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天乌兰县经济发展的认识

来源 :柴达木开发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jl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乌兰县是海西东部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乌兰县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大力强化项目工作,实现了“五个加快”的历史性跨越。一是县域经济发展速度加快;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3%,五年间经济总量扩大 1.2倍。二是固定资产建设步伐加快, 2003年完成固定资产1.498万元。三是财政收入增长加快,五年来地方财政收入增长3倍。四是牧民收入增长加快, 2003年牧民人均纯收入2385.5元。五是小城镇建设进度加快。
其他文献
柴达木盆地,矿产资源富集,素有“聚宝盆”的美称。到目前已发现矿产84种,产地1000余处,探明储量的矿产57种,产地281处。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潜在经济价值约16.27亿元,占全省矿产资源潜在经济价值总量的95%以上。矿产资源具有储量大、品位高、类型全、分布集中等特点,矿种组合优势明显、产业之间关联度大,既具有实现联合开发和就地加工转化的比较优势,又具有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条件。特别是石油天然气资源
期刊
(一)第一产业。根据测算,目前海西有可耕地面积43.5万亩,实际播种面积37.5万亩,其中粮食作物面积18.92万亩,经济作物面积18.58万亩,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比例达到1∶1。从粮食和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比例结构上看,在种植业结构调整方面已经没有多大的增长潜力。
期刊
发展循环经济是解决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全新经济运行模式。海西是聚宝盆,资源丰富。但也不是无限的,加之我州生态环境脆弱,一旦破坏将难以恢复,甚至无法恢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必须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一、我州资源开发现状    (一)工业发展主要以资源开发为主。从我州总体发展阶段看,尚处在资源大规模
期刊
“十一五”(2006—2010年)及到2020年,是海西加速工业化、城镇化和市场化进程,经济社会结构发生重要变化的关键时期,是富民强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
期刊
金秋九月,决定重返柴达木。  一是趁着这把老骨头还算硬朗,赶紧再回一次阔别二十二年的第二热土故乡;二也是很想重走一次年青时留下汗水、泪水、也许还有血水的老地儿,寻找当年的脚印,收拾当年的笑声,为我的一部大书《大戈壁》做一些资料补充、记忆寻觅、感觉加色。改革开放毕竟三十年了,和那段历史有了一块不大不小的距离,人们的认知在实践中有了极大的提高,许多事情和过程,都可以重新打理、仔细检点、认真思考了;三
期刊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和谐文化的建设,因为和谐文化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和精神动力。没有和谐文化,就没有社会和谐的思想基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就成为一句毫无意义的空话。而诚信则是和谐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应该说,它是民族文化的血脉。小至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单位和一个部门,大至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如果失去了诚信,一切美好的愿望都必化为乌有,其结果必将是家庭的分裂和社会的
期刊
无垠的戈壁望不到边,雄伟的昆仑顶连着天。“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氧气吃不饱、风吹石头跑。”这,就是世界海拔最高的盆地——柴达木盆地1  6万名职工、家属,横跨青甘两省,油气遍布柴达木12万平方公里的基岩盆地,46.5亿吨的油气资源总量,25个油气田,8亿吨的油气储量,年产600万吨的油气当量,14年蝉联“青海省财政支柱企业和第一利税大户”荣誉。这,就是全国最艰苦的油田——青海油田!  世界海拔最
期刊
30年来,海西州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立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优化区域经济布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营造招商引资良好环境,抢抓西部大开发历史性机遇,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柴达木循环经济实验园区,经济呈现出超常规、跨越式、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走在了全省前列。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国30个民族
期刊
青藏兵站部管线团是遂行西南边防和西藏地区油料保障任务的全勤部队,担负着我国第一条高海拔、长距离、多品种成品油顺序输送管线——格拉管线的管理、维护、保养任务。该团基层单位大多分布在高寒缺氧、气候恶劣、环境艰苦的青藏线,部队驻地偏僻、少数民族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针对这一实际,该团充分发挥技术力量强、人力物力集中的优势,大力开展扶贫帮困工作,促进了驻地的“三个文明”建设。    1    “住在红旗沟
期刊
今年30岁的闫立文出生在河南省南阳市,父母虽然都是机关干部,但爷爷闫天喜却是远近闻名的厨师,尤其是“闫天喜饺子”,曾被评为河南省著名小吃。上小学中学时,每逢星期天或节假日』、立文就像跟屁虫一样跟在爷爷的身后,到办喜庆婚事的人家去吃山珍海味,因此练就了一口吃功夫。蒙上他的眼睛,无论夹一筷什么菜放在他嘴里,菜里放了什么调料,这道菜的盐味、火候、刀功及配料怎样,他都能说得头头是道。因此人们都说,这孩子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