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讨论式教学法对于改变初中学生的语文阅读意识,提高阅读课文内容的主动性有重要作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教学观念落后,忽视学生主体地位;阅读教学方法固定,忽视课文的人文性;忽视阅读兴趣的培养,制约阅读能力的发展等问题。探讨讨论式教学法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积极作用,在革新教学观念,明确讨论主体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可灵活运用讨论,唤醒人文情怀;利用讨论促进阅读,增强兴趣能力;關注探讨课外阅读,拓宽人文视野。
关键词:讨论式教学法 初中语文阅读 运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讨论式教学法
讨论式教学法起源很早,圣贤孔子运用了至今仍被使用的讨论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方法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传统的讨论式教学法是教师为主导。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授内容,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而施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在这活动中,教师有着绝对的主导权,活动内容由教师制定,活动方式由教师制定,活动效果也由教师把控。讨论式教学法中的教师地位与作用和赫尔巴特的传统三中心论中的“教师为中心”相契合。人本主义认为,教育应该顺应人的需要,以人为本,人的成长源自于个体自我实现的需要[1]。所以教育应该从人的需要出发,传授人需要的知识。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都要围绕学生的需要设置。“以学生为中心”,由于主体的不同,这让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发生了质的变化,讨论式教学法也就有了新的表现形式。讨论式教学法能够有效的保证 “学生为中心”,不论是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能很好的满足学生的需要,让学生更主动、更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充分挖掘每位学生的潜力。能够让学生学有所据,学有所获,学有所成,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机会的最大化。
二、目前我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面临的困境
(一)教学观念落后,忽视学生主体地位
很多教师从应试考题出发,由考试重点、考试内容和考试题型反推教学内容和方法,出现本末倒置的状况[2]。不重视学生是否能够感悟课文,提升思维,做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而是硬生生的将考试模板当做救命良药大量“灌”给学生,不考虑学生的接受情况,也不考虑课文的意义。比如,朱自清的《春》中绘春的五幅春景图,很多教师不是让学生自己去感受春的生命和活力,而是直接讲解词句的作用。像“偷偷地”,很多教师直接表明这是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小草拟人化,赋予了小草人的行为,表达了作者对春草的喜爱之情。并告诉学生,以后遇见这类拟人的修辞方法答题模板。学生一味的记忆模板,并不知道“偷偷地”神态,为什么小草要“偷偷地”,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情况下也可以将“偷偷地”用进自己的生活中。教师仍然用陈旧的观念引导着新时代的学生,将学生仍然放置在被动接受的位置,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阅读教学方法固定,忽视课文的人文性
将考试大纲变成课程标准。课文阅读少不了分段、内容总结概括,也少不了思想感情的表达这几个固定的教学方法和步骤。讲解按照中考应试答题技巧展开,不深入探寻课文的人文性,不重视学生情感的培养,机械式的行学生输入答题程序,缺少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脱离现实的理想化讲解课文。
(三)忽视阅读兴趣的培养,制约阅读能力的发展
教师根据自己信仰的“标准答案”进行引导,经常将文中精彩的部分当做题型进行讲解,用肢体代替语言大大削弱了学生自我阅读体会[3],扼杀学生阅读的兴趣。课堂上缺少学生自主讨论的开放话题,少之又少的阅读方法的专项课,学生缺乏阅读方法,制约学生阅读能力发展。
三、讨论式教学法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积极作用
讨论式教学法符合初中生生理和心理的特征。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精力旺盛,感情领悟敏感时期。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拥有广泛的兴趣和活跃的思维。讨论式教学法站在学生为主体、中心的立场上开展的教学方法。讨论式教学法在课堂上的运用,可以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学生通过自己亲身参与教学活动,进行教学实践,不仅可以改变课堂沉闷的气氛、困顿无力的现状,还能促进小组合作、增加同学间的情谊、发散思维,学生能在一个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学到更多东西,能够有效的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也能够保证每一位学生的发言权和思维权。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分组自行对教师的要求分配任务,每位成员都有自己的任务,都有事可做,在他们完成自己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自己需要思考、探索,学生根据具体的问题, 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得到不同思维和观点,不同的东西将有利于学生主动的去学习,改变机械的学习、被动的学习状态,变被动为主动,达到有意义学习,这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由于要实现共同的目标,他们必须相互协作、相互帮助,甚至为了团队有所妥协,这种团队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的合作精神[4]。通过集思广益形成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交流,不同的思维碰撞能产生疑问和思考,只有疑问和思考才能带着学生自主积极的去探讨,从而发展思维,开拓视野,提高阅读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讨论式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分组编排座位,营造讨论氛围
