丰满厚实,富有野性。适合表现优美如歌的弦律,以及忧愁伤感的叙述性旋律。
虽然从1680年开始管弦乐队中就出现了大提琴的身影,但这时的大提琴在乐队中的重要地位并没有被显现出来。作曲家们在进行乐队配器时仍然用着传统的方法:将大提琴作为乐队音响的基础,使乐队的低声部更加的丰满浑厚。直到音乐巨人路德维希.凡.贝多芬的出现,这种传统才被打破。贝多芬被人们称为精神世界的巨人。他将一个时代的理想写进了自己的音乐艺术中,他是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连接的桥梁,在世界音乐史的画卷中独领风骚。1850年罗伯特.舒曼创作了5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6。舒曼是在贝多芬和舒伯特的音乐熏陶中成长的,他的创作思想和实践在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精神的同时又继承了古典主义时期的创作传统。5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6是一首采用了传统协奏曲创作方式的作品:有三个乐章组成,并运用了回旋曲式和奏鸣曲式等曲式形式。这首作品音乐优美典雅,旋律流畅抒情有美妙的幻想性格调,被誉为是真正的大提琴风格的协奏曲。
法国著名的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卡米耶.圣-桑是法国文化界声望很高的学者型的音乐家,他热衷于诗歌、戏剧、文学、动物学、植物学和天文学,还精通好几种语言、擅长水彩画。由于广博的知识、睿智的思想和对文化事业的贡献,他被誉为/19世纪的伏尔泰0。1886年圣-桑受朋友的委托为狂欢节活动写一部作品,很快音乐组曲5动物狂欢节6诞生了,音乐对动物的形态和性格描绘的惟妙惟肖。大提琴独奏曲5天鹅6就出自这部组曲。大提琴深沉温柔的音色将天鹅优美端庄的特性描绘得淋漓尽致,旋律质朴素雅,音乐宁静柔美。人们通过大提琴优美流畅的倾述感受到生命的圣洁与纯真。5天鹅6随着大提琴的流淌传遍了世界各地的每个角落,甚至人们会认为5天鹅6是大提琴的专利,只有大提琴才能将5天鹅6的意境完美地展现。而更妙的是,即使是很少接触音乐的人,当听到钢琴碧波粼粼的引子映衬着大提琴清澈典雅的旋律时,就会知道一只高贵优雅的天鹅已经登场。5天鹅6让人们永远的记住了大提琴,也记住了它的作曲者----圣-桑。19世纪资本主义民族革命运动在欧洲爆发,由于各国的发展不同、民族特点不同、进行的革命不彻底等因素影响革命均以失败告终。曲折复杂的社会关系最终导致欧洲文化艺术的发展更加坎坷。音乐上的民族乐派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其中尤以东欧的捷克民族和俄罗斯民族的民族乐派最为突出。捷克民族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虽然国家丧失了独立的地位,民族文化遭受摧残与压迫,但是民族精神、民族意识从未泯灭,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和发扬民族文化艺术的运动从未停止。捷克民族的音乐对世界音乐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与贡46献。安东尼.德沃夏克是捷克民族乐派的创始人,他的音乐使捷克的民族音乐获得了空前的发展。1895年,他创作了著名的5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6,这是德沃夏克被迫离开家乡客居美国时创作的。乐曲通过大提琴交响性的表现力,深刻的表达了德沃夏克对祖国的热爱,对故乡亲人的怀念,以及对动荡不安的社会的不满。大提琴细腻准确地描绘了捷克民族充满诗情画意的斯拉夫风情,音乐时而欢乐、时而忧伤、时而沉思倾吐着德沃夏克对捷克的无限怀念之情。人们从大提琴的音乐中不仅感受到浓郁的捷克的乡土气息,还体会到了欧洲音乐高雅浪漫的艺术格调。透过大提琴人们了解了德沃夏克纯真质朴的人格。现在有很多旅居他乡的人们凭借着这首大提琴的5b小调协奏曲6寄托着悠悠的怀乡之情。有很多的艺术大师们像德沃夏克一样,在发扬了本民族的音乐同时还将大提琴的艺术推向了新的阶段。我们不能忘记俄罗斯的作曲家、世界音乐发展史中的重要人物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1876年,柴科夫斯基创作了一首大提琴与乐队5洛可可主题与变奏6。这首作品采用的/洛可可0形式,这种形式是巴洛克音乐时期最为流行的艺术创作手法,它的特点是充满新奇的、大胆的、怪异的、快速而喧闹的音乐,在17世纪这种艺术风格主要是用在建筑领域。这首作品有一个清新温和的主题和由这个主题演变而成的七个变奏乐章组成,音乐不仅借用了洛可可风格新奇大胆的特点,还吸收了巴洛克时期音乐高贵典雅的气质,这些与众不同的特质被大提琴演绎的完美至极,并为柴科夫斯基赢得了“旋律大师”的美誉。生活在19世纪末的柴科夫斯基对17世纪初的音乐创作风格情有独钟。最终,柴科夫斯基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虽然他的最后一首作品并不是这首大提琴的协奏曲,然而,我在他新奇大胆的音乐里听到了无奈与挣扎,呻吟与呐喊!大提琴跌宕起伏的音乐描绘了柴科夫斯基悲剧的人生。
如果说大提琴代表了贝多芬、圣-桑、德沃夏克、柴科夫斯基等艺术家们人生的一个方面或一个阶段的话,那么对于帕勃罗.卡萨尔斯而言,大提琴就是他的全部生命。在大提琴的演奏艺术史上,卡萨尔斯对大提琴艺术进行了根本性的革新,为大提琴艺术开辟了新的纪元。他被人们称为大提琴的宗师。
参考文献:
[1]宗柏编著.大提琴演奏与教学文集[M].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赵鑫珊.贝多芬之魂[M].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
[3]张洪岛主编.欧洲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