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经典名句 敬业

来源 :月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5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 《尚书·周官》
  取得伟大的功业,是由于有伟大的志向;完成伟大的功业,在于辛勤不懈地工作。
  西周初期,原商朝旧贵族武庚联合西周诸侯管叔、蔡叔,以及位于江淮地区的淮夷部落,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周叛乱。周成王在周公的辅佐下,最终将叛乱平定。回到王都丰邑,成王与群臣一起总结周王朝成就王业的经验,并向群臣说明王朝设官用人的法则。同时,他敦促各级官员要忠于职守、勤于政务:“你们要认真对待你们的职责,不能怠惰。要知道,建立伟大的功业,要靠坚定的志向和勤奋的工
  作啊!”
  事业的成就与坚定的志向和勤奋的工作密不可分。如今,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管是成就个人的事业,还是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都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个人树立起坚定的志向,并为之付出辛勤的劳动和艰苦的努力。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论语·雍也》
  知道这件事怎么做,不如喜欢做这件事取得的成效高;喜欢做这件事,不如把做这件事当成乐趣取得的成效高。
  孔子说这句话的背景现在已不可知,后人推测他大概是在谈论学习知识或技艺应有的态度。在孔子看来,单纯了解一些知识,不如喜欢这一门学问,喜欢这门学问又不如真正把研究学问当成乐趣。用现在的话说,孔子其实是要求学生“干一行,爱一行”,学习和从事什么,就把兴趣转移到该方面来,以促进学业和事业的良好发展。
  真正使个人爱好与日常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说着容易,真正能做到的不是很多。我国现代著名史学家唐长孺晚年身患癌症,仍著书不辍,写作之余曾自撰一联:“著书敢期延岁月,湖山倘许小盘桓。”表达了对学术的执着追求。唐先生就是孔子所说的“乐之者”,敬业精神实在令人心折。这句话常用于点明态度对于学习与工作成果的重要影响。
  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
  —— 《左传》僖公九年
  对公家有好处的事情,知道了就不会不做,这就叫忠诚。
  春秋时期,晋献公临终前命荀息辅佐儿子奚齐,问他:“你打算怎么做?”荀息说:“我会竭尽全力,以忠贞的态度行事。”晋献公又问忠贞的含义,荀息说:“对公家有好处的事情,知道了就去做,这叫作忠;送走死者,侍奉生者,让两者对我无所猜疑,这叫作贞。”荀息所说的“忠”,在古人的眼中叫“忠于所事”,我们今天则称之为“爱岗敬业”。
  对于从政者来说,要做对国家有利的事情,可能会触犯既得利益集团,也可能会得罪老朋友,历史上很多改革者甚至因此遭到报复。但是,真正的勇者不会被吓倒,他们有“苟利国家生死以”的觉悟,把“敬业”上升到“爱国”的层面,实现了人格的升华,无论成败,都将永留史册。这句话常用于表达为国为民尽心竭力的工作态度。
  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
  —— 《荀子·议兵》
  大凡一切事情的成功,一定在于认真敬业;如果事情失败,一定是因为怠慢疏忽。
  荀子认为,治军用兵跟世间大多数事物的运行一样,认真严谨地对待,就容易获得成功;而治军不严、操练怠慢,必然导致败亡。这句话推而广之,也适用于人们的日常学习与工作生活。对学习和工作抱有认真、尊重的态度,就是敬业的态度。
  我们常说态度决定成败,天才出于勤奋。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上学时曾被留级,可是他从不悲观失望,常在路灯下夜读,终于成为中国的“克隆之父”;数学家陈景润为了解析“哥德巴赫猜想”,反复演算,稿纸塞满了一麻袋又一麻袋,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果……人若能保持旺盛的事业心,从每一件小事入手,专心致志,刻苦钻研,事业自然会给予我们丰厚的回报。这句话说明对工作的不同态度将带来不同的结果,用于提醒人们要勤学敬业。
  敬业乐群。
  —— 《礼记·学记》
  专心于学习,与同学融洽相处。
  这是“敬业”一词的最早出处。《学记》是我国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作品,它比较系统和全面地总结了先秦时期的教育经验,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本学习和实际训练相结合,既要扩大知识领域,又要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其中有“三年视敬业乐群”一句,意思是入学第三年要考察学生是否专心于学业,能否和同学和睦相处。后来,敬业不再专指学业,而演变成对工作、事业极端认真负责的态度,“乐群”则是在敬业的基础上学会与他人合作。
