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语 为汉服的低声吟唱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ne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我登上那古老的城墙,当我抚摸着腐朽的柱梁,当我兴奋的倚栏远望,总会有一丝酸涩冲上喉头,总听到有一个声音大声地说:记得吗?你的祖先名叫炎黄。
  书上说有一条大鱼,生活在北冥那个地方,它化作一只巨鸟,在天地之间翱翔。巨鸟有如垂天之云般的翅膀,虽九万里亦可扶摇直上。圣贤赋予我们可以囊括天宇的胸襟,为我们塑造一个博大恢弘的殿堂。
  那时候,有个怪异的青年名叫嵇康,他临刑前,弹奏了一曲绝响,那宽袍博带在风中飞扬,他用了最优雅的姿态面对死亡。几千年过去,依旧有余音绕梁,只是他不知道,真正断绝的不是曲谱,而是他的傲骨,乃至他身上的衣裳。
  我也曾梦回大唐,和一个叫李白的诗人云游四方,他用来下酒的是剑锋上的寒光,他的情人是空中的月亮。我曾见他在月下徘徊、高歌吟唱,长风吹开他的发带,长袍飘逸宛如仙人模样。
  后来换了帝王,他用一杯酒捧起了文人,摒弃了武将。他的子孙最终躲进人间天堂,把大片的土地拱手相让。然而在寒冷的北方,正有一支军队征战沙场,敌人都说,有岳家军在,我们打不了胜仗。可叹英雄遭忌,谗士高张,一缕忠魂终于消散在西湖之傍,一个民族的精神就这么无可逆转的消亡。血色夕阳中,我依稀见到,有人把它插进土壤,那是将军用过的,一支宁折不弯的缨枪。
  时间的车轮悠悠荡荡,终于在甲申那里失了方向。于是瘦西湖畔,梅花岭上,为纪念这个悲剧建起一座祠堂。那个叫史可法的文弱书生,他不愿散开高束的发髻,更不能脱去祖先留给他的衣裳,于是他决定与城共存共亡,丢了性命,护了信仰。残酷的杀戮,如山的尸骨,并不能把民族的精神埋葬,有人相信,终有一天,它还会在中华大地上熠熠发光。
  几百年后,我坐进麦当劳的厅堂,我穿起古奇牌的时装,我随口唱着《my heart will go on》,却莫名其妙的心伤,因为我听到一个声音大声地说:忘了吗?你的祖先名叫炎黄。
  我记得了,一群褐发蓝眼的豺狼,带着坚船利炮,拆了我们的庙宇,毁了我们的殿堂。于是在历经无数灾难之后的今天——
  我们懂得民主自由,却忘了伦理纲常,我们拥有音乐神童,却不识角徵宫商,我们能建起高楼大厦,却容不下一块公德牌坊,我们穿着西服革履,却没了自己的衣裳。
  在哪里,那个礼仪之邦?在哪里,我的汉家儿郎?
  为什么我穿起最美丽的衣衫,你却说我行为异常?为什么我倍加珍惜的汉装,你竟说它属于扶桑?为什么我真诚的告白,你总当它是笑话一场?为什么我淌下的热泪,丝毫都打动不了你的铁石心肠?
  在哪里,那个信义之乡?在哪里,我的汉家儿郎?
  我不愿为此痛断肝肠,不愿祖先的智慧无人叹赏,更不愿我华夏衣冠流落异邦。所以心中总有一个渴望,梦想有一天,我们可以拾起自己的文化,撑起民族的脊梁。
  记住吧,记住吧,有一个时代叫汉唐,有一条河流叫长江,有一对图腾叫龙凤,有一件羽衣——
  名叫霓裳!
