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作为中国旅游市场的特殊消费群体,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大学生作为思维活跃,易接受新生事物的一个群体,在校大学生外出旅游的人数逐年在增长,这一群体已经成为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大学生的出游动机,旅游景点偏好,影响因素及行为特征进行分析,以便为旅游企业更好地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提供一定的依据,并引导大学生进行积极的有益的旅游活动。
【关键词】:大学生;旅游行为;出游
1大学生旅游行为动机分析
动机是推动人们行为的内在力量,旅游行为动机是一个人外出旅游的动力,大学生旅游的动机主要有以下一些方面:
1.1开拓视野,增长见闻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游本身也是一种学习。大学生对知识的渴求非常强烈。他们不满足于在校内通过书籍、报刊、电视、电台、广播等间接的方式来获取知识,他们还希望通过旅游获得课堂上和自己的生活中学不到、体验不到的知识和文化。
1.2闲暇身心,娱乐消遣
虽然大学生从高中那种繁杂的课业中解脱出来了,进人了相对轻松的大学生活。但是,校园内的生活还是相对局限。让生活变得更丰富多彩,出去开开眼界成了很多大学生的心声。同时,大学生也面临诸多压力,他们非常渴望到大自然中去释放自己。
1.3社会交往,开阔交际
结识新的朋友。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类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其中第三层的就是社交的需要。随着信息的发展,旅游活动给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机会,旅游活动拓宽了当代大学生的交友范围。
1.4时髦心理,从众行为
现在旅游已经成了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喜欢尝试新鲜事物的大学生自然不会错过这一新潮的生活方式。
2大学生旅游行为景点偏好
大学生最喜欢的旅游资源类型是自然山水、民族风情和文物古迹类旅游资源,而对于医疗保健,宗教类旅游资源普遍不感兴趣,对于参观游览等传统类旅游项目依然最为喜欢,探险与运动类项目也是大学生较感兴趣的。在旅游偏好上,超过半数的大学生选择“自然风光型”,部分大学生选择“历史民族型”。此外,大学生在旅游目的地偏好上呈现一定的性别差异和城乡差别。相对而言,男生多选择历史民俗型、现代都市型以及探险娱乐型的旅游,女生对自然风光型的旅游更情有独钟。
3影响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的因素
3.1较高的文化素质和求知欲
受教育程度高和出游率高通常有着密切的关系。旅游目的是求知,国际上又称之为教育性旅行。
3.2特殊的个性特征和行为方式
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繁忙的学习事务和复杂的人际关系,使人产生高度精神紧张,身心疲惫。为缓解精神压力,大学生利用假期外出旅游不失为“缓解心灵压力”的良药。大学生所具有的求新、求异等个性特征及心理需要,使他们喜欢追求美丽的生态环境和大自然的无限风光;还有的大学生偏好参观各类文物古迹和历史遗址。
3.3充裕的闲暇时间和金钱
大学生有寒暑假和法定假期,闲暇时间非常充裕,这极大地刺激了大学生外出旅游的需求。目前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生活费都颇有富余,这也是大学生外出旅游的原因之一。
4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的特点
4.1旅游行为的普遍性
在各种旅游动机的驱动下,大学生纷纷走出校门,加入到旅游者行列中,使大学生旅游者队伍逐年膨大,旅游行为也成为大学流行行为。
4.2旅游内容的丰富性
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城市风光等各种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都受到大学生的青睐,说明当代大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比热爱,同时也符合其内心世界丰富、求知欲旺盛的心理特征。
4.3旅游时间的集中性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学业,因此只能利用课余时间旅游。寒暑假、双休日及“五一”、“十一”等假日是大学生旅游的集中时间。双休日一般为短途旅游,其它时间则多安排中、长途旅游。
4.4旅游方式的多样性
旅游方式有集中外出旅游、独自旅游、和几个好友结伴出游等多种出游方式。
4.5旅游消费的低水平
在旅游交通工具的选择上,大学生会经济实惠的交通工具; 旅游住宿方面,则尽可能不住星级宾馆; 在旅游过程中饮食则更不讲究; 至于购物,则多买一些非常价廉的小纪念品;娱乐则根本不予考虑。因此整个旅游过程花费不多。
5大学生旅游行为的影响
5.1大学生旅游行为的积极影响
5.1.1促进身心健康,增长知识和素质
事实表明,在古今中外、各个领域的伟人中,几乎没有哪一位不曾有过旅游或旅行的经历。对于大学生来说,外出旅游更是学习和接受新事物启发的有效途径。
5.1.2增加旅游业收入,促进旅游业发展
在每年七、八月所谓的旅游淡季,大学生旅游者的出现因其人数庞大,带给旅游业的收益仍然是可观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旅游业的繁荣发展。
5.1.3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对社会发展影响深远
