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教学方法的现代化的探索与反思,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作为教师的我也在不断的反思与实践,我认为科学教师应该利用学科特点进行快乐教学法的模式尝试。具体从三个方面来阐述:一、快乐教学法的依据。既有心理学基础:智力作用必须建立在非智力因素的基础之上;又有学生基础:初中生对生活富于天真烂漫的想象力。二、科学教师应该是一名快乐的教师。三、科学教师应该建立一个快乐的课堂
关键词:快乐教学法 实践与思考 快乐的教师 快乐的课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教学方法现代化的探索与反思,已越来越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还学生自主权,教与学是交流与互动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快乐分享彼此的思考与经验,交流情感,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如何应用先进可行的教学方法与科学教学相结合,从而创设一套适合自己教学风格又能吸引学生的教学方法,成为我空闲时探索与反思的中心任务。本文就围绕这一话题来说说一些还不是很成熟的见解。
一、快乐教学法的依据
(一)心理学基础:智力作用必须建立在非智力因素的基础之上
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活动有智力成分,也有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对心理过程有着启动、维持与强化作用。快乐就是非智力因素中的一种。快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就是打开学生的学习吸引力的金钥匙。学习联结理论的代表人物E. L. 桑代克。他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一定的联结。他以S(刺激)——R(反应)公式表示这种联结的基本形式,若学习过程中得到快乐的满足、受到奖赏并且能顺利完成任务则联结增强;反之若感到烦恼、受到伤害、遭受挫折则联结消弱。美国教育家罗伯特·M·加涅认为:“发展中的少年儿童,无论有心地或无意地被安置的地方对这些少年儿童都有很大的影响。学习是在很大的程度上依赖于个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事件。”可见,课堂环境对于学生发挥智力作用起到至关重要的启动作用。若教师能够营造一个快乐的学习环境将更有利于学生接受与理解新知识。
(二)学生基础:初中生对生活富于天真烂漫的想象力
初中阶段是学生的多梦时期,学生介入社会的深度和广度要比小学生强得多;初中生又没有高中生高考那样的烦恼,他们还处在父母的疼爱之中。对于未来人生和前途,对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甚至于对自己的作为和能力,初中生都寄予许多纯真而又动人的遐想。初中生天真烂漫追求美好的丰富想象,为教师运用快乐教学法的手段,实现教育目标创造了基本的心理条件。
我曾经用不署名的方式进行“学生心中最喜欢的老师形象”的问卷调查,经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对教师的要求有高度的相似性。即:你最喜欢的老师是谁?为什么?有93%的学生认为最喜欢的老师形象应该是和蔼可亲型,教学幽默风趣型,朋友型、魅力型。同时也发现学生喜欢的老师所教的科目他们都感到最容易学,也学得最好、最轻松;有96%的学生认为最讨厌的老师形象是乏味型(讲课大多没激情,课堂氛围死气沉沉)、照本宣科型(典型混日子的,拿着课本照念)、钻牛角尖型(严厉十足,上课决容不得半点杂音)。同时学生也觉得这样的老师所教的科目最难学,学得最辛苦、最差。由此可以说明教师营造一个快乐的课堂对学生来说是多么的有意义啊。
二、科学教师应该是一名快乐的教师
有一位教育家曾说过:“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便学会谴责;如果孩子生活在敌视中,他便好斗;如果孩子生活在恐惧中,他便会忧心忡忡;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便学会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里,他便学会爱别人;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谊中,他便会觉得生活在一个美好的世界。”那么,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快乐中呢?我想,他一定是快乐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举一动,有时甚至只是一个小小的眼神,都能体现对学生关注与否,都是学生快乐的源泉。所以,教师的一举一动、一个眼神,都应是自然感情的流露,要做到这一点,先问一问自己:“我快乐吗?”