  敬业是人们基于对一件事情、一种职业的热爱而产生的一种全身心投入的精神,是社会对人们工作态度的一种道德要求。这句话常用来激励人们要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共同走向事业的成功。
  虽有忧勤之心而不知致理之要,则心愈劳而事愈乖。
  —— 宋·欧阳修《准诏言事上书》
  乖:不顺,不和谐。
  即使有忧国勤劳之心,却不知道使国家安定、政治清平的要领,那么心神越是疲劳,事情越是办不好。
  庆历二年(1042),北宋朝廷已经是内忧外患,危机四伏。欧阳修两次上书言事,痛陈朝廷三大弊病—— 发号施令不谨慎、赏罚不分明、办事徒有其名而没有落实。同时,他认为光知道积贫积弱的症结是不够的,必须掌握振兴国家的要领,即果断改革,否则只会导致穷途末路。他以此文劝谏宋仁宗,为庆历新政的最终实施做了充分的舆论
  准备。
  不光治国之道如此,人不论做什么,都要尊重规律,熟知规则。作为学生,顺从学习规律,才能学好本领;作为企业,遵守市场规律,才能取得竞争的胜利。方向不对,则走得越快,偏离目标越远。拔苗助长、刻舟求剑这样违背规律、事倍功半的例子不胜枚举。因此保持对规则的敬重,掌握做事的规律,是敬业的重要表现,更是我们获得事业成功的不二法门。
  保初节易,保晚节难。   —— 宋·朱熹《名臣言行录》
  一个人一时一事严于律己并不难,难的是能始终保持清正的作风。
  这句话是北宋名臣韩琦说的。韩琦历经仁宗、英宗和神宗三朝,曾有为相十载、辅佐三朝的辉煌时期,也有被贬在外前后长达十几年的地方任职生涯。无论显达还是失意,他始终没有以权谋私,也不曾疏于职守,而是殚精竭虑,尽忠报国,从始至终。
  历史教训表明,一时敬业不难,难得的是整个职业生涯,都能够做到不贪图逸乐,尽职尽责,完成任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任重道远,一丝不苟地敬业工作的同时,更要始终保持廉洁奉公的作风,时刻提醒自己不忘初心。这句话常用于提醒后人修身行事都要坚持原则,持之以恒。
  念念敬,斯念念正;时时敬,斯时时正;事事敬,斯事事正。君子无在而不敬,故无在而不正。
  —— 清·康熙帝《庭训格言》
  每一个念头都心怀敬意,那么每一个念头就必然纯正;每一时刻都心怀敬意,那么每一时刻就必然纯正;做每一件事都心怀敬意,那么每一件事就必然纯正。君子时时刻刻都心怀敬意,所以君子时时刻刻都不会偏离纯正。
  康熙皇帝勤政爱民,在维护祖国统一、抗击沙俄入侵、捍卫主权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是康乾盛世的奠定者。此外,康熙皇帝也十分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他死后,四子胤禛继位,是为雍正帝。雍正追述其父在日常生活中对诸皇子的训诫,包括读书、修身、为政、待人、敬老、尽孝、驭下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细微琐事,而成《庭训格言》一书。这句话即出自其中,体现了康熙帝修德主敬、敬即是正的人生态度。
  无论对人还是对事,我们首先要对其心怀敬意。敬是赢得他人好感、取得事业成功的前提。另外,敬不能时断时续,而是要一以贯之,做任何一项工作如果能够长久保持敬重的心态,并付出努力,就会取得理想的效果。这句话常用来说明要心存敬意地对待每件事情。
  勤则难朽,逸则易坏,凡物皆然。
  —— 《曾国藩家书》
  勤勉就不容易走向腐朽,事情的衰败,常因为贪图安逸而造成。所有的事物都是遵循这个规律运行的。
  晚清名臣曾国藩认为:不管是居家、居官还是治军,都应该要以“勤”字为根本。他天赋不高,据说连夜盗的贼人听过几遍都能背诵的文章,他反复诵读都无法背诵。然而他却凭借苦读成为近代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人物。“勤”字为人生第一要义。一个人资质再好,也要勤奋不懈,一点一滴积累才智,才能成就事业;天资不高,就更需要“笨鸟先飞”。懒惰放纵,毁人不少。
  古往今来,许多名人都靠着执着和勤奋成就事业和学业,如祖逖闻鸡起舞,孙敬悬梁刺股等等,而最生动的“反面教材”,莫过于历朝因为贪图享乐、安逸放纵的末代君主。这句话常用来勉励人们:用勤实现个人梦,用勤实现中国梦。
  (选自《生生不息—— 从传统经典名句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书局)
其他文献
灾异变怪者,天下所常有,无世而不然。逢明主贤臣、智士仁人,则修德善政,省职慎行以应之,故咎殃消亡,而祸转为福焉。昔大戊遭桑谷生朝之怪,获中宗之号;武丁有雊雉升鼎之异a,身享百年之寿;周成王遇雷风折木之变,而获反风岁熟之报;宋景公有荧惑守心之忧b,星为徙三舍。由是观之,则莫善于以德义精诚报塞之矣c。故《周书》曰“天子见怪则修德,诸侯见怪则修政,大夫见怪则修职,士庶见怪则修身。”神不能伤道,妖亦不能害
