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让我们的校园“亮”出特色,这里的“亮”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让我们的校园敞亮,明亮,让校园真正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二是“亮剑”的意思,让校园“走”出去,使校园成为这个社区,这个城市文化宣传的主阵地,引领着我们的思想文化建设,为社会主义的思想文化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如何让我们的校园“亮”出特色,这就要求我们挖掘当地的文化资源,整理出最能代表当地的文化素材,然后加以整合。用整合后的文化资源来装饰我们的校园,教育我们的学生,进而辐射到整个社会。校园不仅要成为教书育人的主阵地,还应该是整个社会思想文化建设的主战场。
让我们的校园“亮”出特色 ,还应该发挥校园在文化建设中的主动性,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潜能,“因材施教”,为每一个学生成才创造必要的条件。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件毛胚,都有成为宝剑的可能,如何加工,如何锻造,使之初露锋芒,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同时教师作为文化的继承者与传播者,也应该为我们“亮”出特色校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下面就以上谈到的两个方面做一个细致的探讨。
一、打造亮丽校园,建设和谐家园
随着政府加大教育投入,校园建设也加快步伐。现在那种低矮,破旧的校舍已经基本消失不见了,一栋栋教学楼拔地而起,一幢幢学生宿舍横空出世。宽敞,明亮,舒适,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创造了必要的物质条件。然而最近几年出现的几起校园安全事故,却给我们的校园建设敲响了警钟。
我们的校园可以幽深,但决不可以幽暗;可以幽静,但决不可以幽冥。在教学楼的设计与建设中力求做到“宽,阔,亮”,这样才能保证在人口密集的校园学生流动的安全与畅通。
在校园装饰方面也力求做到“亮”而不暗。我们的灯饰工程要尽量照顾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避免出现一些暗角。其余比如在校园绿化方面,在廊道装饰方面,在文化园的打造方面,在生活区的建设方面,都应在“亮”上下工夫,并且努力让我们的校园“亮”出特色,使我们的校园区别于其他的校园。北京的校园应该不同于上海的校园,即便同在北京,这个校园也应该不同于另一个校园,尽量避免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使每一个走进校园的人都能感受到一种别样的风景。
建设好我们的校园,除了给学生一个安全温馨的学习园地,还应该让学生在这个园地中处处有美的享受。让学生感受美,创造美,进而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
二、实施素质教育,展示“亮剑”精神
学校作为文化传承的主阵地,在教书育人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社会输送了一批批有用的人才。然而,学校作为文化的发散地,也应该为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我们往往重视学校教书育人的功能,而忽视了学校文化传播的功能。这不但不利于我们的文化建设,也不利于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这是与素质教育的内涵想违背的。
作为一个学校,我们要充分发扬我们的“亮剑”精神,“亮”出我们的朝气,“亮”出我们的特色,真正做到“特色立校,素质强校”。在这方面有一些学校做出了很好的榜样,值得我们学习。
1、加强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是一个学校“精,气,神”的具体体现。他对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我们一定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发掘本地的文化资源,努力展现出自己的特色。在大厅,走道,文化园的打造方面,尽量让本地的文化资源占据主导地位,彰显地方特色。在廊道布置上,除了悬挂一些名人名言之外,还应该悬挂一些师生的字画。这样一方面给学生一个展示的平台,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另一方面也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真正让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在班级命名方面,除了传统的命名方式以外,还可以名人的名字命名。比如好人好事比较多的班级,我们就可以命名为“雷锋班”;作文比较突出的班级,我们就可以命名为“鲁迅班”;小发明比较好的班级,我们就可以命名为“爱迪生班”,等等。这样既能够展示学生多方面的才能,又能够培养学生不懈追求的精神,激发学生不断进取。
2、设立各种课外兴趣小组,开设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实施素质教育。每个人的潜质是不同的,有着不同的才能,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就是这个意思。没有一个真正无用的人,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善于开发与培养,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的人。不能想象五音不全的人能成为歌手,也不能想象一个对色彩毫无感觉的人能成为画家。发现学生的特长,并加以培养,这是一个学校应尽的义务。而建立各种课外兴趣小组是一个有效的途径。书法班,绘画班,器乐班,舞蹈班,体育特长班,等等。当然,这需要大量的师资储备,也许不是一个学校短时间能够做到的,然而我们要做这方面的努力,这是新时代素质教育的需要,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最有力的保障。
3、学校实行“引进来,走出去”战略,占领文化制高点,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学校不仅是教书育人的场所,还应该是文化傳播的源头,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理应肩负着更加重要的历史使命。学校应该是开放的,而不应该是封闭的。把社会上一些优秀的东西请进来,让学生接受多方面的教育,以便以后能更快的适应社会。比如请当地一些有影响的代表人物来学校做报告。同时学校还应该走出去,展示自己的教育成果,让教育为社会服务,从而达到文化传播的目的。比如在社区举行师生的书法绘画展,举行师生大型的文艺汇演。这不但促进了学校的发展,也极大地丰富了社区人们的文化生活。
