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兴本科院校由于各种条件限制,其开设的计算机类公共选修课存在教学内容不合理、教学方法不科学等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改革的意见,以期在现有的有限的资源基础上提高计算机类公共选修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计算机 选修课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新兴本科院校计算机类公共选修课现状
1.1 计算机类相关课程开设数量较少
新兴本科院校由于师资力量相对薄弱,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教师重点精力都集中在本专业建设及计算基础教学方面,对计算机类公共选修课的开设不够重视,因此相关课程开设数量非常有限。这使得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计算机相关知识扩展的需求远远不能得到满足,从而出现了计算机类公共选修课程爆满且选课困难的局面。
1.2 教学内容不合理
教学内容不合理是计算机类公共选修课存在的另外一个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开设课程与计算机专业课程相差无几。作为没有学科基础的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很多知识显得晦涩难懂,难以吸收。(2)教学内容不能与时俱进。为规范教学,多数课程的教学都是尽可能地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来进行的。然而,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学生们更关心的是新的技术和方法如何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陈旧的知识对学生毫无吸引力,从而导致了学生兴趣缺失。(3)过于依赖书本。有的课程内容虽然是学生所需要的,但是由于学生对中规中矩、照本宣科的专业性课程抵触情绪较大,和他们对公共选修课的期望背道而驰,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1.3 不能很好地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不能很好地提高学生应用能力是现有计算机类公共选修课的一个通病。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课时数少、教学条件等的限制、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老套以及不能和专业应用相对接等。
2 教学内容研究
虽然每所本科院校都会在大学一年级开设《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但是这门课程授课的重点在于Word、Excel、PPT等相关办公软件的操作应用。而仅仅这些知识是远远不能解决学生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遇到计算机相关问题的。多数新兴本科院校为保证招生数量,生源以西部和偏远地区居多,这些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和操作能力较低,由于入学之前接触计算机较少,因此相关技术自学能力较差。基于上述原因,计算机类公共选修课的教学内容应该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慎重选择。
2.1 计算机及网络基础知识普及
计算机类公共选修课首先要做的就是对计算机及网络的基础知识进行普及。包括计算机软硬件的使用和维护方法、操作系统认识与维护、网络的基本工作原理和Internet使用基本常识等,这是提高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和操作能力的基础。
2.2 校园网的使用及简单网络故障排除方法和技巧
校园网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和生活的一部分,很好地掌握校园网络的基本架构和组成,以及校园内网共享资源的情况是非常重要的。在公共选修课程中,可将校园网络的相关知识进行引导式讲授。内容包括校园的网络拓扑结构、校园网络使用现状、局域网的基本架构及组网技术、无线网络技术、校内课程资源平台、FTP软件共享资源平台、数字图书馆资源平台、数字校园一卡通平台等使用方法和技巧。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应用能力,另一方面提高学校各类共享电子资源的利用率,使得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更加便捷、高效。
2.3 信息安全基本常识
Internet发展至今,信息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每一位网络用户不得不重视的问题。计算机类公共选修课开设信息安全相关内容,提高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及相关技能,将对学生个人信息安全及校园网络安全做出重要贡献。考虑到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没有相关信息安全的基础知识,可以从安全类软件使用方法、网络安全基本常识、手机上网安全、个人敏感信息保护和常见网络病毒攻击原理及防范方法等方面进行知识传播和普及。
3 教学方法研究
3.1 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
大多数学生都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公共选修课,因此对于该课程总是充满期待。如果按照传统的计算机专业课授课模式开课,是很多非机计算机专业学生难以接受的,因为没有相关的理论基础支撑,有的知识他们很难理解,这将在心理上给学生以巨大的打击。故而要成功地开设公共选修课,就要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将晦涩难懂的原理和技术,与贴近学生生活的人和事联系起来,深入浅出,用风趣幽默的方法讲述出来。
3.2 注重引导式讲解
信息技术发展速度之快,让人始料不及。如果想在有限的课时中,将全部的知识和技术讲授给学生是不可能实现的,这就要求教师要传授给学生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解决每一个问题。要很好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引导式讲解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针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授课时应以案例方式为宜,多做操作和演示。直观地操作和演示解决各种计算机应用问题的全过程,将会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计算机相关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带着他们一步一步地分析问题,判断产生问题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留出新的问题进行课后思考和解决。反复多次引导之后,能够培养学生形成系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从而真正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
3.3 建立网络学习平台
建立课程资源平台是很多高校加强课程建设的重要手段。一方面开放的平台能够将课件、视频、文档等各种电子资源进行共享,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论坛或留言板的形式给学生提供一个课外讨论的空间。通过这样的资源共享,建立师生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对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和操作技能将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4 小结
计算机类公共选修课作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的重要途径,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作为新兴的本科院校在这方面依然有诸多不足。在现有教学资源的基础上,集合学校自身情况通过对教学内容的调整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提升课程的实际效果,可行性强,值得在同类高校普遍推广。
基金项目: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项目(ZY20130207)、防灾科技学院2013年度教研教改一般项目(2013B25)
参考文献
[1] 殷旻昊.关于高校信息化工作人员参与计算机类公共选修课教学的思考[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2.5.
[2] 时贵英.计算机类公共选修课的教学改革研究[J].高校教育研究,2008.5.
[3] 林雯.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改革研究与方案[N].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9.
