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少先队工作充分借力学校构建的以“爱”为核心的校园文化,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以“爱”的教育为主旋律,扎实开展各项体验教育活动,不断提升全体队员的综合素质,在引领全体队员共同成长的过程中,富有学校文化特色的少先队品牌活动体系在润物细无声中悄然形成。
依托“大爱”文化,营造氛围
学校的物质文化包括教学楼、图书馆、文娱体育活动设施,以及优美的绿化环境。学校以“爱”字为校训,以“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一生奠基”为宗旨,以“一个都不能少”为信念,坚持面向全体,坚持以“爱”为主旋律。走进学校,迎面是主教学楼上大大的赤红的“爱”字,寓意学校“爱”的校园文化;学校南面的实践基地,中间的“爱”的“成长山”寓意以教师的成长托起学生成长的希望;学校北侧的“大爱无疆”墙更是彰显学校的“大爱”文化。走进教学楼一楼,大型的铜质抽象的“爱”字浮雕和学校以“爱”为主旋律的校训、校歌把队员们带进学校温馨的“爱”的家园。队员们耳濡目染,受到校园文化的熏陶和激励,增强了全体队员对学校“爱”的校园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
开展“体验教育”,打造品牌
学校少先队工作,紧紧围绕学校文化,开展“体验教育”,在“爱”的文化中努力打造少年儿童的道德内化过程与其实践体验相一致,伴随着实践层次的递进,儿童的知、情、意、行也会逐渐地养成。在儿童的整个道德养成过程中,都离不开实践体验的影响,这些体验和感悟追随着他们逐步社会化的全过程。“体验教育”特色,这正是学校少先队适应教育改革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学校紧紧围绕这一理念,在各级各类活动中,充分尊重每一名队员,让队员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践行德育要求。
活动体验,感受主人翁意识
体验教育的内涵,是组织和引导少年儿童在体验实践中,把道德内容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格,再而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的过程,使学生做到知行合一。这是一个道德认知的过程、道德升华的过程、道德实践的过程,这个过程应从日常的点滴中引导学生去实践。
每学期初,合理地安排各年级活动内容,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依托,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让学生自愿申报活动项目,并结合学校“三个五”的培养目标,真正使学生掌握各项活动技能,增强活动课的时效性。结合校本课程特色,组织活动课教师认真备课,精心设计各活动组的方案,确保每次活动都能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教育性强。学校德育处会进行适时检查监管。
体验教育的实施,从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四个方面的关系中提炼出的少年儿童应当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为内容,达到使教育内容触动少年儿童的心灵,走进少年儿童的内心,最终外化为少年儿童的实际行动的目标,从而为少年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奠定基础。
“走以德育为先导的劳动育人之路”,力争使其成为学校育人的又一特色。学校南侧是生态园实践基地,这是我们学校教师独有的文化场,也可以说是学校对学生劳动教育的教科书。劳动基地的艰难起步,困难时期的坚定信念,全体师生的奋力开拓。构建立体综合型劳动课模式,包括:基地观察课、生产劳动课、社会实践课、综合实践课等几种课型,每种课型我们教师都赋予其德育内涵。如:根据低中高不同年级设置的不同类型的课程。一、二年级开启园林王国的金钥匙;三、四、五年级品尝蔬菜种植的艰辛,共享农作物丰收的喜悦。在实施以劳育德过程中,在具体的劳动实践中落实德育目标,把握育人原则,实现育人目标。
拓宽育人渠道,体验成长乐趣
学校与社区相结合,广泛开展了主题鲜明富有特色的“快乐假期”活动,使学生度过了一个寓教于乐、丰富多彩、欢乐而有意义的假期。学校教师还共同承办了文艺庆典活动,共同欢度中秋佳节。“同在一方热土,共建美好家园”环保倡议活动,使大家充分认识到,环保需要教师从小处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一点一滴的行动保护我们的校园,为建设整洁美丽的大港贡献教师的力量。通过这些活动,学校、社会及家庭共同担起教育学生的责任,实现三方面教育的有机结合。
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方面,学校每月做到“三个一”,即一次观影(礼仪教育或者爱国主义影片);一次劳动实践(爱校、爱社区劳动实践或去劳动实践基地学农活动);一次教育讲座(礼仪、法制、安全)。每学期,学校少先队都会组织全体辅导员和队员接受交通安全教育、法制教育或礼仪教育等,并每月开展一次安全教育演练活动。不但增加了队员们对交警知识的了解,受到遵守交通规则的教育,更是通过大手牵小手渗透了“珍惜生命,安全第一”意识。
学校以“爱”为主旋律,师生在学校“爱”的氛围中逐步成长,学校在“爱”的理念下逐渐成熟。我们教师在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的同时,构建起了美好和谐的学校文化,它必将引领学校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作者单位: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第三小学)
