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从三方面论述了怎样实现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即教学理念要更新;教学心态要摆正:教学方式要创新学习方式要转变。
关键词 教学理念 教学心态 教学方式 学习方式
“有效教学”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教师帮助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获得预期的进步和发展,实现了教学目标。其中的发展,包括:三维目标和三个维度的发展;学生智慧的发展;生成性的发展;即时发展和面向未来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发展。那种一味靠剥夺学生课余时间单搞题海战术的做法,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应该彻底摒弃了,尽管那样会一时提高学生的成绩。但这种低效率的教学方式是以牺牲学生的业余时间和身体健康,阻碍学生个性发展为代价的。“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个核心理念要求我们努力在课内就让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和谐统一发展。怎样实现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切实“减负增效”呢?我认为可从以下方面做起。
1 教学理念要更新。
1.1 首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
1.1.1 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客观标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在情感与态度方面,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不学习到学习。
1.1.2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更需理解和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感受、体验、主体性及潜能的发掘,承认学生个体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明确面向全体学生。不是一刀切,让每个学生都获得一样的发展,而是更多地为每位学生提供表现、创造成功的机会。有个女生其他各科都很优秀,可她一接触几何就一窍不通,老师说她:“就死记硬背行。”从此该生一蹶不振,不多久就辍学了。相反如果老师理解并尊重她,及时劝勉鼓励她,结果必然是截然相反的。一女生在数学课上只是偶尔说笑,老师说她;“你龇个黄牙笑啥?”随后没过三天,该生辍学了。老师处理课堂偶发事件一定要注意方式,更不能用揭短的方法来羞辱学生,这种没有爱心、不负责任的批评对学生的心灵将造成永久性的伤害。不喜欢数学老师,往往是造成对数学失去兴趣的主要原因,还谈什么学习进步。
1.2 其次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民主,及时肯定和表扬,如学生有了奇思妙想。要激发他的表现热情,怎么想就怎么说,因为学生的解法有时比老师的解法更好、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接受,要放手发动学生动手、动脑、讨论、交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2 教学心态要摆正。教师的工作是良心活,我们不能因为任何理由而耽误学生的学业,不管遇到任何困难都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做到爱生如子,一切为了学生,只有这样。老师才能一心一意钻研教材,研究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营造出和谐的师生氛围,从而使学生喜欢数学老师,热爱上数学课,进而激发起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相反,如果一个老师不热爱教学,不爱护学生,上课只能流于形式,穷于应付,导致课堂效率极低,只能靠课后“抢占”学生时间,让学生机械重复,无效学习,久而久之,学生只能对数学失去兴趣,更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没有了兴趣,失去了信心,还谈什么课堂效率。所以教师摆正教学心态,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指路明灯。
3 教学方式要创新,学习方式要转变。新课改理念应该深入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但是教学设计的模式与环节是相对自由的,怎样实现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我们应该心中有“佛”,而不拘于外形。心中有模式,但又不拘于一种固定格式。在数学上合理吸收传统教学中的精华,同时积极进行课改探索,并力求不断创新。
3.1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精心编写教学案,力争课内批改作业。我们数学教师不一定按教材顺序讲课,应寻找学生最易于接受的方式和顺序,有时五节课完成的内容三节课就能解决,学生就可拥有更多的时间循环体会、突破难点、化解疑点。如七年级上册一元一次方程及应用,教材是按应用——方程解法一应用的顺序编写,而我尝试这样讲:先讲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法,最后讲应用。因为后讲应用既讲授了新知识,又复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各种解法。比书上绕个圈儿的顺序节省了很多时间,并且这样也符合学生由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规律,获得了满意的课堂教学效率,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整合教材需与编写教学案相配套,原因如下:①教学内容的次序变了,要让学生有纲可依。②学生作业中抄袭现象盛行,课外练习质量难以控制,反馈信息慢且不真实。③能让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活动,防止优生“垄断课堂”,中等生作“旁观者”,差生“滥竽充数”的现象发生。
编写学案要注意:①分层设计题型,设计弹性目标。保证各个层次的学生均有任务,各有所得。②扩大新知识在运用中出现的频率。③要便于教师、学生在课内批改·及时反馈,练习尽量设计成填空、选择或局部训练的形式。以便教师边巡视边批改,并有时间针对性地分别辅导。
总之,学案的设计要将训练由课外转移到课内,使全体同学在教师的有效控制下在课堂内大运动量完成主要学习任务。从而将课余时间还给孩子们,真正实现“减负增效”。
3.2 严格控制“讲”,让学生充分地“练”、“议”。编写学案后,教师要惜字如金。主要讲清工具类内容,例题示范要有代表性,重视分析思路的引导,语言精炼、准确,累计授课时间力求不超过15分钟。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不要为防止出错而强调、唠叨个不停,相反,要让学生尽量出错,才能充分暴露问题,然后在课内批改中就出现的各种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纠正。仅靠教师讲,学生练。效率还不够高。要实现从量变到质变,开展课内研讨这一环节是必不可少的,教师一定要克制“讲”的冲动,给予学生课内研讨的机会,真实地展示思路的寻找过程。如:出示一个练习题,可能有多种解法,如果能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讨论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议”出来,比教师平铺直叙地讲出来效果要好得多。充分研讨是学生最彻底的自我表现和真实参与,整个研讨过程都会给他们后续学习埋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和丰富的情感基础。
总之,教师要以新理念为指导,关注学生发展,尊重和理解学生;以端正的教学心态面对学生,做到爱生如予;以不断创新的教学方式为手段,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彻底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促使学生乐学善思、主动探索,就能在课堂上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就能实现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 教学理念 教学心态 教学方式 学习方式
