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音乐教学是九年义务教育 基础课程之一。它以声音的传递、感知为主要手段通过音乐活动的实践进行培养审美和思想感情的音乐基础教育。不同的音乐形式,不同的音乐体裁和风格的歌曲以不同的旋律、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音色等音乐要素而表现出不同的艺术形象,表达出不同的感情。
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启发儿童的音乐想象力,使其感情上的体验与乐曲情绪产生共鸣,是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并把音乐形象完美再现的前提。学生只有感觉到音乐作品的美,体会到作品的情绪,才能把这种情绪运用到乐曲中。才能创造性的表现作品。如此音乐教育才会实现《音乐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目的。那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呢?
一、 启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引导他们正确处理和表达歌曲的感情
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说:“艺术的精髓并不是技术而是心灵。”我国教育家陈鹤琴也说过:“所谓唱歌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肌肉运动的歌唱艺术;一是从内心而发的精神活动。”由此看来在义务教育小学阶段中,唱歌技术是次要的,因此要特别注意启发学生表达歌曲的感情,把歌曲的感情化为自己的心声。如果一旦心灵可以毫无阻碍的自由表达,便能创造出完美的音乐效果。
1.用范唱感染學生的情绪
内容丰富,形象鲜明的歌曲,富有表情的歌唱最能感染学生。歌曲的教学是否成功与教师的范唱有很大的关系。范唱一般安排在新歌教学以前进行,他的目的和作用是运用歌声直接感染学生,使其对新歌的内容、思想感情和风格有一个完整的印象,从而掀起学生内心情感世界的波澜,甚至能够开启学生灵感的大门,促使他们想通过歌声来表达这种感情的欲望。这样学习起来就事半功倍,所学歌曲也会神形兼备。
比如在教学《我们的田野》时,先让学生描述和赞美自己的家乡和田野美在何处。然后教师用宽广、优美、圆润、动听的歌声来展现歌曲广袤的意境和美丽动人的画面。这样学生就可以在优美的歌声中展开丰富的联想。因为我们这儿都是农村的孩子,他们可以通过歌声亲切的触摸身边每一个带有乡土气息的画面,如田野、河流、稻田、天空、荷花等。从而培养他们爱田野,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
2.歌曲的表情训练
这是唱歌的重点。唱歌教学中除了常规的姿势、呼吸、发声、音准、节奏训练之外,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优美的歌声有表情的歌唱。首先从剖析旋律入手。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感受能力适时的向他们揭示歌曲的形象。例如我在教学《大树桩你有几岁》时,先让学生听录音,对歌曲的内容和情绪有所了解后进行对比和讲解:
问:“两句感受有什么不同?第一句适合表达什么情绪?第二句适合表达什么心情?”通过对比理解谱子的特点能进一步增强音乐形象的感染力,从而体验到本曲活泼、欢快的情绪,为下一步有表情的唱好歌曲提供了感情基础。
其次在学会歌曲之后,逐句做感情处理。一般来说,学生在学会旋律和歌词之后,只是对歌曲的艺术形象和表达的情绪有了初步了解,所以,在歌词的教学中要创设情境,动之以情,比如 啊教学《甜甜的秘密》这首歌曲时,启发学生思考,揣摩感情,问:“当同学们有了这样一个大胆的设想的时候会是什么心情?”(兴奋、激动)“当同学们把橘子放进老师抽屉里的时候又是什么样的心情?”(激动、紧张、害怕)“当老师走进办公室坐下的时候又是什么心情?”(急切的盼望老师拉开抽屉)
这样在逐句体会了情感变化之后,才会把尊师,爱师的情感表现的淋漓尽致。
二、 在欣赏教学中加强情感体验
欣赏教学是以听觉的感知和想象相结合的特殊认识过程,所以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交流是欣赏教学的关键。
1.视听结合体验乐曲的感情
中高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认识、分析能力和情感体悟都已比较丰富,但还应因势利导进入作品所描绘的意境中去,引起共鸣。例如教学欣赏曲《我是人民小骑兵》时,先从揭示乐曲内容的六幅画入手,帮助学生从直观感知出发,去感受飞驰的马蹄声,小骑兵欢乐的歌舞,风雨中小骑兵前进的步伐以及马蹄声渐渐远去消失在蔚蓝色天边的情景,然后结合音乐分段剖析,便能很快理解作品,并能将自己融入音乐中,身临其境了。
2.随音乐边听边动能帮助学生感知音乐的节奏、速度和情感的起伏
例如欣赏《玩具兵进行曲》时,给学生提出要求:“你能用动作把小喇叭奏出的嘹亮的高音和大喇叭奏出的雄壮的低音表示出来吗?”等问题来启发提示学生把欣赏过程中的感受用动作表现出来,加深情感的体验。
3.听与联想相结合
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能深化对作品的感受,在欣赏教学中我用讲故事和描绘情景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积极展开联想。
例如欣赏贺绿汀的《牧童短笛》时,用诗一般的语言讲解以此引发学生的联想。“听,远处传来了悠扬而轻快地牧笛声,是谁家的孩子在纵情的撒落这美妙的音符,此起彼伏,近了,是两个倒骑牛背的小牧童,手拿竹笛在田野里纵情的对歌……”问“学生你从音乐中感受到这种诗一般的意境了吗?”学生会在聆听音乐的同时将教师对“小牧童,骑牛背,声悠扬”的情景结合自己的田家生活而产生联想,并随音乐的展开而产生强烈的共鸣。
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启发儿童的音乐想象力,使其感情上的体验与乐曲情绪产生共鸣,是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并把音乐形象完美再现的前提。学生只有感觉到音乐作品的美,体会到作品的情绪,才能把这种情绪运用到乐曲中。才能创造性的表现作品。如此音乐教育才会实现《音乐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目的。那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呢?