每天清晨,你带着微笑走进课堂,看看那一双双简单而善良的眼睛,你会为自己不用去面对世人虚伪的世俗而庆幸;每一堂课就会有感悟、有和学生心灵的交融,你会为学生流露出对自己的崇拜而自豪。那么,让我们做个快乐的教师,如何成功的快乐教育,不单指师生互动的教育过程,更应该是学生在离开你和学校以后,仍然能够主动地、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让我们做真正快乐的教师,让孩子们在我们身边快乐地学习、快乐地成长!我们将与学生一起拥有快乐的人生!
三、科学教师应该建立一个快乐的课堂
当学生们快乐地聚集在一起时,“头脑灵活感”就开始充斥课堂。风险也变成了探险,甚至最胆小的学生也能回答出问题,或者展示自己的潜在才能,使所有的人大吃一惊。天赋在不经意中涌现,师生能够共同地探索新的可能性。学习的过程不再是枯燥乏味。我曾经有机会领略快乐的威力。
(一)适时导入科学趣事,创设快乐课堂
科学课一般都是安排在下午,对于已精力疲惫的学生而言,是最容易睡着的好时光。若你有能力使已疲惫的学生仍保持旺盛的精力的话,这是学生之幸。你就是一名真正的优秀教师。记得有一次我在上课时发现有几位同学已经在酣然入睡,而有些同学也在昏昏欲睡,此时我不采取常规教师的方法(即:把学生叫醒,然后让他们站起来以防止再次睡着的措施)。我是先表扬这些睡着的学生是多么的勤奋啊!连睡觉也在思考问题。这时其他同学一定很奇怪老师怎么知道他们连睡觉也在思考问题呢?心中有了疑问后,昏昏欲睡的也马上就会精神一振。这时等大家精神大振时,我说:睡觉的(点出名字)同学一定在梦中研究苯的分子结构。你们信不信?若不信的话,等他们醒了之后去问问看。信不?话音刚落,旁边猴急的同学定会叫醒他们要问个明白。这时候,我又说:在科学史上曾经有一位科学家和睡觉的(点出名字)同学一样在梦中思考问题,最后他竟然梦想成真了。你们有没有兴趣知道啊?我想这时连刚被叫醒的同学也非常想知道与自己有关系的故事。于是我就趁机向他们介绍德国著名化学家凯库勒一梦成名的故事。故事讲完之后,整个课堂的气氛非常的活跃,一扫昏昏欲睡之气氛。接下来的学习效果一定是非常理想的。
在上元素周期表这节课时,并没有马上讲授新课而是先对同学们说:门捷列夫在创立元素周期表的时候,就曾经预言过,在第25号元素锰的下面,位于钼和钌之间,应该还有一个元素存在。他称之为“类锰”。现在请同学们找到它并告诉我:它现在的名字叫什么?之后向学生介绍该元素被捉拿归案的故事。同学的学习劲头一下子就被故事给提起来了。接下来,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寻找元素周期表中的特点与规律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二)演示趣味实验,创设快乐课堂
万事都要有一个好的开端,一堂课也是如此。新课的导入如同影视剧的“序幕”一样,起着酝酿情绪,把学生带入情境的作用。因此,用富有启发性的趣味实验导入新课,不仅仅可以强化学生初萌的好奇心,还能在他们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催化剂”是初中科学知识点之一。对于“催化剂”这一知识点,我并没有局限于书本中的演示实验(即:在过氧化氢中加入二氧化锰的实验)。我在实物投影仪上的小瓷碟中放一块方糖,然后任凭学生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燃方糖,都不能将方糖燃烧起来。而我故意让手上的香烟头上的灰不知不觉地掉落在方糖上,然后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燃方糖,方糖就会奇迹般地燃烧起来。学生失败了,我成功了。奥妙出在哪里呢?此时惊讶的学生一定急于要知道奥妙是什么?老师接下来讲授催化剂的知识效果一定是事半功倍。
总之,趣味实验能使学生的大脑保持较长期的兴奋,激发学生的良性情绪,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其实更重要的是通过生动活泼、富有趣味的实验,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记忆。这种无意识记忆往往是终身难忘的。
(三)适当自我调侃,创设快乐课堂
前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天认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调查表明,学生喜欢富于幽默感的老师,而不喜欢表情冷漠呆板、语言寡淡无味的老师。长期积累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课堂上的笑声会制造出积极的气氛,使“教”与“学”变得轻松而有效。良好的教学幽默艺术具有快速弥漫性和情绪感染力,恰能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