[4] 郑恩洋.关于改进高校计算机教学方法的分析与研究[C].学周刊,2012.12.
关键词 计算机 选修课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新兴本科院校计算机类公共选修课现状
1.1 计算机类相关课程开设数量较少
新兴本科院校由于师资力量相对薄弱,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教师重点精力都集中在本专业建设及计算基础教学方面,对计算机类公共选修课的开设不够重视,因此相关课程开设数量非常有限。这使得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计算机相关知识扩展的需求远远不能得到满足,从而出现了计算机类公共选修课程爆满且选课困难的局面。
1.2 教学内容不合理
教学内容不合理是计算机类公共选修课存在的另外一个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开设课程与计算机专业课程相差无几。作为没有学科基础的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很多知识显得晦涩难懂,难以吸收。(2)教学内容不能与时俱进。为规范教学,多数课程的教学都是尽可能地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来进行的。然而,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学生们更关心的是新的技术和方法如何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陈旧的知识对学生毫无吸引力,从而导致了学生兴趣缺失。(3)过于依赖书本。有的课程内容虽然是学生所需要的,但是由于学生对中规中矩、照本宣科的专业性课程抵触情绪较大,和他们对公共选修课的期望背道而驰,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1.3 不能很好地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不能很好地提高学生应用能力是现有计算机类公共选修课的一个通病。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课时数少、教学条件等的限制、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老套以及不能和专业应用相对接等。
2 教学内容研究
虽然每所本科院校都会在大学一年级开设《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但是这门课程授课的重点在于Word、Excel、PPT等相关办公软件的操作应用。而仅仅这些知识是远远不能解决学生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遇到计算机相关问题的。多数新兴本科院校为保证招生数量,生源以西部和偏远地区居多,这些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和操作能力较低,由于入学之前接触计算机较少,因此相关技术自学能力较差。基于上述原因,计算机类公共选修课的教学内容应该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慎重选择。
2.1 计算机及网络基础知识普及
计算机类公共选修课首先要做的就是对计算机及网络的基础知识进行普及。包括计算机软硬件的使用和维护方法、操作系统认识与维护、网络的基本工作原理和Internet使用基本常识等,这是提高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和操作能力的基础。
2.2 校园网的使用及简单网络故障排除方法和技巧
校园网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和生活的一部分,很好地掌握校园网络的基本架构和组成,以及校园内网共享资源的情况是非常重要的。在公共选修课程中,可将校园网络的相关知识进行引导式讲授。内容包括校园的网络拓扑结构、校园网络使用现状、局域网的基本架构及组网技术、无线网络技术、校内课程资源平台、FTP软件共享资源平台、数字图书馆资源平台、数字校园一卡通平台等使用方法和技巧。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应用能力,另一方面提高学校各类共享电子资源的利用率,使得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更加便捷、高效。
2.3 信息安全基本常识
Internet发展至今,信息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每一位网络用户不得不重视的问题。计算机类公共选修课开设信息安全相关内容,提高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及相关技能,将对学生个人信息安全及校园网络安全做出重要贡献。考虑到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没有相关信息安全的基础知识,可以从安全类软件使用方法、网络安全基本常识、手机上网安全、个人敏感信息保护和常见网络病毒攻击原理及防范方法等方面进行知识传播和普及。
3 教学方法研究
3.1 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
大多数学生都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公共选修课,因此对于该课程总是充满期待。如果按照传统的计算机专业课授课模式开课,是很多非机计算机专业学生难以接受的,因为没有相关的理论基础支撑,有的知识他们很难理解,这将在心理上给学生以巨大的打击。故而要成功地开设公共选修课,就要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将晦涩难懂的原理和技术,与贴近学生生活的人和事联系起来,深入浅出,用风趣幽默的方法讲述出来。
3.2 注重引导式讲解
信息技术发展速度之快,让人始料不及。如果想在有限的课时中,将全部的知识和技术讲授给学生是不可能实现的,这就要求教师要传授给学生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解决每一个问题。要很好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引导式讲解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针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授课时应以案例方式为宜,多做操作和演示。直观地操作和演示解决各种计算机应用问题的全过程,将会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计算机相关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带着他们一步一步地分析问题,判断产生问题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留出新的问题进行课后思考和解决。反复多次引导之后,能够培养学生形成系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从而真正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
3.3 建立网络学习平台
建立课程资源平台是很多高校加强课程建设的重要手段。一方面开放的平台能够将课件、视频、文档等各种电子资源进行共享,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论坛或留言板的形式给学生提供一个课外讨论的空间。通过这样的资源共享,建立师生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对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和操作技能将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4 小结
计算机类公共选修课作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的重要途径,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作为新兴的本科院校在这方面依然有诸多不足。在现有教学资源的基础上,集合学校自身情况通过对教学内容的调整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提升课程的实际效果,可行性强,值得在同类高校普遍推广。
基金项目: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项目(ZY20130207)、防灾科技学院2013年度教研教改一般项目(2013B25)
参考文献
[1] 殷旻昊.关于高校信息化工作人员参与计算机类公共选修课教学的思考[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2.5.
[2] 时贵英.计算机类公共选修课的教学改革研究[J].高校教育研究,2008.5.
[3] 林雯.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改革研究与方案[N].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9.
[4] 郑恩洋.关于改进高校计算机教学方法的分析与研究[C].学周刊,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