一、 启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引导他们正确处理和表达歌曲的感情
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说:“艺术的精髓并不是技术而是心灵。”我国教育家陈鹤琴也说过:“所谓唱歌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肌肉运动的歌唱艺术;一是从内心而发的精神活动。”由此看来在义务教育小学阶段中,唱歌技术是次要的,因此要特别注意启发学生表达歌曲的感情,把歌曲的感情化为自己的心声。如果一旦心灵可以毫无阻碍的自由表达,便能创造出完美的音乐效果。
1.用范唱感染學生的情绪
内容丰富,形象鲜明的歌曲,富有表情的歌唱最能感染学生。歌曲的教学是否成功与教师的范唱有很大的关系。范唱一般安排在新歌教学以前进行,他的目的和作用是运用歌声直接感染学生,使其对新歌的内容、思想感情和风格有一个完整的印象,从而掀起学生内心情感世界的波澜,甚至能够开启学生灵感的大门,促使他们想通过歌声来表达这种感情的欲望。这样学习起来就事半功倍,所学歌曲也会神形兼备。
比如在教学《我们的田野》时,先让学生描述和赞美自己的家乡和田野美在何处。然后教师用宽广、优美、圆润、动听的歌声来展现歌曲广袤的意境和美丽动人的画面。这样学生就可以在优美的歌声中展开丰富的联想。因为我们这儿都是农村的孩子,他们可以通过歌声亲切的触摸身边每一个带有乡土气息的画面,如田野、河流、稻田、天空、荷花等。从而培养他们爱田野,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
2.歌曲的表情训练
这是唱歌的重点。唱歌教学中除了常规的姿势、呼吸、发声、音准、节奏训练之外,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优美的歌声有表情的歌唱。首先从剖析旋律入手。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感受能力适时的向他们揭示歌曲的形象。例如我在教学《大树桩你有几岁》时,先让学生听录音,对歌曲的内容和情绪有所了解后进行对比和讲解:
问:“两句感受有什么不同?第一句适合表达什么情绪?第二句适合表达什么心情?”通过对比理解谱子的特点能进一步增强音乐形象的感染力,从而体验到本曲活泼、欢快的情绪,为下一步有表情的唱好歌曲提供了感情基础。
其次在学会歌曲之后,逐句做感情处理。一般来说,学生在学会旋律和歌词之后,只是对歌曲的艺术形象和表达的情绪有了初步了解,所以,在歌词的教学中要创设情境,动之以情,比如 啊教学《甜甜的秘密》这首歌曲时,启发学生思考,揣摩感情,问:“当同学们有了这样一个大胆的设想的时候会是什么心情?”(兴奋、激动)“当同学们把橘子放进老师抽屉里的时候又是什么样的心情?”(激动、紧张、害怕)“当老师走进办公室坐下的时候又是什么心情?”(急切的盼望老师拉开抽屉)
这样在逐句体会了情感变化之后,才会把尊师,爱师的情感表现的淋漓尽致。
二、 在欣赏教学中加强情感体验
欣赏教学是以听觉的感知和想象相结合的特殊认识过程,所以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交流是欣赏教学的关键。
1.视听结合体验乐曲的感情
中高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认识、分析能力和情感体悟都已比较丰富,但还应因势利导进入作品所描绘的意境中去,引起共鸣。例如教学欣赏曲《我是人民小骑兵》时,先从揭示乐曲内容的六幅画入手,帮助学生从直观感知出发,去感受飞驰的马蹄声,小骑兵欢乐的歌舞,风雨中小骑兵前进的步伐以及马蹄声渐渐远去消失在蔚蓝色天边的情景,然后结合音乐分段剖析,便能很快理解作品,并能将自己融入音乐中,身临其境了。
2.随音乐边听边动能帮助学生感知音乐的节奏、速度和情感的起伏
例如欣赏《玩具兵进行曲》时,给学生提出要求:“你能用动作把小喇叭奏出的嘹亮的高音和大喇叭奏出的雄壮的低音表示出来吗?”等问题来启发提示学生把欣赏过程中的感受用动作表现出来,加深情感的体验。
3.听与联想相结合
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能深化对作品的感受,在欣赏教学中我用讲故事和描绘情景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积极展开联想。
例如欣赏贺绿汀的《牧童短笛》时,用诗一般的语言讲解以此引发学生的联想。“听,远处传来了悠扬而轻快地牧笛声,是谁家的孩子在纵情的撒落这美妙的音符,此起彼伏,近了,是两个倒骑牛背的小牧童,手拿竹笛在田野里纵情的对歌……”问“学生你从音乐中感受到这种诗一般的意境了吗?”学生会在聆听音乐的同时将教师对“小牧童,骑牛背,声悠扬”的情景结合自己的田家生活而产生联想,并随音乐的展开而产生强烈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