传统的排列式座位不方便学生分组讨论。根据常规情况进行分组,每组人数不宜过多,过多不利于任务分配,代表组内发言的人数减少,影响部分学生表现自我。每组人数也不宜过少,人数太少,思考问题的方向就减少了,不利于学生之间思维碰撞和发散。教师要根据具体内容分组。分组后的座位也会影响学生讨论,尽量做到教师能看到每位学生的表现,利于及时和学生交流辅导。教师要多借鉴一些好的座位编排,优化学生的阅读讨论环境。为学生营造一个适合阅读并讨论的氛围,从而激发学生讨论交流的欲望。
关键词:讨论式教学法 初中语文阅读 运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讨论式教学法
讨论式教学法起源很早,圣贤孔子运用了至今仍被使用的讨论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方法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传统的讨论式教学法是教师为主导。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授内容,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而施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在这活动中,教师有着绝对的主导权,活动内容由教师制定,活动方式由教师制定,活动效果也由教师把控。讨论式教学法中的教师地位与作用和赫尔巴特的传统三中心论中的“教师为中心”相契合。人本主义认为,教育应该顺应人的需要,以人为本,人的成长源自于个体自我实现的需要[1]。所以教育应该从人的需要出发,传授人需要的知识。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都要围绕学生的需要设置。“以学生为中心”,由于主体的不同,这让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发生了质的变化,讨论式教学法也就有了新的表现形式。讨论式教学法能够有效的保证 “学生为中心”,不论是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能很好的满足学生的需要,让学生更主动、更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充分挖掘每位学生的潜力。能够让学生学有所据,学有所获,学有所成,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机会的最大化。
二、目前我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面临的困境
(一)教学观念落后,忽视学生主体地位
很多教师从应试考题出发,由考试重点、考试内容和考试题型反推教学内容和方法,出现本末倒置的状况[2]。不重视学生是否能够感悟课文,提升思维,做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而是硬生生的将考试模板当做救命良药大量“灌”给学生,不考虑学生的接受情况,也不考虑课文的意义。比如,朱自清的《春》中绘春的五幅春景图,很多教师不是让学生自己去感受春的生命和活力,而是直接讲解词句的作用。像“偷偷地”,很多教师直接表明这是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小草拟人化,赋予了小草人的行为,表达了作者对春草的喜爱之情。并告诉学生,以后遇见这类拟人的修辞方法答题模板。学生一味的记忆模板,并不知道“偷偷地”神态,为什么小草要“偷偷地”,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情况下也可以将“偷偷地”用进自己的生活中。教师仍然用陈旧的观念引导着新时代的学生,将学生仍然放置在被动接受的位置,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阅读教学方法固定,忽视课文的人文性
将考试大纲变成课程标准。课文阅读少不了分段、内容总结概括,也少不了思想感情的表达这几个固定的教学方法和步骤。讲解按照中考应试答题技巧展开,不深入探寻课文的人文性,不重视学生情感的培养,机械式的行学生输入答题程序,缺少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脱离现实的理想化讲解课文。
(三)忽视阅读兴趣的培养,制约阅读能力的发展
教师根据自己信仰的“标准答案”进行引导,经常将文中精彩的部分当做题型进行讲解,用肢体代替语言大大削弱了学生自我阅读体会[3],扼杀学生阅读的兴趣。课堂上缺少学生自主讨论的开放话题,少之又少的阅读方法的专项课,学生缺乏阅读方法,制约学生阅读能力发展。
三、讨论式教学法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积极作用
讨论式教学法符合初中生生理和心理的特征。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精力旺盛,感情领悟敏感时期。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拥有广泛的兴趣和活跃的思维。讨论式教学法站在学生为主体、中心的立场上开展的教学方法。讨论式教学法在课堂上的运用,可以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学生通过自己亲身参与教学活动,进行教学实践,不仅可以改变课堂沉闷的气氛、困顿无力的现状,还能促进小组合作、增加同学间的情谊、发散思维,学生能在一个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学到更多东西,能够有效的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也能够保证每一位学生的发言权和思维权。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分组自行对教师的要求分配任务,每位成员都有自己的任务,都有事可做,在他们完成自己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自己需要思考、探索,学生根据具体的问题, 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得到不同思维和观点,不同的东西将有利于学生主动的去学习,改变机械的学习、被动的学习状态,变被动为主动,达到有意义学习,这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由于要实现共同的目标,他们必须相互协作、相互帮助,甚至为了团队有所妥协,这种团队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的合作精神[4]。通过集思广益形成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交流,不同的思维碰撞能产生疑问和思考,只有疑问和思考才能带着学生自主积极的去探讨,从而发展思维,开拓视野,提高阅读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讨论式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分组编排座位,营造讨论氛围
传统的排列式座位不方便学生分组讨论。根据常规情况进行分组,每组人数不宜过多,过多不利于任务分配,代表组内发言的人数减少,影响部分学生表现自我。每组人数也不宜过少,人数太少,思考问题的方向就减少了,不利于学生之间思维碰撞和发散。教师要根据具体内容分组。分组后的座位也会影响学生讨论,尽量做到教师能看到每位学生的表现,利于及时和学生交流辅导。教师要多借鉴一些好的座位编排,优化学生的阅读讨论环境。为学生营造一个适合阅读并讨论的氛围,从而激发学生讨论交流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