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在旅游时可以亲眼目睹祖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成就,也就能激发和增强其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从而以更大的热情投身到工作、学习之中,这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意义非凡。
5.2大学生旅游行为的消极影响
5.2.1旅游开支较高,增加家庭负担
我國绝大多数大学生的学费、生活费都是由其家庭承担,额外增加的旅游费用无疑会加重家庭的负担。
5.2.2加大学校管理难度,对学业产生一定干扰
由于有些旅游项目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加上少数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出现了正常上课时间逃课外出旅游的现象,使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受到冲击,加大学校管理难度。
5.2.3不良旅游消费行为干扰旅游业的正常发展
大学生属文化素质较高的人群,其旅游消费行为总体上是健康、文明的。但仍有部分大学生偷逃车船票,不从景区大门进入景点,偷逃门票的行为造成了旅游业的收入流失;还有一些大学生具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意识,在景区的建筑物、树木等上刻下自“到此一游”的墨宝损害了旅游资源。
6大学生旅游行为的建议和对策
6.1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旅游消费观念
大学生在校接受的是高等教育,旅游过程中教育的意义,在于让大学生多接触社会,学习书本以外的一切知识。具有教育意义的大学生出游活动,我们称之为“大学生再教育旅游”。
开展大学生再教育旅游,使他们暂时远离学校和家庭,是难得的独立生活、自理、自立的机会。在旅途中,锻炼体魄和意志;加强了协作意识的培养;同时可以认识自然、了解历史。这些都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各项技能。
6.2培养大学生科学的旅游消费行为模式
大部分学生旅游经费来源于父母,而很少一部分来自自己打工和勤工助学所得,因此应该引导学生合理消费,既有助于锻炼大学生的理财能力,也可以培养其科学的消费习惯。
6.3大学生旅游消费要杜绝不文明行为
由于大学生是社会中高素质群体的代表,大学生的行为将对整个社会具有示范作用。因此,大学生旅游消费一定要杜绝不文明行为,为其他人形成积极的示范效应,这样,从大学生群体到社会的各个群体逐步实现文明旅游消费的目标。这将对我国旅游消费的精神文明建设起到重要作用。
6.4加强大学生旅游安全教育
学校应加强对大学生旅游安全教育。大学生处于向社会过渡的特殊阶段,虽然他们的年龄已趋成熟,但毕竟和社会接触少,安全防范意识差,尤其大部分学生选择自助游和个人游,所以在旅游之前应该加强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学校应定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加强他们的安全意识。
【关键词】:大学生;旅游行为;出游
1大学生旅游行为动机分析
动机是推动人们行为的内在力量,旅游行为动机是一个人外出旅游的动力,大学生旅游的动机主要有以下一些方面:
1.1开拓视野,增长见闻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游本身也是一种学习。大学生对知识的渴求非常强烈。他们不满足于在校内通过书籍、报刊、电视、电台、广播等间接的方式来获取知识,他们还希望通过旅游获得课堂上和自己的生活中学不到、体验不到的知识和文化。
1.2闲暇身心,娱乐消遣
虽然大学生从高中那种繁杂的课业中解脱出来了,进人了相对轻松的大学生活。但是,校园内的生活还是相对局限。让生活变得更丰富多彩,出去开开眼界成了很多大学生的心声。同时,大学生也面临诸多压力,他们非常渴望到大自然中去释放自己。
1.3社会交往,开阔交际
结识新的朋友。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类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其中第三层的就是社交的需要。随着信息的发展,旅游活动给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机会,旅游活动拓宽了当代大学生的交友范围。
1.4时髦心理,从众行为
现在旅游已经成了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喜欢尝试新鲜事物的大学生自然不会错过这一新潮的生活方式。
2大学生旅游行为景点偏好
大学生最喜欢的旅游资源类型是自然山水、民族风情和文物古迹类旅游资源,而对于医疗保健,宗教类旅游资源普遍不感兴趣,对于参观游览等传统类旅游项目依然最为喜欢,探险与运动类项目也是大学生较感兴趣的。在旅游偏好上,超过半数的大学生选择“自然风光型”,部分大学生选择“历史民族型”。此外,大学生在旅游目的地偏好上呈现一定的性别差异和城乡差别。相对而言,男生多选择历史民俗型、现代都市型以及探险娱乐型的旅游,女生对自然风光型的旅游更情有独钟。
3影响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的因素
3.1较高的文化素质和求知欲
受教育程度高和出游率高通常有着密切的关系。旅游目的是求知,国际上又称之为教育性旅行。
3.2特殊的个性特征和行为方式
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繁忙的学习事务和复杂的人际关系,使人产生高度精神紧张,身心疲惫。为缓解精神压力,大学生利用假期外出旅游不失为“缓解心灵压力”的良药。大学生所具有的求新、求异等个性特征及心理需要,使他们喜欢追求美丽的生态环境和大自然的无限风光;还有的大学生偏好参观各类文物古迹和历史遗址。