  作者简介:方哲萱,南开大学国际经济学专业毕业,人民大学哲学专业在职研究生在读。曾在多家媒体任编辑记者。2008年后正式协助王财贵教授全球读经教育推广,筹建大陆地区读经推广中心及现代国际书院,目前在苏州创办全日制读经私塾乐谦学堂。2003年开始倡导汉服复兴,曾以网名“天涯在小楼”发表文章,现兼任苏州复兴书院汉服研究所名誉所长,《华夏衣冠》《问道》电子杂志主编,并创办以“倡导华夏式生活”为宗旨的个人工作室及网络平台(悦和网)。
其他文献
汉服的华美,走过了汉代的庄重、唐代的热烈、宋代的文秀、明代的丰富,到清代因为政治缘故而被迫戛然而止。然而汉服表达的审美情趣、思想意识,始终影响着各种艺术形式,并未因历史之手的残酷而彻底断裂。  ◎古画中的汉服  汉服相较于胡服、旗装或其他少数民族服饰,最大的特点是能够既庄重又飘逸、既灵动又大方。将看似矛盾的特点协调为一身华衣,这是汉服的艺术。  比如东晋时期顾恺之的一幅《女史箴图》,是绘画史上的重
期刊
着汉服者,可以是“猗若人兮深衣,万锺不为泰兮一箪而遁肥,溪之清兮不受淄,月离离兮风披披,芙蓉兮涉采,欲淡兮心夷,驾言兮何之,羲文兮与归”,也可以是“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但无论是怎样的风采,都是一样的令人沉醉,足可谓:万人丛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
期刊
◎金鸡报晓健颈脑  双脚分立,与肩同宽;双手自然垂于体侧,目视前方,自然放松。  下颌向前向下伸去,呼气;下颌回拉向后,缩颈,吸气;抬头,伸颈,双目望天,吸气,耸肩,扩胸,将气吸满胸腔;呼气,头经前下方汇至胸前,气呼尽,肩部放下;状如雄鸡打鸣。如此反复做36次。  因为上述动作主要是颈部的前后伸缩运动。为了加强颈部运动效果,可做颈部旋转运动。左右各旋转18次。左耳贴左肩,正头;右耳贴右肩,正头,各
期刊
喜欢竹,是从读初中时开始的。那时,我还是个不谙世事,无知无识的毛头少年。按说对竹这种历来都被认为文雅高洁的人间经典是无缘搭界的。然而,受语文老师的影响和熏陶,课余时间便半懂不懂地读了些古典的诗文。读唐诗宋词,也读明清小说和散文,尤其对诗词和散文偏爱,不经意中便喜欢上了诗文中的竹。渐渐地,先哲们对竹的讴歌和赞美,使竹的品格、气节、神韵,便在我的心灵上打下了无法磨灭的烙印。  “竹死不变节,花落有余香
期刊
《诗经》云:“君子至止,黻衣绣裳,佩玉将将,寿考不忘。”  《易·系辞下》载:“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尚书正义》注:“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  《左传正义·定公十年》疏:“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  中国自古就被称为“衣冠上国、礼仪之邦”,“衣冠”也便成了华夏文明的标志。穿起汉服,就是穿起历史,那一身的风华啊,它的名字就叫做——中华。
期刊
《左传》记曰:“华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故称夏。”  在人们逐渐重视精神文化的今天,高耸的钢筋丛林中,开始有人发出了对衣冠上国的重新思考:那件曾以章纹标识的华美礼服,今在何方?  汉服,不是单指汉朝服装,而是汉族的民族服装,是从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至明末间,汉人所穿服饰的总称,后经过三百多年风雨沧桑的断代,湮灭在了历史中,被子孙遗忘。  如今仍有很多人误以为,汉服是因其宽袍广袖的不便被自
期刊
享受香道可以获得一种顿悟后的幸福,但需要特别灵敏的感官和丰富的想象力及准确的表达力——那缕紫烟飘得很远,也很神秘。  品一炉优雅沉香  在明代以前,它被叫作香席,是与挂画、品茶、插花并列的四般闲事。如果当作一门学问来研究的话,也叫香学。如今在中国大陆沿海城市,品香悄悄地作为一种时尚享受已经流行开了,相继开设的香道会所与香馆也成了品香的俱乐部。  6年前我与有“香界教父”之誉的刘良佑先生结识,他是台
期刊
今日世界的文化格局,基本上已经以西方的文化为主导。从人文意义上看,自由、平等、民主等等词汇确系自西方的文化体系传入,那么所谓中国的现代文明,某种意义上也就指西方文明。虽然今天“现代文明”这类词汇带有强烈的积极色彩,然而在民国时期,却是极度敏感的字眼。  应该说,这种敏感实际上正源于东西文化的论争。西方文化,在今天,是去粗取精的问题,而在当时却是你死我亡的问题。新文化运动一直作为中国近现代文化与传统
期刊
汉服和传统文化的海外推广意义何在?  微观上讲,我们美丽的民族服饰,璀璨的传统文化,值得让世界去了解。宏观上讲,文化是一个国家的名片,也是一个国家的语言。如果不能互相了解,很容易造成误会。我在着汉服表演时,就被人问到过西藏问题。西方人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不能理解中国人自古以来“大一统”的思想,不能理解为何宗教民族不同也要统一,这就是文化差异造成的误会。所以消除误会,共同促进正是文化推广的重要意义
期刊
《苏州大学女生穿汉服上课三年 按古时习俗行成年礼》,这一新闻让我一夜之间成为家喻户晓的“汉服女孩”。从未想到会被炒作的我,本是与众多汉文化实践推广者一样的普通汉家女。围观近日以来的新闻,传播之快,很是意外。不知该喜该悲。喜者,我汉服终有出头之势;悲者,三人尚成虎,而传媒之下的断章取义,对汉服来说更大的是一致命伤。此番叙述,是陈情,更是想纠正部分媒体以噱头乱定标题误导不明群众对汉服的认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