记得在讲授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时,我尝试着把自己打扮成奥斯特的形象之后,当我对大家说:“大家好!我是奥斯特。来自丹麦。杨老师今天不在,他特地邀请我来给大家讲讲电流磁效应的故事。大家欢迎吗?”同学们兴奋的满堂炸雷似的回答:欢迎!欢迎!热烈欢迎!一个枯燥的知识,在“奥斯特”的教学中,变得那么浅显而有趣,犹如满天迷雾被太阳驱散,一切东西都看得明明白白。
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常人把注意力完全集中于一件事上,而不被其它思想打扰的最长时间只有11秒。而在课堂教学中来点幽默,犹如“兴奋剂”可以调节学生的情绪,驱散学生的疲倦感,点亮学生的注意之灯。教学幽默还能促进学生对所学课程内容的理解,使之对自己的学习更加自信。让我们在课堂上多一些幽默,少一些严肃,这样教师就会快乐的教,学生也快乐的学。
建立欢乐课堂有各种新方法、新思路。只要我们能静心反思与探索,我坚信一定能开辟出一种适应我们自身的好方法。教师快乐的教、学生快乐的学一定能在新课程的改革进程中得到实现。因为,我坚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快乐的力量是实际存在并值得我们重视的!
参考文献:
[1]余朝龙.物理趣话[M].光明出版社,1994
[2]张骏晖.化学趣话[M].光明出版社,1994
[3]张明霞.做成功的教师[M].杭州出版社,2003
[4]黄煜峰,雷雳.初中生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5]商继宗.教学方法现代化的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6][美]黛安娜·罗曼斯,卡伦·科尔伯格,刘欢,施钢,华慧译.欢乐课堂[M].2004
[7][美]罗伯特M加涅著,傅统先,陆有铨译.学习的条件[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关键词:快乐教学法 实践与思考 快乐的教师 快乐的课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教学方法现代化的探索与反思,已越来越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还学生自主权,教与学是交流与互动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快乐分享彼此的思考与经验,交流情感,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如何应用先进可行的教学方法与科学教学相结合,从而创设一套适合自己教学风格又能吸引学生的教学方法,成为我空闲时探索与反思的中心任务。本文就围绕这一话题来说说一些还不是很成熟的见解。
一、快乐教学法的依据
(一)心理学基础:智力作用必须建立在非智力因素的基础之上
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活动有智力成分,也有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对心理过程有着启动、维持与强化作用。快乐就是非智力因素中的一种。快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就是打开学生的学习吸引力的金钥匙。学习联结理论的代表人物E. L. 桑代克。他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一定的联结。他以S(刺激)——R(反应)公式表示这种联结的基本形式,若学习过程中得到快乐的满足、受到奖赏并且能顺利完成任务则联结增强;反之若感到烦恼、受到伤害、遭受挫折则联结消弱。美国教育家罗伯特·M·加涅认为:“发展中的少年儿童,无论有心地或无意地被安置的地方对这些少年儿童都有很大的影响。学习是在很大的程度上依赖于个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事件。”可见,课堂环境对于学生发挥智力作用起到至关重要的启动作用。若教师能够营造一个快乐的学习环境将更有利于学生接受与理解新知识。
(二)学生基础:初中生对生活富于天真烂漫的想象力
