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应上出“语文味”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ovoy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课堂不是舞台,但胜似舞台。语文课堂和其他的课堂相比,最大的特征是有味道的课堂。一节好的语文课,它声色味俱全。所以,一节好的语文课堂,应是声犹天籁,味如佳肴,色似春野。一节好的语文课,讲者醉,听者迷,其味纯正而又回味无穷。那么,一个好的语文老师,就要让自己首先具有语文味,这样的语文老师,才会让睿智的语言充盈着温度的情感,沐浴着学生的心房。语文课上设计的教学环节要环环相扣,如行云流水,让学生在听课中,感受着语文的博大、美丽。
  关键词:语文味;真实;诵读;语言和情感
  古人云:“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不知何时,我们的语文课堂似乎不再是语文,为了达到考高分的效果,我们的老师不厌其烦地讲呀讲,我们的学生在老师家长的要求下,不厌其烦地做呀做,脱离了语文而进行简单的机械训练,文字没有了温度,没有了情感,还谈何滋味?没有味道的语文课堂,还真的是语文课堂吗?为人语文之师者,都应思考之。
  黃厚江、宁鸿斌、于漪等老师的语文课,朴实而富有情味,他们看似平平淡淡,但细细品玩,味如甘饴,越嚼越甜。黄厚江老师的朴实大气,一篇《黔之驴》吟咏演读,驴之外强中干,虎之聪明“狡猾”,不疾不徐之语,缓缓而来,真的只有语文课堂才这样有味;宁鸿斌老师的《我的叔叔于勒》一课,几个标题一换,真是曲径通幽,柳暗花明,让人感到,唯有语文才有如此之课;于漪老师的课,确如其名——“漪”,她的文章品味之余,总会感觉其文字之中,有一股涟漪,有丝轻风,有缕柔情,让人留连,让人回味无穷。
  怎样使自己的课更有“语文味”呢?下面,我想就自己的教学心得,和大家作一交流。
  一、 “语文味”来自生活
  任何一种先进的东西,一旦离开了生活,它就会变得没有生命了,语文尤其是。语文课文来源于生活,我们在教学时,就让它回归生活,从生活中找到它。现在很多“优课”,高潮迭起,掌声不断,热闹非凡,但是,当下课铃声响起,似乎什么都没有听到,除了热闹还是热闹。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要接地气,到生活中去。只有到生活中去,学生才会真正感受文中蕴含的语言之美,才会真正体会到语文的浓厚底蕴。
  “万籁俱寂”这个词到底是什么样的?你只要让学生在有风的时候,到野外一听,他就会知道,哦,这就是“天籁”之声。霜,到底是什么东西,有味道吗?你只要在秋天的清晨,带着他们到野外去看一看,甚至于尝一尝,还有什么不知道的呢?这,就是语文,它在生活里。
  二、 “语文味”来自吟诵
  语文,更多的是语言的交流,这个交流,更高尚的说法,是吟咏诵读啊!学好语文,提升语文素养,丰厚语文内涵,那就要读,中国的语言,更多的要读,要大声地读!古人读书,各具特色。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写寿镜吾先生读书时的情形,就是中国古人吟诵的最好例子。其实这样的事儿,我们很多做学生的都做过,或是经历过。但是,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变大,年级的增加会渐渐地淡然呢?特别是对语文的学习显得冷淡呢?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不再如小学生那样伸长着脖子大声地诵读。
  语言,作为静态,它只是一个个方块字。而语言本身是有温度,有生命,有情感的。当我们把它读出来,它就会把你读进的情绪、情节给读出来。
  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那就要读,像古人那样,摇头晃脑地读,忘情地读,当你读出语言的味道时,你就真正地走到了语文的身边。
  三、 “语文味”来自语言
  语言是人的,它只是属于人的。这一点不能忘记,忘记了,你就会迷失方向,而不知语文为何物,你也就教不好语文,学不好语文了。
  “给你一杯水”就是五个方块字,但它对不同的人是不一样的,而不同的人说它,表达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
  给者是想告诉对方,这水是送给你的,不要钱,你只管喝。
  受者要明白,人家给你一杯水,而且,只有一杯,你不要嫌少,这是一种帮助,是无私的;你要明白,它虽只是“一杯水”,而不是一杯糖水,更不是一杯饮料,但你也要学会感激。
  是的,“语文味”源自语言。语言本身是有温度的,有情感的,它要你去表达,更要你去体味。诸葛亮的《出师表》,表面看来,它是一篇典范的“表”类经典范文;而细细品味,它是一篇抒情言志的美文,是一篇“惊天地,泣鬼神”的佳作,读者动情,闻者动容!