3.3充裕的闲暇时间和金钱
大学生有寒暑假和法定假期,闲暇时间非常充裕,这极大地刺激了大学生外出旅游的需求。目前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生活费都颇有富余,这也是大学生外出旅游的原因之一。
4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的特点
4.1旅游行为的普遍性
在各种旅游动机的驱动下,大学生纷纷走出校门,加入到旅游者行列中,使大学生旅游者队伍逐年膨大,旅游行为也成为大学流行行为。
4.2旅游内容的丰富性
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城市风光等各种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都受到大学生的青睐,说明当代大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比热爱,同时也符合其内心世界丰富、求知欲旺盛的心理特征。
4.3旅游时间的集中性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学业,因此只能利用课余时间旅游。寒暑假、双休日及“五一”、“十一”等假日是大学生旅游的集中时间。双休日一般为短途旅游,其它时间则多安排中、长途旅游。
4.4旅游方式的多样性
旅游方式有集中外出旅游、独自旅游、和几个好友结伴出游等多种出游方式。
4.5旅游消费的低水平
在旅游交通工具的选择上,大学生会经济实惠的交通工具; 旅游住宿方面,则尽可能不住星级宾馆; 在旅游过程中饮食则更不讲究; 至于购物,则多买一些非常价廉的小纪念品;娱乐则根本不予考虑。因此整个旅游过程花费不多。
5大学生旅游行为的影响
5.1大学生旅游行为的积极影响
5.1.1促进身心健康,增长知识和素质
事实表明,在古今中外、各个领域的伟人中,几乎没有哪一位不曾有过旅游或旅行的经历。对于大学生来说,外出旅游更是学习和接受新事物启发的有效途径。
5.1.2增加旅游业收入,促进旅游业发展
在每年七、八月所谓的旅游淡季,大学生旅游者的出现因其人数庞大,带给旅游业的收益仍然是可观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旅游业的繁荣发展。
5.1.3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对社会发展影响深远
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在旅游时可以亲眼目睹祖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成就,也就能激发和增强其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从而以更大的热情投身到工作、学习之中,这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意义非凡。
5.2大学生旅游行为的消极影响
5.2.1旅游开支较高,增加家庭负担
我國绝大多数大学生的学费、生活费都是由其家庭承担,额外增加的旅游费用无疑会加重家庭的负担。
5.2.2加大学校管理难度,对学业产生一定干扰
由于有些旅游项目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加上少数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出现了正常上课时间逃课外出旅游的现象,使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受到冲击,加大学校管理难度。
5.2.3不良旅游消费行为干扰旅游业的正常发展
大学生属文化素质较高的人群,其旅游消费行为总体上是健康、文明的。但仍有部分大学生偷逃车船票,不从景区大门进入景点,偷逃门票的行为造成了旅游业的收入流失;还有一些大学生具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意识,在景区的建筑物、树木等上刻下自“到此一游”的墨宝损害了旅游资源。
6大学生旅游行为的建议和对策
6.1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旅游消费观念
大学生在校接受的是高等教育,旅游过程中教育的意义,在于让大学生多接触社会,学习书本以外的一切知识。具有教育意义的大学生出游活动,我们称之为“大学生再教育旅游”。
开展大学生再教育旅游,使他们暂时远离学校和家庭,是难得的独立生活、自理、自立的机会。在旅途中,锻炼体魄和意志;加强了协作意识的培养;同时可以认识自然、了解历史。这些都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各项技能。
6.2培养大学生科学的旅游消费行为模式
大部分学生旅游经费来源于父母,而很少一部分来自自己打工和勤工助学所得,因此应该引导学生合理消费,既有助于锻炼大学生的理财能力,也可以培养其科学的消费习惯。
6.3大学生旅游消费要杜绝不文明行为
由于大学生是社会中高素质群体的代表,大学生的行为将对整个社会具有示范作用。因此,大学生旅游消费一定要杜绝不文明行为,为其他人形成积极的示范效应,这样,从大学生群体到社会的各个群体逐步实现文明旅游消费的目标。这将对我国旅游消费的精神文明建设起到重要作用。
6.4加强大学生旅游安全教育
学校应加强对大学生旅游安全教育。大学生处于向社会过渡的特殊阶段,虽然他们的年龄已趋成熟,但毕竟和社会接触少,安全防范意识差,尤其大部分学生选择自助游和个人游,所以在旅游之前应该加强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学校应定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加强他们的安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