初中阶段是学生的多梦时期,学生介入社会的深度和广度要比小学生强得多;初中生又没有高中生高考那样的烦恼,他们还处在父母的疼爱之中。对于未来人生和前途,对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甚至于对自己的作为和能力,初中生都寄予许多纯真而又动人的遐想。初中生天真烂漫追求美好的丰富想象,为教师运用快乐教学法的手段,实现教育目标创造了基本的心理条件。
我曾经用不署名的方式进行“学生心中最喜欢的老师形象”的问卷调查,经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对教师的要求有高度的相似性。即:你最喜欢的老师是谁?为什么?有93%的学生认为最喜欢的老师形象应该是和蔼可亲型,教学幽默风趣型,朋友型、魅力型。同时也发现学生喜欢的老师所教的科目他们都感到最容易学,也学得最好、最轻松;有96%的学生认为最讨厌的老师形象是乏味型(讲课大多没激情,课堂氛围死气沉沉)、照本宣科型(典型混日子的,拿着课本照念)、钻牛角尖型(严厉十足,上课决容不得半点杂音)。同时学生也觉得这样的老师所教的科目最难学,学得最辛苦、最差。由此可以说明教师营造一个快乐的课堂对学生来说是多么的有意义啊。
二、科学教师应该是一名快乐的教师
有一位教育家曾说过:“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便学会谴责;如果孩子生活在敌视中,他便好斗;如果孩子生活在恐惧中,他便会忧心忡忡;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便学会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里,他便学会爱别人;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谊中,他便会觉得生活在一个美好的世界。”那么,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快乐中呢?我想,他一定是快乐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举一动,有时甚至只是一个小小的眼神,都能体现对学生关注与否,都是学生快乐的源泉。所以,教师的一举一动、一个眼神,都应是自然感情的流露,要做到这一点,先问一问自己:“我快乐吗?”
每天清晨,你带着微笑走进课堂,看看那一双双简单而善良的眼睛,你会为自己不用去面对世人虚伪的世俗而庆幸;每一堂课就会有感悟、有和学生心灵的交融,你会为学生流露出对自己的崇拜而自豪。那么,让我们做个快乐的教师,如何成功的快乐教育,不单指师生互动的教育过程,更应该是学生在离开你和学校以后,仍然能够主动地、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让我们做真正快乐的教师,让孩子们在我们身边快乐地学习、快乐地成长!我们将与学生一起拥有快乐的人生!
三、科学教师应该建立一个快乐的课堂
当学生们快乐地聚集在一起时,“头脑灵活感”就开始充斥课堂。风险也变成了探险,甚至最胆小的学生也能回答出问题,或者展示自己的潜在才能,使所有的人大吃一惊。天赋在不经意中涌现,师生能够共同地探索新的可能性。学习的过程不再是枯燥乏味。我曾经有机会领略快乐的威力。
(一)适时导入科学趣事,创设快乐课堂
科学课一般都是安排在下午,对于已精力疲惫的学生而言,是最容易睡着的好时光。若你有能力使已疲惫的学生仍保持旺盛的精力的话,这是学生之幸。你就是一名真正的优秀教师。记得有一次我在上课时发现有几位同学已经在酣然入睡,而有些同学也在昏昏欲睡,此时我不采取常规教师的方法(即:把学生叫醒,然后让他们站起来以防止再次睡着的措施)。我是先表扬这些睡着的学生是多么的勤奋啊!连睡觉也在思考问题。这时其他同学一定很奇怪老师怎么知道他们连睡觉也在思考问题呢?心中有了疑问后,昏昏欲睡的也马上就会精神一振。这时等大家精神大振时,我说:睡觉的(点出名字)同学一定在梦中研究苯的分子结构。你们信不信?若不信的话,等他们醒了之后去问问看。信不?话音刚落,旁边猴急的同学定会叫醒他们要问个明白。这时候,我又说:在科学史上曾经有一位科学家和睡觉的(点出名字)同学一样在梦中思考问题,最后他竟然梦想成真了。你们有没有兴趣知道啊?我想这时连刚被叫醒的同学也非常想知道与自己有关系的故事。于是我就趁机向他们介绍德国著名化学家凯库勒一梦成名的故事。故事讲完之后,整个课堂的气氛非常的活跃,一扫昏昏欲睡之气氛。接下来的学习效果一定是非常理想的。