依托“大爱”文化,营造氛围
学校的物质文化包括教学楼、图书馆、文娱体育活动设施,以及优美的绿化环境。学校以“爱”字为校训,以“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一生奠基”为宗旨,以“一个都不能少”为信念,坚持面向全体,坚持以“爱”为主旋律。走进学校,迎面是主教学楼上大大的赤红的“爱”字,寓意学校“爱”的校园文化;学校南面的实践基地,中间的“爱”的“成长山”寓意以教师的成长托起学生成长的希望;学校北侧的“大爱无疆”墙更是彰显学校的“大爱”文化。走进教学楼一楼,大型的铜质抽象的“爱”字浮雕和学校以“爱”为主旋律的校训、校歌把队员们带进学校温馨的“爱”的家园。队员们耳濡目染,受到校园文化的熏陶和激励,增强了全体队员对学校“爱”的校园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
开展“体验教育”,打造品牌
学校少先队工作,紧紧围绕学校文化,开展“体验教育”,在“爱”的文化中努力打造少年儿童的道德内化过程与其实践体验相一致,伴随着实践层次的递进,儿童的知、情、意、行也会逐渐地养成。在儿童的整个道德养成过程中,都离不开实践体验的影响,这些体验和感悟追随着他们逐步社会化的全过程。“体验教育”特色,这正是学校少先队适应教育改革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学校紧紧围绕这一理念,在各级各类活动中,充分尊重每一名队员,让队员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践行德育要求。
活动体验,感受主人翁意识
体验教育的内涵,是组织和引导少年儿童在体验实践中,把道德内容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格,再而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的过程,使学生做到知行合一。这是一个道德认知的过程、道德升华的过程、道德实践的过程,这个过程应从日常的点滴中引导学生去实践。
每学期初,合理地安排各年级活动内容,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依托,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让学生自愿申报活动项目,并结合学校“三个五”的培养目标,真正使学生掌握各项活动技能,增强活动课的时效性。结合校本课程特色,组织活动课教师认真备课,精心设计各活动组的方案,确保每次活动都能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教育性强。学校德育处会进行适时检查监管。
体验教育的实施,从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四个方面的关系中提炼出的少年儿童应当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为内容,达到使教育内容触动少年儿童的心灵,走进少年儿童的内心,最终外化为少年儿童的实际行动的目标,从而为少年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奠定基础。
“走以德育为先导的劳动育人之路”,力争使其成为学校育人的又一特色。学校南侧是生态园实践基地,这是我们学校教师独有的文化场,也可以说是学校对学生劳动教育的教科书。劳动基地的艰难起步,困难时期的坚定信念,全体师生的奋力开拓。构建立体综合型劳动课模式,包括:基地观察课、生产劳动课、社会实践课、综合实践课等几种课型,每种课型我们教师都赋予其德育内涵。如:根据低中高不同年级设置的不同类型的课程。一、二年级开启园林王国的金钥匙;三、四、五年级品尝蔬菜种植的艰辛,共享农作物丰收的喜悦。在实施以劳育德过程中,在具体的劳动实践中落实德育目标,把握育人原则,实现育人目标。
拓宽育人渠道,体验成长乐趣
学校与社区相结合,广泛开展了主题鲜明富有特色的“快乐假期”活动,使学生度过了一个寓教于乐、丰富多彩、欢乐而有意义的假期。学校教师还共同承办了文艺庆典活动,共同欢度中秋佳节。“同在一方热土,共建美好家园”环保倡议活动,使大家充分认识到,环保需要教师从小处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一点一滴的行动保护我们的校园,为建设整洁美丽的大港贡献教师的力量。通过这些活动,学校、社会及家庭共同担起教育学生的责任,实现三方面教育的有机结合。
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方面,学校每月做到“三个一”,即一次观影(礼仪教育或者爱国主义影片);一次劳动实践(爱校、爱社区劳动实践或去劳动实践基地学农活动);一次教育讲座(礼仪、法制、安全)。每学期,学校少先队都会组织全体辅导员和队员接受交通安全教育、法制教育或礼仪教育等,并每月开展一次安全教育演练活动。不但增加了队员们对交警知识的了解,受到遵守交通规则的教育,更是通过大手牵小手渗透了“珍惜生命,安全第一”意识。
学校以“爱”为主旋律,师生在学校“爱”的氛围中逐步成长,学校在“爱”的理念下逐渐成熟。我们教师在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的同时,构建起了美好和谐的学校文化,它必将引领学校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作者单位: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第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