“有效教学”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教师帮助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获得预期的进步和发展,实现了教学目标。其中的发展,包括:三维目标和三个维度的发展;学生智慧的发展;生成性的发展;即时发展和面向未来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发展。那种一味靠剥夺学生课余时间单搞题海战术的做法,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应该彻底摒弃了,尽管那样会一时提高学生的成绩。但这种低效率的教学方式是以牺牲学生的业余时间和身体健康,阻碍学生个性发展为代价的。“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个核心理念要求我们努力在课内就让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和谐统一发展。怎样实现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切实“减负增效”呢?我认为可从以下方面做起。
1 教学理念要更新。
1.1 首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
1.1.1 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客观标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在情感与态度方面,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不学习到学习。
1.1.2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更需理解和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感受、体验、主体性及潜能的发掘,承认学生个体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明确面向全体学生。不是一刀切,让每个学生都获得一样的发展,而是更多地为每位学生提供表现、创造成功的机会。有个女生其他各科都很优秀,可她一接触几何就一窍不通,老师说她:“就死记硬背行。”从此该生一蹶不振,不多久就辍学了。相反如果老师理解并尊重她,及时劝勉鼓励她,结果必然是截然相反的。一女生在数学课上只是偶尔说笑,老师说她;“你龇个黄牙笑啥?”随后没过三天,该生辍学了。老师处理课堂偶发事件一定要注意方式,更不能用揭短的方法来羞辱学生,这种没有爱心、不负责任的批评对学生的心灵将造成永久性的伤害。不喜欢数学老师,往往是造成对数学失去兴趣的主要原因,还谈什么学习进步。
1.2 其次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民主,及时肯定和表扬,如学生有了奇思妙想。要激发他的表现热情,怎么想就怎么说,因为学生的解法有时比老师的解法更好、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接受,要放手发动学生动手、动脑、讨论、交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2 教学心态要摆正。教师的工作是良心活,我们不能因为任何理由而耽误学生的学业,不管遇到任何困难都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做到爱生如子,一切为了学生,只有这样。老师才能一心一意钻研教材,研究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营造出和谐的师生氛围,从而使学生喜欢数学老师,热爱上数学课,进而激发起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相反,如果一个老师不热爱教学,不爱护学生,上课只能流于形式,穷于应付,导致课堂效率极低,只能靠课后“抢占”学生时间,让学生机械重复,无效学习,久而久之,学生只能对数学失去兴趣,更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没有了兴趣,失去了信心,还谈什么课堂效率。所以教师摆正教学心态,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指路明灯。
3 教学方式要创新,学习方式要转变。新课改理念应该深入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但是教学设计的模式与环节是相对自由的,怎样实现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我们应该心中有“佛”,而不拘于外形。心中有模式,但又不拘于一种固定格式。在数学上合理吸收传统教学中的精华,同时积极进行课改探索,并力求不断创新。
3.1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精心编写教学案,力争课内批改作业。我们数学教师不一定按教材顺序讲课,应寻找学生最易于接受的方式和顺序,有时五节课完成的内容三节课就能解决,学生就可拥有更多的时间循环体会、突破难点、化解疑点。如七年级上册一元一次方程及应用,教材是按应用——方程解法一应用的顺序编写,而我尝试这样讲:先讲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法,最后讲应用。因为后讲应用既讲授了新知识,又复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各种解法。比书上绕个圈儿的顺序节省了很多时间,并且这样也符合学生由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规律,获得了满意的课堂教学效率,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整合教材需与编写教学案相配套,原因如下:①教学内容的次序变了,要让学生有纲可依。②学生作业中抄袭现象盛行,课外练习质量难以控制,反馈信息慢且不真实。③能让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活动,防止优生“垄断课堂”,中等生作“旁观者”,差生“滥竽充数”的现象发生。
编写学案要注意:①分层设计题型,设计弹性目标。保证各个层次的学生均有任务,各有所得。②扩大新知识在运用中出现的频率。③要便于教师、学生在课内批改·及时反馈,练习尽量设计成填空、选择或局部训练的形式。以便教师边巡视边批改,并有时间针对性地分别辅导。
总之,学案的设计要将训练由课外转移到课内,使全体同学在教师的有效控制下在课堂内大运动量完成主要学习任务。从而将课余时间还给孩子们,真正实现“减负增效”。
3.2 严格控制“讲”,让学生充分地“练”、“议”。编写学案后,教师要惜字如金。主要讲清工具类内容,例题示范要有代表性,重视分析思路的引导,语言精炼、准确,累计授课时间力求不超过15分钟。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不要为防止出错而强调、唠叨个不停,相反,要让学生尽量出错,才能充分暴露问题,然后在课内批改中就出现的各种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纠正。仅靠教师讲,学生练。效率还不够高。要实现从量变到质变,开展课内研讨这一环节是必不可少的,教师一定要克制“讲”的冲动,给予学生课内研讨的机会,真实地展示思路的寻找过程。如:出示一个练习题,可能有多种解法,如果能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讨论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议”出来,比教师平铺直叙地讲出来效果要好得多。充分研讨是学生最彻底的自我表现和真实参与,整个研讨过程都会给他们后续学习埋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和丰富的情感基础。
总之,教师要以新理念为指导,关注学生发展,尊重和理解学生;以端正的教学心态面对学生,做到爱生如予;以不断创新的教学方式为手段,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彻底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促使学生乐学善思、主动探索,就能在课堂上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就能实现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