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00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提出本次化学课程改革的主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我根据现在高中化学教学情况,结合教学实践,对在高中教学中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科学素养的内涵
  我国专家一般把科学素养分成四个方面来阐述:一是科学知识、技能和科学方法;二是科学能力;三是科学观;四是科学品质。体现在《化学课程标准》里即是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在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1教师应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2.1.1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从各个学校师资队伍来看:骨干教师主要集中在30—50岁之间,教龄一般在6—30年之间,虽然大部分人都是本科及以上学历,但是这部分教师也是应试制度下产生的,传统的教育方式对其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一些教师为了提高升学率而忽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但是教师不是要培养科学知识的记忆者,而是要培养能根据现有科学知识产生个人决策的学生,这个个人决策可能是遵循现有的正确科学知识,也可能是对现有科学知识提出质疑,甚至是推翻现有科学中的错误而重新建立起新的科学知识体系。要达到这个目标,教师必须从根本上改变教学观念,以人为本,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组织教学活动。
  2.1.2教师应努力学习全面的科学知识、培养科学能力,提高自身科学素养。
  教师的科学素养直接影响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要当好学生的引导者、指导者,就必须提高自身科学素养。教师要提高自身科学素养,我认为应该从两方面进行努力。
  2.1.2.1掌握全面的科学知识。掌握科学知识是提高科学素养的基础。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化学高中新教材以资料卡、拓展视野、化学史话等内容呈现了丰富的科学知识。不仅在教材里,而且有课外书刊、日常生活中学生接触到的科学知识。要利用好这些科学素材,教师应研究STSE教育,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关注当前科学研究成果,缩短科学、科学家和我们的距离,重视化学史的学习,经常阅读学术杂志,提高科研能力。
  2.1.2.2培养适于化学教学的科学能力。科学能力包括掌握科学研究方法,进行科学研究和探索新科学知识的能力。要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教师应提高自己的科学能力。那么,教师如何提高化学教学的科学能力呢?我认为,首先,教师应该具有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其次应该具有创新意识,一定的科学创造力,以及勇于质疑科学的精神。
  2.2以探究性教学为主要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化学课程中的探究学习,往往是让学生在类似于科学家的探究活动中获得知识与技能,形成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在探究活动中教师应尽量让学生自己探究并得出结论。当然,化学课程探究学习活动主要是在化学探究实验中完成的,学生通过化学实验对自然界和生产、生活中的的化学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对社区中与化学有关的问题、事件的调查研究来开展探究学习活动。所以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应该利用好每一个化学实验,不仅要重视实验的探究过程,而且应重视实验结果的分析。
  总之,发展学生科学素养的核心方式是科学探究,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阅读、讨论、辩论等多种方式,在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活动中,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2.3在化学教学中渗透STSE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3.1STSE教育的产生。
  STSE这四个字母分别代表: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环境(Environment)。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引起了许多关系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如能源危机问题、环境问题、核问题、基因工程研究问题等。但是由于科学在公众的思维中就约等于真理,科学技术在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都占有统治地位,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需要培养了解科学技术及其后果、能够参与涉及科学技术和实施的公民,使他们能给决策者提供新的信息和科学的分析,这样在全世界就兴起了STSE研究,后来因为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就延伸出STSE研究。要培养有科学决策的公众,主要是依靠教育,所以世界各国就掀起了STSE教育的热潮。
  2.3.2重视STSE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从STSE教育的产生,不难看出STSE教育的目标就是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在国外,已经出现了一批改革较成功的STSE课程,在中国,STSE教育思想也已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接受,《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并在高中化学新课程中设置了“化学与生活”和“化学与技术”这两个与STSE教育直接相关的选修课程模块,而且在其他模块中也更加关注STSE教育,可见STSE教育的重要性。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应更多地关注STSE教育。
  2.3.3在化学教学中渗透STSE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化学来自生活,化学来自社会,化学服务于生活,化学服务于社会;STSE教育关注社会、经济、科学、文化、环境等热点问题,二者是密不可分的。
