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纲要》中多次使用“喜欢”“乐意”“体验”“感受”等词语,既突出了对幼儿情感、兴趣、态度等方面发展的重视,也体现了重视幼儿学习主体作用的新理念。教育者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孩子的兴趣,应该是老师教育孩子的第一课。只有先有了学习兴趣,孩子才会主动思考,积极关注,并自觉投入到学习行动之中。因此对于幼儿老师来说,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要想方设法地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的学习积极性。那么,我们如何做,才能有效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呢?
关键词:有效激发;幼儿 ;学习;兴趣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幼儿园的孩子正处在人生最重要的时期,也是影响孩子一生的启蒙时期, 需要老师、家长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但是,仅仅这样还是远远不够的。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多寡,能够决定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孩子们积极探究我们所生存的这个“未知”世界的动力源泉,是组织孩子们开展各项活动的前提和保障。在教育学上,兴趣可分成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在幼儿的实际活动当中,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是可以相互转换的,有时甚至会是互为一体的。因此,不管是满足幼儿直接兴趣的“生成”活动,还是激发幼儿间接兴趣的“预设”活动,都是幼儿当前需要的,是受幼儿欢迎的,有益于幼儿积累经验,能适应幼儿发展的活动。
一、开扩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如果没有机会接触世界上各种奇妙的事物,他们很难对外界产生兴趣,父母也就可能很难找出孩子的兴趣。因此,父母应该创造机会扩展孩子的视野。
当发现孩子遇上了一些令他双眼发光的事物时,这种兴趣就值得培养,父母应该鼓励他们去探索,而不是因为某些原因去回避这些问题,或者转移话题,这样似乎剥夺了幼儿好奇的权利。当他们感兴趣、好奇的时候权利受到了限制,以至于失去了兴趣。其实在生活中,老师应该对孩子多进行鼓励,在他们对一件事物很认真时,在他们取得了一点点儿的小进步时,我们应该多给他们一些鼓励和认可。
有很多小孩子,在刚刚进入幼儿园小班时,在吃午饭时,都不会自己进餐,可是突然有一天他跑到你面前告诉你“老师,今天是我自己吃完饭的。”这时老师的反映应该是很高兴,然后给予这个小孩肯定和鼓励的眼神和话语,那么我相信,在接下去的时间里,这个小孩将会越来越能干;因为他的努力,他的进步,得到了认可;恰恰相反,如果一个孩子在生活中,不管做什么事情,经常被老师所忽视,对他的进步视而不见,那么这一孩子将对这些事物失去兴趣,对自己失去信心。也许在日后的生活学习中,提不起那种兴致,慢慢的学习落后于其他的孩子。
二、巧妙引导,找到学习自信
每个孩子都是落在人间的天使。兴趣是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事物力求于某种活动,并且有积极的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连心理的情绪色彩都失去了,那么还怎能看见美丽的事物呢?孩子的内心世界很童真,很单纯;其实只要一个眼神,一个小小的动作,一句简短的话语,就可以培养起他们做一些事情的态度与看法。他们就愿意试着去改变,他们便开始对某件事物产生兴趣,从而进行摸索。
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纲要》中的这一精神以及关于社会教育的具体内容和要求,有助于我们反思当前的规则教育。规则教育从属于社会教育,是社会教育中关于培养幼儿良好习惯、合作意识、初步的责任感和帮助幼儿“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方面的教育。
三、充分尊重,聆听内心世界
孩子的世界是充满阳光的。很多家长常常把孩子在暑假期间报名参加很多的所谓兴趣班。可是他们根本就没有想过孩子是否喜欢这样的兴趣班。他们只是认为,孩子学的越多,那么就越能跟得上社会、不会落后于他人。他们往往忽视了“兴趣班,兴趣班,‘兴趣’的所在”他们在报名的同时忽视了孩子们的意见,往往没有去尊重孩子们的思想。
其实孩子们也有自己的思想,自己想去接触的事物,在这个时候,老师和家长就应该去聆听他们的内心世界,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所以,老师培养孩子的兴趣要多样化,但不能太滥,要让孩子专心致志地集中到一两门主要兴趣上,而把其他的兴趣作为一般爱好就行。老师和家长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把它们区分开来,才能有效地对孩子兴趣加以引导和培养。
四、真正信任,培养自豪之感
信任是最美丽的花朵。在一次实习当中,执教老师提了一个有点难度的问题,一时没人敢举手回答。活动现场很安静,老师有点紧张,她试问:哪个小朋友能回答这个问题?答错了也没关系。勇敢的举起手好吗?"在老师的鼓励下,一个小女孩胆怯的举起手来,但是这位老师并没有马上让她回答,而是又说了一遍:“哪个小朋友愿意回答这个问题?”小女孩着急了,把手举的更高,老师只好让她回答了。可是小女孩回答得结结巴巴,老师听的心不在焉,没等小女孩说完就迫不及待地请另一个并未举手的孩子回答。小女孩坐下后明显觉得很不开心,很是失落。后来,老师又提了几个简单的问题,孩子们都踊跃回答,气氛非常活跃,只有那个原先举手的小女孩像做错了事一样始终低着头,再也没举过手。我想:如果在小女孩回答问题后,这位老师能针对她的回答作适当点评,对她的勇敢精神给予表扬,那么小女孩后面的表现肯定会不一样。如果老师能更细心一点,体会到小女孩那一刻的感觉;帮助她获得成功感,那么她对学习必定会更加充满信心。遗憾的是,老师没有那么做。