期刊
中庭杂树多,偏为梅咨嗟。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  (《鲍参军集》)  【品读】  鲍照,字明远,东海(约在今江苏境内)人,南北朝时期著名诗人。南朝宋时,他曾经担任太学博士、中书舍人等,又因为他晚年任职临海王的参军,后世称为“鲍参军”,把他的诗文编集为《鲍参军集》。他的作品对唐诗有深远的影响。杜甫称赞李白“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期刊
卫灵公是春秋时期卫国的君主,孔子曾对他予以好评,终因不为其所用,而愤然谓“卫灵公之无道”。客观地说,卫灵公算是一个贤明的国君。他擅长识人,知人善任,更可贵的是他允许臣民追求或表达自己的梦想。不过,在卫国率先实现梦想的,却是一个叫弥子瑕的外国人。  弥子瑕原是晋国贵族,在晋国做过大夫,后来到了卫国,当上卫国的将军。当然,弥子瑕之所以在卫国成就自己的梦想,除了自身条件之外,关键在于卫灵公的恩宠与器重。
期刊
曹操出兵与袁绍战,不胜,复还,坚壁a。绍为高橹b,起土山,射营中,营中皆蒙楯而行。操乃为霹雳车c,发石以击绍楼,皆破;绍复为地道攻操,操辄于内为长堑以拒之。操众少粮尽,士卒疲乏,百姓困于征赋,多叛归绍者。操患之,与荀彧书,议欲还许,以致绍师d。彧报曰:“绍悉众聚官渡e,欲与公决胜败。公以至弱当至强,若不能制,必为所乘,是天下之大机也。且绍,布衣之雄耳,能聚人而不能用。以公之神武明哲而辅以大顺,何向
期刊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道德经》  国人传统的精神光谱之颜色,还是相当美好而全面的,譬如忠勇仁孝、礼义智信等等,得其一也,“一蓑烟雨任平生”,可以不朽!然则精神是需要住所的,没有住所,即无依归,还谈什么“也无风雨也无晴”?更不得垂万世,此所谓信仰之庇力。《水浒传》六十三回中,大刀关胜的行止,是最具代表性的“失其所”之例,云长泉下有知,怕是要捋须叹息!  【一】  有副流传极广的对联,是
期刊
公子曰a:“诸葛亮冠代奇才,志图中夏b。非宣帝之雄谋妙  算c,其孰能当斯劲敌乎?”  先生曰d:“宣帝起自书生,参赞帝业,济时定难,克清王道,文武之略,实有可称。然多仗阴谋,不由仁义,猜忍诡状,盈诸襟抱。至如示谬言于李胜e,委鞠狱于何晏f,愧心负理,岂君子之所为!以此伪情,行之万物,若使力均势敌,俱会中原,以仲达之奸谋,当孔明之节制,恐非俦也。”(《帝王略论》)  注释:  a公子:指李世民,此
期刊
中国传统思想精粹解读系列之五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比如,关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关于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思想,关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关于以民为本、安民富民乐民的思想,关于为政以德、政者正也的思想,关于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关于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关于经世致用、知行合一、躬行实践的思想,关于集思广益、博施众利、群策群
期刊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a。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b。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
期刊
放鱼  〔唐〕李群玉  早觅为龙去,江湖莫漫游。  须知香饵下,触口是铦钩。  (《李群玉诗集》)  【品读】  李群玉是晚唐诗人,他的诗才在诗人辈出的唐朝也是备受赞誉的,唐宣宗称赞他的诗“异常高雅”。大诗人杜牧因为钦佩李群玉的才华,劝他参加科举,结果他没有考上,从此便不再考试。后来,他因丞相推荐、皇帝赏识而做官,但是个性忠直,不适应官场,三年后主动辞官。死后被朝廷追赐进士及第。从这首诗里,可以看
期刊
编者按:钱穆(1895—1990),江苏无锡人,字宾四,中国现代历史学家、国学大师。此文是钱穆先生最后的遗稿,作于1990年,原题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对人类未来可有的贡献》。  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观,虽是我早年已屡次讲到,惟到最近始彻悟此一观念实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之归宿处。去年(编者注:1989)九月,我赴港参加新亚书院创校四十周年庆典,因行动不便,在港数日,常留旅社中,因有所感而思及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