  四、 “语文味”来自个体
  语言是每个人的,是每个学生的。有句俗语说得好——“说话轻,过话重”,还诸如“十里无真信”,“谎言,说了十次,也就成了真理”等等,鲜明地告诉我们,语言是个体的,“语文味”在不同的个体身上是不一样的。
  这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在教学时,注意个体的差异性。川端康成的《父母的心》一文,对现在的学生来说,他们正享受着改革开放结出的硕果,他们感受不到这其中的滋味,更不易感受到作者那紫色的忧郁。老师在教学时,就要注意情境的创设,就要注意与生活的巧妙链接,就要加强诵读的体验感悟,甚至编写课本剧,让学生走进“生活”,在“生活”中体验、感悟、升华。
  “语文味”的淡化,甚至于缺失,那样,语文课真的成了“知识”简单地生产,机械地传递,语文,也就不再是语文,它只是一堆没有温度的方块字堆砌罢了。作为语文老师,让语文课堂充盈着浓浓的语文味,是应有的担当。
  作者简介:
  平国臣,江苏省徐州市丰县首羡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中,除了有效的组织,还需要教师有效的引导,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所以,作为教师要学会有效的引导策略,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笔者在实践中感悟到有效的引导,主要表现在引导
一、特点:本机采用集成电路、厚膜电路与可控硅元件。除部分电源外,所有分立元件均用硅管。步进输出采用无触点的耦合方式。二、技术指标:1.运算速度:5万次/秒,主振450KC,单
摘 要: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表达和应用能力。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赏析课文、解读文本、语言训练等教学活动环节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感受母语背后的语言之美。文章结合笔者教学实例,探讨语文教学课堂上如何感受语言之美。审美教育在开拓学生智力,构建学生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上具有其他各种教育所无法替代的功能。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言之美;审美教学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现代史上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是继孔子之后的“万世师表”。他立足国情,放眼世界,勇于探索,大胆改革,提出了全新的、系统的、行之有效的生活教育理论,不但对当时
摘 要:在苏教版的教材中,尤其是低年级学段,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安排了多篇童话。这样做的用意是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同时可以从学习童话中,激发学生内心深处对真、善、美的判断和追求,鼓励他们适应社会,与人交往,锻造优秀品质。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童话教学,是一个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本文将从童话教学的误区,以及童话教学的方向展开具体讨论。  关键词:童话特点;传统误区;改革方向;引导得当  童
一、教学目标分析  语言与能力:能根据自己的特点用一些句型介绍自己:Mynameis…I’maChineseboy/girl.I’mfrom…I’ mfat/thin.I’mtall/short.I’mnine/ten.Myeyesare…My
摘 要: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写作是什么?写作是用文字记录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但是真正能将这些写进作文的学生恐怕是凤毛麟角,更多的是看见作文后的忧心忡忡。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我想只有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让学生多读多积累,坚持写作并不断修改,才能将自己内心的情感抒发出来,将作文水平不断提高。  关键词:阅读;积累;训练;评价  新《
我厂汽机轴向位移的测量,是使用随机组进口的ЭИВ2型电子指示仪表,它可以精密地测量大轴的位移。过去外国专家把这种仪表吹得神乎其神,机组安装时不准普通工人参加调整校验
摘 要:语文素养反应一个人的语文知识与能力,语文知识与能力离不开一定的积累。文章结合教学实例,从教学经验出发,探讨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言积累;教学探讨  《劝学》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从荀子的言论中,可以看出积累的重要性。在语文教学中,字词的积累,可以成为诗句中的点睛之笔;句子的积累,可以使篇章为之增色;而篇章的积累,就为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然而长期以来,很多教师重课堂轻游戏,忽略了幼儿园游戏的价值。其实,幼儿喜欢游戏、渴望游戏,这是由他们的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