总而言之,在幼儿园阶段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比掌握知识更重要。老师不应以让孩子说出标准的答案和目标,而应重视孩子是否积极思考,勇于表达;当孩子勇敢地举起小手时,老师们一定要给予关注和鼓励,呵护和支持,因为这往往是培养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好时机。
关键词:有效激发;幼儿 ;学习;兴趣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幼儿园的孩子正处在人生最重要的时期,也是影响孩子一生的启蒙时期, 需要老师、家长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但是,仅仅这样还是远远不够的。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多寡,能够决定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孩子们积极探究我们所生存的这个“未知”世界的动力源泉,是组织孩子们开展各项活动的前提和保障。在教育学上,兴趣可分成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在幼儿的实际活动当中,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是可以相互转换的,有时甚至会是互为一体的。因此,不管是满足幼儿直接兴趣的“生成”活动,还是激发幼儿间接兴趣的“预设”活动,都是幼儿当前需要的,是受幼儿欢迎的,有益于幼儿积累经验,能适应幼儿发展的活动。
一、开扩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如果没有机会接触世界上各种奇妙的事物,他们很难对外界产生兴趣,父母也就可能很难找出孩子的兴趣。因此,父母应该创造机会扩展孩子的视野。
当发现孩子遇上了一些令他双眼发光的事物时,这种兴趣就值得培养,父母应该鼓励他们去探索,而不是因为某些原因去回避这些问题,或者转移话题,这样似乎剥夺了幼儿好奇的权利。当他们感兴趣、好奇的时候权利受到了限制,以至于失去了兴趣。其实在生活中,老师应该对孩子多进行鼓励,在他们对一件事物很认真时,在他们取得了一点点儿的小进步时,我们应该多给他们一些鼓励和认可。
有很多小孩子,在刚刚进入幼儿园小班时,在吃午饭时,都不会自己进餐,可是突然有一天他跑到你面前告诉你“老师,今天是我自己吃完饭的。”这时老师的反映应该是很高兴,然后给予这个小孩肯定和鼓励的眼神和话语,那么我相信,在接下去的时间里,这个小孩将会越来越能干;因为他的努力,他的进步,得到了认可;恰恰相反,如果一个孩子在生活中,不管做什么事情,经常被老师所忽视,对他的进步视而不见,那么这一孩子将对这些事物失去兴趣,对自己失去信心。也许在日后的生活学习中,提不起那种兴致,慢慢的学习落后于其他的孩子。
二、巧妙引导,找到学习自信
每个孩子都是落在人间的天使。兴趣是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事物力求于某种活动,并且有积极的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连心理的情绪色彩都失去了,那么还怎能看见美丽的事物呢?孩子的内心世界很童真,很单纯;其实只要一个眼神,一个小小的动作,一句简短的话语,就可以培养起他们做一些事情的态度与看法。他们就愿意试着去改变,他们便开始对某件事物产生兴趣,从而进行摸索。
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纲要》中的这一精神以及关于社会教育的具体内容和要求,有助于我们反思当前的规则教育。规则教育从属于社会教育,是社会教育中关于培养幼儿良好习惯、合作意识、初步的责任感和帮助幼儿“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方面的教育。
三、充分尊重,聆听内心世界
孩子的世界是充满阳光的。很多家长常常把孩子在暑假期间报名参加很多的所谓兴趣班。可是他们根本就没有想过孩子是否喜欢这样的兴趣班。他们只是认为,孩子学的越多,那么就越能跟得上社会、不会落后于他人。他们往往忽视了“兴趣班,兴趣班,‘兴趣’的所在”他们在报名的同时忽视了孩子们的意见,往往没有去尊重孩子们的思想。
其实孩子们也有自己的思想,自己想去接触的事物,在这个时候,老师和家长就应该去聆听他们的内心世界,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所以,老师培养孩子的兴趣要多样化,但不能太滥,要让孩子专心致志地集中到一两门主要兴趣上,而把其他的兴趣作为一般爱好就行。老师和家长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把它们区分开来,才能有效地对孩子兴趣加以引导和培养。
四、真正信任,培养自豪之感
信任是最美丽的花朵。在一次实习当中,执教老师提了一个有点难度的问题,一时没人敢举手回答。活动现场很安静,老师有点紧张,她试问:哪个小朋友能回答这个问题?答错了也没关系。勇敢的举起手好吗?"在老师的鼓励下,一个小女孩胆怯的举起手来,但是这位老师并没有马上让她回答,而是又说了一遍:“哪个小朋友愿意回答这个问题?”小女孩着急了,把手举的更高,老师只好让她回答了。可是小女孩回答得结结巴巴,老师听的心不在焉,没等小女孩说完就迫不及待地请另一个并未举手的孩子回答。小女孩坐下后明显觉得很不开心,很是失落。后来,老师又提了几个简单的问题,孩子们都踊跃回答,气氛非常活跃,只有那个原先举手的小女孩像做错了事一样始终低着头,再也没举过手。我想:如果在小女孩回答问题后,这位老师能针对她的回答作适当点评,对她的勇敢精神给予表扬,那么小女孩后面的表现肯定会不一样。如果老师能更细心一点,体会到小女孩那一刻的感觉;帮助她获得成功感,那么她对学习必定会更加充满信心。遗憾的是,老师没有那么做。
总而言之,在幼儿园阶段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比掌握知识更重要。老师不应以让孩子说出标准的答案和目标,而应重视孩子是否积极思考,勇于表达;当孩子勇敢地举起小手时,老师们一定要给予关注和鼓励,呵护和支持,因为这往往是培养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