以上两个方面实际上是密不可分的,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打造亮丽校园,建设和谐家园”是“外”,而“实施素质教育,展示‘亮剑’精神”是内。一个学校只有内外兼修,才能有深厚的功底,才不至于辜负新时代赋予我们学校的使命。有理由相信我们的教育会越办越好。
如何让我们的校园“亮”出特色,这就要求我们挖掘当地的文化资源,整理出最能代表当地的文化素材,然后加以整合。用整合后的文化资源来装饰我们的校园,教育我们的学生,进而辐射到整个社会。校园不仅要成为教书育人的主阵地,还应该是整个社会思想文化建设的主战场。
让我们的校园“亮”出特色 ,还应该发挥校园在文化建设中的主动性,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潜能,“因材施教”,为每一个学生成才创造必要的条件。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件毛胚,都有成为宝剑的可能,如何加工,如何锻造,使之初露锋芒,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同时教师作为文化的继承者与传播者,也应该为我们“亮”出特色校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下面就以上谈到的两个方面做一个细致的探讨。
一、打造亮丽校园,建设和谐家园
随着政府加大教育投入,校园建设也加快步伐。现在那种低矮,破旧的校舍已经基本消失不见了,一栋栋教学楼拔地而起,一幢幢学生宿舍横空出世。宽敞,明亮,舒适,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创造了必要的物质条件。然而最近几年出现的几起校园安全事故,却给我们的校园建设敲响了警钟。
我们的校园可以幽深,但决不可以幽暗;可以幽静,但决不可以幽冥。在教学楼的设计与建设中力求做到“宽,阔,亮”,这样才能保证在人口密集的校园学生流动的安全与畅通。
在校园装饰方面也力求做到“亮”而不暗。我们的灯饰工程要尽量照顾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避免出现一些暗角。其余比如在校园绿化方面,在廊道装饰方面,在文化园的打造方面,在生活区的建设方面,都应在“亮”上下工夫,并且努力让我们的校园“亮”出特色,使我们的校园区别于其他的校园。北京的校园应该不同于上海的校园,即便同在北京,这个校园也应该不同于另一个校园,尽量避免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使每一个走进校园的人都能感受到一种别样的风景。
建设好我们的校园,除了给学生一个安全温馨的学习园地,还应该让学生在这个园地中处处有美的享受。让学生感受美,创造美,进而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
二、实施素质教育,展示“亮剑”精神
学校作为文化传承的主阵地,在教书育人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社会输送了一批批有用的人才。然而,学校作为文化的发散地,也应该为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我们往往重视学校教书育人的功能,而忽视了学校文化传播的功能。这不但不利于我们的文化建设,也不利于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这是与素质教育的内涵想违背的。
作为一个学校,我们要充分发扬我们的“亮剑”精神,“亮”出我们的朝气,“亮”出我们的特色,真正做到“特色立校,素质强校”。在这方面有一些学校做出了很好的榜样,值得我们学习。
1、加强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是一个学校“精,气,神”的具体体现。他对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我们一定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发掘本地的文化资源,努力展现出自己的特色。在大厅,走道,文化园的打造方面,尽量让本地的文化资源占据主导地位,彰显地方特色。在廊道布置上,除了悬挂一些名人名言之外,还应该悬挂一些师生的字画。这样一方面给学生一个展示的平台,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另一方面也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真正让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在班级命名方面,除了传统的命名方式以外,还可以名人的名字命名。比如好人好事比较多的班级,我们就可以命名为“雷锋班”;作文比较突出的班级,我们就可以命名为“鲁迅班”;小发明比较好的班级,我们就可以命名为“爱迪生班”,等等。这样既能够展示学生多方面的才能,又能够培养学生不懈追求的精神,激发学生不断进取。
2、设立各种课外兴趣小组,开设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实施素质教育。每个人的潜质是不同的,有着不同的才能,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就是这个意思。没有一个真正无用的人,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善于开发与培养,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的人。不能想象五音不全的人能成为歌手,也不能想象一个对色彩毫无感觉的人能成为画家。发现学生的特长,并加以培养,这是一个学校应尽的义务。而建立各种课外兴趣小组是一个有效的途径。书法班,绘画班,器乐班,舞蹈班,体育特长班,等等。当然,这需要大量的师资储备,也许不是一个学校短时间能够做到的,然而我们要做这方面的努力,这是新时代素质教育的需要,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最有力的保障。
3、学校实行“引进来,走出去”战略,占领文化制高点,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学校不仅是教书育人的场所,还应该是文化傳播的源头,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理应肩负着更加重要的历史使命。学校应该是开放的,而不应该是封闭的。把社会上一些优秀的东西请进来,让学生接受多方面的教育,以便以后能更快的适应社会。比如请当地一些有影响的代表人物来学校做报告。同时学校还应该走出去,展示自己的教育成果,让教育为社会服务,从而达到文化传播的目的。比如在社区举行师生的书法绘画展,举行师生大型的文艺汇演。这不但促进了学校的发展,也极大地丰富了社区人们的文化生活。
以上两个方面实际上是密不可分的,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打造亮丽校园,建设和谐家园”是“外”,而“实施素质教育,展示‘亮剑’精神”是内。一个学校只有内外兼修,才能有深厚的功底,才不至于辜负新时代赋予我们学校的使命。有理由相信我们的教育会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