  2.3.3.1在知识与技能教学中渗透STSE教育。通过对化学新教材的分析,我认为在新教材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四方面渗透STSE教育:(1)与生产、生活相关并且被广泛应用的化学知识。以化学必修1为例:讲物质的分散体系时加入医学上胶体的应用;讲氯、溴、碘及其化合物时加入漂白剂的制取和危害,变色眼镜的变色原理,人工降雨材料AgI,氟与人体健康等知识。(2)与社会发展有重大关系的化学知识。例如:能源紧缺问题,太阳能、氢能、风能、沼气能的开发和利用,温室效应,含硫、含氮化合物的环境污染问题,等等。(3)与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例如三聚氰胺,色素,防腐剂,克隆技术,核武器,火箭燃料,等等。(4)化学发展的成就与前沿问题。例如,关于载人飞船的化学知识,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的科学成果,等等。
  2.3.3.2在过程与方法教学中渗透STSE教育。让学生体会探究过程与掌握方法,尤其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只有学生在情感、行为、认知三方面的积极参与,才能体验过程与方法,提高科学素养。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呢?我认为最好做到从生活中选题,关注社会热点,关注科学前沿动态,即在过程与方法中渗透STSE教育。我以高中阶段使学生体会过程与方法的重要方式——探究式学习为例,结合实践经验渗透STSE教育,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中渗透STSE教育。
  STSE研究的是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以及这几方面的对政治、经济、文化、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它的最终目标就是培养具有正确科学决策的公民,所以渗透STSE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判断力和科学决策能力;从环境教育来讲,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培养学生追求自然—人类—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和谐与统一的思想,增强学生个体对社会环境的责任感;因为STSE的综合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观;通过化学史中科学家的研究介绍还可以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实事求是的精神。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解读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其他文献
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物理提问的能力?师生两方面需要共同努力、互相提高,才会有效果。  一、从学生的心理入手,鼓励学生提问,逐渐使学生敢于提问,从而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  只有当学生认识到提出问题对他自己今后发展的重要性了,从“要我问”到“我要问”,学生的提问能力才会得到真正的提高。  1.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因为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培养放到极其重要的位置上,通过教育教学活动的改进与变革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物理教学活动奠定良好的学习情感基础,促进教学活动深入开展。  一、强化思想教育,消除物理学习的畏难情绪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许多学生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都具有畏难情绪,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学生以往没有接触过物理学习,对这一门学科缺乏科学的了解,导致在心理上有压力,另一方面是源
著名教育学家朱永新教授曾经提出这样的观点:让学生全程参与、全员参与、有效参与。怎样才能够达到这样的理想境界呢?实施探究式教学方法是一条有效的途径。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基础教育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倡导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倡导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把“乐于探究”作为
传统教学过于重视基础知识的培养,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造成了很多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尽管课改以来,各个教育部门花了很多的力气,配发了比较完善的实验器材,各学校也加大了实验教学的力度,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还是存在不少问题,有的问题还比较突出。比如,教学上规定的探究实验选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甚至有的老师还在黑板上讲实验,让学生背实验原理、步骤等。这不仅造成了实验资源的浪费,而且学生的素质没有得到
课堂演示实验是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采用各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实验学习兴趣,通过创设实验问题、探索实验、多元实验的方法,以及设计开放实验的探索,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实验、归纳等探索学习,这对提高教学质量及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无疑是十分有效的,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索精神与良好的学习方法。那么如何在物理实验中有效培养学生能力呢?下面我结合多年教学经验谈一些看法。  一、设计
采用红外光谱跟踪分析MgCl负载丙烯催化剂制备过程,阐明了制备过程中的主要化学变化。指出载体MgCl含水对催化剂负载过程及钛含量有极大地影响;MgCl的溶解是经过中间过渡态的醇
分析了注塑级蓄电池外壳用聚丙烯专用料的性能,并通过分析测试与同类的进口料进行了比较;探讨了此种专用料的生产工艺。
明确指出:化学新课程必须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