在上元素周期表这节课时,并没有马上讲授新课而是先对同学们说:门捷列夫在创立元素周期表的时候,就曾经预言过,在第25号元素锰的下面,位于钼和钌之间,应该还有一个元素存在。他称之为“类锰”。现在请同学们找到它并告诉我:它现在的名字叫什么?之后向学生介绍该元素被捉拿归案的故事。同学的学习劲头一下子就被故事给提起来了。接下来,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寻找元素周期表中的特点与规律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二)演示趣味实验,创设快乐课堂
万事都要有一个好的开端,一堂课也是如此。新课的导入如同影视剧的“序幕”一样,起着酝酿情绪,把学生带入情境的作用。因此,用富有启发性的趣味实验导入新课,不仅仅可以强化学生初萌的好奇心,还能在他们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催化剂”是初中科学知识点之一。对于“催化剂”这一知识点,我并没有局限于书本中的演示实验(即:在过氧化氢中加入二氧化锰的实验)。我在实物投影仪上的小瓷碟中放一块方糖,然后任凭学生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燃方糖,都不能将方糖燃烧起来。而我故意让手上的香烟头上的灰不知不觉地掉落在方糖上,然后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燃方糖,方糖就会奇迹般地燃烧起来。学生失败了,我成功了。奥妙出在哪里呢?此时惊讶的学生一定急于要知道奥妙是什么?老师接下来讲授催化剂的知识效果一定是事半功倍。
总之,趣味实验能使学生的大脑保持较长期的兴奋,激发学生的良性情绪,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其实更重要的是通过生动活泼、富有趣味的实验,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记忆。这种无意识记忆往往是终身难忘的。
(三)适当自我调侃,创设快乐课堂
前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天认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调查表明,学生喜欢富于幽默感的老师,而不喜欢表情冷漠呆板、语言寡淡无味的老师。长期积累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课堂上的笑声会制造出积极的气氛,使“教”与“学”变得轻松而有效。良好的教学幽默艺术具有快速弥漫性和情绪感染力,恰能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
记得在讲授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时,我尝试着把自己打扮成奥斯特的形象之后,当我对大家说:“大家好!我是奥斯特。来自丹麦。杨老师今天不在,他特地邀请我来给大家讲讲电流磁效应的故事。大家欢迎吗?”同学们兴奋的满堂炸雷似的回答:欢迎!欢迎!热烈欢迎!一个枯燥的知识,在“奥斯特”的教学中,变得那么浅显而有趣,犹如满天迷雾被太阳驱散,一切东西都看得明明白白。
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常人把注意力完全集中于一件事上,而不被其它思想打扰的最长时间只有11秒。而在课堂教学中来点幽默,犹如“兴奋剂”可以调节学生的情绪,驱散学生的疲倦感,点亮学生的注意之灯。教学幽默还能促进学生对所学课程内容的理解,使之对自己的学习更加自信。让我们在课堂上多一些幽默,少一些严肃,这样教师就会快乐的教,学生也快乐的学。
建立欢乐课堂有各种新方法、新思路。只要我们能静心反思与探索,我坚信一定能开辟出一种适应我们自身的好方法。教师快乐的教、学生快乐的学一定能在新课程的改革进程中得到实现。因为,我坚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快乐的力量是实际存在并值得我们重视的!
参考文献:
[1]余朝龙.物理趣话[M].光明出版社,1994
[2]张骏晖.化学趣话[M].光明出版社,1994
[3]张明霞.做成功的教师[M].杭州出版社,2003
[4]黄煜峰,雷雳.初中生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5]商继宗.教学方法现代化的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6][美]黛安娜·罗曼斯,卡伦·科尔伯格,刘欢,施钢,华慧译.欢乐课堂[M].2004
[7][美]罗伯特M加涅著,傅统先,陆有铨译.学习的条件[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